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清華附小第5封溫暖來信

2020-12-11 騰訊網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伴隨著延長假期的到來,學校的第5封溫暖來信如約而至。讓我們共同,回顧非常寒假裡的三份感動,接收停課不停學的三條攻略,同時聆聽延長假期後學校對同學們的三句囑託。

親愛的同學、老師、家長們:

2020年的寒假,如此漫長。這次疫情,給我們所有人上了一堂生活大課:意外隨時有可能發生,每個人都必須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寒假,學校通過一封封特別來信,給予你們面對疫情的力量和勇氣……在同學們即將進入「延長假期」這一特殊階段時,讓我們再次以這樣的方式,開啟我們承前啟後的第一課。

非常寒假裡

的三份感動

第一份感動:

你所做的,必定會珍藏在自己回憶的博物館

在真實世界中,永遠風平浪靜只能是一種幻想。挑戰與困難是生命的一部分。

寒假裡,清華附小一體化7000多同學,在家中完成學校假期裡的6+實踐作業,度過了豐富而有意義的寒假。這裡以本部為例——

1.把客廳變成了運動場。在家自創運動項目、自製健身工具、自主開發親子運動達百餘項,每天體育打卡,參與人數達到2000人,累計運動時間30000+小時。

2.有書的冬天不會冷。參與人數達到2105人,累計閱讀圖書58320本,約12304萬字。各年級開展了豐富的「豐子愷+主題課程群」經典閱讀活動,豐富的文創作品達千餘件。

3.在21天裡養成一個好習慣。我的學習我做主,我的學習我規劃,形成2000餘個行動路線圖,同學們誠實守信,說到做到,養成學習的好習慣。

4. 體驗勞動最有滋味。非常時期,非常技能,動手勞動樂在其中。成志少年非常假期,自主參與了多項家庭勞動,完成家務清單。並用文字記錄勞動過程,體會自律自強的樂趣。

5. 開展班級特色網絡活動。截止目前有32個班級開展了各式各樣的班級特色網絡活動,小小朗讀者、網絡春晚、微小說接力創作等,在創意活動中凝聚正能量,用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困難和挑戰。

6.陪伴你的非常老師們最可敬。體育老師為你們私人訂製,班主任、副班主任給你們日日打卡,以身作則。

7.「6+實踐活動」回音壁表彰如下:這裡特別隆重讚美2018級三班的侯沐陽,設置用編程遊戲來一起對抗病毒!

全校有張宇洋等1861名同學獲得成志勞動技能之星;

全校有王佑彬等1932名同學獲得成志主題閱讀小達人;

全校有哈文迪等1772名同學獲得成志抗疫小達人;

全校有葛甄美等2076名同學獲得成志書寫小明星;

全校有肖金鵬等2042名同學獲得成志小作家;

全校有張浡愷等2085名同學獲得成志運算小明星;

全校有48個班級獲成志愛心公益班級;

全校有48個班級獲成志傳統文化風格班級……

如果把清河校區、朝陽校區、昌平校區同學們加起來,7000多同學參與,寒假「6+實踐活動」將是一個怎樣的大數據?數據的背後,不正體現同學用「童」心與抗擊疫情「同」行,以學習的方式「贏」戰這場沒有硝煙戰爭的勇氣嗎!

第二份感動:

生命的意義才是我們畢生追尋的課題

在這場「全民抗疫」的戰鬥中,我們看到,生命、生活和生態如此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我們如何與自己相處、與自然相處、與世界相處,這是所有人必須學習的重要課題。我們看到抗疫一線的醫生護士們的最美身影,看到馳援武漢的各地醫務工作者寫下「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的請戰書,看到鍾南山院士紅腫的眼和李蘭娟院士疲憊的臉……

甚至,這樣的英雄就在我們身邊。清華附小朝陽分校三年二班高奕萱爸爸——高國生,作為急救大夫,他經歷過「非典」「甲流」等多次疫情的轉運工作。新型肺炎疫情爆發後,高醫生自願請戰,在除夕夜投身抗疫一線。

