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產婦扎堆建檔 大醫院一床難求小醫院產床閒置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我預約了下午兩點多的號,但三點才到,路上太堵了。」 吃完午飯12點多,張鳳從廣州白雲區石井鎮趕到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越季園區做產檢,但還是遲到了。

  據統計,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廣東常住人口新增符合生育政策的育齡婦女876萬,30歲以上佔66.8%。根據2016年上半年孕婦建檔情況,預計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期間廣東孕產婦數將比2015年增長27%。2016年第3季度全省新生兒已經比第2季度增加了19%。

  當初張鳳選擇在大醫院建檔,如今因為離家太遠而考慮是否換另一家醫院生產。二孩小高峰到來,不少孕媽媽也猶豫,醫院要選近的還是選大的?對此,醫院建議,非高危產婦莫要扎堆大醫院。

  到大醫院產檢,光路上就花兩三個小時

  「剛懷孕時,我是在白雲區石井鎮上的醫院做檢查,但是醫院說我黃體酮太低了,容易流產,需要吃藥。但我找了很多家鎮上醫院都沒有這種藥。」張鳳告訴《工人日報》記者,在鎮醫院介紹下,她選擇了省婦幼保健院。「但是太遠了,每次過來都堵車。」

  從懷孕14周在省婦幼保健院建檔號開始,張鳳每次產檢都要在路上花3個多小時。張鳳認為三甲醫院設備比較好,專業性較強。「來這裡的孕媽媽很多是高齡產婦,而小醫院就年輕人特別多。到了一定年齡,超過35歲生育可能也有一定風險吧。」

  大醫院比較專業?懷孕3個月的陳芳對此是深信不疑的。「上周照的心電圖,至今還沒看到結果,我都已經跑了兩次了,預約不上醫生。但是沒辦法,省婦幼還是專業一點吧,只好提前預約了。」已是下午四點多,陳芳坐在產科門診室外面,剛打完電話告訴丈夫沒有預約上醫生看結果。

  1989年出生的林麗雖然懷的是二胎,但卻比一胎還緊張。「懷一胎時才21歲,什麼都不懂,現在懂得多了反而更緊張。」林麗告訴記者,最初她也是想著在三甲醫院做檢查比較好,所以選了荔灣區人民中路的廣州市婦幼保健院。「從白雲區到荔灣區,每次檢查打車來回要兩個多小時,太遠了。」

  考慮到在市婦幼生不太現實,懷孕34周,在分娩前一個月林麗選擇較近的位於白雲區的新市醫院。「選擇什麼醫院也要看個人情況,大醫院設備確實較先進,但是一般的檢查在其他醫院也能做,不一定要去大醫院。」

  大醫院產床告急,基層醫院全年無分娩

  記者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的自助掛號上留意到,產科門診當天12月14日到12月20日的醫生都已全部掛滿。「到產科就是要排隊和等候。而且掛號也要提前一周。產婦太多了,這裡的醫生也忙到很晚才下班。」

  已是下午4:46,產科的胎心監護室仍有十多位孕媽媽在做檢查或是等待。檢查完的張鳳也在猶豫著是否在省婦幼分娩。「我預產期是2月,醫生提醒我很多次了,如果在這裡生要儘快預約,怕晚了沒床位了。這裡加床位是很正常的,還有產婦的床位加在過道上。」

  回想起在市婦幼檢查,林麗覺得現在的新市醫院不用排隊太舒心了。「在婦幼檢查,我8點多就要出門。排兩三個小時隊才能見上醫生,然後開單。檢查完後下周才能拿到結果,還要再跑一次。而這邊一小時內就能做完檢查。」

  林麗選擇醫院主要通過看網上資料用戶評價,以及醫院是否亂收費、服務態度等。「大醫院看醫生就和趕集一樣,沒有太多時間問問題。而在新市醫院,我可以將擔心的問題都問一遍,也能得到回答。」

  和林麗一樣在新市醫院聽胎心的劉雯在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建檔號,但是經常來白雲區聽胎心。「不想在那邊的大醫院排隊,一般要等上兩個小時。在大醫院生完孩子也要很快出院,床位太緊張了。」

  據《廣州各類機構產科佔床走勢》分析圖顯示,級別越高,佔床比例越高。11月15日~12月14日,I類醫院產科佔床在25%~40%,而V類醫院產科佔床則為95%。據各醫院公布的每日床位數據顯示,12月14日,無床位的醫院均為III 、IV 、V類,如V類的廣東省人民醫院、IV類的廣州市越秀區婦幼保健院等醫院均無床位。

