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錯在家長把說教當成談心,教你5種談心技巧

2020-10-15 寒石冷月

家長在多年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親子溝通成了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而在多種親子溝通方式中,與孩子談心則是核心重點。懂家庭教育的家長往往能夠把握合理的時機與孩子談心交流,而不懂者則往往會隨意和孩子嘮叨,結果就演變成了說教。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說教是最容易招致孩子反感的一種做法,哪怕是四五歲的孩子,如果家長總是嘮叨或責備個沒完,孩子也很容易煩躁。而孩子到了小學之後,如果家長還不能把握好與孩子談心的技巧,則極容易失去威信。更不要說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你還不會與孩子談心,到那時想教育孩子你可能也會有心無力,因為孩子已經對你的嘮叨厭煩到了極點。

今天,寒石冷月老師和家長們圍繞如何與孩子談心這個話題,深入進行解析,尤其是給你6個技巧會有助於提升與孩子溝通的質量。希望有心的家長能夠靜下心來,認真閱讀和領悟,通過對比反思真正發現自己身上的問題,而後改之。

一、很多孩子不願意聽父母嘮叨,主要原因體現在這幾方面,家長必須要清楚。

1、家長無數次重複相似的話,讓孩子已經非常厭煩。

請大家回想一下,每天從早晨開始,你是否不停地在催促孩子?或者動不動就責備孩子呢?如孩子起床磨磨蹭蹭,你提醒幾遍都不起作用,結果就氣得衝到孩子床前好一頓訓斥。如孩子寫作業時總是溜號走神錯誤不斷,你是不是總會批評孩子不認真。如孩子玩遊戲超時,你不停地責備孩子,結果孩子很惱火地轉身進了自己房間。如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小動作過多,老師多次向你反應孩子課堂紀律不好,你是不是帶著懊惱斥責孩子?凡此種種,你可能每天都在不斷重複相似的話,而這些話你是順口就說出來了,自己並沒有感覺到是在重複,但是孩子卻早已經不能再熟悉,只要你一張嘴,就會讓孩子非常厭煩。

2、家長總是以父母之名說教孩子,讓孩子很反感這種溝通方式。

有一個詞可以很好地概括家長每天不斷地重複和嘮叨,這個詞叫「說教」。可能家長們自打孩子出生後,就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就是父親,就是母親,孩子必須要聽我的話,以父母之名經常對孩子說教,這是很多中國家長在育兒生活中犯的最大錯誤。對孩子們來說,從心理上會有一種天然的對父母心理依賴感,而說教恰好又在不斷地傷害著家長與孩子間的親密關係。當孩子小一點時由於能力不足,只能被迫接受你的說教,可是當到了小學三四年級後,這時孩子自由活動空間大了,基本生活獨立技能強了,便會從心理上挑戰父母的權威,如你在說教他們時的被頂撞,是不是常常讓你感覺孩子已經聽不進你的話了呢?

3、以批評為主的談心方式,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從而拒絕接受你的說教。

如果我們去觀察絕大多數家長管教孩子常用的方式,可能批評用的最多。為什麼會這樣呢?大抵是源於家長們特別反感孩子總是犯錯,在家長看來,我都給你說過多少次了,為什麼還不往心裡記呢?當家長過多用批評的方式說教孩子時,其實你每一次試圖矯正孩子犯錯的行為,都沒有達到目的。因為孩子在犯錯後,最需要得到父母的理解與寬容,同時還需要教他們如何正確去做的步驟與方法,如果家長再多給一點鼓勵,會讓孩子們把犯錯後的內疚變為努力的動力。當家長清楚以批評為主的談心方式,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上進心時,你就知道為什麼孩子拒絕接受你說教的原因了。

4、當孩子犯錯後,家長動不動算舊帳,讓孩子非常惱火。

要說讓孩子最惱火的受教方式,恐怕當屬在他們犯錯後,家長動不動翻舊帳了,本來孩子因為這一次犯錯,被你說教的就已經情緒不快了,結果你一股腦翻出那麼多舊帳來,反而會讓孩子更加惱火,根本聽不進你的說教。試想,有多少孩子就是在父母不停地翻舊帳斥責中成長的,也難怪當孩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在父母面前話很少,甚至乾脆保持沉默。因為他們已經摸索出一套對付父母喋喋不休說教的法寶——讓你吃閉門羹,當孩子在父母面前保持沉默時,此時家長即使有再好的家庭教育方法也很難實施了。這就是我們常聽家長說的,道理我都懂啊,可是我根本做不到啊。

