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稅收現代化建設需要,幾年來,國家稅務總局會同有關部門著力推行電子發票。
隨著電子普票推行範圍逐步擴大,部分不法分子利用電子普票開具方便等特點實施虛開發票違法行為。
對此,國家稅務總局高度關注,部署各地稅務部門會同公安等部門不斷加大聯合打擊力度,先後破獲了多起虛開電子普票案。
兩個虛開電子發票團夥被抓
# 新疆「8·28」專案打掉電子普票虛開團夥
2019年8月,新疆稅務局稽查局通過大數據分析監控,發現31戶企業存在虛開發票重大嫌疑。
警稅迅速成立聯合辦案小組,精準分析,鎖定犯罪團夥,僅用時10天就一舉搗毀犯罪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5名。
經查實,該案涉及開票企業125戶、受票企業735戶,共開具增值稅發票8554份、金額14.26億元,其中電子普票5817份、金額5.3億元。
# 廣東成功打掉一個電子普票虛開團夥
2020年6月,廣東警稅成功開展收網行動,打掉1個虛開犯罪團夥,抓獲涉案人員4人,查處涉案窩點1個。
初步查明,該犯罪團夥成員呈區域化特點,有完整的虛開發票地下產業鏈條,通過手機、網絡遠程運作隱匿身份,翻新作案手法,自2019年12月起從大量虛開傳統紙質發票逐步轉向虛開電子發票。
該案涉及開票企業598戶、受票單位和個人8727戶,共開具增值稅發票25536份、金額17.62億元,其中電子普票4540份、金額2.85億元。
如何辨別電子發票是否為虛開
上述兩個案件主要是電子普通發票和紙質普通發票夾雜虛開,儘管不法分子虛開發票的載體有所改變,但虛開的主要手段和特點沒有本質的變化。
稅務局已針對電子普票虛開行為開展了專項打擊工作,並將持續關注電子普票虛開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予以應對。
那麼對於企業來講,是否有有較為行之有效的方法來辨別電子普通發票是否為虛開,以規避風險?
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副局長金鑫給出了以下回答:
(一)通過全國增值稅發票查驗平臺,對電子普票進行查偽驗真,可杜絕套印、變造、偽造電子發票等問題。
(二)加強業務內控。注意資金流、貨物流、發票流的與實際業務的一致,注意對銷售公司及其業務人員身份資格的審查,對資金支付、運輸單據、發票快遞單據等證據的留存備查。
電子發票包括電子普通發票和電子專用發票是一種新的發票形式,其本身並不能杜絕虛開,但會進一步加強發票的管控。
發票電子化意味著什麼
稅務部門自2015年8月有序開展電子普票推行工作以來,先在北京、上海、浙江、深圳開展試點,同年12月,又在全國範圍正式推行。
2017年3月,稅務總局制發指導意見,進一步規範電子普票管理。
2018年1月,會同交通運輸部和財政部推行收費公路通行費電子普票,進一步擴大了電子普票的應用領域和覆蓋範圍。
2020年12月20日,稅務總局宣布,在全國新設立登記的納稅人中實行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
今年1月8日,稅務總局發布了發票管理新規的徵求意見稿,意見稿中明確了電子發票的法律地位和法定效力。
同日,全國稅務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表明發票電子化改革已經取得積極進展。
大家受惠於網際網路帶來的便捷生活,辦公也是如此。
電子普票因其開具便捷、保管便利、查驗及時、節約成本等優點,是財務領域應對網際網路趨勢最顯著的改革和進步。
上訴案件中,新疆稅務局稽查局就是通過大數據分析監控,發現企業存在虛開發票的嫌疑。
發票電子化使全國交易流的管控從發票層面進入到電子化、數據化的時代,企業上下遊數據被打通,自動對帳變成常態。
稅務機關可以專注於發票大數據的監管,大幅減少具體操持冗雜的發票管理業務,把更多精力和人手用於更加重要的工作。
這意味著稅務機關的監管力度將大幅加強,企業虛開發票或偷稅漏稅,再難逃過稅務局的眼睛。
稅務信息化不斷推進,稅收體制規範化,對企業納稅合規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企業想節約稅收成本,還是建議通過合法合規的稅務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