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時代的軟體定義為ISV夥伴定義了什麼?

2020-12-19 維端網

自從十年前「軟體定義網絡」作為首個「軟體定義」的IT資源池設施被定義以來,其與虛擬化一道始終被合作夥伴不斷「買單」,輸送至客戶端。那麼,軟體定義如今與ISV又是一種怎樣的化學反應?

軟體定義IT資源池設施的組成部分是IT基礎設施硬體,猶如一個個組裝成的盒子,硬體難以適應業務快速變化的需求,是不同類型的基礎設施的共性問題所以會有軟體定義基礎架構的概念推出,以滿足用戶業務變化發展的需求。

換句話說,軟體定義的基礎架構和數據中心,則是通過雲計算技術和手段,以軟體定義的形式讓雲服務在用戶端落地。

今天,軟體定義的價值在單純的伺服器虛擬化之外,也包括網絡、存儲、安全等更多需要通過軟體來定義的「盒子」,讓雲數據中心和更廣泛的IT基礎環境達到靈活性可靠性、穩定和安全。

在雲計算發展的初級階段,許多項目是採用「拼拼湊湊」的方式建設的。比如用戶要實現多種不同的功能和特性,就需要找能夠滿足不同特性的多種產品,通過二次開發捏合在一起,這樣雖然實現了雲計算,但是在運維和升級方面都會帶來一系列的挑戰。

而在軟體定義的環境下,數據中心的建設不是從尋求不同功能的組件方式實現,而是將整個數據中心當成整體的軟體包,用以解決不同基礎設施升級的兼容性和同步性間題,避免用戶針對某個組件的升級而做複雜的二次開發定製對於T技術實力有限的傳統企業而言,應該提供給他們的是整體的方案包而不是一堆組件,這也是軟體定義的數據中心價值所在。

對於今天的雲數據中心而言,滿足SLA(Service-Level Agreement服務等級協議)的壓力、超規的資源配置、工作負載的不當分配都是IT管理者面臨的巨大挑戰,而軟體定義則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

目前,金融、政府、教育和醫療等行業中,有許多客戶對於「軟體定義」所帶來的價值,已經有很成熟的認識。

事實上,目前仍有一批行業用戶對軟體定義的IT資源池有強烈的熱情。

很多雲平臺廠商向用戶介紹雲解決方案的時候會更多地從雲服務角度出發,這在擁有足夠技術實力的網際網路公司中相當容易接受,但對於傳統企業用戶而言,其更習慣的建設方式還是以數據中心來衡量如果定義為雲,用戶可能會不知道從何下手,但是討論「軟體定義」的數據中心,用戶就能夠清楚地知道每個部分應該如何實現。

今天許多客戶實現軟體定義的過程從伺服器虛擬化開始目前已經相當成熟。無論是何種定義方式,都取決於對用戶實際狀況的分析。

在很多ISV看來,真正實現完整的軟體定義IT資源池,需要在各類基礎設施中都實現軟體定義的彈性、穩定性、靈活性、可靠性和自動化管理的模式。從而實現最終的頂級雲服務目的。

不可否認,儘管經歷了10年的發展歷程,軟體定義技術確實是一項革命性的變化。目前,其在計算、存儲和網絡端全部實現定義環境,那麼對於 ISV和MSP來說,軟體定義的未來演變會進一步模糊了兩者之間的界限。在帶來更大靈活性的同時,也會對ISV的硬體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夠將更高的靈活性為自己所用。而對於MSP而言,同樣也需要更多軟體相關的技能和業務.

