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你家寶寶有沒有這樣的情況:一個人玩兒的時候嘴裡念念有詞,明明沒有人和他交談,他卻像有人對話一樣,一會兒情緒高昂,一會兒竊竊私語……
我想起來自己小時候,確實是這樣,一天到晚自言自語個不停,每天晚上媽媽都會催我睡覺:趕快閉上眼睛,別再說話了!
不記得在哪裡看到過有位作家描述自己的童年:每次坐在長椅上,我都會給我的「朋友「留一個位置,別人看不見他,只有我能看見。
這是屬於孩子的童心。
其實,這個「看不見」的朋友,就是孩子的幻想朋友!
心理學上來說,「幻想朋友」是指孩子利用幻想虛構出來的朋友,這個朋友會陪他們玩耍、聊天。有人做過一項調查,在3-7歲的孩子中,大約有65%的孩子都至少有過一位幻想朋友,這些幻想朋友可能來自熟悉的卡通角色,可能來自日常生活接觸的人物。
《愛情公寓》中有一集,就講這個問題,關穀神奇一直幻想著馬裡奧是自己的朋友,因此和自己的女朋友唐悠悠發生了矛盾,女朋友不能理解,這個動漫人物對於關谷來說,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對自己意義重大。
為什麼這些想像中的朋友會存在在孩子腦中呢?
因為他們滿足了孩子內心的需求。
而且這些幻想的朋友大多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孩子的需求而發生改變!
也就是說,每個幻想朋友的背後都有孩子的需求:
爸爸媽媽不能時刻陪伴自己,但是幻想的朋友可以一直陪他玩耍;
爸爸媽媽沒有辦法理解他的想法,但是幻想的朋友可以和他共用一個大腦,完全能夠理解他的想法;
爸爸媽媽經常批評他,但是幻想的朋友更多的是理解他;
幻想的朋友還可以擁有神奇的能力,可以保護他,可以幫助他,就像一隻機器貓。
……
很多人喜歡哆啦A夢這部動畫片,就是因為大家小時候都幻想自己身邊有一個無所不能的好朋友,而動畫片就是把這樣的場景展示出來了。
我陪著孩子看過一本繪本,叫做《我的秘密朋友》,一隻小兔子有一個幻想的朋友叫做哈利,他們在一起玩耍,所有事情都變得有趣起來。
但很多家長會因此感到不安,特別擔心,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他們到底在想些什麼?會不會心理有問題呢?
其實,常常充滿幻想,這是孩子們的共同特徵,而且越是充滿幻想,孩子的智力和創造力就越高。
在幻想的過程中,孩子的各項能力都得到鍛鍊,首先他們需要對生活有所觀察,才能擁有幻想的素材,其次他們要有開創性,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故事。
而幻想的過程中,孩子的畫面構建能力和故事構建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不過,作為家長可能會有些吃醋,孩子這麼喜歡他的幻想朋友,那父母的地位是不是會下降呢?作為父母,要怎樣對待孩子的幻想呢?
一、尊重
理解萬歲,不要在孩子說出口的時候嘲笑他,打擊他。
孩子能夠感覺到這是自己的小秘密,他們不願意被父母發現,尤其當他們發現父母對此不接受的時候,以此嘲笑孩子,只會讓孩子難堪。
二、包容
幻想朋友一般出現在孩子的3-7歲之間,過了這個年齡段,孩子自己就會慢慢忘記,更多的參與現實生活。
所以在這個特殊階段,父母可以採取的態度是不幹涉,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
三、傾聽
如果父母想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可以通過這個機會和孩子進行交流,傾聽孩子的想法,在孩子的介紹下和這位朋友認識一下,並且能夠用孩子的邏輯和這個朋友和平相處。
這樣一來,孩子會特別開心,因為他受到了肯定,孩子會更願意和父母敞開心扉。
四、陪伴
幻想朋友的出現,很多時候能夠說明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有些少,讓孩子身邊出現缺位。
所以父母要及時反省和調整,給孩子更多的陪伴。
陪孩子做遊戲,給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寬容,讓孩子看到你的「超能力」,讓孩子崇拜你,愛你,和你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