  廣東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的主要問題是產科資源存在結構性欠缺。「從地區分布來看,廣州市、深圳市、汕頭市、佛山市、汕尾市、中山市、湛江市、潮州市、揭陽市等9市現有產科床位使用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可能會出現局部緊缺。從機構層級來看,資源緊缺的狀況突出發生在婦幼保健院和綜合性人民醫院。2015年,按照每千分娩量配置的產科床位數,鄉鎮級可以達到36張,婦幼保健機構、綜合性人民醫院分別只有19張、21張。2015年,全省有178間鄉鎮級衛生院、16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年沒有分娩,閒置產科床位412張。」

  合理選擇分娩醫院

  「資源告急的機構主要集中在縣級以上婦幼保健機構和人民醫院,尤其是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地區。按照每張產科床位承接的分娩量來看,婦幼健康服務機構(53家)是綜合性醫院(47家)的1.11倍, 是鄉鎮衛生院和民營醫院、中醫院(28家)的1.87倍。」 廣東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大醫院床位較緊張,有些醫院甚至加床達到30張,但醫護人員等的配備不一定能到位,這是存在安全隱患的。我認為不是嚴重高危產婦可以就近擇院,不要盲目往大醫院擠。如果到時候情況不適合在所選擇的醫院,醫生也會建議轉診。」新市醫院產科護士長餘清釵表示。 增城區衛生計生局相關負責人認為,扎堆大醫院分娩影響了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這就與選擇大醫院優質服務的初衷相違背。一般來說,選擇產科醫院應該做到「選對的,而不是選大的」。

  為什麼會出現產婦扎堆大醫院現象呢?廣東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認為,一方面,伴隨生育政策的不斷調整,高齡孕婦的生育需求在短期內迅速釋放,目前助產機構的門急診量和危重病例已經開始增加,2015年全省高危孕產婦的檢出率達到30%,比2013年增長了12%。高危孕產婦的增加給孕產期保健服務質量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隨著生活水平和交通等社會水平的提升,以及群眾尋求優質資源的習慣,群眾更傾向於去大醫院產檢、分娩。據統計,2015年全省只有19%的產婦選擇在鄉鎮級醫療衛生機構分娩。

  如何選擇分娩醫院是廣大孕婦特別關注的問題。廣東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建議,首先,廣東省所有具備助產資質的醫院的助產人員必須通過嚴格的技術考核後才能上崗,因此各家分娩醫院均有能力處理正常孕婦的分娩。各地也會為孕期有嚴重合併症或併發症的孕婦搭建高危孕產婦轉會診通道,孕婦一旦發生危險,可以隨時得到三級甲等醫院的保駕護航,保障母嬰安康。

  其次,孕婦在孕期有可能隨時發生突發情況,如陰道出血、早破水等,如果選擇離居住地較遠的三級甲等醫院可能會延誤處理。因此本著就近原則,建議選擇離家較近的分娩醫院,以便及時解決突發情況。此外,三級甲等醫院還普遍存在就診量大、就診環境擁擠的問題,導致孕婦掛號、就診、抽血等都付出大量的額外等待時間。