事實上而隨著市場對虛擬化技術的認可度不斷上升,到今天「到底該買10臺還是通過整合買1臺伺服器,買2臺交換機還是10臺交換機已經不再存在爭議,而在SDX時代,廠商和合作夥伴面臨的轉型過程也在「軟體定義」過程中開始面對新的挑戰。

如今,ISV會面臨更多的機遇。在傳統環境下,ISV在開發軟體時都必須考慮運行環境的差異。企業的IT系統從基礎架構層到中間層往往千差萬別,要適應不同運行平臺和環境就需要大量的二次開發工作。

但在軟體定義的基礎架構中,隨著產業鏈的完善,軟體定義基礎架構的主流平臺已慢慢形成,而ISV開發的時候將會不再需要去適應複雜的環境,而是只需要去關注軟體本身要去實現的功能,以及在前端帶來的用戶體驗。

由於經常要適應不同用戶的複雜IT環境,對於以項目式開發為主要業務的ISV而言,軟體定義帶來的開發平臺統一價值尤其巨大。而在如今的雲與智能時代,資料庫、中間件和作業系統等底層軟體的格局已被重新切割出新的機會。

對於與底層架構相關的ISV合作夥伴而言,軟體定義在傳統的存儲和網絡生態鏈中,由於產品本身的閉環結構和接口不開放屬性,較難以與ISV合作夥伴群體展開大規模的合作。但是隨著軟體定義全面融入雲,智能化、分布式的方向推動了更加開放的環境,因而吸引到更多的ISV融入到SDX時代。

2019年全球軟體定義任何(SDx)市場規模預計為517億美元,五年後即2024年該市場規模將達到1608億美元,預測期內(2019–2024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5.5%。

軟體定義基礎架構是上至各個廠商,下到每個行業的客戶共同需求的趨勢和潮流,未來發展的方向也絕對不是單獨一家企業就可以覆蓋和主導的。定是整個行業共同演進,處於生態圈不同環節的廠商和生態夥伴之間充分合作。

而更重要的是,在軟體定義基礎架構下,ISV能得到的開放資源,以及自己能控制的資源都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如果ISV有足夠的能力的話,一些較難接觸的技術層面都可實現自主控制。

事實上,如果回溯歷史不難發現,過去在傳統在伺服器、存儲和交換機合作夥伴中,硬體的系統集成是最為主要的業務形態,圍繞整個基礎架構做增值開發的合作夥伴仍有待成長。

但在軟體定義的基礎架構下,軟體和硬體之間更好的銜接,能讓IsV更有利地整合基礎設備提供者的資源,針對不同行業的需求提出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儘管進入雲化與智能時代,對於缺乏IT技術實力,甚至是對自己的IT應用創新缺乏認識的客戶而言,對軟體定義的潛在需求仍然大量存在。客戶的想法可以由為客戶服務的ISV或者MSP來提供並且得到滿足。在軟體定義的基礎架構中,ISV也可以更為靈活地利用整個基礎架構,滿足用戶的需求。

在如今的雲時代,更為貼近行業客戶、更貼近用戶核心訴求的ISV能得到更多的發展機遇。當前在國內的IT供應鏈中,真正能夠意識到軟體定義多帶來的價值的ISV早已不在少數。他們會有更為強烈的意願在這方面與雲廠商、IT廠商合作。

面對雲時代下的軟體定義趨勢,ISV需要找到專注點,形成獨特競爭優勢,從而能最終長大。兩個重點值得關注:ISⅴ把可以提供整個雲服務的管理平臺首先作為一項核心競爭力,用戶提出一個需求就即可以形成核心競爭力;另外,針對自身對行業的理解轉化為細分方案的服務能力。

