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月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伴隨著延長假期的到來,學校的第5封溫暖來信如約而至。讓我們共同,回顧非常寒假裡的三份感動,接收停課不停學的三條攻略,同時聆聽延長假期後學校對同學們的三句囑託。
親愛的同學、老師、家長們:
2020年的寒假,如此漫長。這次疫情,給我們所有人上了一堂生活大課:意外隨時有可能發生,每個人都必須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寒假,學校通過一封封特別來信,給予你們面對疫情的力量和勇氣……在同學們即將進入「延長假期」這一特殊階段時,讓我們再次以這樣的方式,開啟我們承前啟後的第一課。
非常寒假裡
的三份感動
第一份感動:
你所做的,必定會珍藏在自己回憶的博物館
在真實世界中,永遠風平浪靜只能是一種幻想。挑戰與困難是生命的一部分。
寒假裡,清華附小一體化7000多同學,在家中完成學校假期裡的6+實踐作業,度過了豐富而有意義的寒假。這裡以本部為例——
1.把客廳變成了運動場。在家自創運動項目、自製健身工具、自主開發親子運動達百餘項,每天體育打卡,參與人數達到2000人,累計運動時間30000+小時。
2.有書的冬天不會冷。參與人數達到2105人,累計閱讀圖書58320本,約12304萬字。各年級開展了豐富的「豐子愷+主題課程群」經典閱讀活動,豐富的文創作品達千餘件。
3.在21天裡養成一個好習慣。我的學習我做主,我的學習我規劃,形成2000餘個行動路線圖,同學們誠實守信,說到做到,養成學習的好習慣。
4. 體驗勞動最有滋味。非常時期,非常技能,動手勞動樂在其中。成志少年非常假期,自主參與了多項家庭勞動,完成家務清單。並用文字記錄勞動過程,體會自律自強的樂趣。
5. 開展班級特色網絡活動。截止目前有32個班級開展了各式各樣的班級特色網絡活動,小小朗讀者、網絡春晚、微小說接力創作等,在創意活動中凝聚正能量,用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困難和挑戰。
6.陪伴你的非常老師們最可敬。體育老師為你們私人訂製,班主任、副班主任給你們日日打卡,以身作則。
7.「6+實踐活動」回音壁表彰如下:這裡特別隆重讚美2018級三班的侯沐陽,設置用編程遊戲來一起對抗病毒!
全校有張宇洋等1861名同學獲得成志勞動技能之星;
全校有王佑彬等1932名同學獲得成志主題閱讀小達人;
全校有哈文迪等1772名同學獲得成志抗疫小達人;
全校有葛甄美等2076名同學獲得成志書寫小明星;
全校有肖金鵬等2042名同學獲得成志小作家;
全校有張浡愷等2085名同學獲得成志運算小明星;
全校有48個班級獲成志愛心公益班級;
全校有48個班級獲成志傳統文化風格班級……
如果把清河校區、朝陽校區、昌平校區同學們加起來,7000多同學參與,寒假「6+實踐活動」將是一個怎樣的大數據?數據的背後,不正體現同學用「童」心與抗擊疫情「同」行,以學習的方式「贏」戰這場沒有硝煙戰爭的勇氣嗎!