二、杜絕對孩子說教,掌握5種和孩子談心方法,有助於構建和諧親子關係。

技巧一:家長要把握好與孩子談心的時機。

生活每天在繼續,家長和孩子每天都要朝夕相處,自然會有很多說話的機會。但是對於聰明的家長來說,他們會格外用心去觀察孩子,只有充分了解孩子後,才會選擇具體的事或話題與孩子談心。如孩子早晨起床磨磨蹭蹭,結果早飯只好匆忙吃幾口,然後就得手忙腳亂離家去上學。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完全不需要和孩子談心,而是選擇在放學之後,或者晚飯後與孩子戶外散步時再談時間管理話題。

當家長把早晨情形做情景描述後,讓孩子回憶一下是不是把自己搞的很被動很匆忙時,孩子自然就會感覺特別不好意思。在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安慰孩子,其實每個人如果沒有養成好習慣的情況下,都會有類似的情形,包括爸爸媽媽當年像你這麼大時也一樣。但是對於想做一個優秀的人來說,我們不妨學會早晨管理好時間,具體怎樣做呢?接下來,家長就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列出早晨必須要做的事清單,而後排出序,鼓勵孩子去做訓練,這樣不就可以讓孩子帶著明確目標開啟每一天的清晨生活了嗎?

當然,針對具體的事,如何選擇時機,需要家長做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去觀察孩子了,並且全部過程都記在心裡,理性地分析自己存在哪些問題,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表現,然後有針對性想好解決的策略,才能在選擇好時機後與孩子進行深入交流談心。

技巧二:談心要以啟發為主,共情為輔。

一般來說,談心必須要在家長和孩子心情都不錯的情形下,交流起來才彼此身心愉悅。當然,對於孩子心情不好時你去安慰孩子則另當別論。如果想讓每一次談心都能達到目的,家長一定要講究原則,那就是「談心要以啟發為主,共情為輔」,之所以堅持這個原則,是因為說教是孩子最反感之事,你必須要避開這個雷區。而啟發式談心更容易讓孩子由以往被動聽你說教,變為主動傾聽、思考和互動。

如有一位媽媽,看到女兒在寫作業時總是不願意讀題,結果每天作業中錯誤都很多。她在接女兒放學的路上選擇邊走邊和孩子談心。她問女兒,你每天感覺寫課外作業累不累啊?女兒說,我感覺很累。媽媽接著問,那我們有沒有辦法不累啊?女兒說,我沒有辦法。媽媽說,如果我們少寫一項作業,會不會減少寫作業用時啊?女兒說,哪能少寫作業,老師會批評我的。媽媽說,其實你有一項作業老師根本沒有布置,是你自己加上去的。女兒不解,媽媽說,就拿作業改錯來說,如果我們能想出辦法不犯錯,不就節約出改錯時間了?女兒問,媽媽我想不出有什麼方法不做錯題。於是媽媽便把正確答題的步驟講給女兒,並鼓勵女兒每天堅持做訓練。當女兒理解了媽媽的話,發現媽媽是為了自己好,不讓自己每天那麼累時,便愉快地接受了媽媽的建議。

從上面這個事例中,可以看出這位媽媽非常睿智,她就是在用啟發式談心的技巧,讓女兒感受到媽媽對她的關心和愛。當孩子發現可以用最少的時間寫好作業時,當然樂不得地採納媽媽的意見,繼而配合媽媽對她進行正確答題好習慣的訓練了。

技巧三:遇事時談心,無事時不嘮叨。

在家庭生活中,家長的嘮叨可以說無處不在,反正只要孩子在眼前,家長總能挑出孩子的問題來。當養成這種不良習慣後,在家長們的眼裡,總會把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當成大事去批評孩子。當這種不良習慣瀰漫在家庭生活空間裡時,很容易造成氣氛的壓抑。

如飯桌教育,本來大家都應把重點放在吃飯上,在飯桌上可以聊一些開心的事。但是偏偏在這個時候家長去數落孩子哪不對,你想想看,孩子吃飯的心情會不會馬上變得很糟糕。有時孩子氣一上來,乾脆扔下筷子離開飯桌了。而你卻還在怪孩子不懂事,你說這種飯桌上的說教是不必須要徹底改掉啊?

