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彈琴 父母學談心!

2022-01-03 環球鋼琴網


孩子學彈琴,父母學談心。孩子開始學琴的時候就需要與父母相互合作。父母需要投入一筆資金來支持孩子學琴的費用,同時還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耐心來鼓勵孩子學琴。針對孩子學琴,父母一定要知道一些原則:

一、彈琴適合性格平和的孩子
學習彈琴要有心境要平和,要靜下來。通常,孩子的注意力最短要持續在15分鐘以上,才可以考慮學琴。相比之下,情緒平和、有耐心、做事認真、專注的孩子更適合學習彈琴。

二、辨別孩子的音樂天分
學習彈琴不能盲目選擇。孩子是否適合,父母可以看看孩子的手在握住筆的時候,小肌肉是否控制自如。而較長的手指和寬厚的手掌對孩子學習彈鋼琴是非常有利的,孩子在駕馭鋼琴的時候也比較輕鬆自如。孩子是否喜歡傾聽音樂,是否對音樂敏感,這些都是辨別有無音樂天分的重要因素。

三、耐心地陪伴孩子彈琴
彈鋼琴是一件比較辛苦的事情。父母如果有讓自己的寶貝學習彈琴的打算,則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保持平和的心態。孩子學琴的成效與持續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韌性和耐心,父母能夠堅持,孩子同樣也會堅持下來。

四、做孩子的同學
由於小孩子年齡比較小,難以準確理解父母的話語。因此父母不妨做做孩子的同學,和孩子一起去聽課,掌握老師課堂上的內容,記下比較重要的點;回到家後,可以陪伴孩子練習,並加以輔導。父母陪練孩子的期間,切忌表現出嚴厲的態度,從而使孩子緊張起來,甚至失去學琴的興趣。父母首先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並感染孩子,再成為孩子的「助教」。在練琴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提示孩子手指抬高、注意休止符、保持速度均勻等等。同時父母要引導孩子在彈琴的過程中總結自己練習的情況,能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

五、多鼓勵孩子彈琴
彈琴需要養成一個又一個重複性的動作。在一天裡過度地彈琴會使孩子感到單調與枯燥。孩子年齡比較小,比較貪玩。因此父母不應該過度要求孩子練琴。每個星期,父母應該拿出一點時間,全家一起聽一首名曲,和孩子討論從中聽到的內容,一起認識和理解名曲,也可以一起玩音樂遊戲,聽名家演奏等等。保持良好的情緒陪伴孩子彈琴,學會尊重孩子的內心,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達到自己的心願。

六、不要過度施加壓力
彈琴是一件比較複雜的心智活動。彈琴需要學習很多技巧,包括識譜、手眼協調、瞧準指法、左右手配合與腳踩踏板。就算音樂天分很高的人,也難以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習得。只有經過持久地磨練,才能不斷掌握彈琴的技巧。孩子彈琴到達一定程度了,需要定一個練習計劃,保證彈琴的成效。制定一個學習計劃要有固定的練琴時間,當日的內容,以及達成的效果檢查。

總之,孩子彈琴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時間與精力。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可以充當孩子的同學與老師,耐心地陪同孩子學習彈琴,練習彈琴。多引導孩子,多鼓勵孩子,多表揚孩子,不斷加強孩子的自信心,開發孩子潛能,孩子才能從彈琴中得到真正的樂趣,並不斷延續下去。



