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藝八雅,豐富鄉村文化生活,威海裡口山下的拾貳間美學堂

2020-12-25 Y住宅說

村莊現狀:威海市中心的淺山古村Village status : Shallow mountain ancient village in the center of Weihai city

王家疃村位於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張村鎮,距離市中心約30分鐘車程;村莊屬於裡口山風景區,是入山的山口之一,地理位置便利且重要。村莊位於一個東西向的溝谷中,南北高,中間有溪流穿村而過;村莊形態狹長,周邊自然生態完好,農業景觀資源豐富,村東側有一座近年來復建的廟宇——廣福寺,香火頗旺。村莊聚落原始結構完整,保留有大量的毛石砌築的傳統民居,以及拴馬石、門頭、石墩等攜帶歷史信息的物品,是典型的膠東地區淺山區傳統村落。

▼項目位於古村之中,the project is in an ancient village

工作思路:從產業策劃到節點改造,再到文化挖掘Strategy: From industry orientation to building renovation and culture development

王家疃村現狀已具備一定的旅遊基礎,在周末或者開花季節,威海本地居民會來此處踏青觀光;村中也已經有一些旅遊配套設施,但規模小,不系統,且空間條件相對較差,業態也以農家樂為主,缺乏層次和影響力。作為裡口山區域「美麗鄉村」項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規劃中將王家疃村定位為依託周邊自然資源和廣福寺人文資源的中國傳統文化與休閒體驗村落。村莊未來業態將圍繞親子休閒體驗,國學文化展開,並以「孔子六藝」(禮樂射馭書數)和「君子八雅」(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為主要經營主題。

▼拾貳間美學堂外觀,融於鄉村之中,12-Bay Art School, being harmony with the environment of the village

規劃和建設工作分為幾個部分: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work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parts:

1. 環境整治,提升風貌,在村莊原有肌理的基礎上,對村落結構進行了梳理,對村莊景觀,特別是水系進行了改善和提升,對部分帶有典型膠東民居特色的民居進行了整理和修復;2. 改造建築,打造亮點,在村莊中選取多個建築,根據建築特點進行改造,形成具有王家疃村獨特性格的,具有傳播力的空間節點,如拾貳間美學堂、白石酒吧、琴舍等;根據村莊整體定位,賦予空間節點以合適的使用功能,服務本地居民和外來賓客;3. 引入社會資本,多元發展,通過政府前期工作,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和節點的方案設計,之後引入社會資本,形成良性互動,完成鄉村振興;4. 文創跟進,豐富服務,結合王家疃自身特點,結合本次工作中的建築改造和未來業態,設計一系列文創產品,服務未來的旅遊休閒服務。

▼建築與環境融合,並提供更多服務,building merges into the environment with enriched services

拾貳間美學堂,巧借山石,適度介入12-Bay Art School

「拾貳間美學堂」,是王家疃整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六藝」主題的載體之一。它是一個老建築改造項目,原建築是典型的膠東民居形制,瓦頂、毛石外牆,它曾作為鄉村小學教室使用,但改造前已經閒置。因為有十二開間,當地人稱之為「十二間房」。原建築分為三個獨立的部分,分別為六開間、三開間和三開間;十二間沿街一字排開,形成了區域的主要街道立面,也定義了村莊的主要風貌。建築背身毗鄰一崖壁,且與崖壁之間形成三角形空地;崖壁山石形態奇峻、自然,很有中國傳統美學意境。建築東側為村內近年加建的公共廁所,形象欠佳,且使用率不高。

▼學堂外觀,external view of the Art School

因為建築風貌特徵鮮明,且保留完好,建築質量也較好,所以設計團隊希望在保留原有建築風貌的基礎上,對建築適度改造,使之適應新的使用功能,並具有時代氣質。在功能方面,新建築將作為拾貳間美學堂被使用。原本隔絕的三個空間被打通,整個空間被分為教室、展覽區、閱讀區三個部分。其中教室區域相對私密,與展覽和閱讀區域有門分隔;展覽區和閱讀區是新建築的公共區域,開放、通透但又有層次,呈現出歡迎公眾姿態的同時,又儘量保留原建築厚重的民居特徵。

