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喬」風波:語言是人類的本能嗎?

2021-02-18 漢語堂


  語言學界常常掀起「倒喬」風波。英國班戈大學語言學教授維維安·埃文斯的新書《語言神話:為何語言不是本能》再次向諾姆·喬姆斯基的「語言本能」論提出挑戰。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史蒂芬·平克(Pinker)的暢銷書《語言本能》(Language Instinct)、《心智探奇》(How the Mind Works)和《思想原料》(The Stuff of Thought)讓喬姆斯基的語言觀點深入公眾意識領域,但這一觀點卻比現實更神秘。埃文斯在書中寫道:「到了要結束這些的時候,在語言及其他諸多事物上,平克犯了大錯。」

  埃文斯指出,詞彙並不受詞典定義的限制,而是百科全書式的,指向多套概念。語言總是不如思想豐富,我們總是無法準確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很有意思的。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我們通過對鮮活的外部世界的親身經歷構造了概念,而詞彙根植於那些概念之中。


  諾姆·喬姆斯基:語言像本能

  「語言像本能」的觀點是埃文斯想要打破的神話。20世紀60年代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認為:人類一直以來認為語言要先通過大腦的編程才能產生,而這項機制自我們出生起,就已存在、成形,等待運作了。

  比如兒童只需不斷地聆聽周圍大人的講話,無需懂得語法規則,就能毫不費力地學會語言。這種自發學習的「奇蹟」讓喬姆斯基認為,語法是被儲存在一個心理模塊裡,在一個嬰兒遇到紛繁雜亂的語言時,這個模塊就像一種「語言習得裝置」,等著被一步步激活。語言背後的規則深嵌在我們的基因裡。

  這種「內在語法」不是學校教科書裡的語法,而是一種普適語法,能產生大約7000種語法規則。平克在《語言本能》書中解釋說:「一種普適語法,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認知中,都是不可簡化的,它支撐著人類的語言本能。」為了尋找這種普適語法,語言學家們忙了半個世紀之久,然而他們追求的很可能是個海市蜃樓。

  早在2005年,美國本特利大學藝術與科學系主任丹尼爾·埃弗雷特就曾向喬姆斯基的學說發起挑戰。他深入亞馬遜部族研究當地部落土語皮哈拉,發現這種土著語言不具備遞歸性,而具有遞歸性可謂現代語言學的基本原理之一。以自己研究了30年的亞馬孫部落作為佐證,埃弗雷特提出語言結構並非從頭腦中憑空產生,而絕大部分是文化薰陶的產物。僅僅依據我們具備習得語言的能力,並不能得出「語言是先天產物」的結論。


  維維安·埃文斯:語言像用具

  埃文斯也搜集整理了許多明顯的經驗證據,把「語言本能神話」分成不同方面,比如是否存在普適語法和內在語言模塊,是否天生就有等。對普適語法的一個關鍵批評是,人們學習的語言越多,他們的語言會明顯更加豐富多變,而其背後存在普適語法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內在語言模塊的地位也受到動搖,埃文斯說,現代學者們還看到,聾人群體中也能產生語言,手語也和口語一樣有著豐富的語法。如果語法是內置於我們基因中的,新一代人就無法將其充分展現。然而相反,新一代人在語法上的豐富性要超過以往幾代人。

  埃文斯也詳細研究了兒童是怎樣習得語言的。在某些發展階段,他們嘴裡不會說出符合語法規則的句子。當嬰兒學語時,他們只能蹦出零零碎碎的語言。首先,他們會用一些經常聽到的、表達特殊含義的音段,逐漸地才學會表達方式和歸納推演,最終形成完全豐滿的語法。所以語法來自使用,埃文斯說,「語言像本能」應被「語言像用具」所取代。

  埃文斯認為,語言深植於我們作為活生生的人所做的事情當中。比如釘釘子這件任務,當我們釘釘時,運動皮層的一部分也開始工作,這沒什麼。但令人驚訝的是當我們在聽或說「他在釘釘子」這句話,看別人釘釘時,同樣的腦區也會放電。我們的思想不是產生於一個抽象的思維語言裡,而是「具體的」,直接從經驗中生起。

  此外,語言「天生」的觀點也遇到了深層的哲學問題。如果語言規則內置於我們的基因中,句子是怎樣表達事物的含義的?它們和我們的思維、概念以及外部世界是怎樣連接的?對此,挺喬派提出有一種內在的「思維語言」。平克解釋說:「懂得了一種語言,然後,是學會怎樣把思維語言轉化為單詞串。」但哲學家的問題仍未解決:思維語言是怎樣賦予含義的?

