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品質,培養孩子的善良品質,很關鍵

2020-09-03 果子她爸

「善良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讓耳聾者「聽到」。」

俗話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遠離禍患,其實就是一種福報,所以,你儘管行善,你行善越多,所積累的福報,也就越多。

善良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生而為人,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善良,善良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讓自己心安理得,人生到最後,拼的是人品,而善良就是最好的人品,一個人只要一直善良下去,就是人生的贏家。

善良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品質,培養孩子的善良品質,很關鍵。心存善良,可以讓孩子體味人世間的真善美,讓孩子感受世界的溫暖。

讓孩子養成善良的品性,家長這樣做

1.經常誇讚孩子的善意行為

家長誇讚孩子的時候要注意減量不要物質獎勵,家長可以口頭誇讚孩子,讓孩子覺得心理滿足就可以,如果家長經常物質獎勵,就會讓孩子覺得善良是可以換來好處的,孩子以後就會有目的的善良,而不是真正認識到善良的意義。

而且,家長怎麼誇讚孩子也是有講究的——很多家長只是誇孩子的行為本身,比如說,謝謝寶寶棒媽媽倒垃圾,或者是謝謝寶寶給媽媽拿東西。

但是研究顯示,在一些特定的年齡段,更有效的誇獎方式,可能是誇孩子的品格本身。比如說,與其跟孩子說,謝謝你幫媽媽倒垃圾,不如說,真是個好孩子,這麼愛幫助人。這種方式就是誇他的品格。

在學校裡,當孩子們的相處中,有些孩子會很樂於助人,經常幫助別人小朋友,這樣幼兒園的老師就會誇讚孩子,鼓勵孩子,孩子會得到老師的表揚,這樣孩子在心理上就會特別有滿足感。

2.讓孩子真正理解善良的意義

列夫·託爾斯泰說過:沒有單純、善良和真實,就沒有偉大。為什麼要選擇善良呢?你堅守住了善良,它就會像蝴蝶效應一樣,在大洋的彼岸引起波濤洶湧,終將改變整個世界。

善良是一盞明燈,它能照亮別人的路,也能照亮自己的心。

家長要告訴孩子,善良,不是故意做成別人看的,而是一種我們發自內心的一種活動,用我們的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別人感受到我們的熱情,然後別人也會收到我們的鼓舞,從而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學會善良,不是為了得到某種回報,而是為了讓我們更加心安。

3.家長為孩子做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是孩子接觸的第一人,也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人,孩子出生時就像一張白紙,而家長就是那個在白紙上作畫的人,所以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家長教出來的,家長的行為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品德。

生活中,家長為人做事處處善良,孩子就會受到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待人善良。所以家長要想孩子成為一個善良的人,首先自己就要擁有善良的品質。

雖然善良是每個人必備的品質,讓孩子養成善良品質的同時,家長也要告訴孩子對別人善良的時候也要量力而行,分清好壞,善良也是需要對任何事情預估之後才能做的。所以家長在教會孩子去愛別人,對別人進行幫助的同時,也要確保自己的安全,自己的禮儀不受到侵害,在幫助別人之前更應該西安愛護自己,愛自己別愛別人更重要。

