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輸」比「懂得贏」更重要,家長應幫孩子在輸中努力成長

2020-09-21 BaBa很忙

有句話叫做: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雖然我們總是會強調重在參與,結果不重要,但是相信在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想要爭一分輸贏的。

畢竟人爭一口氣,誰都不希望落後於他人,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父母都會教孩子努力去贏,他們讓孩子好好的學習,同時讓孩子學習各種才藝,希望孩子在方方面面都能領先他人。

樂樂和貝貝是一對好朋友,兩人不僅是同班同學,而且還一起報名參加了繪畫班。

在一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繪畫班正好舉辦了一次年度畫畫比賽,樂樂和貝貝都參加了。

在比賽之前,樂樂媽媽一直強調讓樂樂好好比,千萬不能輸給貝貝,否則會被人笑話。

樂樂頂著巨大的思想壓力參加了比賽,結果得了二等獎,而貝貝則是唯一的一等獎。

可想而知樂樂回家後被媽媽劈頭蓋臉的一頓責罵,說孩子讓自己丟人了,每次考試比賽都比不過人家,真的是一點用都沒有。

總之有什麼樣難聽的語言,此時都能從樂樂媽媽嘴裡聽到。

為什麼父母都想孩子贏?

1、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如今與人之間會因為各種原因而攀比,在孩子上學之後,攀比的內容也會從月收入多少變成孩子考試分數多少。

如果自己的孩子考得好,父母自然會感到非常驕傲,特別是能夠收到其他家長羨慕的目光,極大程度的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

相反如果孩子表現得一般,那麼家長就會覺得自己顏面無存,和其他人在一起的時候都會低人一等。

2、讓孩子更加自信

孩子的自信心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生活學習中一點一滴的累積起來的。父母認為只要孩子能夠贏,他們就會產生很大的自信。

如果孩子贏的次數越多,他們的自信心就會越強。而自信能夠讓孩子更勇往直前,即便是遇到困難阻礙,強大的自信也能讓孩子勇於面對。

即便失敗也不會自怨自艾,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改變一切。

3、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希望孩子贏,是因為他們覺得只有孩子知道贏的重要性,才能夠讓孩子培養自尊心。

有了自尊心的孩子,自然在和他人比較的時候想要去贏,所以這是一種良性的循環。

如果孩子不知道贏的重要性,那麼他們的自尊心很建立,這對孩子的發展肯定是不利的,會讓孩子太看淡輸贏,導致孩子不思進取,在和他人的競爭中處處處於劣勢。

過分看重輸贏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有哪些?

1、讓孩子失去幸福感

人生就像是登山一樣,雖然我們的目標是攀登到山頂,但是能夠讓我們收穫幸福快樂的卻是沿途美麗的風景。

如果孩子只看重最終的結果,那麼一路上他們必然會埋頭前進,這會使他們錯失很多美景。

如果他們能夠放慢腳步,那麼他們的收穫也許會更多,不僅能夠最終能夠徵服整座山峰,而且也沒有錯過山上的每一處美景,這些都是孩子無形的財富。

2、讓孩子心態崩潰

人生中充滿著無數的機會,可以肯定的說,很少有人能夠從頭笑到尾。

大部分的人人生都是有起有伏,既嘗過失敗的滋味,也品嘗過勝利的甜果,誰也無法保證人生中的每一次競爭。我們都能夠以勝者的姿態出現。

如果孩子只是一味的想贏,那麼當他們面臨失敗的時候,心裡必然難以承受,甚至整個心態都會崩潰,導致一些極端後果出現。

3、導致孩子不按常理出牌

如果把輸贏看得太重,很容易導致孩子為了獲得成功,不惜採取各種手段。

這些手段包括捷徑,當然也會包括一些觸犯原則底線的方法,但是孩子此時眼裡只有一個字,那就是贏,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會不惜各種方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勝之不武。

這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投機取巧,甚至是走旁門左道的習慣,帶來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有可能毀了他們一生。

教育學家李希貴曾說:教會孩子從&34;到&34;,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

學會輸對孩子的重要性

1、讓孩子知道自身的不足

學會輸能夠讓孩子知道自己和他人的差距,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

這能讓孩子更清楚的認清自己,從而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進,讓自己得到真正的進步。這會讓孩子的成長道路能夠更加平坦,讓他們未來走得更順風順水。

