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軟體定義的本質、特徵、路徑和內涵

2020-12-11 中國輕工業網

    本文嘗試談談軟體定義的本質、特性、路徑和內涵。
    其中本質部分主要內容摘抄自梅宏院士相關報告及論文。
    1軟體定義的技術本質
    隨著「軟體定義網絡」的流行,近年來出現了各種各樣不同的「軟體定義」概念。從計算機系統用戶的視角,作業系統是軟體定義的「計算機」,本質上「軟體定義」的原理與作業系統的原理是一樣的。
「軟體定義」的本質是通過虛擬化及其應用編程接口(API)「暴露」硬體的可操控成分,以實現硬體的按需管理。具體來說,就是將計算、存儲、網絡等IT基礎資源,抽象為系統軟體對虛擬資源進行管理和調用,在此基礎上,用戶可編寫應用程式,訪問資源所提供的服務,進而改變資源的行為,滿足應用對資源的多樣需求。
    「軟體定義」的核心是硬體資源虛擬化和管理功能可編程。所謂硬體資源虛擬化,是將硬體資源抽象為虛擬資源,然後由系統軟體對虛擬資源進行管理和調度。常見的如作業系統中虛擬內存對物理內存的虛擬、偽終端對終端的虛擬、Socket對網絡接口的虛擬、邏輯卷對物理存儲設備的虛擬等。硬體資源虛擬化帶來了如下好處:支持物理資源的共享,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屏蔽了不同硬體的複雜細節,簡化了對資源的管理和調度;通過系統調用接口對上層應用提供統一的服務,方便進行程序設計;應用軟體和物理資源在邏輯上分離,各自可分別進行獨立的演化和擴展並保持整個系統的穩定。
    管理功能可編程,則是應用對通用計算系統的核心需求。主要表現在訪問資源所提供的服務以及改變資源的配置和行為兩個方面。在硬體資源虛擬化的基礎上,用戶可編寫應用程式,通過系統調用接口,訪問資源所提供的服務,更重要的是能夠靈活管理和調度資源,改變資源的行為,以滿足應用對資源的多樣需求。所有的硬體資源在功能上都應該是可以編程的,如此軟體系統才可以對其實施管控,一方面最大程度發揮出硬體的性能,另一方面滿足不同應用程式對硬體的不同需求。從程序設計的角度,管理功能可編程意味著計算系統的行為可以通過軟體進行定義,成為所謂的「軟體定義的系統」。
    回顧計算機的發展,早期的計算機就是硬體計算機,計算機作業系統的出現使得我們的計算系統能夠被各個行業當成通用的設備來使用。每個用戶看到的計算機是一臺軟體計算機,是一臺作業系統定義過的計算機。作業系統是向下管理硬體資源,控制程序運行,向上改善人機界面,為應用程式提供支持的系統軟體層。人們通過API可以調用很多東西。而作業系統的目標本質上就是要追求更為高效的,把硬體資源所提供的計算能力發揮出來,通過軟體技術實現靈活高效、可信統一的虛擬資源的管理,這一直是作業系統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在某種意義上也正是因為以作業系統為代表的系統軟體平臺的不斷發展,帶來了應用軟體市場的快速繁榮。
    從作業系統的出現、發展和功能基本定型的過程中,可以看到作業系統實際上就是對計算系統進行「軟體定義」的產物。相對於最早的硬體計算機,作業系統可視為一種「軟體定義」的「虛擬計算機」,屏蔽了底層硬體細節,由軟體對硬體資源進行管理,用戶不再直接對硬體進行編程,而是通過應用編程接口(API)改變硬體行為,實現更優的靈活性、通用性和高效性。
    「軟體定義」是把原來整個高度耦合的一體化硬體,通過標準化、虛擬化,解耦成不同的部件,然後把這些基礎的硬體建立一個虛擬化的軟體層,通過對虛擬化的軟體層提供應用編程接口,暴露硬體的可操控部分,實現原來硬體才提供的功能。再通過管控軟體,自動地進行硬體系統的部署、優化和管理,提供開放、靈活、智能的管控服務。
    軟體定義降低了硬體管理的複雜度,硬體層只需要高效地做好執行功能,控制邏輯由軟體完成。從底層抽象出一個「虛擬硬體」,這種「虛擬硬體」可以隨著需求的變化而被軟體重新定義,而不用真的修改硬體的組織架構。
包括存儲資源、計算資源、網絡資源在內的各種資源被抽象成虛擬資源,用系統軟體對它進行管理和調度,然後再向上提供一層API,管理任務的可編程。在虛擬化基礎之上,用戶就可以編寫他自己的應用程式,訪問所有的資源提供的服務,進而改變資源的組合和行為,滿足對資源的多樣性的需求。
    2軟體定義的特性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軟體定義的時代,其基本的特徵表現為萬物皆可互聯,一切均可編程。向下將「人機物」融合環境的網絡資源、存儲資源、數據資源、計算資源、傳感資源等海量異構資源連接起來實現萬物互聯,向上通過編程提供社會計算、移動計算、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眾多應用模式。在這個基礎上支撐大數據、人工智慧應用、共享經濟、智能製造等新應用、新模式和新業態。