相關焦點

  • 培養孩子變得善良,不僅有利於生活,而且對孩子有好處
    一個人的品質和性格決定了人生的發展方向和基本路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中佔據主導地位,不僅能夠財務自由,而且能夠享受生活。關鍵是要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人之初,性本善」,善良的品格似乎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但是步入社會的我們卻很明顯的看到,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品質,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善良。不少家長也擔心自己的孩子被欺負,所以讓孩子「不要善良」。
  • 孩子幼年時應著重培養哪些品質?| 每周一問
    幼年是培養孩子個性品質的最佳時期,這個時候的孩子仿佛一張白紙,如果家長能給予積極的引導,重視優秀品質的培養,會為孩子的一生奠基,讓孩子終生受益。上周的【每周一問】中,老師們與我們分享了許多孩子幼年時應著重培養的優秀品質,大家快來看看吧~每周一問孩子幼年時應著重培養哪些品質?
  • 愛心是伴隨孩子成長的美好品質,那麼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呢?
    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抹殺了許多孩子成才的機會,也忽視了對孩子人品人格的培養。古今中外,愛心被認為是一個人的基本道德和社會的靈魂。對於一個人的個性發展而言,沒有什麼能比愛和善良更重要的了,這是孩子將來親和社會的基礎和前提。愛心是伴隨孩子成長的美好品質,生活正是因為有了愛心才會感到溫暖。
  • 孩子過於善良?家長看清「善良弱化」現象,讓娃既善良又不被欺負
    感謝時光給我成長!所以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的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不要過度善良。我們要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哪一個人是完美的,我們要及時發現壞人,預知危險,有底線的善良才能更好的保衛我們自己。由此可得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脫離現實,變得自私自利起來,所以在這個善良弱化的環境下我們家長在面對孩子時,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自我防衛。當然善良是我們的本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如何保持善良的品質。
  • 善良是為人必備品質,家長試試這3招,讓娃照亮自己,溫暖別人
    善良是為人必備品質,家長試試這3招,讓娃照亮自己,溫暖別人一個好的家庭教育不僅是教出成績優秀的孩子,還要教會孩子做一個善良的人。雨果曾說:&34;。一個善良的人能給別人帶去溫暖,獲得別人的肯定是多麼令人開心的事情。善良的人也會收穫更多的善良回饋。
  • 孩子總是被欺負?守住底線是「善良教育」的前提,父母要學會反思
    與人為善,以善為本,包括人人詠唱的「人之初,性本善」都是在教育孩子要善良。這也是中華幾千年文化流傳的重要教條之一。教育孩子為人善良這本身沒錯,但是有些家長卻用力過猛,總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善良,用善良束縛著自己,孩子為了所謂的「善良」會處處忍讓,漸漸成為了別人眼中的軟柿子,誰都可以欺負,漸漸的讓孩子的成長蒙上了一層陰影。
  • 孩子,請對同學善良
    影響一個人成長的主要有三個方面:家庭、學校、社會。家庭的影響包括生物遺傳和家庭教育;學校的影響包括校園文化和教師教育。社會的影響主要是社會秩序和社會文明的程度。人格具有獨特性:每個人的遺傳素質不同,他們又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發育成長,因而各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心理特點。因此,不同的家庭的遺傳素質和早期教養方式造就了不同個性的孩子。個性不同的孩子,他們對人對事的情感和行為當然是不一樣的。
  • 利用好繪本這個工具,培養孩子溫暖、體貼、善良、滿滿愛的力量
    溫暖的力量現代育兒中,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反思:「為什麼孩子不會體貼家長的付出,像一隻白眼狼?」這爺孫倆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七八歲的孫子完全可以自己拿自己的物品,卻讓爺爺扛下了所有,老人不僅沒有半句怨言,還寸步不離的守護。在地鐵上的坐座位也是,明明應該孫子讓爺爺就坐,可是卻完全沒有讓爺爺的意思。這樣的養育習慣中養大的孩子,我不認為他會有體貼長輩的品質。
  • 在「善良弱化」的大環境下,家長如何教會孩子善良又不被欺負?
    在這個「善良弱化」的環境下,家長們在面對孩子一定要讓孩子保持善良這個好的品質,但同時要學會保護好自己。前幾天我帶孩子去朋友家,正好朋友家的孩子和我家孩子年齡相仿,兩個人就在一塊玩耍。玩了一會,孩子哭著跑過來和我說:「媽媽,我想回家,我不想在這裡玩了。」問孩子:「你怎麼了,為什麼突然不想在這裡玩了呢?」
  • 與其教孩子成功,不如教孩子善良,一位沃頓商學院教授的人生忠告