這些遠處和近處的成志榜樣,都將成為未來回憶的勇氣與力量。那麼,我們身邊的老師也有這份「別樣情懷」。從春節開始,整個假期裡,老師們盡職盡責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每天跟學生家長溝通,做好疫情的防控上報工作,完成系列「6+實踐」活動等等複雜的內容……

這不,面對2月17日「延長的假期」——停課不停學,不講新課,溫故知新,擴展綜合學習內容。為了促進同學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老師們結成了跨校區的網上教研組,採用網絡電話會議的方式,集體教研、集體備課,絞盡腦汁,研發(1-6)年級的《清華附小「1+X」自主學習菜單》,用微課錄製、學習單研發、學習資源推薦等多種方式輸送學習資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菜單中的「自主」,就是指同學們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性和創造力,可以在豐富的資源中,自主設計滑動的學習板塊,可以在「我的創新主題」中通過小課題研究等方式實現個性化學習,應該說,相當於「一人一菜單」呢。

豐富、自主、可選擇的背後,是強大的教師支持系統。這裡僅就你們的班主任來說,能應對、會應急、巧適應、提效應,做非常時期的「硬核」班主任:

為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開啟班級信箱及學校「丁香心語熱線」。

為優化停課不停學,全天候陪伴完成「自主學習菜單」內容。

√為做好學生分層分類指導,尋找「一對一」的最優方案。

√為做好溝通應答,做好家校攜手成志共育的準備。

√為協同進入班群的任課教師的指導,做好「助教」。

√ 每天晚上8:00前,寫出當天的《班級養成教育日記》。

√每周召開線上班會及家長會,分享三件好事等。

還有,清華附小老師們體現百年清華公益精神的「家國情懷」,他們不僅做好分內的育人本分,還接受教育部任務,為中國教育電視臺錄製一至六年級道德與法治、語數外、藝術、科學、積極心理學等多門學科課堂,共計四周300多節的直播課!直播,一次性完成30分鐘的體現清華附小「預學-共學-延學」的動態學習流程,體現「情境帶動-問題驅動-工具撬動-平臺互動」的「自己學習」「自主學習」直至「自動學習」的在線指導課,也請同學們完成學校「自主學習菜單」後,選修你的老師在中國教育電視臺為全國錄製的學習內容,哪怕跟著讀一讀某篇文章、寫一寫日記、玩幾個數學小遊戲、讀一讀英文小短文……

當然,還有一群老師為國家教育資源平臺錄製雲課語文、道德與法治、英語104節,同學們可以進入「清華附小網際網路學校」進行選擇性學習。還有本部和清河校區的特級教師、市區級骨幹教師12人,受邀參加海澱區空中課堂的錄製,錄製24節課程……課程資源很多很多,就看你的自覺選擇了。

疫情面前,前臺後臺都是舞臺,清華成志教師也是了不起的英雄,他們踐行了成志教育的使命與擔當,延續了艱難歲月「剛毅堅卓」的血脈精神,這不就是用生命在詮釋人生的意義嗎?教師們所做的,不也是同學們要學習的課程資源,不也是你們閱讀的一本人生教科書嗎?

第三份感動:

自我管理與學習才是抵抗人性弱點的「防護衣」

我們避免不了災難,我們卻能做好自己。「延長的寒假」裡——

老師們相信,你們會繼續「風聲雨聲聲聲入耳」,思考與追問關於尊重、規則與包容等生命、自然與社會話題,思考探討「人類命運共同體」。

老師們相信,你們會繼續對抗懶散、惰性,跟「21天」較勁,形成一個個自我管理、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老師們相信,你們繼續按照每日自主學習菜單完成學習內容,實現成志少年「十個素養目標。雖不用天天打卡,但一定會感受到「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

老師們相信,你們會繼續進行自己感興趣的小課題研究,敏銳地洞察,智慧地學習。當然,你們也會如昌平校區的六2班陳梓雄,清河校區的系列「童心悅讀吧」那樣「各盡所能」,自創屬於自己的「多樣延期作品」……

這裡我們要講一講五年1班的張莫爾同學的故事。她把當前的疫情作為課題進行研究,向高年段的成志少年發出了疫情期間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倡議。平時就喜愛閱讀的她,最近一段時間跟爸爸一起閱讀了大量相關公眾號的文章及社評。她想研究:眾多的社評是怎麼立體呈現整個疫情事件的呢?關於疫情推文的關鍵詞包括哪些?如何科學地分類?哪類文章是人們更關注的,閱讀量和點讚數更多?可以從媒體報導的角度吸取哪些教訓呢?

