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坐標交出「雙一流」建設合格答卷

2020-12-13 中國教育新聞網

摘 要:在《北京市屬公辦本科高校分類發展方案》的指導下,北京工業大學對標「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準確把握建設的著力點,通過凝練特色、整合資源、深化改革,帶動學校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努力向「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邁進。

關鍵詞: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雙一流」建設;內涵發展

為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市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統籌推進北京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各項部署,經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討論通過,2020年5月6日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正式印發《北京市屬公辦本科高校分類發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21所市屬公辦本科高校劃分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高水平特色型大學、高水平應用型大學三個類別共5個檔次。作為一所從辦學伊始就承載著為實現北京工業和城市建設「高、精、尖、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重要使命的市屬高校,北京工業大學在《方案》中被確定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重點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這一分類的確定,為學校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辦好首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工作遵循。

明晰辦學定位,把握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的著力點

北京工業大學創建於1960年,回顧60年的辦學歷程,歷代北工大人在創業中起步、在勤勉中發展、在創新中跨越,推動學校實現了由單科性大學向多科性大學、由教學型大學向教學研究型大學、由教學研究型大學向研究型大學的三次重要轉變。2017年9月,學校正式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的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2017年12月,在學校第十一次黨員代表大會上,學校黨委集全校之智、聚全校之力,做出了全面開啟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新徵程的決策部署,強調要緊緊抓住首批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這一重大發展機遇,在2060年建校100周年時將北京工業大學全面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2018年6月,《意見》出臺後,學校全面梳理總結近年來辦學成果,研究制定學校層面落實《意見》的實施方案,對標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這一辦學類別,進一步明確了工作的著力點。

1.推動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的關鍵指標。學校將「現代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科群」作為一流學科建設的主要內容,以土木工程為龍頭,以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為核心,以先進材料與智能製造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兩翼,提升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等學科的水平,加強光學工程、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學科的建設,進一步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提升基礎學科及經管、人文、藝術、教育類學科協同發展水平,形成層次分明、結構合理、布局完善、具有創新活力的特色學科生態系統,構建起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基本框架。

2.培養引領未來的一流人才,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的永恆主題。學校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著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和一流研究生教育,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突出學科育人功能,將專業設置與學科設置高度匹配,重點建設建築土木類、環境能源類、信息類、先進材料與智能製造類、理學類、生物醫藥類、經濟管理類、人文外語類、藝術設計類等專業,推動實現知識學習與科學研究、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通過第六次教育教學大討論,學校正在加快形成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改進機制,為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夯實基礎。

3.培育和產出一批國際學術前沿並跑乃至領跑水平的一流科研成果,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的核心要素。學校堅持「頂天、立地、育人」的科研工作方針,努力實現「首都重大工程有貢獻,國家超級工程有身影」。近年來,學校先後實現內部培養產生院士的重大突破和市屬高校國家級科技平臺建設的歷史性突破。學校現有國家級工程實驗室2個,省部級及行業科研基地60個,「111計劃」引智基地3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北京市協同創新中心4個,北京高等學校高精尖創新中心1個。依託上述高水平科研平臺,學校產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關鍵領域原始創新、自主創新能力和社會影響不斷提升。

4.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教師是人才培養的主力軍,也是學術創新的核心力量。學校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同時遵循人才成長規律,不斷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切實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和青年教師培養,鼓勵拔尖人才、創新團隊脫穎而出。目前,學校有專任教師1,907人,其中,戰略科學家3人、領軍人才25人、卓越人才23人、優秀人才93人,初步形成了素質、能力、水平、年齡均衡合理的師資隊伍結構。

堅持內涵發展,走出具有北工大特色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高校的分類發展可以促使各類大學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的發展目標,鼓勵高校的特色化發展,避免因盲目追求學校規模和學科布局的大而全而可能帶來的資源浪費[1]。為了實現高校的分類發展,最重要的是要鼓勵各個高校堅持自身特色,充分利用自身特色並發揮其優勢,堅持辦學理念,明確辦學目標,及時創新教學模式,培養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2]。具體到北京工業大學,就是要處理好辦學規模與辦學質量、綜合發展與特色發展、軟體建設與硬體建設、教學與科研的關係,集中學校在現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監測和治理、新材料製備與利用、智能製造和高精尖信息技術產業等領域的力量,形成特色更加鮮明的競爭優勢。

1.凝練學科與專業建設特色。圍繞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需要,面向解決首都超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重點建設「現代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一流學科群」和相關專業,解決城市建設、汙染治理、環境改善、交通擁堵緩解等現實問題,集中力量發展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等5個~6個北京市高精尖學科,大力促進學科交叉,推動基礎學科、藝術、教育及經管類等人文社科類學科協同發展,形成層次分明、結構合理、布局完善、具有創新活力的特色學科生態系統,以戰略眼光來做好學科專業的整體謀劃,遴選儲備一批學科,構建以一流學科帶動整體發展的良好學術生態體系。