▼拾貳間美學堂平面圖,plan of the 12-Bay Art School

建築的流線跟隨功能進行重新的梳理,被重新設計和定義的主入口被安排在展示區域,設計師採用了黑色鋼板,建構一個半露天的門頭,一方面給予了建築入口標誌性,另一方面新舊的對比又進一步提示了兩個獨立的建造年代。展覽區不大,空間也相對單純,「白盒子」的處理模式更有利於未來展品的布置和展示,入口的「影壁」既適當組合視線,又為前言和展牆提供了依託。展廳北側外牆開一個洞口,將原來封閉的室內空間與建築背側的山石形成對視,材料也使用黑色鋼板,與南側的入口遙相呼應,暗示了新元素的貫穿性,以及設計師希望將人引向建築背後山石區域的意圖。

▼入口處的展廊,可以透過窗洞看到閱讀區,exhibition corridor at the entrance, having visual connection with the reading area

展覽區的一側是閱讀區,兩個區域之間由雙坡頂建築剖面形的啞巴口(無門的洞口)分隔。閱讀區布置有書架和展桌,用於擺放與區域和國學有關的書籍和文創產品。北側牆面結合原有的窗戶,將書架與座椅一起設計,形成了人、建築與物品之間的契合關係。原建築的屋頂被保留,並部分暴露,結合新的室內飾面材料,形成新舊對比和明暗對比。

▼展覽區,與閱讀區相連,exhibition area connected with the reading area

▼閱讀區,部分屋頂保留並暴露,與新材料形成對比,reading area, part of the original roof was remained and exposed, contrasting with the new materials

▼教室,classroom

建築的外部環境也是改造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街道的一側,建築與街道之間的不規則用地被規整,利用高程形成了一個高於路面的平臺,使用者可以在平臺上閒坐、休息、觀看、交談,但不受交通的幹擾。建築背側的外部空間是本次設計的一大發現,原本這裡是被遺忘的角落,村民在這裡養雞。在踏勘中,設計師發現建築背後的山石很具審美價值,而且山石和老建築之間的「縫隙」形成了天然的內觀式空間,符合中國傳統修身的意境。於是設計巧妙利用了這個「背身」,將地面稍作平整,鋪設防腐木;山石不做任何改動,只是將其展現在此,作為「面壁」的對景;一個與原建築垂直的半開放亭子被安置在背後區域的西側,作為該區域的界限,也為後續使用提供了相對舒適的空間。

▼背山平臺,由黑色鋼板製成,platform close to the mountain, composed of black steel plates

▼與建築相連的亭子提供舒適的使用空間,pavilion connected with the building provided comfortable space for activities

原建築東側的公共衛生間是本次設計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不能拆除,但又有礙觀瞻,怎麼辦?設計使用了巧勁,利用方通格柵將公共衛生間罩起來,格柵構建的尺度、形式來自於旁邊的「十二間房」,於是在低矮簡陋的公共廁所變身為美學堂的延續,黑色格柵的處理既延續了旁邊主體建築的尺度,也延續了整個項目改造的手法。衛生間與美學堂之間的縫隙被利用起來,一個僅供一人通過的樓梯被安置在此處,一個略微突出建築立面的小觀景臺與之相連,為公眾提供了一個登高遠眺和近距離觀察原建築屋頂的地點;衛生間屋頂也被利用起來成為可以暫時駐足的屋頂平臺,它與樓梯、觀景臺一起形成了建築外部的小趣味。

▼木板鋪地的後院,衛生間以黑盒子的形態從建築中突出,courtyard with wooden paving, toilet extruded from the building as a black box

琴舍,略顯隨性的精緻鄉舍Chin House, with the exquisite cottage

「琴舍」是一處民宿,由兩套具有當地特色的合院修繕改造而成,它是王家疃空間提升計劃中的第一個具有住宿功能的節點。「琴舍」的前身院落位於王家疃村中部,緊鄰村內休閒水系核心節點,原狀為毗鄰的兩個獨立合院,西院的年代較為久遠,主要牆體材質為青磚,兩進院,保留有倒座門頭、影壁等典型傳統民居元素。東院建於1970年代,為單進院格局,東側有一平屋頂廂房,原建築外觀為水泥抹灰牆面,與古村落面貌不太協調。

