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插畫:Juice
二胎政策開放後,80、90後這批生育大軍猶豫不決,反倒是70後的父母蠢蠢欲動,但是生二胎真的不建議太晚,否則受牽連的可能是大寶。
文文19歲那年正在讀大二,趁著國慶放小長假回家,看到向來苗條的媽媽突然變胖了,她好奇地詢問原因,才得知43歲的母親竟然懷上了二胎。
聽到這一消息時,她的內心非常牴觸,強烈要求母親打掉,氣急敗壞地責備:你倆都一把年紀了,瞎折騰啥呀,我都多大了呀,你們這是給我生弟弟還是生兒子啊?
儘管當天母女倆因為此事大吵一架,可是文文最終拗不過父母,經父親一番思想工作後,文文勉強接受了此事。而後母親順利為文文誕下一個小弟弟。
文文時不時就吐槽自己現在又當姐又當媽,談了個男朋友,每次出去約會還要帶著小傢伙,外人都以為他們是一家三口。
由於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文文最擔心的是自己的婚事,因為父母退休後,撫養弟弟的任務都要推到自己身上來,很容易被認為是「扶弟魔」,這在婚戀市場上很受排斥。
其實,如果兩個孩子相差18歲以上,也就是大寶成年後再要二胎就有些晚了。多數中年父母趕著二胎政策的末班車,為家中十幾歲、二十幾歲的老大再添一個弟弟妹妹,聽起來有個伴兒,實際上對大寶並不公平。
俗話說,人有旦夕禍福,說句不好聽的,父母如果生病了或者出現意外的話,撫養老二的壓力幾乎都推到了老大身上,多數人在擇偶時就很在意這一點兒,一聽說家裡有個年紀小的弟弟妹妹,就望而止步了。
從醫學角度來看,至少要在兩歲以上,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女性生完孩子後都需要充足的時間恢復。
另外,女性超過35歲生子就屬於高齡孕產婦,面臨的孕育風險較大,如果你是26歲生的老大,生老二的年齡最好不超過35歲,也就兩個孩子相差5歲以內是可以的。
從父母帶娃的時間上來看,最好是等到大寶上幼兒園後再要二胎,這樣能夠更好地照顧兩個孩子,如果大寶尚且不能獨立吃飯、穿衣、上廁所,寶媽一個人照顧倆是比較耗費體力和精力的。
由此看來,相差三歲是比較好的,大寶既可以成為爸爸媽媽的小幫手,又能為弟弟妹妹樹立榜樣,兩個孩子沒有太大的代溝,可以一起談心裡話。
總之,兩個孩子之間的年齡相差太小太大都不好,據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家庭急於要二胎的都很後悔。
如果家庭條件很不錯的話,即使晚一些生二胎,問題也不大,至少不用為錢煩憂,畢竟人的一切的痛苦根源都是沒錢。可是眼觀生活中生二胎的多數家庭,經濟並不是很寬裕,為什麼還要拼二胎呢?
首先是窮人的養娃成本較小,他們在意的是吃穿保暖能滿足,對於基礎教育以外的額外投資較少,身上的壓力沒有那麼大。
其次,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養兒防老,多一個孩子也可以多分擔一份養老壓力,晚年多一份保障,多數普通家庭如果生的是一個女兒,普遍都會考慮再要一個孩子,如果是兒子則是錦上添花。
最後就是當家中老大不成器的時候,便想要寄希望於老二身上,多一個孩子,多一份改變家庭環境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