  人們以為「單詞」和「語法」——把單詞結合在一起的規則——是完全獨立的,而埃文斯認為:在單詞與語法規則之間沒有系統的區別。埃文斯講了一些有關語言的故事,提到有些語言是毫無單詞順序的,包括澳大利亞的吉瓦力語和泰蘭吉語。還有因紐特語用前綴或後綴來造句,比如像tawakiqutiqarpiit這樣的巨長單詞,其大致意思是:「你有菸草賣嗎?」還有加拿大土著語、撒利希海峽語,也沒有名詞或動詞。

  埃文斯還詳細描述了人們怎樣從這些基本概念得到更抽象的概念,比如愛。他提出的新觀點會導致語言學的革命,還是遭到劇烈反擊尚不得而知,但它有助於人們改變對語言的理解方式,以開放的心態來重新理解語言。

擴展閱讀

喬姆斯基vs諾維奇:統計學習的兩種文化

語言的對決:喬姆斯基攻防戰

喬姆斯基:作為學術和智能領域未來的語言學是啥樣的

文摘、講座、觀點

專注語言文字領域的大數據!

相關焦點

  • ​人類的語言:本能還是文化
    《語言的誕生:人類最偉大發明的故事》人類的語言:本能還是文化文/雲也退發於2020.10.19總第一套盡人皆知的說法是:合作就需要交流,交流就要靠一套複雜的語言系統,所以語言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語言的誕生在人類演化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可是到底什麼是語言?如果一直追問下去,就要問到「語言如何誕生」了。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回答,因為沒有任何有形的物證保存了早期人類語言的形態,人們通常只能提出各種假說,然後搜集證據用以證明假說。
  • 真正的談話-語言真的是本能嗎?
    但是讓我們倒回去一點。有一點每個人都同意: 我們這個物種對語言表現出明確的生物學準備。我們的大腦在以下有限的意義上確實是&39; : 它們有正確的工作記憶來處理句子級別的句法,以及異常巨大的腦前額葉外皮,這賦予了我們首先使用符號的聯想學習能力。而且,我們的身體也準備好了語言: 相對於其他原始人類物種,我們的喉嚨被設置得很低,讓我們排出和控制空氣的通道。
  • 語言的本能
    實際上就有這樣一個基因,它與人類的一種本能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人們願意相信的是另一種觀念:人類的生存不需要依賴本能,因為人類懂得學習,有創造力,受到文化環境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人類是一種有意識的生物。人類擁有自由意志,能夠用大腦思考,接受父母師長的教導,並以此為基礎,完成一生中的每一件事情。
  • 《語言本能》|嬰兒天生會說話嗎?
    抑或是有其他的因素在影響著他們的語言學習?美國作家史蒂芬平克《語言本能》一書,為我們打開了一道通往嬰兒語言世界的震驚之門。《語言本能》一書,作者用較為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分析了為什麼語言是本能,人類的思維是否受制於語言,心語才是人類思維語言以及語法規則是如何運用的,語言本能是如何進化出來的等等。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講述本書內容。
  • 語言本能 | 好好說話,其實並不難!
    如果思想受制於語言,為什麼會有新詞的產生?我們有新的思想產生嗎?這樣的說法顯然說不通。發展心理學家韋恩(Karen Wynn)用嬰兒做了一個實驗,他發現嬰兒在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了簡單的心算。如果語言和思維是相互限制的,嬰兒怎麼發展出來心算的能力呢?表達思想的方式有很多,語言並不是思維的唯一方式。