相關焦點

  • 雲時代軟體定義未來,青雲QingCloud助力企業重構數位化競爭力
    另外,隨著數位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企業對全棧雲平臺的需求會變得越來越迫切,混合雲和行業雲趨勢更加明顯。青雲QingCloud成立於2012年,從公有雲廠商起步。當時的青雲雖然稚嫩,但卻定義了一個可以無限延展,具備無限靈活性和彈性的超級雲平臺,可以支撐極其複雜的公有雲業務,為今天的青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軟體定義PLC——工業網際網路時代控制系統的技術變革
    」為此,一種基於軟體定義的PLC控制系統開始受到業界的關注和重視,甚至被譽為「工業網際網路時代的新一代控制系統」。那麼,這是什麼樣的一種控制系統呢?為何更加適合工業網際網路的要求呢?目前的最新進展是什麼呢?
  • 軟體定義存儲(SDS)的定義及其分類
    軟體定義一切還包括各種舉措,如OpenStack、Open Flow、Open Compute Project和Open Rack,共享相同的願景。開放性將成為供應商的目標,SDN(網絡)、SDDC(數據中心)、SDS(存儲)和SDI(基礎架構)技術的供應商都力圖成為所在領域的領導。那麼,什麼是軟體定義? 難道以前沒有軟體定義? 都是硬體定義嗎?
  • 軟體定義PLC改變工業網際網路系統架構
    為此,一種基於軟體定義的PLC控制系統開始受到業界的關注和重視,甚至被譽為「工業網際網路時代的新一代控制系統」。那麼,這是什麼樣的一種控制系統呢?為何更加適合工業網際網路的要求呢?目前的最新進展是什麼呢?
  • IBM Spectrum Storage軟體定義存儲未來
    軟體定義存儲攻破數據孤島  據最新ESG 研究表明, 90%以上存儲專業人士預計超融合或雲時代下軟體定義存儲將在未來5年中為存儲領域帶來本質上的變革;其中,超過60%致力於部署軟體定義存儲應用。  那麼,軟體定義存儲為何受此推崇?到底具有多麼強大的能力使其擁有如此之魅力?
  • 軟體定義網絡與ADC的交集是什麼?
    軟體定義網絡與ADC的交集是什麼? 軟體定義網絡(SDN)的整個概念是關於抽象化硬體以啟用新類型的網絡流。雖然很多圍繞SDN的早期討論集中在路由器和交換機中,SDN其實並不止於此。SDN有很多用途,包括幫助Web內容優化(WCO)和應用交付控制器(ADC)業務等。
  • 數位化時代由軟體定義 互連技術成為重要抓手
    日前,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禕在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上提到,進入全面數位化,會產生軟體定義世界、萬物皆可互聯的特徵。隨著數位化浪潮的推進,「軟體基建」開始深度滲透到物理世界和人類社會。以物聯網、移動通信、人工智慧、邊緣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數位技術群落成形後,將進一步加速形成軟體定義世界的變革基礎。
  • 閒話「軟體定義製造」
    伴隨著軟體定義的泛化與延伸,軟體將有望為物理實體定義新的功能、效能與邊界。在製造中,軟體的作用越來越大。「不是軟體來定義製造,而是製造的工藝知識凝聚,軟體僅為載體,但是,如果只是個載體,那就不能稱為定義。」只不過,當我們知道個中含義的合理性後,不必以概念去較真概念。
  • DDN 收購 Nexenta:旨在打造5G基礎設施的軟體定義基石!
    Nexenta董事長兼CEO Tarkan Maner表示,DDN正從高性能計算制高點進軍IT和5G,以Tintri高性能全快閃記憶體存儲為重心,而Nexenta在過去兩年大力投入於軟體定義存儲和軟體定義網絡兩大業務。Maner告訴CRN:「電信公司和其他公司以及谷歌、AWS和容器等正在改變它們的基礎設施,擁抱軟體定義技術。那麼誰贏了?擁有強大的軟體定義技術的公司。
  • 雲時代 U2VL助力企業雲化第一步
    企業不得不做出及時準確的戰略,來應對這個快速變革的時代。在大數據、移動互聯、社交等新技術浪潮的影響下,如何部署一個動態的資源池,如何去進行一些智能化的資源調度,來應對如此巨大的訪問量,是所有企業IT決策層不能迴避的問題。
  • 試談軟體定義的本質、特徵、路徑和內涵