2.強化創新型人才培養特色。抓住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的基本職能和大學學術性的組織屬性,通過人才培養目標,實現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管理決策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3]。遵循大學發展的規律和內在邏輯,充分激發內生動力主動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優化專業結構,結合招生生源和就業去向的特點,不斷推進人才評價和選拔機制的改革,注重人才培養的目標達成度、社會適應度、條件保障度、質保有效度和結果滿意度。發揮「教學改革創新項目」「一流專業」「優質課程」「教學名師獎」等項目的示範作用,制訂特色人才培養方案併科學組織實施,構建橫向分類、縱向分層、階段貫通的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首都情懷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3.彰顯服務北京的科研特色。以「雙一流」建設為牽引,進一步加強學科交叉融合,大力開展前沿研究、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強化與自身辦學類型相匹配的創新平臺體系建設,構建國內外創新資源深度融合、科研與應用相互促進、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的長效機制。形成智能製造、電子信息、城市建設、新興產業、社會發展、文化創意、基礎研究七大科研特色板塊。從國家戰略和重大工程、城市建設和民生需求、首都十大高精尖產業三個維度,深度融入首都城市建設發展,為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大興新機場等重大工程建設以及冬奧會、世園會等重大活動提供關鍵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移,展現出知識創新主力軍的應有貢獻。

4.打造研究型師資隊伍特色。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遵循「強高端、優結構、重改革、增活力」的發展思路,加強學術特色、團隊特色和事業環境特色建設,培育主攻方向,引導教師堅持首善標準,潛心教學科研。引人與引智並舉,實施青年教師發展計劃與人才梯隊建設,促進教師分類發展,提升隊伍國際化水平。根據學科發展規劃和「雙一流」建設方案,有針對性地廣開人力、智力資源引進渠道,在工資待遇、職稱評聘、科研獎勵等方面實行特殊政策。深化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完善教師激勵機制,形成體現不同教師特點的分類評價體系,加強對各類人才的激勵機制和職業發展通道建設,建設一支與學校事業發展相適應的高水平研究型師資隊伍。

深化綜合改革,堅定不移向「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邁進

在挖掘特色的基礎上,學校不斷整合資源、鞏固優勢、深化改革,按照分類發展的要求,紮實推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建設工作,通過優化存量調整,帶動增量創新,在實踐中取得了積極成效。

1.學部制改革成效逐步顯現。學校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探索成立了信息學部、文法學部、城市建設學部、材料與製造學部、環境與生命學部、理學部六個新型二級教育科研機構。學校的二級教學科研機構由改革前的34個優化調整為16個,邁出了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簡政放權、擴大和落實二級機構自主權的堅定步伐。學部制打破了院系界限,學科協同優勢逐步顯現,複合型人才培養優勢明顯,科學研究優勢顯現,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與共享,實現了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協同運行,提高了管理效能,擴大基層單位的辦學自主權。

2.內部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學校完成新一輪校院兩級學術委員會換屆工作,增設教師發展與評價、學科建設與科學技術、學術道德三個專委會,進一步建立健全了系統完整、層次分明的學術治理體系。通過修訂《北京工業大學章程》,全面梳理學校權力運行機制和規章制度建設情況,定期跟蹤督查制度制定及落實情況。以科研管理和招生管理內控為突破口,推進學校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向教學、科研、管理延伸。建立政府會計制度新系統,完成全面預算管理系統實施方案。統籌推進預算管理改革,探索建立校院兩級財務分擔機制,擴大二級單位在人、財、物等方面的管理自主權。深化資源配置和管理方式改革,依據本科教學、研究生教學和科研工作量打包至學部(院),探索差異化撥款和自主分配方式,推動「學校辦學院」向「學院辦學校」轉變取得實質性進展。

3.服務北京工作機制不斷健全。學校成立服務北京工作委員會並設置服務北京辦公室,組建顧問委員會和服務北京專家團,出臺《服務北京行動計劃》框架。統籌各方資源做好對接合作,策劃與各區、各行業重點企事業單位服務合作,推進重大服務項目落實。成立北京城市副中心研究院,深度融入首都城市建設發展。建設北京工業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主動服務首都「三城一區」建設,依託「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校技術轉移辦公室」大膽探索體制機制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與密雲區人民政府共建大學科技園密雲分園,積極參與並承擔懷柔科學城「納米生物醫藥精準診斷子平臺」建設,「車載電子用高可靠互連材料關鍵製備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批懷柔科學城成果落地專項,自主研發的RV減速器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落地亦莊開發區產業化發展。搭建京津冀創新聯盟組織架構,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和輪值辦事機構,建立三方會商和工作推進機制,推動學校與河北省石家莊市、河間市等地的全面戰略合作落地見效。