    具體來說,軟體與硬體解耦形成模塊化、執行與控制分離形成伸縮性、邏輯上集中管理增強靈活性、可編程形成可重構開放能力,這四點是核心特性。簡而言之,就是更多地由軟體來驅動並控制硬體資源。通過軟體定義,實現需求可定義、硬體可重組、軟體可重配、功能可重構。
    「軟體定義」具有可重構性,即系統功能隨著需求改變的能力,也可稱為可編程性。外在需求的變化往往在速度、種類、方式上都有比較大的幅度,需要系統能根據需要及時做出較大的改變。這對單純的硬體來說,各方面的難度都太大。
    「軟體定義」具有靈活性。指可在系統不改變結構的條件下,對可重構性的適應能力。由於邏輯上的集中管理,可以從全局進細顆粒度地掌控。此外,系統能夠被精確配置成各種不同的虛擬設備,可以支持不斷湧現的新技術和新功能。在嵌入新技術和支持新功能時,如果系統的靈活性不夠,系統結構就必然要推倒重來。沒有靈活性,系統可重構的優越性就會隨之喪失,也就不能稱作是軟體定義。
    「軟體定義」具有模塊化。模塊化就是將定義系統的各個任務分解為相互獨立的軟體和硬體模塊,這些模塊通過接口以邏輯的方式連接起來形成所需要的系統功能。物理資源池通過專業的配置,實現靈活的調整、動態的分配與可編程化的配置,使其具有了模塊化的特徵。模塊化系統可以通過增加或替換模塊動態改變功能,而不會與系統中其它模塊產生衝突。模塊間定義良好的接口有助於增強模塊化系統的設計。
    「軟體定義」還具有伸縮性。伸縮性一般指在軟體或硬體中增加或減少模塊,以增強或降低系統性能的自適應能力。在同一個邏輯單元內增加資源來提高處理能力。或者增加更多邏輯單元的資源,並令它們像是一個單元一樣工作。
    伸縮性和可重構性的相互促進作用能夠防止系統退化。由於人們一直追求更高更好的設備性能,未來的標準或新算法不斷地需要嵌入到系統中,系統需要更強的處理能力和更多的資源來完成功能,軟體定義應當能夠適應這種變化。增強系統適應性需要伸縮性作保證,伸縮性需要可重構性支持。伸縮性保證嵌入新功能的能力而具體的實現由可重構性保證。具有先進可重構性的系統要求伸縮性良好,伸縮性良好的系統需要完善的可重構性。
    3軟體定義的路徑
    「軟體定義」的核心途徑是硬體功能虛擬化、管理功能可編程。具體來說有能力開放化、控制與執行分離和硬體資源池化三條。
    能力的開放化。通過集中的控制實現資源的統一管理、整合以及虛擬化後,採用規範化的接口為上層應用提供按需分配的資源及服務。此外,為上層控制提供開放可編程接口。通過這種方式,控制應用只需要關注自身邏輯,而不需要關注底層更多的實現細節,進而實現能力開放,快捷提供應用服務。系統不再僅僅是一種設備、一種設施,更是一種服務,應用範圍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系統的智能化全部由軟體實現,設備的種類及功能由軟體配置而定,這樣的方式打破了對業務的封閉。
    控制與執行分離。在控制面實現管理與控制等功能;而執行設備僅負責策略的執行。執行面由受控執行的設備組成,執行方式以及業務邏輯由運行在分離出去的控制面上的控制應用所控制。通過這種方式可使得系統的執行面和控制面獨立發展,執行面向通用化、簡單化發展,成本可逐步降低;控制面可向集中化、統一化發展,具有更強的性能和容量。通過控制與執行的分離,使得設備的硬體通用化、簡單化,設備的硬體成本可大幅降低,可促進系統應用。
    硬體資源池化。將各種物理資源,如伺服器、網絡、及存儲等,予以抽象、轉換後呈現出來,打破物理設備結構間的不可切割的障礙,這些虛擬的資源不受現有資源的架構方式、地域或物理設備所限制,並被當成是一種邏輯上的資源,而非物理資源加以控制和管理。將這些資源統一管理進行池化,實現將這些池化的虛擬化資源進行按需分配和重新組合。
    簡而言之,將原來的需求變化必須通過硬體資源平臺變化來實現,轉變為通過一個深度軟體定義的平臺可以靈活地定義管理各種資源,從硬體資源為核心走向軟體平臺為核心。
    在這個過程中,底層的硬體資源從定製化向虛擬化轉變,系統軟體定製化向系統軟體平臺化轉變,應用軟體定製化向應用軟體生態化轉變。


圖1


    從這個視角看,工業網際網路向下對各種硬體資源、工業資源虛擬化,實現統一標識、接入、控制和管理;中間提供集計算、存儲、開發等多種能力的一體化軟體平臺;向上提供開發接口,支持定製化的工業軟體解構重構以及微服務形成面向一個個實際應用場景的工業APP,建立應用軟體生態。通過軟硬體解耦的方式實現硬體資源虛擬化和應用服務軟體化,是典型的軟體定義。
    4軟體定義的內涵
    「軟體定義」的內涵從狹義、廣義兩個層面來看。
    狹義:以人為本,隨需而定
    「軟體定義」的內涵狹義上是以人為本,隨需而定。將人作為生產服務的「主體」,人的意志通過軟體定義來表達和實現,一切服務都得從人的需求切入,根據人的需求來定義產品與服務。軟體為人創造更高價值的產品與服務,人對更高價值的理解會隨時間而變化,軟體需要及時應對這種變化。