點擊原文欣賞環球鋼琴網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跟著父母學做飯的孩子不容易超重,他們知道……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教育孩子,你知道嗎?跟著父母學做飯的孩子不容易超重!男人和女人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這是我得出的結論。因為我的兒子參加了一個完全由男性運作的男孩俱樂部舉辦的烹飪課程,我以為他可以學點實際的東西回來,比如做個雞湯、義大利麵或者是肉丸什麼的,但是我錯了。
  • 成功父母學:童年的影子有多長
    當成年人升格成為父母之後,面對孩子的童年時,這種影響力便愈發凸顯出來。  前生今世,這個常被人掛在嘴頭上的字眼,暗藏著科學道理。德國系統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發現每個家庭成員的互動,往往受家族上輩人曾經發生的負面事件所影響,例如:家庭失和、意外傷害、身心疾病、自殺身亡等。「家族排列」是海寧格通過25年的研究發展起來,已成為了歐美臨床心理學界的一個熱門課題。
  • 如何讓彈琴做到「耳濡目染」?
    若把學鋼琴比成學寫作,手型只相當於練字,起步階段,更重要的是訓練大腦有樂感。這不容易被初入行的家長深刻認識。 就看大家能認識到多深了,若要幾年後才有深刻認識,損失就很難挽回了,因為過了孩子音樂語言直覺學習的敏感期。
  • 孩子學不好鋼琴,家長焦頭爛額,怎麼辦?如何花很少錢學好鋼琴?
    許多家長願意送孩子去學鋼琴,卻因為沒有做好功課,最後掉入許多誤區,想少花錢,最後卻花更多的錢和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孩子沒有學好,反而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今天就從經濟角度來看看如何避免呢?為大家支幾招。第一,在送孩子學習鋼琴之前,要先在網絡上找尋一些鋼琴大師們談的經典鋼琴獨奏曲和經典歌曲,要聽不同風格的曲目,體會鋼琴曲所帶來的感情、節奏和意境。看看孩子是否能聽出來,能否理解,能否欣賞。這是測試孩子有無樂感、節奏、層次感的潛質。如果有,可以讓孩子去學。
  • 古琴怎麼學之「彈琴要領」
    一、初學尋師學琴雖可照琴譜練習,但古琴譜僅為指位譜,有彈奏的指法和音高位置而並無節奏旋律,按彈不易。四川老琴家顧梅羹先生在《琴學備要》中論及此曰:「初學彈琴設有師承,口講指授,自能易於引上軌道。按習古譜,既未注音點,中論及此日:又無師友可以就正,完全出於自己的功夫,難於從師學習十倍」。
  • 父母如何教養我們是我們一生中最直接最長久最全面的父母學課程
    老先生大受刺激,不禁老淚縱橫的感慨:「這年頭連養豬都要研討,怎麼養孩子卻沒有專門的培訓呢!難道養人還不如養豬」。,對與錯、好與壞......都忽略的情況下坦然的承認,這種原生家庭的教養模式我們用起來最得心應手,曾經受教育的那門學科也沒有這門課程學的成功。
  • 孩子彈琴家長焦慮,做一個佛系媽媽不好嗎?
    雖然有時候左佳看到孩子在彈琴過程中出現問題,也會本能地想要立即指出,但她會盡力控制住自己:「孩子正興致勃勃地演奏呢,如果我在旁邊一會兒說手型不對,一會兒說有折指,一會兒又說手腕太僵,那豈不是太掃他興了?誰還能願意彈琴啊!」孩子在學琴路上遇到問題,應當由他的鋼琴老師指出,而不是父母。
  • 孝順不是讓父母學壞
    有了錢,人們孝順父母的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那麼如何做才是真正的孝順,如何孝順才能不讓父母學壞呢?值不值得我們去孝順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寄語:孝順不是讓父母學壞,是否值得我們去孝順是要我們去考量的,既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盡孝,同時也要清楚父母到底需要的是什麼,可能並不是每月固定的生活費,而是只有年底才來的陪伴,有時間就多陪陪父母吧,「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真真切切的存在,即使拿不出時間來陪伴在父母身邊,能夠每周一個電話
  • 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錯在家長把說教當成談心,教你5種談心技巧
    家長在多年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親子溝通成了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而在多種親子溝通方式中,與孩子談心則是核心重點。懂家庭教育的家長往往能夠把握合理的時機與孩子談心交流,而不懂者則往往會隨意和孩子嘮叨,結果就演變成了說教。