    2軟體定義的特性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軟體定義的時代,其基本的特徵表現為萬物皆可互聯,一切均可編程。向下將「人機物」融合環境的網絡資源、存儲資源、數據資源、計算資源、傳感資源等海量異構資源連接起來實現萬物互聯,向上通過編程提供社會計算、移動計算、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眾多應用模式。
  • 綠盟科技發布2015 軟體定義安全SDS白皮書
    這些漏洞無疑為外部或內部攻擊者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攻擊形式。面對這樣的安全態勢,綠盟科技結合多年與合作夥伴的實踐經驗,發布了下一代軟體定義安全SDS白皮書。 綠盟科技2015 軟體定義安全SDS白皮書 白皮書介紹了目前業界現狀和相關工作,提出SDS架構,對安全應用商店、安全控制平臺和安全設備的重構分別進行介紹,並列舉了若干綠盟科技的實踐案例
  • Promise鄭漢彬:軟體定義如何解決存儲問題
    主題為「掌控數據經濟,重塑商業價值」2014年第十屆中國存儲峰會今天在北京隆重上演,本次大會共邀請了16位頂尖第三方嘉賓,數十位專家,帶來了35場前瞻性演講+2場圓桌討論,並首次推出矽谷創始人訪談和存儲夜宴活動!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七位嘉賓來到軟體定義與數據中心論壇:數據價值,一觸即發!
  • 關於軟體定義數據中心的原因、原理和方法(上)
    其以虛擬化技術為基礎,同時還結合了軟體定義的網絡(SDN)和軟體定義的存儲(SDS)技術。在實踐中,SDDC是考慮構建虛擬化數據中心(例如私有雲或混合雲)的有效方式。事實上,大多數的大型公共雲服務提供商均使用了某種風格形式的SDDC,幫助他們的企業客戶降低成本。如下,我們將更詳細地為您介紹什麼是SDDC.今天,企業的絕大多數伺服器均已經部署了虛擬化了。
  • 1.11 軟體定義數據中心的五大關鍵技術之五(IT基礎設施)
    SDDC(Software-Defined Data Center,軟體定義數據中心)從功能架構上可分為以下五大關鍵技術,分別為:軟體定義計算軟體定義存儲>軟體定義網絡雲作業系統IT基礎設施本章節我們重點講解IT基礎設施。
  • 青雲推出AppCenter2.0以應用為中心的全新雲服務體系
    青雲推出AppCenter2.0以應用為中心的全新雲服務體系 2017年03月24日 08:30作者:王琛編輯:王琛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達沃時代用新融合架構叫板EMC
    與分析機構作為旁觀者輕鬆評論不同,這家叫做達沃時代的公司,推出了一款新的存儲產品——採用ServerSAN路線,基於軟體定義設備、應用定義存儲的創新理念的逸存B系列(YeeStor B serials)分布式塊存儲服務系統,向以EMC為代表的傳統存儲廠商發起了挑戰。
  • 雲原生時代到來 KubeSphere容器平臺服務企業落地雲原生
    原標題:雲原生時代到來 KubeSphere容器平臺服務企業落地雲原生   「軟體定義是不可扭轉的趨勢,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做資源
  • 1.1 軟體定義數據中心概述
    軟體定義數據中心(Software Defined Data Center,SDDC)的概念最早於2012年由VMware首次提出並開始成為IT行業的熱點。很多人認為,軟體定義數據中心是雲計算的基礎,隨著軟體定義數據中心相關業務功能在企業環境中逐漸實現落地,隨之又產生了許多其他「軟體定義」的概念,比較常見的有:軟體定義存儲(Software Defined Storage,SDS)軟體定義網絡
  • 華為雲開發者大會:親加通訊雲重新定義連接人與場景
    2015年10月19日,以"在一起,創夢想"為主題的首屆華為開發者大會在深圳拉開帷幕,親加通訊雲作為即時通訊雲唯一廠商受邀參加,親加COO宗彪出席大會並就演講IM雲在手遊的應用和移動互動直播技術的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