第二份感動:
生命的意義才是我們畢生追尋的課題
在這場「全民抗疫」的戰鬥中,我們看到,生命、生活和生態如此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我們如何與自己相處、與自然相處、與世界相處,這是所有人必須學習的重要課題。我們看到抗疫一線的醫生護士們的最美身影,看到馳援武漢的各地醫務工作者寫下「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的請戰書,看到鍾南山院士紅腫的眼和李蘭娟院士疲憊的臉……
甚至,這樣的英雄就在我們身邊。清華附小朝陽分校三年二班高奕萱爸爸——高國生,作為急救大夫,他經歷過「非典」「甲流」等多次疫情的轉運工作。新型肺炎疫情爆發後,高醫生自願請戰,在除夕夜投身抗疫一線。
這些遠處和近處的成志榜樣,都將成為未來回憶的勇氣與力量。那麼,我們身邊的老師也有這份「別樣情懷」。從春節開始,整個假期裡,老師們盡職盡責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每天跟學生家長溝通,做好疫情的防控上報工作,完成系列「6+實踐」活動等等複雜的內容……
這不,面對2月17日「延長的假期」——停課不停學,不講新課,溫故知新,擴展綜合學習內容。為了促進同學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老師們結成了跨校區的網上教研組,採用網絡電話會議的方式,集體教研、集體備課,絞盡腦汁,研發(1-6)年級的《清華附小「1+X」自主學習菜單》,用微課錄製、學習單研發、學習資源推薦等多種方式輸送學習資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菜單中的「自主」,就是指同學們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性和創造力,可以在豐富的資源中,自主設計滑動的學習板塊,可以在「我的創新主題」中通過小課題研究等方式實現個性化學習,應該說,相當於「一人一菜單」呢。
豐富、自主、可選擇的背後,是強大的教師支持系統。這裡僅就你們的班主任來說,能應對、會應急、巧適應、提效應,做非常時期的「硬核」班主任:
√為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開啟班級信箱及學校「丁香心語熱線」。
√為優化停課不停學,全天候陪伴完成「自主學習菜單」內容。
√為做好學生分層分類指導,尋找「一對一」的最優方案。
√為做好溝通應答,做好家校攜手成志共育的準備。
√為協同進入班群的任課教師的指導,做好「助教」。
√ 每天晚上8:00前,寫出當天的《班級養成教育日記》。
√每周召開線上班會及家長會,分享三件好事等。
還有,清華附小老師們體現百年清華公益精神的「家國情懷」,他們不僅做好分內的育人本分,還接受教育部任務,為中國教育電視臺錄製一至六年級道德與法治、語數外、藝術、科學、積極心理學等多門學科課堂,共計四周300多節的直播課!直播,一次性完成30分鐘的體現清華附小「預學-共學-延學」的動態學習流程,體現「情境帶動-問題驅動-工具撬動-平臺互動」的「自己學習」「自主學習」直至「自動學習」的在線指導課,也請同學們完成學校「自主學習菜單」後,選修你的老師在中國教育電視臺為全國錄製的學習內容,哪怕跟著讀一讀某篇文章、寫一寫日記、玩幾個數學小遊戲、讀一讀英文小短文……
當然,還有一群老師為國家教育資源平臺錄製雲課語文、道德與法治、英語104節,同學們可以進入「清華附小網際網路學校」進行選擇性學習。還有本部和清河校區的特級教師、市區級骨幹教師12人,受邀參加海澱區空中課堂的錄製,錄製24節課程……課程資源很多很多,就看你的自覺選擇了。
疫情面前,前臺後臺都是舞臺,清華成志教師也是了不起的英雄,他們踐行了成志教育的使命與擔當,延續了艱難歲月「剛毅堅卓」的血脈精神,這不就是用生命在詮釋人生的意義嗎?教師們所做的,不也是同學們要學習的課程資源,不也是你們閱讀的一本人生教科書嗎?
第三份感動:
自我管理與學習才是抵抗人性弱點的「防護衣」
我們避免不了災難,我們卻能做好自己。「延長的寒假」裡——
老師們相信,你們會繼續「風聲雨聲聲聲入耳」,思考與追問關於尊重、規則與包容等生命、自然與社會話題,思考探討「人類命運共同體」。
老師們相信,你們會繼續對抗懶散、惰性,跟「21天」較勁,形成一個個自我管理、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老師們相信,你們繼續按照每日自主學習菜單完成學習內容,實現成志少年「十個素養目標。雖不用天天打卡,但一定會感受到「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
老師們相信,你們會繼續進行自己感興趣的小課題研究,敏銳地洞察,智慧地學習。當然,你們也會如昌平校區的六2班陳梓雄,清河校區的系列「童心悅讀吧」那樣「各盡所能」,自創屬於自己的「多樣延期作品」……
這裡我們要講一講五年1班的張莫爾同學的故事。她把當前的疫情作為課題進行研究,向高年段的成志少年發出了疫情期間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倡議。平時就喜愛閱讀的她,最近一段時間跟爸爸一起閱讀了大量相關公眾號的文章及社評。她想研究:眾多的社評是怎麼立體呈現整個疫情事件的呢?關於疫情推文的關鍵詞包括哪些?如何科學地分類?哪類文章是人們更關注的,閱讀量和點讚數更多?可以從媒體報導的角度吸取哪些教訓呢?
受研究能力所限,在老師和爸爸的建議下,張莫爾聚焦研究範圍,開始著手做一件看似「愚公移山」的事情——
她對爸爸微信公眾號裡2月13日當天24小時內的全部66篇文章進行閱讀,並用平時語文老師教的概括主要內容及提煉主旨的方法,逐一對每一篇文章進行大意的概括和主題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