2、讓孩子勇敢的面對挫折

只有讓孩子知道在競爭過程有輸有贏,即便自己努力了,也未必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那麼孩子就能夠正視挫折和困難,因為他們願意接受輸,所以才會勇於去挑戰,不管最後是什麼樣的結果,孩子都能勇敢的面對,這會讓孩子變得更堅強。

3、讓孩子人際交往更順利

功利心太強的孩子在群體中很容易受到排斥,因為這些孩子的勝負欲太強,他們處處想要比較,時時想要去贏,會讓身邊的人感到很有壓力。

畢竟大家都喜歡跟懂得進退,輕鬆隨意的人相處,如果處處想要一爭高下,這會讓大家有很大的壓力,自然無意識的就會遠離這些人。

如何讓孩子在輸中成長?

1、多參加群體性的活動

父母應該為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多參加一些實踐性的群體性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同時也能夠讓孩子認識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即便自己已經足夠優秀,但是依然也會比自己更優秀的人,認識到這一點,才能讓孩子接受現實,正確的面對輸贏,才能讓孩子努力的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2、樹立正確的輸贏觀念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任何人在生活中都不可能一直贏下去,我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有輸有贏,這才是真正的人生。

讓孩子知道我們都會輸,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輸並不是一文不值,而是能讓我們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只有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輸,才能夠為之後的贏打下基礎。

樹立正確的輸贏觀,才能夠讓孩子走得更遠。

3、讓孩子形成專注性

父母要讓孩子有尊嚴的輸,而不是不付出就接受輸的結果。所以孩子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應該全身心的投入。

只要自己付出了全部的努力,那麼即便結果和我們預料的相差很遠,至少我們也不會留有遺憾。

就像那些奧運比賽中的運動員一樣,他們即便會輸,也是有尊嚴的輸,因為他們已經專注的投入到訓練中,盡了自己最大的能力。

輸和贏都是我們人生中所無法避免的,有輸就會有贏,只要我們一直努力,一直保持好的心態,相信終會等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相關焦點