  • 攻擊性是人類的本能嗎?| 知識周刊
    這種行為既可以體現在行動上,也可以體現在語言上。無論達到目的與否,它都是攻擊性行為。因此,如果一位憤怒的朋友把啤酒瓶子砸向你的頭,你往下一蹲躲過去了,酒瓶子沒有擊中目標,但這個行為仍然屬於攻擊性行為。意向是攻擊行為定義中最關鍵的方面。同樣,如果一位喝醉酒的司機在你過馬路時無意撞傷你,即使造成的傷害遠遠超過你躲過的酒瓶子造成的傷害,但他的行為不是攻擊性行為。
  • 直覺是人類的「本能」嗎?
    直覺是人類的「本能」嗎?在這個崇尚科學的社會裡,卻依然有很多用科學解釋不了的事情存在。比如災害來臨前,動物的反應,我們就一直搞不懂,是什麼讓他們對於災害有了一種特殊的反應。我們稱之為野獸的直覺。我們經常說,動物的本能是非常恐怖的,那是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磨礪出來的一種本事,現在的人類在經歷幾千年的文明洗禮後,漸漸失去了這一本能,可是有時我們卻會有一種直覺,這種直覺說不清道不明,就是突然出現,好像是上天給你的警示一樣。你一定聽說過,女人的第六感非常可怕,那為什麼第六感會那麼準呢?
  • 《語言本能》| 人是在和同齡人的交往互動動習得文化、發展個性的
    ——史蒂芬·平克語言是上天賜給人類的禮物在「論基本的、普世的智慧」演講中,芒格說到有件讓他獲益匪淺的事情:一個在香港一所名牌中學當校長的朋友送了我一本書,叫《語言本能》,作者是史蒂芬·平克。平克是一個語義學教授,他的名氣沒有諾姆·喬姆斯基那麼大。
  • 教育激活孩子做人的本能、賦予孩子人類文明智慧
    本能,指生命依照基因遺傳自帶的能力,比如嬰兒對食物具有的消化能力、四肢基本的運動能力。人類本都有哪些生存本能呢?直立行走、語言能力、勞動生產......今天我們看到人類很多行為都可被視為是人類的本領。但是,包括吃飯、穿衣在內,人類很多本能都需要經歷後天激活才能被個體所用。
  • 貓咪沒有語言的,只會對人類喵喵喵
    平時我們經常聽到貓咪喵喵的叫,我們這時候都以為這是貓咪的一種語言,甚至以為他也用這種語言與自己的同類進行溝通。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目前為止,根據動物行為學家的研究,貓咪沒有自己的語言,貓咪喵喵叫是他本身的一種本能行為反應,也就是說當貓咪生理上有反應或者有需求的時候,通常會發出喵喵的叫聲,而這種叫聲,實際上本身並不包含任何的意義。
  • 肖戰拖累喬詩語?喬詩語慘遭《決戰平安京》替換表示不再合作
    肖戰2月風波至今已半年多。在此期間,與肖戰有關的人和品牌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牽連。離肖戰越近,也就意味著抵制就越嚴重。然而,仍有一些人挺身而出,其中配音演員喬詩語就是其中之一了。近日,手遊《決戰平安京》官方在回復玩家時表示,經過內部討論,決定今後不再與CV喬詩語合作,目前正在尋找新的CV。這對喬詩玉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畢竟影響了她正常的CV工作。這不是喬詩語第一次丟CV工作了。在公開表達對肖戰的喜愛後,《劍網3》、《天下3》、《閃耀暖暖》和《一夢江湖》紛紛換掉了喬詩語的配音,並與之切斷聯繫。
  • 人類遊泳本能退化,如果遊泳作為孩子必修課,你會點讚嗎?
    自然界的動物與生俱來就有遊泳的本能,為什麼到了我們人類反而退化了呢?如果遊泳作為孩子必修課,作為家長你會點讚嗎?筆者是農村長大的,老家有一條河,記得很小的時候就在河裡摸魚遊泳,當然那個時候並沒有專業教練去指導,會的也是最基礎的狗爬式,可能那個應該就是人類的本能吧
  • 語言是邏輯的本能:黑格爾語言觀再思考