遇事談心,上面提到要講究把握時機,像吃飯、寫作業、閱讀、遊戲等這些環節,都不應該和孩子談心,而應放在事前或事後,這樣才能確保孩子做事注意力不被分散,也不至於因為影響孩子的心情而讓孩子把事情做的更糟糕。

只要家長深刻地記住,無事不嘮叨,便可以讓你的孩子保持內心的清淨。事實上,家長話越少,反而會讓孩子願意主動找你聊天談心。不信你試試看,因為你話少時,必然會成為一個純粹的傾聽者,而孩子最理解的傾聽對象則是爸爸或媽媽啊。

技巧四:當孩子遇到挫折與困惑時與其談心。

每一個孩子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或困惑,每當他們遇到這些情形時,很容易顯露出沮喪或不快的情緒。只要家長用心觀察孩子,就能發現與孩子談心的時機。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最可信賴的人是父母,如果你能敏銳地發現孩子渴望得到幫助的契機,則會讓孩子格外尊重和佩服你。

如有一個八歲男孩子,他在學校課間與同學發生了矛盾,本來不是他故意惹事,可是對方同學卻在老師面前說他錯在先,而老師則輕信了那個同學的話,於是就批評這個男孩子。被老師批評後,小男孩在放學後非常不開心。媽媽發現兒子不開心後,就把兒子摟在懷裡,輕輕地撫摸著兒子的頭,溫和地對兒子講,如果你感覺心裡不痛快,不妨說出來,媽媽或許能幫助你呢。兒子就把事情描述了一遍,媽媽對兒子說,這件事我認為你沒有必要苦惱,我晚上給你老師打一個電話,把具體情況和老師講一講,到時老師就會知道不是你的錯了。聽媽媽這麼說,小男孩情緒立刻好轉很多。看到兒子心情好多了,媽媽就教兒子以後再遇到類似的事,該如何面對。再看小男孩聽的很認真,可見媽媽這次及時與孩子談心解決了孩子多大的困惑啊。

在這裡有必要提醒一下家長,孩子在遇到挫折或困惑時,有時只需要一個傾訴者,可能他們已經知道如何去解決問題,只是需要父母的鼓勵。有時他們確實不知道如何面對挫折或解決困惑,這時就需要家長及時給孩子提供一些建議,但一定要有可行性。

技巧五:與孩子談心靈話題,幫孩子構建健康心理。

在這個技巧裡,涉及到「心靈」這個概念詞,可能會讓家長們感覺到無從下手,其實這個詞本身並不難理解,所謂的心靈話題,主要指嫉妒、自卑、善良、自私、分享、友愛等內容。對於孩子來說,在平時生活中難免會遇到這些有關心靈方面的問題,如果家長總是喋喋不休地給孩子講大道理,很容易讓孩子更加困惑,甚至認為你說的一點道理都沒有。

如有一位初一女孩,在班上一直成績比較優秀,但是有個別女生就特別嫉妒她,動不動就在背後造她的謠,說她和某男生在談戀愛,結果這話傳到這個女生耳朵裡後,她非常生氣,可是她又沒辦法去堵住這些造謠女同學的嘴。當媽媽得知女兒遇到這個心靈困惑後,便對女兒說,嫉妒是人的劣根性,只有技不如人時,並且又不想看到別人好時才會用這種拙劣的方式去傷害別人,你現在就是受傷害者,媽媽非常理解你現在的情緒感受。但是想想,謠言是真事嗎?女兒搖了搖頭。媽媽又說,既然不是真事,你知道消滅謠言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嗎?女兒還是搖頭,媽媽便說,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理會,你越是自信地面對那些謠言,越不解釋,反而會讓造謠者心虛,用不了多長時間謠言便散去了。聽媽媽如此說,女孩終於放下糾結的心。

