01 每個孩子都要一點點學習
很多孩子從小依賴父母或大人,養成了懶散的生活習慣,正常的穿衣吃飯上廁所的能力都沒有,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因為他們沒有接觸這些東西,學的就會很慢,會一遍一遍的問,我們家長要有耐心。而且他們既然想問就說明他們有學習的想法,有學習的心,我們做家長的要積極對待,正確對待這段時間的問題。
02 龍應臺與孩子的故事
《孩子,你慢慢來》不能算是一本很厚的書,書中的母親記錄了兩個孩子童年的點點滴滴,以及她如何用一顆溫柔、耐心的心去哺育、照顧他們。我覺得:龍應臺是有耐心的,書中的種種事例證明了這點:去老婦人的花鋪裡買花,等待著她的孫子用草繩捆住花,並打結,可5歲的男孩卻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在大家看來,這似乎是一件令人十分惱火的事情,可她「卻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
他的兒子上了半年小學後,母親認為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用車接了,畢竟只是十五分鐘、拐三個彎的路程。可是兒子卻走了一小時十分鐘!於是,母親悄悄的跟著兒子,發現他走路和在學校裡學習一樣不專心。一會兒看地面上的螞蟻怎樣搬動比自身大二十倍的蒼蠅;一會兒走進一塊工地,用球鞋踢亂七八糟、各式各樣的東西,然後聚精會神地搜集寶藏『一會兒又在鄰居米勒太太門前的大松樹下停下,觀看兩隻紅毛松鼠的舉動……
在大家看來這似乎是閒得不能再閒的人做的事,可母親還是克服了心理上的難題,悄悄地跟蹤了兒子「一個小時零五分鐘」。還有,兒子曾重複問過許多非常幼稚的問題,可母親卻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告訴兒子答案,並「一邊說一邊想」孩子能否能接受答案。耐心,不就是母愛的見證嗎
03 耐心給我們耐得寂寞的意志品質
司馬遷在入獄以後,並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沉下心來,在與外界隔絕的環境中奮筆疾書,潛下心志,耐心的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這是怎樣的一種精神品質啊,是耐心煉就了他在生活中耐得住寂寞的意志。是啊,沒有耐心,陳景潤就不能摘取哥德巴赫猜想這項數學上的明珠;沒有耐心,達爾文就不能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去發現整理出進化論;沒有耐心,居裡夫人就不能在放射性物質的危害下發現「鐳」元素……生活真的需要耐心。
04 耐心給我們永不服輸的堅定信念
越王勾踐被俘後,到吳國被當作僕人一般地呼來喚去。然而十年臥薪嘗膽的耐心給了他永不服輸的堅定信念。他最終打敗吳國結束了自己的屈辱生活。勾踐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勤勤懇懇,守住他的信念不放,耐心等待時機,不向困難低頭,最終實現了目標。耐心給了他永不服輸的信念,引領他走向成功。生活需要耐心。
古人云:「欲速則不達。」這就告訴我們,倘若你一味地追求快,追求速度,往往適得其反。在生活中,如果急躁是絆腳石,是一望無盡的深淵,那麼耐心就是燈塔,是指南針,讓你在生活中有源源的前進動力,帶你到達成功的彼岸。
文中配圖源於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繫刪除。
·END·
白蘭文化立足文化領域,重點支持家庭、職業、事業、精神、文化修為等,向著良性、健康、突破式發展。用陪護式服務,解決您生命中遇到的各類難題,歡迎大家諮詢、交流、學習、成長!
白蘭文化,專業認知教育諮詢,一站式解決從無知到真我!助力解決現實困惑,攜手創造價值人生!
白蘭文化,世界首家認知教育諮詢服務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