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山花子·菡萏香銷》,美人遲暮的哀嘆,流露濃厚的感傷情調

2020-12-20 心地花開

#最美詩詞#李璟《山花子·菡萏香銷》,是一首懷人思遠的詞。作者借「眾芳蕪穢、美人遲暮」的哀嘆,來象徵南唐的沒落,寄託了作者的家國之痛。

01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幹。

02注釋

⑴山花子:詞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攤破浣溪沙""南唐浣溪沙"。雙調四十八字,前闋三平韻,後闋兩平韻,一韻到底。

⑵菡萏:荷花的別稱。

⑶西風愁起:西風從綠波之間起來。以花葉凋零,故曰"愁起"。

⑷雞塞:這裡泛指邊塞。

⑸徹:大曲中的最後一遍。"吹徹"意謂吹到最後一曲。玉笙寒:玉笙以銅質簧片發聲,遇冷則音聲不暢,需要加熱,叫暖笙。

⑹倚:明呂遠本作"寄",《讀詞偶得》曾採用之。但"寄"字雖好,文意比較晦,今仍從《花庵詞選》與通行本、作"倚"。

03譯文

荷花落盡,香氣消散,荷葉凋零,深秋的西風拂動綠水,使人愁緒滿懷。美好的人生年華持續消逝。與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這滿眼蕭瑟的景象。

細雨綿綿,夢境中塞外風物緲遠。醒來寒笙嗚咽之聲迴蕩在小樓中。想起故人舊事,她含淚倚欄,懷抱無窮幽怨。

04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思遠的詞。上片主要寫景,流露出濃厚的感傷情調。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當秋季來臨的時候,荷香銷盡,翠葉凋殘,一陣西風從綠波間吹過,加濃了惱人的秋色,增添著詞中主人公的愁緒。「香銷」、「葉殘」是寫實的,同時也是象徵性的。這種情景交融的手法,富有強烈的感染力。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她聯想到自己已經流逝了的美好年華,不是象香荷翠葉一樣容易消失和憔悴吧!「不堪看」三字,既表明了不忍 觀賞悽涼秋景之情,更含有自己的身心不堪設想之意。

下片主要抒情,表達了對思念的人兒的懷念。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寫在睡夢中夢到遠赴邊關去尋找所思念的人。雞塞,泛指邊塞戍遠之地。思婦醒來時,正值細雨迷濛、寒意襲人,夢中雞塞似近在咫尺,而醒後回味卻遠在天涯。唯有獨自在小樓裡吹笙,以排遣愁悶。然而風雨樓高,吹笙非但不能減輕相思愁悶,反而更添懷念之情。

這兩句是當時詞壇為人傳誦的名句,值得玩味。一個「寒」字,不但寫出了玉笙含潤的情韻,而且生動地反映了女主人公憂傷悽惻的心境。

最後寫道:「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幹。」為了消除鬱悶,走到樓頭,獨倚闌幹,面對著朦朧的雨幕,想起在遠方戍邊的心上人兒,無限愁恨頓時匯聚心頭,熱淚象斷串的珠兒滾滾而下。

這首極富感染力的詞作,歷來為評家所推崇。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最推崇「菡萏」一聯,認為「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之所以如此評價,是讀出了這首詞中的寄託之意。

作者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代國君,史稱「南唐中主」。他是著名詞人「南唐後主」李煜的父親。作者在思婦的對景傷情,感嘆青春易逝中,滲透了自己不堪遲暮的感傷心情;而詞句意境的眾芳蕪穢、美人遲暮,又象徵著南唐的沒落,寄託了作者的家國之痛,也極易引起後世讀者的感觸。

相關焦點

  • 中華好詩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攤破浣溪沙》南唐:李璟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幹。(李璟:南唐中主,李煜之父。其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名句:小樓吹徹玉笙寒。)《長安秋望》唐代:趙嘏雲霧悽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 李璟的《攤破浣溪沙》:一處閒愁,成就佳品
    他的父親李璟在詞的創作上,也是一個天賦極高的人。我們常說,五代詞南唐為最盛,而南唐詞則首推李璟、馮延巳和李煜。 據馬令《南唐書》記載,有一次,李璟問馮延巳:"吹皺一池春水,幹卿何事"?馮延巳答道:"未入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這"小樓吹徹玉笙寒"就是李璟《攤破浣溪沙》中的名句,前人評此詞"字字佳"。
  • 李璟的短短七個字,打敗了詞壇寫愁的頂尖高手
    李璟和李煜這對父子,一個是南唐中主,一個是南唐後主,雖則都是帝王出身,在詞壇的地位卻相差甚遠。只「千古詞帝」這一個稱號就將李煜推到了詞的神壇之巔,而李璟呢,似乎只憑這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偏居於詞壇的一隅之地。這句詩來自於李璟的《攤破浣溪沙》,原詩云: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 今日宋詞——時逞笑容無限態,還如菡萏爭芳
    歷代文人的詩詞都有關於荷花(蓮花)的描寫,如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璟的「菡萏香銷翠葉殘」、楊萬裡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柳永的「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等等。今天,分享一首鮮為人知的荷花詩詞,來自五代尹鶚的臨江仙臨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五代】尹鶚一番荷芰生池沼,檻前風送馨香。昔年於此伴蕭娘。相偎佇立,牽惹敘衷腸。
  • 李商隱《無題》詩的感傷情調,體現了他怎麼樣的胸懷?
    縱觀義山的幾十首無題詩, 幾乎首首都有 一種非常感傷的情境攝入讀者心中, 讓人慾說還休, 欲罷不能, 從而獲得一種悽美朦朧的審美感受。而這 正是詩人的悲劇命運使然。 一、感傷情調是詩人悲劇性人生的審美反映 康德指出: 「審美意象是一種想像力所形成的形 象顯現」。
  • 岑參的兩首送別詩,借景抒情,風格綺麗明朗,毫無感傷情調
    下面介紹岑參的兩首送別詩,借景抒情,風格綺麗明朗,毫無感傷情調。送楊子鬥酒渭城邊,壚頭耐醉眠。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惜別添壺酒,臨岐贈馬鞭。看君潁上去,新月到家圓。整首詩表現出一種綺麗明朗的風格,毫無感傷的情調。送懷州吳別駕灞上柳枝黃,壚頭酒正香。春流飲去馬,暮雨溼行裝。驛路通函谷,州城接太行。覃懷人總喜,別駕得 王祥。
  • 四季相思情逝水,一晨淚雨度殘花(山花子/詞四闋)
    影像作品:絕色·印象詩詞原創:v會飛的魚v絕色首模:霄山花子/嘆落花(步清/納蘭性德 韻)詞/v會飛的魚v山花子/春生綠意遮黃沙(步清/納蘭性德 韻)詞/v會飛的魚v塬上蕭林是儂家,春生綠意遮黃沙。花綻香枝難訴說,落鳴鴉。四季相思情逝水,一晨淚雨度殘花。緣去冷言擊面碎,墜瓊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