  • 「你贏了,孩子就輸了」!真正厲害的家長,都懂得向孩子「示弱」!
    孩子一定也曾反抗過,顯然在媽媽的循循誘導、責打威脅下,孩子一步步就範。有網友說,在這場博弈中,是押上孩子和他的整個人生為賭注,看似媽媽贏了孩子,實則沒有贏家。這種不當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輸了自己,也輸掉未來;所以,父母贏的意義,又在哪裡呢?對孩子強勢的父母,造成的後果,是難以想像的。
  • 孩子有贏的智慧,更要有輸的勇氣,父母應教育孩子「學會輸」
    女兒告訴吳尊:自己很想贏,但是吳尊知道汶萊的芭蕾舞環境不能和海外比,而且自己的女兒不僅是所有選手中年齡最小的孩子,也是第一位出場的選手。在《爸爸去哪兒》第三季中,拳王鄒市明的兒子鄒明軒因為爸爸在一次遊戲中輸了就大鬧脾氣,他痛哭著對爸爸說:「我要你贏。」鄒市明安慰兒子道:「沒關係,人生有贏有輸,爸爸也會輸的,但是輸了之後我們要站起來。」
  • 教孩子面對輸比教他如何贏,更重要,家長只需做到三點
    所以,要讓孩子知道,人不可能一輩子是贏家,成功之人都要學會面對挫折與挑戰,學會「輸得起」,甚至比學會「如何贏」更重要。: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常現象,好勝心只要妥善引導,就能加速孩子成長。
  • 孩子一輸就哭?快看看別的家長是怎麼做的....
    你家的孩子是不是總是一輸就哭,覺得自己理虧也哭,總而言之,就是輸不起!作為家長,這時候,怎麼辦?孩子想贏、輸不起這都是太正常的事了,但是,我們必須要教會孩子擺正心態,必須引導他一個正確的心理。,總是急於給孩子打雞血,讓孩子加油努力,然後再給孩子定下一個更嚴格的準備。
  • 輸與贏是重要的家庭教育課,家長做到這幾點很重要
    我兒子上3年級,無論考試、做遊戲、比賽,贏了就高興,輸了就鬧。這種心理怎麼辦?這是一位媽媽的留言。愛贏是人的天性。對於孩子來說,輸了哭幾聲,贏了喜形於色,這都是正常的情緒表達,家長沒有必要過於擔心。成年人也一樣,贏了肯定內心歡喜,輸了肯定也不爽,只不過成年人善於隱藏自己的情緒,喜怒不形於色,另外,也能夠更理性地去看待輸贏。孩子真實地表達自己是沒有錯的,但這個表達要以不傷害別人、不影響別人為前提,更不能因為輸了不斷抱怨,情緒失控,甚至為了贏不擇手段。
  • 《最初的夢想》:比起教孩子怎麼「贏」,更重要的是學會「輸」
    原因2:成人的過分遷就孩子在生活中對失敗的體驗和經驗往往決定著孩子面對失敗時的態度和承受能力,而現在的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過分遷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無法面對自己失敗的局面。不少家長在跟孩子玩耍時,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會故意遷就輸給孩子。
  • 「尖子班家長就沒有擺攤的」: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如何跑贏人生
    當下,有的父母很著急,一開始就給孩子制定人生規劃,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現實真的很殘酷,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在起跑線上輸了。有一句話,"尖子班家長就沒有擺攤的",因為擺攤的家長沒有時間陪孩子學習,而沒有家長的參與,孩子很難靠自己能力獲得成長進步,更別說躋身尖子班。小李卻是個例外,她爸媽都是農民,只能靠擺攤賣菜來養活一家子,但小李也沒有埋怨父母,自覺學習,考上好大學。
  • 「孩子一輸就哭、玻璃心」:聰明的家長,都懂得這兩點
    這個事之後,朋友再也無法忽視孩子的好勝心,害怕兒子的心理會出現問題。其實,人人都有好勝之心,想贏也是人之常情。但世間之事,有贏就有輸,所謂的常勝將軍根本少之又少,其背後緊繃的神經和不斷付出的努力,都是常人無法想像的。
  • 父母最大的「贏」,是要教會孩子「輸得起」
    從兒童心理學上講,「輸不起」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的現象,因為孩子年齡還小,還不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擅長。一旦輸給了別人,自然就表現出了不開心,甚至哭鬧。 然而任由孩子如此發展下去,輸掉的很可能會是孩子的一生。
  • 「一輸就哭」的孩子,容易形成強迫性競爭人格,家長別忽視
    孩子輸不起,太過玻璃心,家長非常擔心,但是也不知道怎麼幫孩子克服,難道只能等孩子長大了?▶「一輸就哭」的孩子,容易形成強迫性競爭人格生活中,「一輸就哭」的孩子不在少數,具體表現為,孩子在與人競爭中,喜歡贏不願意輸,一旦輸了,孩子就容易情緒失控,哭鬧、撒潑。有家長認為,孩子「一輸就哭」是因為年齡太小,長大就好了。
  • 別把孩子培養成輸不起的人,越脆弱越是贏不了!