    我們關注信息技術改變各領域、重塑全球產業格局的同時,更應看到這種轉變很重要的一個本質是「需求」,這是轉變的根源。而今天,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等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能讓我們更快的理解「需求」,且將「需求」了解地更加透徹,更加精準。
    現場的市場早已不是廠家生產什麼、消費者使用什麼。不管是數位化、網絡化還是智能化,重要的是能夠理解消費者、理解行業、理解產業,而理解的基礎是通過軟體對大量數據進行收集、挖掘、分析、計算,找出共性及數據相關性,進而通過軟體定義各種功能,滿足消費者及各方面的需求。數據驅動的「軟體定義」將產業帶入到消費者定義市場的階段。
    廣義:虛擬化、數位化一切
    「軟體定義」的內涵某種角度可以看成是虛擬化可虛擬化的一切,數位化可數位化的一切。「軟體定義」解決硬體的有限和人的需求無限之間的矛盾。軟體將一切信息數位化,信息數位化使得一切可以虛擬化。可知的未來,人類所有意識和生產活動都可能會一一映射到虛擬環境、都可能以數位化的形式存在。比如現在虛擬化的機器人微軟小冰,以及將來可能出現的數字人格。
    「軟體定義」通過虛擬化,創造了一個虛擬的信息空間。這個虛擬的信息空間與實際物理空間相比,更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產生更大的能量。人類在物理空間的活動能在這裡體現,此外,人類將以數位化的形式在虛擬空間生產、生活。
    在資訊時代,要發揮事物的更大作用,首先要對其進行虛擬化和數位化,用軟體去定義它。軟體定義世界,是現實世界(物理世界)的虛擬化和數位化。有了虛擬化和數位化,事物可以跨越時空限制,從而呈現出無限可能,迸發出的能量也遠超以往。在數字世界,計算能力呈指數級增長,於是AlphaGo戰勝李世石、柯潔也就成為高概率事件。
    軟體定義,數據驅動。通過建模,我們可以用軟體將事物虛擬化、數位化,從而進行各種加工和運算,以發揮其更大的效能。建模的方法決定了模型的高下,從而決定了軟體定義的效能,而建模的方法取決於人們的認知思維水平。通過合理的建模和規範的軟體開發過程,我們可以提高軟體定義的質量,擴大軟體定義的邊界。基於數據的分析與利用則使軟體定義更有了準確的表達。

主要參考資料:
梅宏,軟體定義的時代
梅宏, 郭耀. 面向網構軟體的作業系統:發展及現狀[J]. 科技導報,2016,34(14):33-41
Mei Hong, Huang Gang, Cao Donggang, et al. Perspectives on"Software-defined"from software researchers[J]. Communications of CCCF, 2015, 11(1): 68-71
趙軍鎖, 軟體定義衛星
軟體定義世界,數據引領未來——智能製造縱橫談

相關焦點

  • 人本教育的本質特徵及踐行路徑
    人本教育的本質特徵及踐行路徑趙明遠
  • 軟體定義存儲(SDS)的定義及其分類
    軟體定義,究其本質,就是將原來高度耦合的一體化硬體,通過標準化、抽象化(虛擬化),解耦成不同的部件。圍繞這些部件,建立起虛擬化軟體層,以API(應用編程接口)的方式,實現原來硬體才提供的功能。再由管理控制軟體,自動地進行硬體資源的部署、優化和管理,提供高度的靈活性,為應用提供服務。簡而言之,就是更多地由軟體來驅動並控制硬體資源。
  • 小學全科型卓越教師的內涵、特徵與培養方式
    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博導黃友初教授、博士生馬陸一首在《教育科學》2020年第2期發表《小學全科型卓越教師的內涵、特徵與培養路徑》一文提出,兒童的認知世界並無學科之分,在啟蒙教育階段實施綜合性養成教育,可以更好幫助兒童從立體的生活世界過渡到具有整體圖式的認知世界,全科型卓越教師的提出與素養教育的現實訴求相契合
  • 新年悅讀 | 新時代中國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內涵、特徵與路徑
    這代表黨中央正式將治理思想作為新的執政理念, 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出, 更加豐富和完善了現代化理論體系的內涵和外延。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離不開社會治理的現代化。那麼, 到底何謂社會治理現代化?具有哪些基本內涵?學者們已經提出了諸多不盡一致的觀點和看法。
  • 閒話「軟體定義製造」
    製造領域的學者和專家們能夠深刻體認製造之不易,如果說軟體定義製造,是不是IT技術主導製造呢?是不是有人又在玩概念,玩虛的?在「工業網際網路」、「工業4.0」和我國「製造強國戰略」的發展藍圖中,軟體定義將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需要。
