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做: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雖然我們總是會強調重在參與,結果不重要,但是相信在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想要爭一分輸贏的。
畢竟人爭一口氣,誰都不希望落後於他人,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父母都會教孩子努力去贏,他們讓孩子好好的學習,同時讓孩子學習各種才藝,希望孩子在方方面面都能領先他人。
樂樂和貝貝是一對好朋友,兩人不僅是同班同學,而且還一起報名參加了繪畫班。
在一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繪畫班正好舉辦了一次年度畫畫比賽,樂樂和貝貝都參加了。
在比賽之前,樂樂媽媽一直強調讓樂樂好好比,千萬不能輸給貝貝,否則會被人笑話。
樂樂頂著巨大的思想壓力參加了比賽,結果得了二等獎,而貝貝則是唯一的一等獎。
可想而知樂樂回家後被媽媽劈頭蓋臉的一頓責罵,說孩子讓自己丟人了,每次考試比賽都比不過人家,真的是一點用都沒有。
總之有什麼樣難聽的語言,此時都能從樂樂媽媽嘴裡聽到。
1、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如今與人之間會因為各種原因而攀比,在孩子上學之後,攀比的內容也會從月收入多少變成孩子考試分數多少。
如果自己的孩子考得好,父母自然會感到非常驕傲,特別是能夠收到其他家長羨慕的目光,極大程度的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
相反如果孩子表現得一般,那麼家長就會覺得自己顏面無存,和其他人在一起的時候都會低人一等。
2、讓孩子更加自信
孩子的自信心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生活學習中一點一滴的累積起來的。父母認為只要孩子能夠贏,他們就會產生很大的自信。
如果孩子贏的次數越多,他們的自信心就會越強。而自信能夠讓孩子更勇往直前,即便是遇到困難阻礙,強大的自信也能讓孩子勇於面對。
即便失敗也不會自怨自艾,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改變一切。
3、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希望孩子贏,是因為他們覺得只有孩子知道贏的重要性,才能夠讓孩子培養自尊心。
有了自尊心的孩子,自然在和他人比較的時候想要去贏,所以這是一種良性的循環。
如果孩子不知道贏的重要性,那麼他們的自尊心很建立,這對孩子的發展肯定是不利的,會讓孩子太看淡輸贏,導致孩子不思進取,在和他人的競爭中處處處於劣勢。
1、讓孩子失去幸福感
人生就像是登山一樣,雖然我們的目標是攀登到山頂,但是能夠讓我們收穫幸福快樂的卻是沿途美麗的風景。
如果孩子只看重最終的結果,那麼一路上他們必然會埋頭前進,這會使他們錯失很多美景。
如果他們能夠放慢腳步,那麼他們的收穫也許會更多,不僅能夠最終能夠徵服整座山峰,而且也沒有錯過山上的每一處美景,這些都是孩子無形的財富。
2、讓孩子心態崩潰
人生中充滿著無數的機會,可以肯定的說,很少有人能夠從頭笑到尾。
大部分的人人生都是有起有伏,既嘗過失敗的滋味,也品嘗過勝利的甜果,誰也無法保證人生中的每一次競爭。我們都能夠以勝者的姿態出現。
如果孩子只是一味的想贏,那麼當他們面臨失敗的時候,心裡必然難以承受,甚至整個心態都會崩潰,導致一些極端後果出現。
3、導致孩子不按常理出牌
如果把輸贏看得太重,很容易導致孩子為了獲得成功,不惜採取各種手段。
這些手段包括捷徑,當然也會包括一些觸犯原則底線的方法,但是孩子此時眼裡只有一個字,那就是贏,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會不惜各種方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勝之不武。
這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投機取巧,甚至是走旁門左道的習慣,帶來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有可能毀了他們一生。
教育學家李希貴曾說:教會孩子從&34;到&34;,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
1、讓孩子知道自身的不足
學會輸能夠讓孩子知道自己和他人的差距,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
這能讓孩子更清楚的認清自己,從而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進,讓自己得到真正的進步。這會讓孩子的成長道路能夠更加平坦,讓他們未來走得更順風順水。
2、讓孩子勇敢的面對挫折
只有讓孩子知道在競爭過程有輸有贏,即便自己努力了,也未必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那麼孩子就能夠正視挫折和困難,因為他們願意接受輸,所以才會勇於去挑戰,不管最後是什麼樣的結果,孩子都能勇敢的面對,這會讓孩子變得更堅強。
3、讓孩子人際交往更順利
功利心太強的孩子在群體中很容易受到排斥,因為這些孩子的勝負欲太強,他們處處想要比較,時時想要去贏,會讓身邊的人感到很有壓力。
畢竟大家都喜歡跟懂得進退,輕鬆隨意的人相處,如果處處想要一爭高下,這會讓大家有很大的壓力,自然無意識的就會遠離這些人。
1、多參加群體性的活動
父母應該為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多參加一些實踐性的群體性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同時也能夠讓孩子認識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即便自己已經足夠優秀,但是依然也會比自己更優秀的人,認識到這一點,才能讓孩子接受現實,正確的面對輸贏,才能讓孩子努力的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2、樹立正確的輸贏觀念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任何人在生活中都不可能一直贏下去,我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有輸有贏,這才是真正的人生。
讓孩子知道我們都會輸,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輸並不是一文不值,而是能讓我們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只有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輸,才能夠為之後的贏打下基礎。
樹立正確的輸贏觀,才能夠讓孩子走得更遠。
3、讓孩子形成專注性
父母要讓孩子有尊嚴的輸,而不是不付出就接受輸的結果。所以孩子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應該全身心的投入。
只要自己付出了全部的努力,那麼即便結果和我們預料的相差很遠,至少我們也不會留有遺憾。
就像那些奧運比賽中的運動員一樣,他們即便會輸,也是有尊嚴的輸,因為他們已經專注的投入到訓練中,盡了自己最大的能力。
輸和贏都是我們人生中所無法避免的,有輸就會有贏,只要我們一直努力,一直保持好的心態,相信終會等到自己想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