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四大產科醫院生龍寶寶需搶跑 產科床位緊張

2020-12-22 中國網教育

據《新聞晨報》報導,「國婦嬰,滿了;紅房子,滿了;中山醫院,滿了;仁濟醫院也不能接收。」住在徐匯區懷孕8周的準媽媽萬萬沒有想到,原本懷孕四個月才需到醫院建大卡的,現在已提前了兩個月卻還是很難。昨天記者調查發現,若想龍年在「四大」知名產科醫院生孩子,「搶跑線」已大大提前。另外,一度不限號的第一婦幼保健醫院也宣布普通門診每天限號20個。即使是原本床位較空的二級醫院,例如市第八人民醫院一個月也有500個準媽媽建卡,比去年翻番;公利醫院產科因為床位少,每天限號10個。

上海市衛生局昨天表示,上海有84家醫院有產科,產科總床位達到23萬張,總體能滿足上海今年預計約20萬的出生人口。針對建大卡難的問題,衛生部門最近將立即進行調研,採取幹預措施。

國際婦幼保健院

預產期11月的預約名額爆滿

「懷孕多久能建到大卡?」昨天下午1點30分,國際婦幼保健院諮詢臺前,前來詢問的準媽媽絡繹不絕。懷孕2個半月的張女士是其中一位。預產期在11月中旬的張女士當即被拒絕,「來預約得太晚了,預產期在11月的預約名額已全部爆滿」。

國婦嬰諮詢臺的護士表示,這幾個月建卡的人越來越多,預約時間只能一次次提前,「以前懷孕65天都能建卡,現在懷孕60天來建卡都難有保證,最好是懷孕30天左右就來建卡」。

長寧區婦幼保健院

懷孕6周來預約已無名額

下午2點,長寧區婦幼保健院門診大廳內擠滿了懷孕的準媽媽,記者以剛懷上寶寶的準媽媽身份要求預約登記,當記者說出懷孕6周時,工作人員立即拒絕,「名額已經滿了」。在預約登記處附近,一位準媽媽向記者嘆起苦經:「我懷孕32天就來預約了,但登記處的工作人員說,現在人太多,預約上的最後也不一定都能建上大卡。」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預產期10月的分娩登記滿額

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預產期為今年10月的產婦分娩登記也已全部滿額,其在楊浦的新院也是開足了馬力。「兩家醫院每個月1400個預約號遠遠不能滿足。」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相關負責人透露,一個月要給1400多名孕婦接生,一個晚上助產師要接生十幾個小孩,醫院已在滿負荷運轉。最高峰時,一個病區加了17張病床。目前院方規定,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一般產婦在順產後兩三天就可出院,產婦在剖宮產術後一般三四天出院。但即便床位的周轉率在不斷提高,仍然有不少產婦只能睡在走廊裡。

第一婦幼保健院

門診預約每天限號20個

一度堅持不限號的第一婦幼保健院也面臨超負荷,連特需門診都被擠爆了。這幾天,一婦嬰也開始採取限號措施。

門診預約臺一天只接受20個名額,預約時間限制控制在12-13周以內。對此,一婦嬰負責人頗為無奈:「去年一婦嬰一年接生1萬多個寶寶,今年將會遠遠超出。由於不少醫院限號,孕婦都擠到我們醫院,但是護士和醫生無法增加,醫院必須要保證醫療安全。」

衛生部門將採取幹預措施

昨天,記者從衛生部門了解到,本市各大醫療機構配置可接受分娩產婦達23萬。預計今年全市產婦分娩出生人口數達到20萬,從總體上看應該能夠滿足。不過,這股「龍寶寶」生育高峰是不是比預計的來得更兇猛,或生育時間會否比較集中,衛生部門近日將緊急進行調研,並採取相應的幹預措施。

在昨天的採訪中,不少準媽媽建議,醫院能否將預約信息及時公示,避免孕產婦白跑。對此,不少醫院表示,由於預約登記分娩數字等信息一直是動態變化的,有時孕產婦一周前來電諮詢的狀況,和她當天來預約登記分娩建卡時的信息已不對稱。預產期即使是在同一個月,還是要按照具體預產日期來分段預約,因此每天建卡的預產期截止日期都會有動態變化。

二級醫院也不樂觀部分醫院開始限號

原本床位較空的二級綜合醫院今年的情況也並不樂觀,昨天,記者調查了虹口、徐匯、長寧、普陀、黃浦、楊浦、浦東新區等7個區縣近10家二級醫院,發現從這個月開始,預約建卡的準媽媽也在大幅增加,有個別二級醫院也不堪重負,不得不限號。地處徐匯的第八人民醫院是徐匯區唯一一家有產科的區級醫院,今年1月前,每個月約有250名產婦建卡。沒想到,從2月開始,預約檢查的產婦翻番,達到500個。