  • 軟體定義PLC改變工業網際網路系統架構
    而現有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還無法做到直達PLC的互操作,因此只有採用軟體定義的PLC才能夠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直接相通,比如實現PLC輕鬆連接至網際網路,將APP和分析結果嵌入機器和雲,實現智能化和自我感知,無需更換PLC硬體即可改變和升級PLC,通過API和生態系統擴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應用。   「軟體定義PLC更強調的是一種體系,一種實現思想。」
  • 數位化時代由軟體定義 互連技術成為重要抓手
    日前,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禕在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上提到,進入全面數位化,會產生軟體定義世界、萬物皆可互聯的特徵。隨著數位化浪潮的推進,「軟體基建」開始深度滲透到物理世界和人類社會。以物聯網、移動通信、人工智慧、邊緣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數位技術群落成形後,將進一步加速形成軟體定義世界的變革基礎。
  • 科學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的 內涵、特點和路徑
    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全球正在經歷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條件和發展趨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既面臨重大機遇,也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我們要全面理解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內涵,把握高質量發展漸進性、系統性的重要特徵,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內涵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 軟體定義PLC——工業網際網路時代控制系統的技術變革
    而現有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還無法做到直達PLC的互操作,因此只有採用軟體定義的PLC才能夠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直接相通,比如實現PLC輕鬆連接至網際網路,將APP和分析結果嵌入機器和雲,實現智能化和自我感知,無需更換PLC硬體即可改變和升級PLC,通過API和生態系統擴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應用。
  • 關於軟體定義數據中心的原因、原理和方法(上)
    集中性和可見性是SDDC的軟體定義的本質屬性所固有的,這對於確保企業一致性的,嚴格的安全管理也極其重要。然而,有趣的是,在沒有完全部署實施SDDC的企業組織中,有4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是出於對安全問題的擔憂而未能完全部署實施SDDC.這表明供應商們仍然需要進一步改進其SDDC的安全性。
  • 科學闡釋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和特徵
    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做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近期,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重點回答並解決勞動教育是什麼、教什麼、怎麼教等問題,在《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了勞動教育的內涵和特徵。
  • IBM Spectrum Storage軟體定義存儲未來
    軟體定義存儲攻破數據孤島  據最新ESG 研究表明, 90%以上存儲專業人士預計超融合或雲時代下軟體定義存儲將在未來5年中為存儲領域帶來本質上的變革;其中,超過60%致力於部署軟體定義存儲應用。  那麼,軟體定義存儲為何受此推崇?到底具有多麼強大的能力使其擁有如此之魅力?