  由於收費標準的不同,在三級甲等醫院分娩所需的醫療費用往往高於其他醫院,而在二級機構分娩,正常孕婦可以節省分娩費用、途中及就診過程中大量的等候時間。

  「我們正在組織對助產機構的服務能力摸底,下一步將根據服務能力,將助產機構分為一、二、三級。其中一級助產機構接診正常孕產婦,二級助產機構以接診正常和一般高危孕產婦為主,三級助產機構以接診嚴重高危孕產婦為主。計劃在12月組織專題培訓,推廣孕產婦保健分級管理、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 廣東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應採訪者要求,張鳳、陳芳、林麗、劉雯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猴寶寶」扎堆醫院產科一床難求 二孩佔到三四成
    今年恰逢猴年,又是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的第一年。春節以來,「猴寶寶」們便「猴急猴急」地出生了。目前我市各家醫院產科床位全部滿員,出現「一床難求」的現象,且新生的「猴寶寶」中二孩佔三四成。大年初七11時,伴著「哇哇……」  幾聲啼哭,又一個「猴寶寶」誕生了。「生啦!生啦!張玲順產一4200克的男嬰!」
  • 南京去年二孩生了4萬個 6成孕婦扎堆三家醫院生娃
    統計數據顯示,隨著二孩政策的落地,南京多家醫院產科接診量也明顯上升,2016年全市接產的產婦有6成集中在江蘇省婦幼保健院、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及鼓樓醫院三家醫院。也就是說,這三家醫院去年一年生了6萬多個寶寶,成為生娃絕對的大戶。  因孕婦過度扎堆,各大醫院冷熱懸殊非常大,大醫院產科一床難求,產婦更是前所未有地打破頭爭搶一張大醫院的大卡。
  • 二孩政策實施一年 誰來讓產科醫生喘口氣?
    更有專家預測,真正的二孩生育高峰至少得到今年年底才會出現。隨著兩孩生育意願逐步釋放,不少公立醫院產科孕婦建檔一號難求。各地頻現醫院「無奈拒診」的通知,由於產科床位不足,醫院建議尚未建檔的孕婦,儘快到其他醫院就診或分娩。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 合肥44家醫院產科床位網上可查 解決產科一床難求難題
    中安在線3月4日訊 據安徽商報消息 「輾轉數家醫院,終於住進了某家醫院產科」、「半夜老婆要生了,可開車跑了幾家醫院都沒有床位」……近兩年,由於「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合肥市產科一床難求的報導經常見諸報端,各家醫院特別是三甲醫院普遍存在床位緊張、醫護人員緊缺的情況。
  • 北京全面二孩政策落地 女職工產假可延長3個月
    釋疑:  產床可滿足產婦需求  突然每年增加11萬寶寶,是否超過了北京產床資源的承載能力?對此,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表示,大家抱怨的「建檔難」、產科一床難求問題,集中在三級醫院;二級醫院,社會資本辦婦兒醫院內的產床,還有不少空置。
  • 「單獨兩孩」生育高峰到來 產科醫院壓力空前
    生育高峰期一波波到來,從去年至今,僅「單獨兩孩」的申請就已經高達1萬8千份。很多三甲醫院今年的產床早在四五月份就預約滿員,目前只能接受明年的建檔。目前,很多醫院產科都在高負荷運轉,北京婦產醫院產科、急診、病房的醫護人員幾乎都處於滿員超負荷的工作狀態。另外,相當一部分綜合醫院的產科也一床難求,建檔日期從原來懷孕十三四周甚至提前到了七八周。本市三級醫院產床的床位使用率已經達到了110%,且長期加床。
  • 醫生累得哭,助產士累到吸氧 二孩生育高峰真的來了嗎
    這其中1/3是二孩。 這一數據和長沙市婦幼保健院類似。今年9月,長沙市婦幼保健院分娩量達1290個,同比增加35%,1/3是二孩。 由於孕產婦持續攀升,產科床位供不應求,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湖南省婦幼保健院、長沙市婦幼保健院均貼出公示稱:凡未在我院建檔、產檢的孕產婦(除高危孕產婦外),建議到其他醫院產檢分娩。
  • 南京醫院產科"一床難求" 孕婦坐椅子排隊待產
    據南京市人口計生委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單獨二孩」政策實施後,我市已有7500多個家庭遞交申請。今年,市婦幼、鼓樓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等多家醫院產科建卡量、分娩量均同比上升20%左右,產科床位「一床難求」,部分醫院因無法加床,臨盆孕婦只能坐在「椅子」上排隊等待生產。
  • 「二孩」時代來臨 大醫院產科持續出現建檔難
    今年是「全面二孩」放開後的第一年,又逢猴年。此前,北京市衛計委曾預測,今年北京預計將迎來30萬「猴寶寶」,分娩量創歷史新高。今年已過大半,目前北京各大醫院婦產科的情況如何?連日來,京華時報記者探訪了北京部分三甲醫院、綜合醫院、二級醫院等發現,多家醫院持續出現建檔難。