    但是當你問孩子他們的父母想要什麼,81%的孩子會說,父母看重的是自己的成就,而不是關愛他人的善良品質。 到底我們要培養一個怎樣的孩子?在善良和成功,它是魚和熊掌的關係嗎?今天這篇文章對於善良這一品格的探討,非常值得大家深思和借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育兒知識:父母只有樂觀向上,孩子才會耳濡目染,善良開朗有愛心
    就連不少年幼的孩子,都知道愛護動物,都有善良和同情心,而他當時作為一個20歲出頭的年輕人,怎會如此狠心、如此殘忍?從這件事上,父母們也應當有所領悟:將男孩培養成人才固然可貴,但在強調其學業有成的同時,是否更要加強其品行和修養呢?生而為人,善良是最基本的道德品質,若少了這一根基,學業再優異也是枉然。教子心得:善良是人類最美好的品德之一,而父母是孩子善良品性最直接的播種者。
  • 自信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品質,對孩子成長發展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自信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品質之一,對個人今後的成長與發展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幼兒時期是心理品質培養與發展的關鍵時期,幼兒園教師應當明白自信心培養的意義與價值,並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多鼓勵、表揚幼兒,做好孩子的引路人,幫助其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從而讓其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都能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健康成長、健康發展。
  • 讓孩子正直善良,也要讓他學會和這樣的孩子交朋友。
    要把孩子教育成什麼樣的一個人?正直、善良、誠實?這一直是我們大家都很崇尚的品質,這一點毋庸置疑。作為家長當自己的孩子真具有這些品質的時候,會有些許的擔心。因為如果社會上每個人每個孩子都具有這樣的品質,那將是十分和諧的社會。可是當你有這樣的品質,而別的孩子卻是刁蠻、專橫、鬼靈精時,遇到事情受傷害的往往是我們自己的孩子。要教會孩子選擇性地交朋友。你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正直、善良、傳統的模樣,那你就讓孩子去和她一樣品質的人交往。
  • 《夏洛特的網》:孩子童真的善良值得被擁護,才有一個感恩的人生
    孩子的一些善良以及童真因為社會上的一些狀況,父母的行為去慢慢被喪失,慢慢被模糊掉的,使得孩子應該有的童真以及上,兩不能夠得到很好的培養,一些發展都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護,使得孩子一位善良童真的喪失,導致孩子的一些觀念與品德上面出現了上市的狀況。
  • 孩子又被欺負了?不要再勸他毫無底線的善良了,教他反抗保護自己
    善良是人的一種品質,是在我們的靈魂當中與生俱來的,但是善良也是有條件的,有限制的,過度的隱忍和退讓只會讓人覺得懦弱,如果孩子們遇到這樣的情況,請父母告訴孩子,需要學會保護自己為前提的反抗。因為此時你的善良只是成了人家欺負的武器,毫無用處,可以完全摒棄,拿起自己的武器保護好自己才是最關鍵的。
  • 與人為善是孩子擁有美好生活的關鍵,過度善良卻是致命毒藥
    文/語塵墨爾本心理學副教授史蒂夫·比達爾夫,在《養育男孩》一書中提到:成功與快樂的科學研究表明,財富上的成功並不是美好生活的關鍵。無論你的孩子未來會如何,如果他能夠保持溫暖的內心和快樂的天性,形成強壯的脊梁與積極的態度,他的成長之路便會更加順利。
  • 《正義之士》:接納這個世界的善與惡,培養孩子正能量的品質
    作為連接孩子與世界的窗口,故事中的一方小天地,在孩子眼中,便是包羅萬象的大千世界。所以,給孩子的繪本,一定要有趣、有情感、能讓孩子有反覆讀的衝動。《正義之士》便是這樣一本優秀繪本。宮西達也在醜醜的畫風中,講述了一個如此溫馨善良的故事。
  • 培養孩子善良的品行,家長一定要這樣做
    &34;,可見人心本善,很多孩子之所以會變壞,走入歧途,都是因為被後天的環境所改變,對於大的環境我們沒有什麼辦法去改變什麼,可是在家庭的這個小環境裡,主動權還是在我們手中,父母們一定要把握好機會,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善良的人。
  • 孩子太善良未必是好事,父母要教會他:有四種情況不必善良
    回家後,佳佳委屈地說:你不是教我要善良嗎?難道我做錯了什麼?聽到這些,媽媽輕輕地告訴她,善良是一種寶貴的品質,但一定要有一定的度。如果其他人利用你,總向你索取幫助,請不要善良。佳佳若有所思,從此以後也懂得了有選擇性地幫助他人,知道善良應該有一定的度。
  • 孩子的善良應該有「結界」,過分的善良的孩子,走到社會容易吃虧
    但社會的競爭,並不僅僅只是對能力的競爭,更多的是對性格和品德的競爭,而想要孩子能夠坦然面對以後社會中的種種壓力與殘酷現實,我們最應該培養孩子的品德是——有底線的善良。不過雖然我們可能不知道什麼是有底線的善良,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多多少都強迫過孩子做出過一些無底線的善良行為。明明是自己孩子很喜歡的東西,但是因為其他的小朋友哭鬧,所以強迫自己的孩子把東西送給他人,並且告訴孩子要分享;明明孩子已經受了委屈要落淚了,但我們卻還是強迫孩子原諒他人,然後告訴孩子要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