浦東公利醫院每天只開放10個床位。「五一」以後,長寧區中心醫院也將對產科門診初診限號,產科診室門口已貼出一張告示。

普陀區婦幼保健院只接受3個半月內的建卡。黃浦區中心醫院預約工作人員的回覆則比較模糊:「人太多了,來了再看。」只有江灣醫院、普陀區人民醫院、楊浦區中心醫院等的情況稍好,可以建到大卡。

相關焦點

  • 滬四大產科醫院生龍寶寶需"搶跑" 產科床位供不應求
    東方網4月28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國婦嬰,滿了;紅房子,滿了;中山醫院,滿了;仁濟醫院也不能接收。」住在徐匯區懷孕8周的準媽媽萬萬沒有想到,原本懷孕四個月才需到醫院建大卡的,現在已提前了兩個月卻還是很難。昨天記者調查發現,若想龍年在「四大」知名產科醫院生孩子,「搶跑線」已大大提前。
  • 上海產科醫院迎戰「分娩熱浪」 床位300%周轉率
    「蛇寶寶」們帶來生育熱浪,申城產科醫護人員笑稱忙得「腳後跟也舉起來了」。為了寶寶和新媽媽們的安全,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  產科床位300%周轉率  與撲面而來的37℃高溫同樣炙人的,還有「蛇寶寶」們帶來的生育熱浪。
  • 合肥44家醫院產科床位網上可查 解決產科一床難求難題
    中安在線3月4日訊 據安徽商報消息 「輾轉數家醫院,終於住進了某家醫院產科」、「半夜老婆要生了,可開車跑了幾家醫院都沒有床位」……近兩年,由於「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合肥市產科一床難求的報導經常見諸報端,各家醫院特別是三甲醫院普遍存在床位緊張、醫護人員緊缺的情況。
  • 市立醫院本部等10家醫院產科床位使用率超100%
    雖然青島市醫院產科床位數量基本可以滿足需求,但資源不平衡問題比較突出。為了引導市民合理地選擇助產服務機構,市衛計委昨天公布了我市助產醫療機構上半年產科床位使用情況。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齊魯醫院(青島)、青島市中心醫院等10家醫院床位使用率超過100%。  市衛計委表示,雖然青島市醫院產科床位數量基本可以滿足需求,但資源不平衡問題比較突出。
  • 青島產科床位足夠用 可滿足16萬新生兒出生需求
    記者在近日的採訪中發現,床位利用率高,產床緊張是各大三級醫院產科普遍面臨的問題。一方面由於大型三級醫院相對集中地分布在市區,青大附院、市立醫院和市婦兒醫院還承擔著接診危重產婦的重任;另一方面,市民又有「名醫名院」的就醫情節。所以,大型三級醫院產科一直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床位緊張狀況。「現在我們產科的床位利用率在100%以上,有些床位是上午剛有產婦出院、下午就有新的產婦住進來。」
  • 3季度青島13家醫院產科床位使用率達或超100%
        近日,青島市衛計委公布全市第三季度助產醫療機構產科床位使用情況。第三季度產科床位使用情況共涉及全市61家助產醫療機構,其中,青島市婦兒醫院產科床位數最多為204張。從床位使用率來看,13家醫院高達或超過100%。
  • 北京婦產醫院南院區正式開業 東院區增加產科床位70張
    王建東介紹,把婦科兩個病房整體騰挪到南院區後,將東院區的婦科改造成為產科病房,屆時將增加產科床位70張,產科床位總量達310張。   記者了解到,目前該院產科每月平均建檔分娩量在1200多人,其中去年12月達到峰值,為1300多人,增加床位後每月建檔分娩量提升22%,可達1500人。未來一年可以多為接近4000名孕產婦提供分娩服務。
  • 「猴寶寶」密集出生 成都婦產專科醫院床位緊張
    林永紅說,即便如此,該院產科床位依然比較緊張,按照我市分級診療的相關要求,他建議指標較正常的孕產婦就近生產,或是到綜合性醫院產科生產,沒有必要到專科醫院打擠。  市三醫院婦產科  最近床位使用80% 可順利入住  市三醫院產科共有40餘張床位,從春節到現在,使用率80%。
  • 「單獨兩孩」生育高峰到來 產科醫院壓力空前
    很多三甲醫院今年的產床早在四五月份就預約滿員,目前只能接受明年的建檔。像北京婦產醫院這樣的三級助產機構正面臨著從人手到床位的多重緊張,而婦產科人才流失現象又極其嚴重。為此,北京已考慮在待遇政策等方面向產科醫生傾斜,各大醫院則紛紛擴增產科床位。
  • 南京醫院產科"一床難求" 孕婦坐椅子排隊待產
    今年,市婦幼、鼓樓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等多家醫院產科建卡量、分娩量均同比上升20%左右,產科床位「一床難求」,部分醫院因無法加床,臨盆孕婦只能坐在「椅子」上排隊等待生產。   高負荷運轉的產房——   沒床位,孕婦坐在臨時增設的椅子上待產   市第一醫院產科共有55張床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記者昨天在該院看到,走廊上加滿了床,「最多的一天加了12張床。」
