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馨育兒
很多準媽媽會把母子健康放在首位,期待在滿意的環境中順利分娩,因此,在選擇分娩醫院謹小慎微。選擇時要考慮到醫院的類型、選擇標準,以此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醫院。
寶寶快生了,預定分娩床位要趁早,婦產科醫院有四種規模
一、確定分娩機構
確定懷孕後,需要及時了解住處周圍醫療配套信息。可馨育兒說,因為婦產科醫護人員缺乏,在很多地方,婦產科醫療機構的分布,或許沒有辦法更好地滿足選擇最近的分娩醫院。倘若住所附近無婦產科機構,也可把坐地鐵、公交60分鐘內,作為參考選擇標準。
二、及時預定床位
在選好醫療機構後,要更快預訂分娩床位。受醫師、助產士人數、床位數的影響,每一家醫療機構每一天可接生量不等。而綜合評價好的醫療機構,又面臨一床難求的局面。所以,要事先確定是否有空床位。
三、結合醫院規模
1、私營醫院優勢
婦產科醫療機構有多種類型,有對應資質的個體診所、私營醫院,有更細緻的服務特點。這樣的醫療機構床位數不多,其優勢也比較明顯,可以對每位產婦提供專門的負責醫生,醫患關係更好一些,較適合不過多關注價格,要求更好服務的家庭,一般醫患關係能夠更好相處,互信度也強,服務項目有也有更高的安全性。
2、綜合醫院優勢
綜合醫院有充足的床位,除婦產科之外,還有多種其他專門科室,綜合醫療水準高。如果產婦出現併發症、多胎妊娠、高齡初產等風險更高時也更放心。若醫療有小兒科、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對於新生兒出現的問題大多能輕鬆應對。其弊端也比較明顯,由於醫療資源是稀缺的,往往這樣的醫療如同節假日旅遊,人滿為患,在做各項檢查、治療需要安排出更多時間。
3、大學附屬醫院
當然,也有一些醫院是隸屬於高等學府的附屬醫院,床位數比較多,擁有先進的醫療技術,能夠為高危母子更好的保障,比如某全球最大醫院。
這樣的醫院也擔負醫學研究、培養醫護人員的職責,因此,就醫、分娩時可能會遇上學生負責或參與醫療的現象。門診和分娩醫生不一定是同一人。
4、助產士門診
有的醫療開設助產士門診,從業醫護人員具有助產士資格,為產婦解答疑惑,如同家庭一樣的氛圍,可讓人感覺更輕鬆。這樣的機構無醫療,所以,無法實施醫療措施。
四、選擇醫院注意事項
準媽媽在選擇分娩醫院時,也要考慮醫院的設備、醫技水平、分娩方式、是否可陪產等。其他寶媽的過來經驗可以參考,不可全信,要學會甄別判斷,可利於網絡、相關資料,多維度收集醫院的信息,這樣的信息者更具參考意義。
最好抽時間去醫院去考察,百聞不如一見,也可經醫生診療嘗試了解醫生的接診風格、服務、醫療的分娩方式、住院情況等。
產婦應多與護士、助產士多交流,看都有哪些醫護人員,他們的性格、團隊氛圍怎麼樣。也可通過走廊的信息,方便收集分娩前後服務內容,醫生規模,醫生值班時間等資料。
若選擇好了醫療,又希望能夠更加適合自己醫院選擇轉院,需要早做決定。
你的分娩醫院選擇好了嗎?聊聊你的經驗,或許能幫上很多孕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