  • 做個合格家長——感情投資篇之三:常與孩子談心
    父母如何做好與孩子談心的工作呢?從總體來說,談心的效果取決於感情、內容、方式三個方面的因素。為了更好地達到談心的目的和效果,對孩子的尊重和讓孩子有一個自我教育過程的完整性是很必要的。家長與孩子之間首先要相互信任,尤其是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沒有這個感情基礎,不要急於談心;家長、孩子雙方在氣頭上不宜談心;孩子的情緒低沉、心緒煩亂或不愉快時不要談心;家庭氣氛不正常不要談心;當友人、老師、同學或弟妹在場時,不要談心;當孩子剛剛犯過錯誤還未經認真思考、反省時,也不應談心。
  • 爸媽會不會彈琴,對琴童的影響究竟有什麼區別?
    相信很多喜歡音樂的朋友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彈得一手好琴。那麼對於家長來說,會彈琴和不會彈琴,對琴童的影響到底有何區別呢?不依靠父母的孩子起步時可能看起來慢一點。一旦練習起來往往有底力,並且進步起來也會非常快。所以不管父母懂不懂彈琴,給予孩子音樂方面的培養和環境的創造都是很有必要的!
  • 周杰倫分享從小學彈琴辛酸史 周杰倫幾歲開始學琴
    而周董大秀琴技,又用香蕉蘋果彈鋼琴,更分享了從小學彈琴的辛酸史,但不忘多謝媽媽的苦心令他成材,好友霆鋒大表感動。周董稱4歲開始學琴,每天要練兩小時,可是童年好動,根本坐不定,故周媽媽會拿著藤條在身旁督促,當聽到鄰家的小朋友在玩的笑聲,覺得自己很痛苦,會問自己:「為什麼要學琴?」但現時知道媽媽只因望子成龍,所以他說:「現在真的感謝她。」
  • 彈琴中的指法到底是什麼,有什麼用
    2,彈琴的規律,哪個音用哪個手指彈,並不是隨意的,而是有規律的。大多數琴童家長都清楚第一個概念,而忽視其帶來的影響,其實指法的正確對後期彈琴是否輕鬆影響是很大的,如果只是把音敲對而不考慮指法的科學性,那麼恭喜你,肯定會學崩潰的。
  • 除了談心品茶,這件事他們最愛
    除了談心品茶,這件事他們最愛《魔道祖師》這部作品中的官配忘羨,是親媽墨香銅臭認定的天作之合。他們兩個人可以走到一起,除了一致的三觀之外,當然也離不開其他角色的助攻。如果要說忘羨之間的助攻小能手,藍曦臣肯定是功不可沒的。藍大外號讀弟機,弟弟不善表達,哥哥就只能多多關心了。除了藍曦臣之外,金光瑤也是一個不錯的助攻啊。
  • 彈琴吧vip琴譜教學小課堂
    點擊下方【公.眾.號】關注後,免費領取彈琴吧(若資源失效,我們會儘快更新)學鋼琴,學吉他,學電子琴,學尤克裡裡,學小提琴,就來彈琴吧!1、流行古典,海量樂譜,任你彈奏無論是鋼琴,電子琴,還是吉他,尤克裡裡,小提琴,來彈琴吧 一鍵找譜,快速彈奏。 2、在線互動教學,專業名師,知名網紅教你彈琴擁有大量知名教師的內部教學資源,供你在線學習。 還有知名音樂網紅入駐彈琴吧,給你更貼地氣的音樂教學。
  • 陪娃彈琴雞飛狗跳,我該怎麼辦?
    而在線陪練代替了我們學琴時視唱練耳的部分。吳尊女兒neinei疫情期間在家上網課的一個片段,在上課期間,媽媽林麗吟在旁邊熟練指導,輔助了網課老師很好的完成遠程教學。到難點處媽媽還親自上手教女兒彈琴,女兒認真的樣子也實在是招人喜歡。爸爸吳尊呢,則在一旁不停搶鏡。
  • 鍵盤小常識彈琴時力度問題
    有時我們在看別人彈琴時,總感覺別人很有激情,有時看到別人用高抬指來彈琴,似乎像是在砸琴,不是彈琴。那這樣彈琴究竟是對的還是錯的呢?其實對於這種現象,我們不能一味的模仿。感覺談琴就是要用很大的力度去彈,其實我們彈琴手指放鬆才是正確的彈法,只要你感覺到你是在緊繃的狀態,那麼你就是彈錯了。我們也不能一味一味的去模仿那些高手的演奏。每個人在彈琴時都養成了自己的一些手型習慣。我們切勿模仿,只有紮實的基本功才是王道。
  • 明明是缺愛彈琴孩子
    老闆:但是大家都報,你不報吧,自己緊張焦慮,還覺得沒學個東西,對不起孩子。 雞娃的家長,一旦湊在一起,往往迅速抱團,說起學習更是互通有無、經驗共享。此處省略這兩位老父親,長達15分鐘的雞(激)娃經歷交流。
  • 運用二八法則,與孩子對話談心再也不用擔心兩人相對無言
    運用二八法則,與孩子對話談心再也不用擔心兩人相對無言什麼是運用二八法則,與孩子對話談心再也不用擔心兩人相對無言 運用二八法則,與孩子對話談心再也不用擔心兩人相對無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成熟程度把握好談話的
  • 自閉症孩子聯歡會彈琴 教師夫婦用音樂喚醒「星星的孩子」
    東方網8月12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這個暑假,洋洋(化名)走進了上海音樂學院鋼琴考級現場,熟練而悠揚的樂聲,讓人很難將眼前的這個孩子和自閉症聯繫在一起。   在上海,有一對從事音樂教育的教師夫婦,12年致力於音樂對特殊兒童的幹預和研究,幫助了包括洋洋在內的很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