請家長們要注意,心靈話題對於兒童和青春期少年來說,經常會遇到。家長既可以在孩子遇到這方面的困惑時進行事後啟發和引導,也可以有預見性做教育。只要讓孩子清楚人的本性,知道如何去面對那些可能會對他們造成困擾的心靈問題時,孩子才會在真正遇到問題時如何去處理。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如此,只要家長用心觀察孩子,並隨著孩子成長的不同年齡段去及時教育,才會讓孩子保持身心的健康。

三、家長想掌握好5種技巧,必須要徹底改變育兒觀念和不愛思考的缺點。

1、如果你想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切莫總以長輩自居。

2、不要強迫孩子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而是允許孩子說出理由。

3、當孩子不願意說話時,家長要反思這其中的原因。

4、家長要管好自己的嘴,說話要挑重點,切莫喋喋不休。

5、家長要學會欣賞孩子,適當給予鼓勵,才會讓孩子樂於和你分享交流。

上面這5點建議,算是補充原則,對於家長們來說,如果你想徹底改變自己,重塑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要當成必修課。就拿第1點來說,好的親子關係,不僅僅是長輩與子女關係,還有朋友、師生和玩伴關係,多種關係靈活應用,則容易讓你和孩子之間更親密無間。再說第2點,當孩子處於情緒消極狀態時,自然不願意做事,在這個時候,家長最應該讓孩子先靜靜地獨處,以化解他們內心的煩惱,如果這時與孩子談心或者嘮叨孩子,恐怕會讓孩子更加煩上加煩。其他幾點,就不做展開分析了,相信聰明的你一定能領悟透徹。

結束語:這篇文章篇幅有點長,但是由於涉及到的內容較多,如果家長們比較忙,你可以分幾次閱讀完。但有一點,必須要反覆閱讀和領悟,這些內容都是寒石冷月老師在家庭教育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在給很多家長建議後的實踐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相信你也一樣。

