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京市人口計生委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單獨二孩」政策實施後,我市已有7500多個家庭遞交申請。今年,市婦幼、鼓樓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等多家醫院產科建卡量、分娩量均同比上升20%左右,產科床位「一床難求」,部分醫院因無法加床,臨盆孕婦只能坐在「椅子」上排隊等待生產。
現場直擊
緊張的建卡預約——
孕婦同比多了4000人左右,很多人預約不上
「去年平均每天約60名孕婦來建大卡,今年春節後,這一數據急速上升,最多的一天迎來近200名孕婦。」市婦幼病員服務中心主任劉曉豔告訴記者,不少孕婦為順利建上卡,早晨6點就來排隊。今年「單獨二孩」政策實施後,該院推出預約建卡,孕周在20周至24周之間的孕婦,可以預約6周以內的建卡號,除周六是30個號外,周一至周五每天均有80個號,6周內的總號數共有2580個。儘管如此,很多人還是建不了卡。「今天至11月14日的號已全部預約完了。」劉曉豔告訴記者,今年1—9月份,已有15357人預約建卡,較去年同期多了4000人左右。
忙碌的產科專家——
一天要看110多個號,45歲左右孕婦不少見
昨天中午12:30,已是吃午飯的時間,市婦幼產科門診專家黃建英還未能送走她的病人,「今天一上午已經看了67個人,8點上班到現在,水都沒顧上喝幾口。」黃建英告訴記者,醫院實行限號,她一天最多看90個號,但現在每天基本都在100個號左右,最多的一天看了110多個號。
黃建英說,近年來,高風險孕婦越來越多,「前天來了一個46歲的孕婦,上個月來了一個51歲的孕婦。不少孕婦是疤痕妊娠,還有不少孕婦有高血壓、高血糖、胎盤前置等疾病因素。」
高負荷運轉的產房——
沒床位,孕婦坐在臨時增設的椅子上待產
市第一醫院產科共有55張床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記者昨天在該院看到,走廊上加滿了床,「最多的一天加了12張床。」市第一醫院產科主任醫師殷慧蓉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一直是「一床難求」,不少孕婦為能在生產時有床位,在孕20周時就開始預約該院推出的VIP病床,即便如此,很多人在生產時還是未能住進去。為讓床位儘快周轉,該院不少產婦在剖宮第4天經過評估後就安排出院。
而記者在我市另一家醫院看到,產科床位全被佔滿,有部分臨產孕婦因沒有床位只能坐在醫院臨時增設的椅子上等待,然後直接進入產房。從產房出來後,醫院再為其安排床位住下來。「她們被醫院稱為『椅子產婦』。」一位醫護人員說。
「床位真是『秒殺』的節奏啊。」剛剛生產完的孫女士告訴記者,她目前所住的單人間當時有20個人一起爭搶。
「連軸轉」的助產士——
最忙的一天接產9個產婦,飯也顧不上吃
「兩個班輪流轉,每天要為30多個孕婦接產,最忙的一天,一個助產士「連軸轉」接產了9個孕婦,飯都顧不上吃。」市婦幼產房護士李六蘭說,因為人手緊張,不少在哺乳期的助產士有時也被派來加夜班。
「接產多不怕,就怕遇上高風險的產婦。」鼓樓醫院婦產科專家介紹,該科是病理產科,全市高風險的孕婦幾乎都集中在此,僅疤痕妊娠產婦今年就有100多例。就在剛剛過去的黃金周,還成功搶救了一例羊水栓塞。
數據
7500多個家庭申請生「小二子」
1—9月,我市各大醫院分娩量上升20%左右。
今年3月28日,我市「單獨二孩」政策正式實施,不少家庭都在政策落地後的第一時間遞交了「申請」。來自市人口計生委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本月10日下午6時,我市共受理單獨兩孩再生育申請7538例,發證6669例。據悉,已受理申請中,女方31—35周歲的最多,有3522例,佔47%;24—30周歲的次之,有3014例,佔40%;36周歲以上有1002例,佔13%。
據醫院介紹,今年是傳統馬年,不少家庭都希望生一個馬寶寶,再加上「單獨二孩」政策的實施,醫院產科的壓力很大。第一醫院今年1—9月的新生兒分娩量同比上升30%;鼓樓醫院今年每月有450—550個新生兒出生,同比上升20%左右。而來自市婦幼產科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9月,該院新出生兒共有10334個,去年同期只有8201個,增長20%多。(顧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