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外闖禍,低情商的父母只會不停地說教,高情商父母有高招
孩子外面闖禍了,很多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對孩子進行說教。但說教的教育方式真的有用嗎?這可不見得。
小林的女兒又一次離家出走了,小林想也沒想就打通了孩子姥爺的電話,女兒回到姥爺家去了。小林在女兒9歲時和丈夫離婚,為了掙錢養家,只能把女兒放到父母家照顧。小林每隔半個月接孩子來工作的地方住幾天,想好好補償孩子一番。她看到孩子看電視,就會罵罵咧咧地關掉電視,大談自己工作上的辛苦,趕孩子去寫作業。
這次一回來孩子確實沒在家看電視,而是在外面和別人打架了。看到孩子臉上有傷,小林第一時間打了女兒一巴掌,去給對方家長賠禮道歉。回家後又向女兒說了一遍自己的辛苦,讓女兒不要再給她惹事。女兒聽完之後默默地打開房門跑出去了,小林打通電話想讓父親教訓女兒一番,結果反被父親罵了一頓。
"你就是這麼當媽的?人家小孩罵你女兒是沒爸的野孩子,先動手的,結果你回來還給人家賠禮道歉,真有你的。"寶媽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自己總下意識地把女兒當成負累,總是讓女兒體會自己的辛苦,卻忽略了女兒的委屈。
孩子在外闖禍了,低情商的父母只會不停地對孩子說教,總是忘記體諒孩子的感受,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心煩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1、不停地說教、講道理
孩子犯錯了,最需要的就是父母趕緊想出個解決辦法,等事情解決了再來慢慢教育孩子。有些家長不急著解決問題,總是對著孩子不停地說大道理,自然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大道理對孩子有用,那麼家長說一遍就奏效。孩子以前不聽的大道理,以後還是不會聽。與其說大道理來抬高自己貶低孩子,不如採取效率更高的方法。
2、不問緣由就責怪孩子
孩子和他人發生矛盾時,起因有可能不在孩子,而在另一方。而家長不問緣由,上門就來責怪自己的孩子,讓孩子直接給他人賠禮道歉,這很容易讓孩子在內心中積攢不滿。明明自己沒做錯,為什麼道歉的是自己?家長這種快速平息事態的方法,反而只會激怒自己的孩子。
3、直接上手打孩子
更有一些粗暴的家長直接上手毆打孩子,認為孩子不打不成器。孩子的身體不僅會受到傷害,自尊心也容易被家長打擊到。如果孩子將來一直記仇對家長心生怨恨的話,家長的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只能說得不償失。
所以面對這種情況,高情商的父母有自己的高招,大家快來學習一下吧!
1、弄清事情的緣由再作判斷
家長不需要讓孩子直接把責任攬過來,而是要弄清楚事情的緣由再作判斷。如果孩子是無辜的一方或者是受傷害的一方,那麼家長一定要堅決維護自家孩子的權益,千萬不要怕麻煩而向他人妥協。如果孩子是有錯的一方,那麼家長需要讓孩子主動承擔責任,好好地反省自我,而不是去肆意地包庇自己的孩子。
2、讓孩子自己去承擔後果
如果孩子闖出的大禍在自己的承擔範圍內,家長不要為孩子大包大攬,而是要讓孩子自己去承擔後果,這樣孩子才能長記性不敢再犯。比如孩子在學校欺負了同學,家長要讓孩子自己去向相應的同學道歉,並接受學校給予的處罰。當然孩子闖出大禍的後果在自己承擔範圍之外的話,家長為孩子承擔是必要的,但可以採取讓孩子做家務等懲罰辦法,讓孩子明白事態的嚴重性,鼓勵孩子認真反省改變自己。
3、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說實話孩子如果誠心改錯了,那麼以前的舊帳就沒有必要一直再記著。誰又沒有一個犯錯的過去呢?家長要給孩子留下自我成長的空間,等待孩子慢慢長成自己期待中的樣子。如果家長總是在孩子犯了一件錯事後,又非要翻以前的舊帳一起來教訓孩子,孩子肯定會產生逆反的心理,認為家長完全沒有把自己的成長放在眼裡。
所以當孩子犯錯了之後,不要對孩子採取說教的教育方式,也不要不問緣由直接讓孩子承擔責任,更不能上手就打。家長應該首先要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孩子錯了就讓他承擔責任,孩子沒錯就要堅決維護。孩子做錯事讓他自己承擔責任,並留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