相關焦點

  • 做個合格家長——感情投資篇之三:常與孩子談心
    最初,我們常用「少說些」、「不許這樣做」等簡單的語言對孩子進行命令似的說教。這時,由於孩子依賴性很強,所以命令似的說教還能收到一些效果。但這種做法禁錮了孩子的心扉和思維。他們只知道怎樣做而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
  • 談心,走心才能更貼心
    「中隊幹部平時是否找你談心?多久談一次?」 「談過,班長排長每周都談,中隊長這兩天找我談了5次……」前不久,武警第一機動總隊某支隊宣傳科科長郭雙敏在基層調研時,問起中隊談心工作的開展情況,六中隊一名列兵的回答讓他感到詫異。隨後,郭雙敏通過了解得知,這名列兵的思想、身體和家庭狀況一切正常。
  • 談心:一個老話題的新解析
    談心的開場,往往是指導員確認戰士的基本信息,隨後就是詢問家裡情況、下一步打算等。我問你答,填滿「知兵錄」上未顯示的那些信息後,雙方常常陷入「尬聊」。指導員辦公桌前這把椅子,隨著戰士的進進出出,熱了冷,冷了又熱。後來,大部分戰士都表示,不願再坐上那張椅子,因為感覺「如坐針氈,像犯了事兒」。談心難交心,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
  • 叛逆期孩子為什麼總聽不進父母的話?以下三招教你溝通
    身為教師子女,我經常聽到學生家長向老師抱怨——「孩子在家不聽話,叫他寫作業也不聽」,「畢業班的孩子是不是到叛逆期了,簡直沒法溝通」,「剛批評幾句,他就摔門出去了」......往往是家長很焦慮,問題很嚴重。但是,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真的全是因為「叛逆期」在作怪嗎?
  • 紙上談心,情緒觀察臺(焦光麗)|| 永聯講師團講座(第71期)反饋
    後來用了類似焦老師「紙上談心」的方法,我讓她把說不出的話或者情緒激動想發洩的時候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也可以讓我側面了解到她每每出現問題時是怎樣的情況。「每一個問題學生的背後都是一個問題家庭」,可惜我的學生家長不像小陳的家長能積極配合,相反總覺得是自己的孩子小題大做。
  • 你和孩子談心嗎?優秀的父母,懂得做好孩子情緒的淨化器
    文 | 文茵媽媽歡迎關注,育兒那些事,我們一起聊孩子太驕氣,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不懂得體貼父母,總有家長會不自覺地責怪孩子的種種不是,看不見甚至忽視孩子所承受的壓力,讓孩子在懵懂無知,手足無措中艱難前行。一個人只要參與社會活動,就會遇到各種壓力和挫折。
  • 為什麼我的孩子不願意和我談心?父母不閉嘴,孩子怎麼開口說
    當時帶孩子來看醫生的孩子的媽媽,從開始坐下,醫生把孩子的脈開始,這位媽媽就一直喋喋不休的告訴醫生孩子這的情況,那的不舒服,醫生稍微側頭想避開家長的聒噪仔細聽孩子的脈象,但無奈這位媽媽一直不停的在耳邊說,最後醫生不得不說,好了這位媽媽請你先不要說話,我要看病了。但是僅僅沒有超過兩分鐘的樣子,這位媽媽又在不停的說,醫生問孩子這裡怎麼樣,還沒等孩子開口,媽媽就說他平時怎麼樣,應該怎麼樣。
  • 運用二八法則,與孩子對話談心再也不用擔心兩人相對無言
    你有多久沒有坐下來好好和孩子一起談話了,是面對面來一次交心的談話,你真的那麼了解自己的孩子嗎?有時候坐下來不知道如何開口,不知道該怎麼把話題聊下去,學會溝通是多麼重要,不僅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還有在工作中,一個人是否會溝通直接影響你的工作能力,以及工資。
  • 為何孩子越來越聽不進你講的話?家長多檢討,自己是否太嘮叨?
    影響親子關係如果同一件事情,父母在孩子耳邊不停重複,就變成說教,孩子只會覺得煩,而根本聽不進究竟說的什麼,也不想反駁,久而久之也沒了交流。嘮叨還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越說什麼越不做什麼,這在青春期會被放大,甚至出現離家出走或更嚴重的後果。
  • 談心說教老宮匯與您談心理、論教育
    因為孩子的成長,我走進了家庭教育,心理輔導這個行業。細細算來,已經走過了7個年頭。這7年來,我通過不斷學習,獲得了美滿幸福的家庭,親子關係和諧。也見證了很多家庭,通過學習正確的家庭關係相處之道,從瀕臨解體到重歸和睦的過程。這些都讓我傳媒人的職業習慣蠢蠢欲動,想要把這些幸福與他們背後的努力付出展現出來。
  •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父母學會這3招,讓孩子跟你做朋友
    他事情沒做好,或是犯了錯說說他,他卻特別不愛聽,甚至還回嘴。有時候說的次數多了孩子就躲在房間裡不出來,也不跟她說話,讓閨蜜覺得很苦惱,到底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呢。孩子不聽話,是基本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事。當孩子和家長發生小矛盾了,或者孩子做錯事了,家長批評孩子應該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而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改正。可是有的孩子可能小時候還會乖乖聽話,爸爸媽媽說了他以後,他聽話地點點頭。可長大以後卻變得不願意聽大人的說教了。那麼首先,孩子不聽話會有哪些表現呢?