4.學科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學校構建了以土木工程為龍頭的「雙一流」建設學科群,作為體制機制改革實驗特區,創新資源配置與管理機制,在人、財、物等方面向重點建設學科傾斜,以深化綜合改革推進內涵式發展,有力提升了學校的學科建設水平。「雙一流」建設期內,學校新增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學科進入2020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前400,位列QS2020年世界大學排名中國內地第32名;2019年,環境與生態、計算機科學2個學科新晉ESI前1%,總數達到5個;4個學科入選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建設名單。在「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學校首次躋身全球500強;在QS發布的2021年世界大學排名中,學校世界排名提升至651位~700位,為歷史最好排名;在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獎入圍名單中,學校成功入圍兩大獎項。

5.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六次全校教育教學大討論,不斷凝聚育人共識,使學校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堅持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培養學生厚植家國情懷,養成勤於動手、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更加入腦入心,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穩步提升,國際視野進一步拓展。近年來,北工大學子在各類科技賽事中頻頻折冠,2019年首捧「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優勝杯」。畢業生深造率進一步提高,生源質量不斷改善,社會評價更加積極。建校60年來,學校已累計培養了16萬餘名畢業生,其中9萬餘名走向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各條戰線,成為首都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

2020年5月12日,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到校督促指導巡視整改工作時強調,要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學校改革發展,努力建設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從「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到「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對北京工業大學的期望,是首都人民對享有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是我們肩負的使命和責任。下一步,學校將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堅持黨管辦學方向、黨管改革發展。面向「十四五」,繼續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不斷深化和鞏固現有成果,破解分類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將北京工業大學全面建設成為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者:謝輝 高阿娜 劉幸菡,單位:謝輝系北京工業大學黨委書記;高阿娜、劉幸菡,北京工業大學)

參考文獻:

[1]楊林,劉念才. 中國研究型大學的分類與定位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08(11):23-29.

[2]錢亮. 我國高校分類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3):127-128.

[3]王平祥. 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研究[D].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8.