    本文在基於黑格爾《精神哲學》相關文本的闡釋基礎上,揭示出黑格爾關於語言產生中諸階段特別是記憶階段的理論涵義。並進而指出,黑格爾認為語言就是思維的形體,是思維本身;語言具有自我產生和發展的否定性動力,其過程是從模仿到自我規定。並且,邏輯作為思維的形式,來自於語言的本性,就是語言的展開和產物。從某方面來看,邏輯是語言的「本能」;從另一方面看,語言卻是邏輯的「本能」。
  • 這是一部詮釋了人類交配本能的「偉大」電影
    看完《匆匆那年》,我覺得這個悽慘的愛情故事很好地詮釋了「人類是被交配本能所控制的生物」。
  • 這是一部詮釋了人類交配本能的偉大電影
    看完《匆匆那年》,我覺得這個悽慘的愛情故事很好地詮釋了「人類是被交配本能所控制的生物」。中間歷經了數不清的磨難和危機,但是它一步步地走過來並且更強大了,憑的就是強大的生存的本能意志。在自然界中,動物和植物,以及各種微生物,都在不停地上演著生命的奇蹟。經常看動物世界的人都知道,為了生存,每種生物都使出了渾身解數,進化出了各種本能和形態,只是為了存活和交配。而人類,作為高等生命的一種,自然也繼承了延續生命,把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的本能。
  • 心理學:人類心理中最陰暗的一面,死亡本能
    心理學是關於人類心理的研究,這樣的話,就不可避免的接觸到人性中的陰暗面。關於人性陰暗面的研究有很多,但是,最有話題性和爭議性的卻還是100年前,心理學家佛洛依德提出的「死亡本能」一說。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下人性中的死亡本能,也許看過以後,很多問題你都會豁然開朗。
  • 破解人類情緒化本能(一):一分為二
    比如這種一分為二的本能,促使我們把世界和人群都分成兩個不同的類別:貧窮的和富有的。這種巨大的誤解對人類的世界觀有著巨大的影響。由於人們本能地把世界劃分成富人和窮人這兩個非常具有誤導性的類別,導致人們在腦海中對全球人口的分布產生了極大的誤解。
  • 鍾推移——不合時宜的本能
    這是當年她為人類服務時形成的習慣。貝妲胸前的人造皮膚早就被剝落,露出兩排金屬肋骨。當年那個維修員修理完她胸內模擬呼吸起伏的電機,正在重寫軟體系統時,第一次地震不期而至,他被一根焊鐵從眼球刺穿顱骨。從此再沒人踏進過這個已經變形的房間。埃爾法的男聲跟早期的朗讀軟體一樣毫無起伏:「你怕死?你的系統裡有求生程序嗎?
  • 「死亡本能」真的存在嗎?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 Learning Mind(de.wikipedia.org/wiki/Todestrieb)託德·杜弗雷斯(Todd Dufresne)萊克黑德大學哲學系教授,著有兩本著作,《弗洛伊德式教堂墓穴中的故事:文獻及語言環境中的死亡本能》(Tales From the Freudian Crypt: The Death
  • 人類的語言是如何演化的?動物的叫聲能算語言嗎?
    這些字組成句子,句子匯成語言,語言用於溝通,也讓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人類語言究竟是如何而來?動物界是否存在語言呢?動物也能夠交流,但所使用的不是我們所說的「人話」,也不是人類所定義的語言。舉例來說,前文提到的長尾黑顎猴遇到美洲豹會發出意為「上樹」的叫聲,而擁有語言的人類則能夠進一步說明對手是體型多大的美洲豹、從哪個方向來、應該怎麼辦等等,並通過語言將應對美洲豹的策略傳給後代,還能將與美洲豹搏鬥的故事講給後代,成為經驗和記憶。所以,從呼叫聲和肢體語到語言,能否幫助人類交流、傳遞、積累知識,是人類語言所獨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