  • 法務會計的內涵 特徵和功能
    本文在對法務會計的觀點進行分類、評述基礎上,探討了法務會計的起因及其內涵,認為法務會計是為處理涉及財產權益的訴訟或非訴訟法律事項依法提供專家證據、專家輔助和專業諮詢的會計服務活動。同時,指出了法務會計具有法律服務性、法律事項性、調查取證性、價值量化性、法律標準性和廣泛應用性等六個基本特徵。最後,簡要闡述了法務會計的功能和內容。
  • 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現代意蘊與實現路徑
    採取多路徑並舉的方式,從研究生主體、高校培養條件、制度及執行力、培養質量四個方面構建中國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路徑模型。為此,充分調動研究生主體的積極性、切實推動高校科學發展的主動性、落實制度的嚴格制定與規範執行、堅持全面發展的質量觀,是實現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基本路逕取向。
  • 軟體定義存儲迎發展契機,新華三希望用AI解決真實問題
    存儲協議迭代為軟體定義存儲市場帶來發展契機。新華三將軟體定義存儲視作近三年的重點方向,並提出:存儲業務的本質需求是高可靠、高性能及易維護,快閃記憶體+融合+AI是軟體定義存儲的方向。新華三存儲首席架構師 張楠NVMe協議帶動軟體定義存儲市場張楠首先介紹:「NVMe是引領未來10年、20年甚至更久的企業級存儲協議,幾乎所有國內廠家都在倡導這個協議。」
  • 梁傳傑 | 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模式:理想願景、內涵特徵與實現路徑
    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模式正是統籌構建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因此,從學理上探討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模式的應然狀態及實現路徑,對於深化當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 2012存儲關鍵詞:VDI、虛擬化和軟體定義存儲
    1、VDI存儲問題的解決從測試和開發,許多公司成功實現虛擬桌面基礎設施(VDI)技術,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公司解決了他們的VDI存儲問題。存儲廠商提供的參考架構和基準VDI部署,也是用戶增加使用了固態存儲和VDI的接受程度。
  • 領導幹部民主素養的內涵特徵和時代要求
    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也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全面提升包括民主素養在內的綜合素質,更好履職盡責,成為忠誠於黨、敢擔當善作為,具備高超領導能力和領導藝術的好幹部。為此,我們要科學解析領導幹部民主素養的內涵特徵和時代要求,深刻理解領導幹部民主素養的功能價值,切實探索新時代領導幹部提升民主素養的實踐路徑。
  • 高銘暄:應當闡明刑法基本原則的本質特徵和指導意義
    高銘暄:應當闡明刑法基本原則的本質特徵和指導意義 5月31日,由國家檢察官學院、中國犯罪學學會主辦,《中國檢察官》雜誌社承辦的「刑法基本原則的司法實踐與完善」——高銘暄教授學術思想研討會在京舉行。
  • 針對校園LAN的OpenFlow和軟體定義網絡
    針對校園LAN的OpenFlow和軟體定義網絡 雖然OpenFlow和軟體定義網絡(SDN)主要是關於數據中心或運營商網絡,但這項技術可能對校園網絡更有用,特別是對於改善和提高BYOD(自帶設備)的安全性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