受研究能力所限,在老師和爸爸的建議下,張莫爾聚焦研究範圍,開始著手做一件看似「愚公移山」的事情——

她對爸爸微信公眾號裡2月13日當天24小時內的全部66篇文章進行閱讀,並用平時語文老師教的概括主要內容及提煉主旨的方法,逐一對每一篇文章進行大意的概括和主題的分類。

相關焦點

  • 【成志教育100+5】來自清華附小第4封溫暖來信
    清華附小丁香心語熱線開通啦! 老師想告訴你們:生活是美好的,世界是美麗的,但即使我們再愛她,有時也阻擋不了不幸的事情發生,這個事實確實令人沮喪……我們會覺得渺小而無助,但你們知道嗎,正是因為經歷了這些不幸,我們才會變得勇敢而堅強。 挑戰與困難是生命的一部分,快看,這麼多的成志少年是這樣接受困難、直面挑戰的。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攜全體管理團隊和教師給學生的一封信
    第2封信來啦,請查收!親愛的成志少年,還記得寒假以來,你收到的第一封信嗎?「非常時期」的「1+X」過法。一周過去了,非常時期的第二封信來了!信中什麼內容?快打開,給爸爸媽媽讀讀吧!
  • 「馬約翰杯」廈門青少年足球邀請賽,清華附小5:2逆轉精英球學
    清華附小綠城足校 6:0 浙江金華★ 第二輪 ★愛動巔峰 0:14 魯能足校鄂爾多斯 1:0 長春亞泰桃園同安 3:15 富力足校精英球學 3:1 浙江金華>清華附小 0:4 綠城足校精英球學VS清華附小D組首輪交鋒來自於精英球學足球俱樂部與清華附小足球隊。
  • 清華附小的興師秘訣是什麼?教師節4個溫暖的細節,傳遞出這樣的啟示...
    2020年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清華附小本部以「做精神上氣象萬千的成志教師」為主題,在聯盛館舉辦了清華附小「100+5」校慶系列之慶祝教師節活動,共同歡慶屬於自己的節日。慶祝過程中,一抹親切而熟悉的身影在臺下,全程與老師們同感動、共歡笑——她就是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教師節前夕,竇桂梅被評為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 「駐村明星」讓清華附小與拜什艾日克鎮小學的小朋友「手牽手」
    「我覺得這本書很好,我特意推薦給你——史業博」,昨天,拜什艾日克鎮小學一年級五班的比拉力江和同學們領到了來自北京清華附小一年級五班小朋友送來的禮物,他小心翼翼地翻開其中一本精美的小書,扉頁上就寫著這句話。
  • 「如約而至」來自羊山外國語小學東校區的第二封溫暖來信
    第二封溫暖來信
  • 當(清華附小的)小學生遇見(眉山附小的)蘇軾
    本文2040字,讀完大約需要5分鐘大家好,我是蘇軾,當年就讀於四川省眉山附小。
  • 清華附小:研究成就學校精神氣象
    2019年,清華大學附屬小學(以下簡稱「清華附小」)的年度主題是「讓研究成為一種工作方式」。清華附小一直秉持「讓兒童站立在學校正中央」的教育理念,而讓兒童真正「站」與「立」的,則是教師團隊帶有學術意味的研究。2019年,也是清華附小紀念成志榜樣孔子誕辰2570周年的主題課程群研究年,而這一主題的選擇依然是從兒童中來,也是教師聽取學生們的建議確定的。
  • 雷軍:我眼中的清華附小
    7月12日,著名IT企業家、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先生,以家長的身份走進清華附小,與700多名清華附小(包括清華附小CBD分校、清華附小昌平學校)新生家長就家庭教育與對附小的感想進行交流。雷軍以自己孩子的成長為例,指出清華附小通過「1+X課程」讓每一個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點,發展了自己的特長,找到了自己想要什麼。
  • 三封偏遠農村小學的來信,揭開了一段長達7年的秘密