  • 北京婦產醫院將設南院區 東院可多增70張產科床位
    (原標題:北京婦產醫院將設南院區 東院可多增70張產科床位) 新京報快訊
  • 二孩時代:湖南二孩生育井噴 醫院產科嚴重吃緊
    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餘麗輝告訴記者:「原來每個月的分娩量也就在200例左右,10月份這個數字是370例,而這個月剛過一半的時候,分娩量就已經突破200例,其中二孩超過100例。」 大幅度增長的分娩人數,直接導致的就是床位的緊張。無論是省市婦幼,還是湘雅三醫院、長沙市中心醫院這類綜合性醫院,病床的安置率均達到100%,加床現象普遍,一些醫院甚至將其他科室臨時挪做產科病房,以解決燃眉之急。
  • 北京102家分娩醫院產科建檔全攻略
    醫院的床位是有限的,而廣大孕婦是海量的。每個醫院能不能為你建檔首先看你滿不滿足條件,二是看自己的床位還有沒有富裕,如果二者滿足,才會給你建檔。如何建檔去醫院產科建檔,最關鍵的一步是預約(有的醫院叫登記)成功。預約成功後相當於佔了一個床位,後續按照醫院的要求一步步走完流程即可最終建檔成功。
  • 寮步醫院增加產科單間病房
    ■產科單間病房 醫院供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產婦們對單間病房的需求越來越大,記者從東莞市寮步醫院了解到,該院已將產科升級裝修,大幅增加單間病房
  • 臨泉縣人民醫院召開產科技能大賽經驗總結會
    李敏指出,產科併發症發病急,非常兇險,產科醫護人員在工作中要提高警惕,搶救流程和各項急救技術應人人過關。為進一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急救意識,規範救治流程,提高醫護人員的救護能力,參加全市危急重症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技能大賽的縣人民醫院參賽隊員為大家進行了子癇搶救、肩難產搶救和新生兒窒息復甦的搶救應急演練。
  • 上海多家產科醫院數據均不支持
    連日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採訪上海多家產科專科醫院獲悉,預想中的生育高潮並沒有到來,分娩量及孕產婦建卡數量較去年略有下降,下降幅度大多在10%-20%之間。與此同時,疫情也給孕產婦管理模式帶來新挑戰。
  • 安慶市立醫院新院區產科、新生兒科今日開診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5月6日上午,位於宜秀區天柱山東路的安慶市立醫院新院區產科、新生兒科同步開診。在安慶市立醫院領導的高度重視下,該院各部門通力協作,提前籌劃,確保了搬遷過程中產婦和患兒的安全。開診當日上午共接收產婦12人、新生兒32人。
  • 寧波市杭州灣醫院產科開業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鄒怡 記者 吳朝香11月19日,清脆的一聲「哇」,一位女寶寶出生在成立兩周年的寧波市杭州灣醫院,女寶寶小名「小石榴」,她是該院的第一位新生兒。11月18日上午,寧波市杭州灣醫院產科正式開業,產科的開診收治將為周邊孕產婦家庭提供新的選擇。小石榴的腳印「當時選擇在杭州灣醫院生小孩,還有很多同事替我們擔心,怕是第一個小孩有顧慮,但是我們一家都很堅持,一直等著醫院產科開的消息,產科開業第二天我們就來生了。」「小石榴」的父母說。
  •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產科暫停掛號 產婦已排滿全年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產科暫停掛號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陪愛人住院的李先生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由於產科病房能力已經飽和,醫院不得不在走廊裡架起了床位。昨天中午記者在中日友好醫院看到,因床位有限產科門診已發出通知,暫時停止掛號,具體恢復時間尚未確定。而其他醫院的婦產科也大都處於飽和狀態。
  • 猴年與"全面二孩"雙因素疊加 滬上產科"建卡難"再現?
    記者昨日調查獲悉,當前本市3家產科醫院建卡緊張程度仍未及2012年龍年,也並未出現全面建卡難的局面,就診秩序總體平穩有序。現有的產科資源如果被合理利用,不要集中到三級產科專科醫院就診,完全可以應對新增長的出生人口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