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引來的水為何流不到田裡?請看大旱中的農民期盼:
最後100米,農田水利末梢亟待疏通
夏糧豐收在望,現代水利讓江蘇在大旱之年無大災。省水利部門最新統計表明,5%的長江來水被抽引到大小河湖,日引水量高達9000多萬立方米,相當於1.5個固城湖正常蓄水量,為農業灌溉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記者連日來在不少地方採訪發現,千辛萬苦引來的長江水和其他水源,因為農田水利工程「最後一百米」普遍失修,一些乾渴的田塊等來了清水卻澆不上,降低了寶貴水資源的利用率。大河大湖裡有水、溝渠裡少水無水的現象令人痛心。
水利末梢不暢:不是水泵漏氣,就是渠道淤塞
盱眙縣鐵佛鎮西巷村的麥子就要收割了,老百姓卻在為提水移栽秧苗發愁。全村4000畝地中,2000畝依靠管鎮灌區用水,2000畝依靠地下水。村裡一共打了8口水井,有的深60多米,可是也湧不出多少水了。村黨支部副書記鄧志說,目前農村電灌站機器老化,渠道亟待改造。「村集體一分錢沒有,還欠了100多萬元的債務,根本沒錢修水利了。」
「國家對大江大河治理捨得投資,對農村渠道末梢的投入太少了。」盱眙縣王店鄉水利站站長陶從元說。6月2日,該鄉蔡港水庫在開閘放水,陶站長正在壩上巡查。他搖著頭說,今年大旱讓農村渠道老化失修問題嚴重暴露出來。蔡港水庫本來可以澆灌2萬畝地,現在真正能有效澆灌的面積最多1.4萬畝,處於灌區最下遊的6000畝地撈不到一滴水,過去的渠道現在完全不通了。
不僅如此,王店鄉水利站管理的6個二級電灌站只有兩三個還能用,其他都不行,不是水泵漏氣,就是渠道淤塞。全鄉現在一半的田塊灌溉不下去。「倒不是沒有水,你看蔡港水庫還有半庫以上的水,放不下去啊。」
盱眙、句容、沭陽等地的基層幹部也告訴記者,支渠失修的問題是普遍現象。在六合,烏石灌區下屈組大約有50畝地澆不上水,農戶無奈表示「只能荒著」。6月2日,到烏石電灌站開票排隊「討水」的下屈組老組長劉式永說,幾乎每個組都有幾十畝地打不上水,原因是沒有人組織清渠,從烏石電灌站到仇莊的渠道只有250米,已堵了四五年,長滿了草。
灌溉水費畸高:用電竟算工業電 ,私人承包亂定價
一些國家大型灌區電費有補貼,但農民家門口的小電灌站,尤其是承包給私人的小電灌站,定價權在私人手裡,水費收得普遍比國有灌區高。
盱眙縣馬壩灌區負責人楊金寶說,灌區有20多萬畝麥子,三級提水後揚程高達40多米,最遠送水距離40多公裡。一季稻子的畝均水費成本,近的要15元,遠的要32元。他告訴記者,從2000年以來,農業灌溉水費一直沒有漲。但是,他家附近的私人小電灌站收費今年一般在40元/畝。
當地農戶說,為了把水稻種下去,再貴也得用。「正常降雨的年份一畝田只要200立方米的水,今年大旱,水在路上跑跑漏漏,在田裡蒸發得也快,需要350立方米的水,要交更多水費。」
行政村二級電站產權改革後,不少電站名義上仍屬於集體,經營權卻歸了私人。在沭陽縣耿圩鎮閘西村,老村長葛恒生介紹,村裡有3個電灌站、1個排澇站,承包給一位村民經營了10年,今年剛剛收回到村集體。村裡接手經營電灌站後,將灌溉水費調整為每畝20元,比個人承包低了5到6元。「個人經營要利潤,每年大約在1.5萬元,村集體把價格降下來,就是考慮要維護農村水利的公益性,只要不虧本就行。」很多承包的電灌站與農民存在水費矛盾,一些群眾因渠道堵塞沒澆上水就不交錢,承包人就關閘門不供水,最終影響抗旱。
除了電灌站私人承包這個原因,電費對水價影響也很大。記者驚訝地發現,很多農村二級電灌站,用電居然是工商業電價,而不是農業電價。在閘西村,電灌站的電價成本為每度0.844元,而農村生活用電價只有0.528元。省物價局資料顯示,1000伏以下的城鄉一般工商業電價為0.844元,農業生產用電價按規定只要0.471元,貧困縣農業排灌電價僅0.325元。也就是說,現在一些農村排灌電價實際是按照企業電價來收取,農民們不僅沒有享受到優惠,反而多掏了腰包。一些村幹部不理解地說,即使承包給個人,電灌站的公益屬性也不容置疑。
電價等因素抬高了水價,導致農民種田效益下降。泗洪縣界集鎮黃泥村村幹部桂純友告訴記者,二級提水成本在150元左右,而他家今年小麥畝產量也就250公斤,如果機械收割成本是80元一畝,麥子幾乎賺不了錢。
「小農水」不能完全市場化,農民盼望財政增加投入
中國人民大學農村問題專家鄭風田分析,承包到戶後的農民自己沒能力也不願意獨自去投入農村水利設施,而民營資本對多數賠本的「小農水」也沒有多少興趣。所以,政府一定是農田水利的投資主體。
但是,按照現行的灌溉管理體制,乾渠、分乾渠由水利部門負責,而支渠、鬥渠、農渠甚至毛渠則由當地用水戶協會和村組負責。支渠、鬥渠、毛渠,這些農田水利工程最後100米所需要的資金,很難列入各級財政支出,從而阻礙了清水流向田間。
「我們雖然離洪澤湖只有一點路,高程幾十米,全靠電灌站引水。去年底,變壓器給偷了,渠道老化需要整治,所需的5萬元投入村裡根本出不起。」桂純友說。
桂純友們的疑慮,將有望從政策上得到緩解。省水利廳有關人士昨天告訴記者說,我省對農田水利投資實行財政主導模式,今年投資力度大大增加,大部分將打包用於「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建設。去年,我省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完成投資超過10億元,其中19個重點縣市區項目投資6.5億元,去年一年就恢復灌溉面積525萬畝,增加有效灌溉面積58萬畝。今年,「小農水」重點縣項目擴大到全省44個縣市區。
為多收三五鬥,農民們仍在眼巴巴地盼望財政的春風來得更快些。盱眙縣王店鄉水利站陶站長說,目前縣裡只有2個鄉鎮在試點,還沒輪到王店。按照目前的速度,大一點的鄉鎮有6萬畝地,小農水項目一次改造1萬畝,五六年才輪一次,一個鄉鎮全部改造完要30年。
今年省委一號文件要求地方將土地出讓金的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這是必須落實的!」省水利廳有關人士說,目前省政府正在起草土地出讓金用於農田水利的實施細則。有了充足的水利資金,農民家門口的小農水建設才能提速,避免現在看到了水卻用不上水的尷尬。
本報記者 吳劍飛 周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