  • 63.2%受訪者認為「猴寶寶」扎堆與二孩政策有關
    隨著猴年的到來,很多準媽媽都希望自己生個「猴寶寶」,不少醫院的產科都「一床難求」。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9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3.2%的受訪者認為「猴寶寶」扎堆出生是受二孩政策的影響,44.8%的受訪者擔心「猴寶寶」會面臨更多壓力與競爭,63.1%的受訪者覺得社會應給予正確的引導,來緩解這種扎堆生產的現象。
  • 黃山:「猴寶寶」扎堆出生 醫院、助產機構壓力大
    加上國家「全面二孩」政策的刺激,讓很多有條件生二孩的家庭做出了生育決定。近日,記者分別走訪了屯溪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市人民醫院和首康醫院等機構,了解今年育齡婦女的孕產情況及各家醫院和助產機構的壓力及應對措施。
  • 南京產婦扎堆市婦幼生娃 醫院表示「吃不消」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部分醫院的產床常年閒置。業內專家認為,扎堆就醫不僅會使患者就醫感受大打折扣,也會加劇醫療風險。破解「過度擇院」困局,需快速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的全面實施,市民就醫的「追名牌」心理也亟待扭轉。   市民錢小姐前兩天成功在市婦幼建上了大卡。她用「一場戰役」來形容其間的艱辛。
  • 二孩時代:湖南二孩生育井噴 醫院產科嚴重吃緊
    近期將推出系列報導,全面解析「二孩時代」下市民生活及醫療服務等各方面的變化變遷。 記者 洪雷 易徵洋 通訊員 周文奕 朱文青 沈梓楊 「沒床了,一張床都沒有了,產科原本總共230個床位,現在加到了320張床,還是不夠。」
  • 「二孩」致北京大醫院產科建檔難 號販子索萬元
    8月28日凌晨5點,北京婦產醫院掛號處排起長隊。原標題:「二孩」時代來臨大醫院產科持續出現建檔難今年是「全面二孩」放開後的第一年,又逢猴年。見記者不相信,鴨舌帽女子揮一揮手,說道,「我們不搞那一套,我們在醫院有人,你放心吧。你可以先把醫保卡給我,等你見到醫生,做了檢查再給我錢都行。」「我還是不相信,你說有人,是誰?」記者接著問道。鴨舌帽女子一仰頭,「那不能告訴你。」隨後,記者問鴨舌帽女子建檔需要多少費用時,鴨舌帽女子表示,「月份越大,費用越高。
  • 孕產婦死亡率同比增30% 專家關注二孩高齡產婦風險
    目前還沒有關於今年上半年孕產婦死亡率更具體的消息,亦無法確切證實孕產婦死亡率上升與「全面二孩」政策實施有關。但有醫學界人士認為,「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後,加劇了婦產醫療資源的供求矛盾,同時生育年齡過大等因素也會增加孕產婦二次懷胎的健康風險。
  • 「猴寶寶」扎堆出生 預計今年將出現生育高峰
    二孩 王靜畫  2月24日,太原市婦幼保健院分娩室外,不少準爸爸和家屬都在焦急等待著「猴寶寶」的降生。當日,記者從省城多家醫院了解到,因恰逢猴年,又是全面二孩政策實施首年,春節以來,「猴寶寶」扎堆出生。各醫院產科都出現床位緊張的情況,且新生兒中二孩佔到近四成。  當日,記者在太原市婦幼保健院看到,除病房已住滿外,需立即住院的急診產婦,得先在處置室或待產室裡臨時加床。
  • 臺灣醫療供需兩極化:大醫院一床難求 偏鄉看病難
    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醫療供需兩極化,「衛生署」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奇美、長庚、臺大、榮總等臺灣醫學中心一床難求,每天門診人數成千上萬,屏東佑青醫院每天卻看診僅0.6人,偏鄉醫師少,民眾看病難。「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19日說,這項「醫院評鑑信息公開專區」不是民眾就醫信息。
  • 【社會關注】二孩全面放開 江蘇明年預計多生10多萬「猴娃」
    江蘇省目前每年新生兒人數在80萬左右,而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加上又是猴年,預計明年還將增加10多萬新生兒,明年新生兒總數可能接近百萬
  • 二孩時代合肥醫院婦產科一號難求 部分醫院掛號攻略拿走不謝
    昨日,記者走訪省城多家三甲綜合醫院後發現,當「全面兩孩」遇上「猴寶寶」,省城一些大醫院的婦產科出現掛號難的情況。掛號 一臺電腦、兩個手機還是沒搶到號說到去醫院掛號孕檢的事,家住在濱湖新區的朱先生都覺得累。今年上半年,朱先生的愛人懷了二寶。由于大寶一直在省立醫院產檢、出生的,所以兩人決定還是去省立醫院建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