    可以有好勝心,但不要輸不起經常聽到家長反饋,自己孩子好勝心很強,在玩遊戲的時候,一旦贏家不是自己,就會發脾氣,或者說不公平,或者選擇直接放棄。孩子有好勝心並非壞事,它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正常出現的心理現象。2歲左右的小孩,進入完美敏感期,就開始會有爭強好勝的表現。
  • 家長別故意輸給孩子,否則孩子將來可能會輸不起,做好這點很重要
    所以家長在和孩子玩遊戲或者孩子之間玩遊戲的時候,要告訴孩子無需在意誰輸誰贏的問題,重要的是大家投入、認真地玩,講遊戲規則孩子贏了要讚美,輸了要鼓勵平時家長陪孩子玩遊戲時,不要因為怕孩子哭鬧或者心情不好就故意輸給他。而且如果孩子贏了要讚美,孩子輸了要告訴孩子,遊戲或者比賽都會有輸有贏,這一次輸了不代表以後都會輸,只要認真努力,總有會成功的時候。
  • 如何做孩子才不會「輸在起跑線」?父母必須懂得這三點
    一「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折磨著家長更折磨孩子豆豆九月份就要上一年級了,她媽媽特別緊張,假期不僅給她報了幼小銜接班,還報了寫字、畫畫、語言表演班,這還覺得不踏實,打電話問我是不是應該再報個英語班。我很好奇,孩子不過才一年級而已,學習生涯剛剛開始,她為什麼那麼緊張焦慮呢?
  • 解析《最初的夢想》:與其教孩子如何「贏」,不如教孩子會「輸」
    現代生活使成年人因為生活壓力變得越來越緊張,為了讓孩子能夠在未來社會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很多父母從小就讓孩子明白「贏」地重要性。在孩子地成長道路上,經常遇到挫折和逆境,一生不可能總是「贏」。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讓孩子學會輸比如何贏可能更重要。
  • 孩子過於爭強好勝,家長要做好這4個引導,讓孩子敢贏也不怕輸
    但如果孩子太好強了,以後的生活會不會太累呢?而且對孩子的性格會不會有影響呢?只能說爭強好勝是一把雙刃劍,好在他可以讓孩子積極進取,凡事都努力做到最好,可以讓孩子自覺的變得更優秀,但在另一方面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
  • 成長路上:孩子學會的是「贏」,更是「輸」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與教育。面對困難,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勇敢,能戰勝,能贏得漂亮。不過今天,我們來談談如何讓孩子輸得起。01 從贏到輸的于佳卉說起于佳卉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沒有什麼印象。才華橫溢的他,沒有被輸了的視力所打倒,反而是越戰越勇,不但最終成為了一名金曲歌王(曾多次獲得臺灣金曲獎),還用自己歌聲的力量去撫慰和鼓勵更多的聽眾,這才是真的勇士!03 教會孩子輸得起成長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人生海海,誰知明日是何風雨。
  • 小學生落選班長竟休學一年:輸不起的孩子,將來也贏不起!
    而在另一檔綜藝《為她而戰》中,世界體操冠軍楊威之子楊陽洋也在遊戲過程中表現出了比較極端的好勝心。因為怕爸爸輸,楊陽洋在節目進行中不停叫嚷。而當爸爸落水可能被判決輸了的時候,他不僅大喊:「你們都不要說話!」更飆淚疾呼對手「用腳」犯規,迫使對手致歉。可能孩子年幼,還不懂得其實結果並不重要,過程中自身的成長更關鍵。
  • 孩子輸不起?家長了解原因,才能使孩子擁有正確的輸贏觀
    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能會發現孩子的身上總是會存在著勝負欲,有的孩子勝負欲並不強,所以在面對輸贏的時候並不會有太大的情緒。但是有些孩子的勝負欲非常強,經常會出現輸不起的情況。同事這兩天總是唉聲嘆氣的,詢問過後才知道,原來是為孩子的事情在苦惱。是因為假期的時候在和孩子玩耍時發現孩子總是非常地看重輸贏。在玩耍的最後只不過是同事贏了而已,結果孩子竟然連著兩天沒有和同事說話。
  • 葉一茜感嘆孩子沒有勝負心,心理專家:「輸得起」的孩子更容易贏
    當孩子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健康快樂。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長大,進入幼兒園、小學,隨著身邊環境的改變,再「佛系」的家長心態也會開始改變,希望孩子越優秀越好。不同孩子個性不同,有的孩子很在乎輸贏,生活中哪怕一個小遊戲輸了,也會痛哭流涕,哭鬧不休,家長就會很擔心,孩子好勝心太強怎麼辦?
  • 孩子輸了就哭鬧耍賴皮?媽媽這樣做,培養「輸得起」的孩子
    此時的Sunny並沒有怒斥女兒耍賴,也沒有故意輸給女兒,而是讓女兒自由地釋放不滿,並且給了女兒一個擁抱,幫她擦眼淚。等女兒平靜一些,她對女兒說,遊戲的關鍵不是你贏或者我贏,而是你需要承認失敗,輸了就是輸了,其次你該從失敗中吸取一些經驗,知道下一次要如何排兵布陣。媽媽不讓你並不是不愛你,媽媽只是把你看成一個和我一樣平等的人,無論輸還是贏,至少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