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詩詞#李璟《山花子·菡萏香銷》,是一首懷人思遠的詞。作者借「眾芳蕪穢、美人遲暮」的哀嘆,來象徵南唐的沒落,寄託了作者的家國之痛。
01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幹。
02注釋
⑴山花子:詞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攤破浣溪沙""南唐浣溪沙"。雙調四十八字,前闋三平韻,後闋兩平韻,一韻到底。
⑵菡萏:荷花的別稱。
⑶西風愁起:西風從綠波之間起來。以花葉凋零,故曰"愁起"。
⑷雞塞:這裡泛指邊塞。
⑸徹:大曲中的最後一遍。"吹徹"意謂吹到最後一曲。玉笙寒:玉笙以銅質簧片發聲,遇冷則音聲不暢,需要加熱,叫暖笙。
⑹倚:明呂遠本作"寄",《讀詞偶得》曾採用之。但"寄"字雖好,文意比較晦,今仍從《花庵詞選》與通行本、作"倚"。
03譯文
荷花落盡,香氣消散,荷葉凋零,深秋的西風拂動綠水,使人愁緒滿懷。美好的人生年華持續消逝。與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這滿眼蕭瑟的景象。
細雨綿綿,夢境中塞外風物緲遠。醒來寒笙嗚咽之聲迴蕩在小樓中。想起故人舊事,她含淚倚欄,懷抱無窮幽怨。
04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思遠的詞。上片主要寫景,流露出濃厚的感傷情調。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當秋季來臨的時候,荷香銷盡,翠葉凋殘,一陣西風從綠波間吹過,加濃了惱人的秋色,增添著詞中主人公的愁緒。「香銷」、「葉殘」是寫實的,同時也是象徵性的。這種情景交融的手法,富有強烈的感染力。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她聯想到自己已經流逝了的美好年華,不是象香荷翠葉一樣容易消失和憔悴吧!「不堪看」三字,既表明了不忍 觀賞悽涼秋景之情,更含有自己的身心不堪設想之意。
下片主要抒情,表達了對思念的人兒的懷念。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寫在睡夢中夢到遠赴邊關去尋找所思念的人。雞塞,泛指邊塞戍遠之地。思婦醒來時,正值細雨迷濛、寒意襲人,夢中雞塞似近在咫尺,而醒後回味卻遠在天涯。唯有獨自在小樓裡吹笙,以排遣愁悶。然而風雨樓高,吹笙非但不能減輕相思愁悶,反而更添懷念之情。
這兩句是當時詞壇為人傳誦的名句,值得玩味。一個「寒」字,不但寫出了玉笙含潤的情韻,而且生動地反映了女主人公憂傷悽惻的心境。
最後寫道:「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幹。」為了消除鬱悶,走到樓頭,獨倚闌幹,面對著朦朧的雨幕,想起在遠方戍邊的心上人兒,無限愁恨頓時匯聚心頭,熱淚象斷串的珠兒滾滾而下。
這首極富感染力的詞作,歷來為評家所推崇。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最推崇「菡萏」一聯,認為「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之所以如此評價,是讀出了這首詞中的寄託之意。
作者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代國君,史稱「南唐中主」。他是著名詞人「南唐後主」李煜的父親。作者在思婦的對景傷情,感嘆青春易逝中,滲透了自己不堪遲暮的感傷心情;而詞句意境的眾芳蕪穢、美人遲暮,又象徵著南唐的沒落,寄託了作者的家國之痛,也極易引起後世讀者的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