設計團隊希望在設計中延續村落總體規劃中「六藝·八雅」的主題。於是,「樂」成為這個建築的主題,古琴則作為「樂」的具體體現。

▼琴舍外觀,external view of the Chin House

建築空間被重新劃分:前臺接待區、琴房,以及5間擁有獨立衛生間的客房被改造出來,形成了一處雅致鄉舍。在保留現有院落格局的前提下,設計團隊重新梳理了空間流線,在原房屋西北側新增了輕鋼結構的入口空間,有別於厚重的毛石/磚牆立面,新加建部分採用了U型玻璃作為立面材料,既保證了內部空間的採光,還具有適度的私密性。在內透燈光的作用下,空間的內部活動被投射在外立面上,形成迷離的影像,與古樸的原建築本體產生戲劇化的對比效果。東院的東廂房靠近村落核心景觀,設計團隊在東廂房頂上增設了觀景平臺,既滿足了使用者的觀景和戶外活動需求,又增加了空間的高程變化和趣味性。

▼琴舍平面圖,plan of the Chin House

西院的東側山牆是建築的主要立面之一,從村莊景觀可以清晰看到這裡;但原建築安放有附近8戶居民的電錶箱,且強弱電線雜亂,這為新民宿的經營帶來了麻煩。最初,設計團隊希望將電箱移除,但由於工程影響廣泛,不可實施,最終設計團隊決定在電箱外側加設一個鋼絲網罩子,對原山牆進行一定的遮擋。然而,實施之後發現遮擋效果仍舊不理想,鋼絲網的密度過低使遮蔽效果微乎其微。怎麼辦?設計團隊必須在有限的條件內快速做出調整。一個「公共藝術」計劃被提了出來:設計師購買了大量的紅絲帶,請村民們將它們綁在鋼絲網罩子上。紅絲帶既遮擋了後面的負面景觀元素,又有祈福的意味,結果這個「亡羊補牢」的措施反而使這裡成了村中最受歡迎的「景點」,許多遊客在這個絲帶牆前合影,同時也帶動了鄰居老伯「同心鎖」生意的興旺,可謂塞翁失馬。

▼入口處的紅絲帶牆,起到遮擋作用的同時成為村中「景點」,wall with red ribbons at the entrance, becoming a scenic spot while hiding the wires

▼室外庭院和屋頂露臺提供豐富的活動空間,courtyard and roof platform provided various activity spaces

▼入口及前臺接待區,新舊材料形成鮮明對比,entrance and reception with contrast between new and old materials

▼接待區,reception

▼入口走廊,entrance corridor

▼logo細部,logo

在室內氛圍營造上,設計也對原室內空間進行了調整。在進行了屋面修繕,增加防水保溫處理後,設計團隊拆除了原室內空間加設的二次裝修吊頂,露出了原始建築極具特色的三角木桁架。空間高度得以增加的同時,舒適度和風貌也得到提升。刻意保留的拆除痕跡,粗糙的黃泥牆面,灰色水泥地面,及回收的老木料等等元素,構成了略顯粗野的空間基底和隨性的農舍氛圍;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精細的木作,溫暖的壁爐和舒適的家具軟裝。設計團隊希望同時滿足使用者視覺和觸覺的不同體驗:在視覺層面,要隨性、野趣;但在人手可觸摸的區間內,務必精緻、舒適、柔軟,給使用者帶來良好的體驗。這就是琴舍希望給使用者傳達的氣質。

▼琴房,露出原始的三角木桁架,形成粗野而隨性的氛圍,Chin room, original triangular wooden trusses exposed, creating a rough and casual farmhouse atmosphere

▼琴房細部,details of the Chin room

中華民族是一個以和為貴的民族,自古以來一個完整的生命受自身、家庭、社會、自然、哲學等諸多方面的和諧。對此,設計團隊在改造過程中儘量保持原建築本來的面貌,通過「微改造」的設計手法尊重膠東民居的典型文化特徵。設計團隊巧妙利用自然環境和原建築的關係,實現建築與環境的共生。假期將至,旅遊已成為眾多家庭的不二休閒方式。設計師希望這次王家疃村改造能夠為大眾帶來一場難以忘懷的國學文化之旅,在山水之間放下心事,在文字音樂間忘卻自己。

