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晨報》報導,「國婦嬰,滿了;紅房子,滿了;中山醫院,滿了;仁濟醫院也不能接收。」住在徐匯區懷孕8周的準媽媽萬萬沒有想到,原本懷孕四個月才需到醫院建大卡的,現在已提前了兩個月卻還是很難。昨天記者調查發現,若想龍年在「四大」知名產科醫院生孩子,「搶跑線」已大大提前。另外,一度不限號的第一婦幼保健醫院也宣布普通門診每天限號20個。即使是原本床位較空的二級醫院,例如市第八人民醫院一個月也有500個準媽媽建卡,比去年翻番;公利醫院產科因為床位少,每天限號10個。
上海市衛生局昨天表示,上海有84家醫院有產科,產科總床位達到23萬張,總體能滿足上海今年預計約20萬的出生人口。針對建大卡難的問題,衛生部門最近將立即進行調研,採取幹預措施。
國際婦幼保健院
預產期11月的預約名額爆滿
「懷孕多久能建到大卡?」昨天下午1點30分,國際婦幼保健院諮詢臺前,前來詢問的準媽媽絡繹不絕。懷孕2個半月的張女士是其中一位。預產期在11月中旬的張女士當即被拒絕,「來預約得太晚了,預產期在11月的預約名額已全部爆滿」。
國婦嬰諮詢臺的護士表示,這幾個月建卡的人越來越多,預約時間只能一次次提前,「以前懷孕65天都能建卡,現在懷孕60天來建卡都難有保證,最好是懷孕30天左右就來建卡」。
長寧區婦幼保健院
懷孕6周來預約已無名額
下午2點,長寧區婦幼保健院門診大廳內擠滿了懷孕的準媽媽,記者以剛懷上寶寶的準媽媽身份要求預約登記,當記者說出懷孕6周時,工作人員立即拒絕,「名額已經滿了」。在預約登記處附近,一位準媽媽向記者嘆起苦經:「我懷孕32天就來預約了,但登記處的工作人員說,現在人太多,預約上的最後也不一定都能建上大卡。」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預產期10月的分娩登記滿額
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預產期為今年10月的產婦分娩登記也已全部滿額,其在楊浦的新院也是開足了馬力。「兩家醫院每個月1400個預約號遠遠不能滿足。」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相關負責人透露,一個月要給1400多名孕婦接生,一個晚上助產師要接生十幾個小孩,醫院已在滿負荷運轉。最高峰時,一個病區加了17張病床。目前院方規定,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一般產婦在順產後兩三天就可出院,產婦在剖宮產術後一般三四天出院。但即便床位的周轉率在不斷提高,仍然有不少產婦只能睡在走廊裡。
第一婦幼保健院
門診預約每天限號20個
一度堅持不限號的第一婦幼保健院也面臨超負荷,連特需門診都被擠爆了。這幾天,一婦嬰也開始採取限號措施。
門診預約臺一天只接受20個名額,預約時間限制控制在12-13周以內。對此,一婦嬰負責人頗為無奈:「去年一婦嬰一年接生1萬多個寶寶,今年將會遠遠超出。由於不少醫院限號,孕婦都擠到我們醫院,但是護士和醫生無法增加,醫院必須要保證醫療安全。」
衛生部門將採取幹預措施
昨天,記者從衛生部門了解到,本市各大醫療機構配置可接受分娩產婦達23萬。預計今年全市產婦分娩出生人口數達到20萬,從總體上看應該能夠滿足。不過,這股「龍寶寶」生育高峰是不是比預計的來得更兇猛,或生育時間會否比較集中,衛生部門近日將緊急進行調研,並採取相應的幹預措施。
在昨天的採訪中,不少準媽媽建議,醫院能否將預約信息及時公示,避免孕產婦白跑。對此,不少醫院表示,由於預約登記分娩數字等信息一直是動態變化的,有時孕產婦一周前來電諮詢的狀況,和她當天來預約登記分娩建卡時的信息已不對稱。預產期即使是在同一個月,還是要按照具體預產日期來分段預約,因此每天建卡的預產期截止日期都會有動態變化。
二級醫院也不樂觀部分醫院開始限號
原本床位較空的二級綜合醫院今年的情況也並不樂觀,昨天,記者調查了虹口、徐匯、長寧、普陀、黃浦、楊浦、浦東新區等7個區縣近10家二級醫院,發現從這個月開始,預約建卡的準媽媽也在大幅增加,有個別二級醫院也不堪重負,不得不限號。地處徐匯的第八人民醫院是徐匯區唯一一家有產科的區級醫院,今年1月前,每個月約有250名產婦建卡。沒想到,從2月開始,預約檢查的產婦翻番,達到500個。
浦東公利醫院每天只開放10個床位。「五一」以後,長寧區中心醫院也將對產科門診初診限號,產科診室門口已貼出一張告示。
普陀區婦幼保健院只接受3個半月內的建卡。黃浦區中心醫院預約工作人員的回覆則比較模糊:「人太多了,來了再看。」只有江灣醫院、普陀區人民醫院、楊浦區中心醫院等的情況稍好,可以建到大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