《北京教育》雜誌

相關焦點

  • 北京工業大學:努力建設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看今朝 勇立潮頭創一流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北工大緊緊抓住1996年躋身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行列、2008年承辦北京奧運會賽事、2017年進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三大機遇,實現了由單科性大學向多科性大學、教學型大學向教學研究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向研究型大學的三大重要轉變,學校辦學綜合實力和國際聲譽不斷提升。
  • 搶抓國家「雙一流」建設契機 早日建成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甘霖)4月3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學第二屆理事會召開第二次會議,市長陳如桂擔任理事長並主持會議。會議強調,南科大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提出的「四個走在全國前列」重要要求,搶抓國家「雙一流」建設契機,進一步突出辦學特色、深化改革創新,集聚一流的國際化師資、打造一流的特色學科、培育一流的創新人才、產出一流的原創成果,早日建成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 聚焦特色,突出質量,為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提供一流科研支撐
    ,以一流的社會服務提升辦學影響,努力為學校「雙一流」創建和高水平有特色國際化研究型大學建設提供更加堅實有力的支撐。他希望大家以第四次科技工作會議為新的起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瞄準一流、奮勇攀登,聚焦特色、奮發作為,努力為學校躋身「雙一流」、全面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國際化研究型大學提供一流的科研支撐,為科教興國和科技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江大貢獻」。副校長丁建寧主持上午的會議。
  • 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加快推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
    (圖片由學校提供)人民網北京8月29日電(李依環)「如今,北京工商大學的發展已經步入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的新階段。」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建設,從人才培養方面來講,要注重培養創新型人才;從教育教學方面來講,要增強教師自身的創新能力,更要增強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能力。
  • 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加快推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
    (圖片由學校提供) 人民網北京8月29日電(李依環)「如今,北京工商大學的發展已經步入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的新階段。」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建設,從人才培養方面來講,要注重培養創新型人才;從教育教學方面來講,要增強教師自身的創新能力,更要增強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能力。
  • 堅持科教融合全力推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
    在《北京市屬公辦本科高校分類發展方案》中,北京工商大學被列入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行列。在「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北京工商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由2019年世界第103位,躍升至世界第48位,是市屬高校中唯一進入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前100的學科。
  • 建設研究型大學,這10所雙一流大學的研究生比例最高,有你母校嗎
    在雙一流大學工程正式啟動以後,教育部、財政部和發改委又在去年8月份印發了《關於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雙一流大學要開始適當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國家為什麼要高校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呢?因為這與雙一流大學工程的目標息息相關,雙一流大學工程的最終目的就是建設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頂尖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 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努力建設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蔡奇到北京工業大學督促指導巡視整改工作時強調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努力建設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5月12日,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到北京工業大學督促指導巡視整改工作。他強調,要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扛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問題整改,推動學校改革發展,努力建設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的工業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以一批院士、長江學者等高端人才為核心成員,自主研發的稀有金屬粉末冶金等製備技術及裝備,為解決國家重大工程需求提供高新材料。
  • 蔡奇: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努力建設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原標題: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努力建設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本報訊(記者 祁夢竹 高枝)昨天上午,市委書記蔡奇到北京工業大學督促指導巡視整改工作。他強調,要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扛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問題整改,推動學校改革發展,努力建設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 中國音樂學院啟動北京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施劍松)日前,中國音樂學院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大會暨「五院一地」授牌儀式學校國音堂音樂廳舉行。中國音樂學院校長王黎光表示,作為北京市推動本科院校差異化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中國音樂學院成為北京首個獲批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市屬藝術院校。
  • 北工商被確定北京市重點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千龍網訊(記者 劉美君)在北京工商大學建校70周年到來之際,2020年5月,該校被確定為北京市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70年來,該校為國家培養了逾15萬高素質專業人才。
  • 【人民論壇】張來斌:高水平行業特色型大學「雙一流」建設路徑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在「雙一流」建設中,積極融入國家和行業發展大局,堅持「強優、拓新、創一流」的建設思路,著力建設「石油石化學科領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不斷探索高水平行業特色型大學建設之路。高水平行業特色型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力量高水平行業特色型大學是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體。
  • 42所雙一流大學碩士學科優秀率排行榜揭曉,到底誰是一流研究型大學
    雙一流大學工程的實施,旨在加快推進在國內形成一批世界級的一流高校和一流學科,增強我國高等教育機構在全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日前,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三部門又聯合印發《關於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對雙一流大學工程的建設指明了方向,提出要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
  • 重慶最有希望升級為雙一流的大學,佔地4000畝,在校生25000餘人
    在首輪雙一流高校評選中,重慶交出的答卷可謂非常不理想,僅有重慶大學和西南大學兩所高校,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遠落後於同屬於西部的成都和西安。在下一輪雙一流的評選中,重慶還有哪些高校能夠成功入選,就成為了市民關注的焦點。
  • 青島理工大學: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
    近年來,在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徵程中,青島理工大學厚積薄發、捷報頻傳,辦學實力和社會影響力正在顯著提升。「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跟國家和時代發展步伐,瞄準目標、搶抓機遇、拼搏競進,始終不渝地強化內涵建設。」校長譚秀森這樣說。
  • 南京師範大學:「雙一流」建設的高水平師範綜合類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南京師範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和江蘇省與教育部共建高校。目前,學校正著力建設「有國際影響的高水平大學」,您剛才也提到學校已經具有116年的辦學歷史。  它的主源可以追溯到1902年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該學堂是中國高等師範教育的發祥地之一。
  • 上海財經大學公布「雙一流」建設方案
    上海財經大學公布「雙一流」建設方案時間:2018/1/30 9:48:22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易蓉 鄭策    選稿:王雅雅   今日,上海財經大學正式公布《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建設方案》。 據悉,上海財經大學聚焦「經濟學與商學」學科群建設。學校緊密結合優勢與特色,經過校內外專家論證、學校黨委常委會審議通過,最終確認以「經濟學與商學」學科群為建設口徑,涵蓋統計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四個一級學科。
  • 中國音樂學院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大會暨「五院一地」授牌儀式舉行
    會上,中國音樂學院校長王黎光以「中國音樂學院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的思考與規劃」為題作主旨發言。他首先從音樂藝術本質屬性、文化藝術為國家名片、音樂學科肩負大國崛起使命、音樂與舞蹈學學科研究特色與發展不足四方面闡述了對音樂學科與研究型大學的相關思考。王黎光表示,中國音樂學院2017年成為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20年進入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行列,是對學校乃至音樂學科研究屬性的再次認可。
  • 全面建設一流應用研究型大學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校長(院長) 陳嘉川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作為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十九大的要求部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努力做好各項工作。
  • 中國音樂學院「五院一地」授牌 助力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
    新京報訊(記者 楊菲菲)12月12日,中國音樂學院舉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大會。會上,「五院一地」正式授牌。記者了解到,「五院一地」分別為中國音樂理論研究院、中國樂派研究院、中國聲樂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教育學院、中國音樂研究基地,是中國音樂學院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重要舉措之一。中國音樂學院」五院一地「授牌成立。學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