  • 怎樣開展談心活動?
    有些問題需要談幾次心才能解決,對這樣的問題,每次談心需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都應該心中有數。 (2)把握好談心的時機。什麼事情可以談,什麼事情不可以談;什麼時候應該談什麼,什麼時候不該談什麼;什麼話題可以直截了當談,什麼話題應該緩談;哪些問題應當談得深一些,哪些問題可以談得淺一些,都要把握好時機。
  • 管教孩子,他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5個方法教你如何和孩子溝通
    進入青春期以後連話都不願意跟她說了,有一次忍不住朝孩子發了脾氣,結果適得其反,孩子更不願意跟父母溝通了。在孩子慢慢進入青春期、叛逆期以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都會開始遇到孩子「左耳進,右耳出」的問題。說完的話應了一聲以後又拋擲腦後了,無論說多少次就是聽不進去。把家長們氣得牙痒痒。
  • 孩子在外闖禍,低情商的父母只會不停地說教,高情商父母有高招
    孩子在外闖禍,低情商的父母只會不停地說教,高情商父母有高招孩子外面闖禍了,很多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對孩子進行說教。但說教的教育方式真的有用嗎?這可不見得。小林的女兒又一次離家出走了,小林想也沒想就打通了孩子姥爺的電話,女兒回到姥爺家去了。
  • 不想讓孩子把你的話當成「噪音」,父母應該學會這3種方法
    但回到家寫作業的時候他又開始磨磨蹭蹭的一會玩玩橡皮、一會玩玩鉛筆,5分鐘過後他又跟我說:媽媽,你來教教我。那麼當我們和孩子溝通,很多時候他好像在屏蔽父母講的話,根本沒有聽到一樣,就像我和我兒子說話一樣,他根本就在選擇性的屏蔽,因為他不喜歡我說話的方式,但是他又不知道該怎麼樣跟我講,所以他把我的話當成噪音屏蔽掉。
  • 家長講道理,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高情商的父母做好這3點很重要
    很多家長最常做的事,就是去告訴孩子這樣不對,那樣不行,跟他們反覆講一件事是否錯了的道理,可是你發現沒有,你越是不讓孩子去做的事情,孩子就越想著去嘗試,從而導致孩子也越發叛逆。你認為對的或者錯的,在孩子的眼中,也許根本都不存在對錯之分,比如很多孩子玩的一身泥,家長會覺得這樣很髒,是不對的,可是孩子卻會覺得這沒什麼錯,自己玩得很開心。很多家長,總是喜歡以自己的標準去判斷孩子,認為這是不該做的事情,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聽?
  • 與孩子溝通的五種妙計✷用孩子易於接受的語言
    這裡所說的與人交往中的交往對象,在人們的心目中指的是顯然是外人,而不包括家庭成員,更不包括父母與孩子的交往。其實,這種認識和心理是不正確的,與家人交往,尤其是與孩子溝通,同樣需要學會運用語言藝術。在與孩子的溝通中,用孩子易於接受的語言,就是家長應當掌握的一種藝術。
  • 怎樣談心談話才有效果
    做為教育管理者,就要及時準確地了解掌握所屬人員的思想動態,就要時刻關注他們在幹什麼、想什麼、做什麼,就要對所屬人員的思想狀況了如指掌,做到腦中有數、心中有譜、手中有招,就要熟練掌握和運用談心談話技巧。分析單位人員思想狀況,研究如何增強思想工作的及時性、針對性、有效性;幫助存在嚴重問題、缺點或錯誤的同志認識問題,完成難度較大的任務,兩人之間不便於談的問題;為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減少失誤,了解幹部群眾對工作的意見、建議等。上述情況,就適用於集體談話。個別談心談話是指2個人之間一對一開展談心談話。
  • 我和三歲女兒的睡前談心,不讓孩子做下一個「繆可馨」
    家長懷疑女兒墜樓與語文老師袁某教學不當有關。後續發現袁某曾有過體罰、辦輔導班、收紅包等師德敗壞的行為,並給予袁某降崗處分。可馨事件牽動了所有父母的心,無論後續如何,一個鮮活的生命沒有了,父母也永遠失去了女兒。如果可以挽回,如果時間倒退,如果可馨還在,可馨的爸爸媽媽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後續的事情發生?
  •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專家把家長和孩子都害慘了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家庭教育專家言之鑿鑿。家長聽了如坐針氈,惶惶不可終日。原來我的孩子不成才,都是我的錯,我是罪魁禍首。一心一意為了孩子,為他付出了所有,未曾想到反而害了他。我活不下去了,唯有以死謝罪。孩子聽了專家的話,終於找到了失敗的緣由。原來我不成才,不是我的問題,是因為我沒有一個好爸爸好媽媽,孩子變得理直氣壯。當父母苦口婆心教育他時,他把專家的話當成了尚方寶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你們問問自己,是合格的父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