    三封偏遠農村小學的來信,揭開了一段長達7年的秘密 2019-11-27 18: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華附小昌平學校迎來首批學生 感受開學典禮的5個特別
    當天,被稱為「智慧之門」的校門周圍布滿了校花紫荊花瓣,上方的電子屏幕上滾動顯示著每一位孩子的名字,老師們祝賀孩子們成為清華附小大家庭中的一員。  清華附小輻射『1+X課程』優質資源,為北京市的新教育地圖助力。清華附小昌平學校的建立只是其踐行北京市推行義務教育均衡化的一個縮影。
  • 清華附小「1+X課程」體系 孩子樂學實現減負增效
    2013年5月22日,清華附小召開「整合課程,改造課堂,為聰慧與高尚的人生奠基」,「1+X課程」體系建構與實施階段匯報會。  教育部、清華大學、北京市教委、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市教科院、海澱區政府、海澱區教委的專家領導,以及來自全國部分省市、北京市部分區縣、海澱區的領導、教師近千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 清華附小老學長捐贈仿真冰場
    昨日,清華附小冰球隊員在仿真冰場上練習。新京報記者 浦峰攝新京報訊(記者黃穎)「全校學冰雪運動」的清華附小,昨日迎來了一塊老學長捐贈的仿真冰場,這意味著不能去專業冰場的孩子們,也能夠參與冰雪運動,體會其中的力量與美感。
  • 清華附小2012-2018級成志少年6年成長報告發布
    新華網北京7月2日電 日前,清華附小畢業生舉辦成長報告會,2018屆全體畢業生用數據和故事講述了自己在成志教育引領下的實際獲得。6年成長報告的發布是清華附小啟程、知行、修遠成志三進階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對6年成長的階段性總結,又是對小學畢業後新旅程的展望。
  • 清華附小招生簡章_地址_對口中學_學區房_劃片---中國教育在線
    清華附小的前身是「成志學校」。成立於1915年,專為清華教職員工子弟求學而設,清華大學馮友蘭、朱自清、葉企孫、馬約翰、潘光旦等著名教授都曾在成志學校先後被委任校董事會成員。
  • 清華附小班級《成長報告》:小學生6年人均讀書393本
    上周末,清華附小2011級286名小學生迎來畢業典禮,每人領到一本量身定製的《成長報告》,裡面詳細記錄了孩子們6年間的變化。這批畢業生是該校首批「課改」獲益者。2011年,北京市教委批覆清華附小作為「課程教材改革」試驗項目小學,學校打造了「1+X課程」體系。
  • 清華附小網際網路學校,幫助更多孩子與附小同上一堂課
    以下視頻為清華附小教師易博在清華大學「雲上學堂」交流會上的演講分享:https://v.qq.com/x/page/x3111bj4hpg.html慕華成志作為清華控股旗下慕華教育集團的成員企業,全力支持清華附小工作,第一時間上線「
  • 清華附小:學生停課不停學,我們在行動!
    清華附小:學生停課不停學,我們在行動!清華新聞網2月2日電 疫情當前,清華附小把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學校積極貫徹教育部要求,決定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並要求學生在家不外出、不聚會、不舉辦和參加集中性活動。
  • 50多封來信的故事:用書屋「點亮」鄉村
    大洋網訊 46歲的廣州志願者李曉輝抽屜裡珍藏了50多封來信與上千張明信片。這些信是從廣東山區多個鄉村學校寄來的,寫信的都是些孩子,他們寄信感謝李曉輝及其志願者團隊為他們建了一間間書屋。截至今年3月,李曉輝及其志願者團隊已援建了21間公益書屋,每一間書屋都配備了嶄新的書架和豐富的課外書籍,幫助3000多名山區孩子圓了「閱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