▼古樸溫馨的客房,warm guest rooms with antique atmosphere

▼琴房夜景,night view of the Chin House

項目名稱:拾貳間美學堂、琴舍

相關焦點

  • 威海五大賞花地等你來打卡
    對於網友們來說,會有疑問,五一之時,威海境內的梅花、杏花、桃花、梨花、櫻桃花、早櫻等花兒們基本都已經謝了,還有什麼大面積的花地可以前往呢?實際上,從四月開始的任何春天時段,威海都不缺乏春花的燦爛,四月底五月初的半個月也是威海春天賞花的最佳時段之一。
  • 青創助農×貳拾肆物青年主題店×歇馬夜市,YES!
    也是對美好生活的養護,更是對於晝夜滋味的依依不捨。貳拾肆物 × 歇馬夜市,夏之夜境,甄優好物,一起點亮夜盛京。 貳拾肆物至,美好伴夏來 盛夏始開,樹葉逐漸渲染為深綠,午後的風帶著熱氣開始絮絮不休,自行車後座少女的裙擺
  • 五一賞花,威海這些地別錯過!
    從四月開始的任何春天時段,威海都不缺乏春花的燦爛,四月底五月初的半個月也是威海春天賞花的最佳時間之一。 在這一時間段,威海大地上會綻放多處以芝櫻、杜鵑花、蘋果花、鬱金香等主題的大規模花海。
  • 15個鄉村建築藝術化改造案例
    六威海市-淺山古村王家疃村位於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張村鎮,村莊形態狹長,周邊自然生態完好,農業景觀資源豐富,村莊聚落原始結構完整,保留有大量的毛石砌築的傳統民居。王家疃村現狀已具備一定的旅遊基礎,作為裡口山區域「美麗鄉村」項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知識都無力:一棵神秘樸樹,長在威海裡口山小溪邊,樹齡成謎!
    威海裡口山裡風景如畫,一條小溪自東邊佛頂山順山勢向西而下,流經劉家疃、王家疃、姜家疃。裡口山書院就地處王家疃中、小溪南岸。書院門口,十級臺階之上,就是書院門口,這裡有一棵神秘的老樸樹。它的神秘之處就在於——它的年齡是一個謎。
  • 星訪談|方拾貳:我把音樂用視覺作以區分
    那麼『未來東方』的構想應該是一種美學的自信,它既在東方這片文化土壤上,又汲取了生活中的思考和幻想,用音樂來表達一種獨特的、屬於我們的、又能被世界所接受突破國籍的一種美學概念。 ——方拾貳 在做音樂人之前,方拾貳一直在學習美術。
  • 全國首個二次元快閃主題街區「貳拾叄町」落戶龍湖U城天街
    2016年,整體動漫市場的用戶規模已達3.1億,二次元已經不再停留在一個小眾的文化中,而是突破了次元壁,讓更多人看到了它的魅力所在。此次開業的「貳拾叄町」落戶重慶U城天街B館,通過現場還原動漫場景、提供「一站式」 ACGN主題產品消費與舉辦各類豐富多樣的宅文化活動等形式,打造二次元靈魂級殿堂,以豐富商業體空間及業態,滿足動漫迷的精神需求。
  • 威海裡口山推行「綠色理念」 草莓獲國字號綠色認證
    近年來,隨著生態農業旅遊的持續開發和日漸成熟,威海裡口山已經成為市民休閒遊的首選。近日,裡口山裡再傳喜訊,由一家果品專業合作社註冊的商標正式啟用,並且獲得國家級「綠色食品」認證。
  • 玩轉威海丨威海最全春季旅行手冊,收藏這一條帶你玩轉春天,玩轉威海!
    你需要這份《威海最全春季旅行手冊》帶你玩轉春天,玩轉威海!樂遊園在遊玩的過程中無論是在夢幻奇妙的樂園中遊走抑或在田野間玩耍在陪伴孩子玩樂互動的過程中增進感情春天,去遊樂園重新做回一個「小孩」徜徉於桃林中淡雅的花香、鋪天的花朵如痴如醉推薦:葛家鎮、界石鎮、裡口山、山泰春野趣
  • 逐夢沃野繪新景,鄉村振興譜新篇
    綠水青山、風景如畫、民風淳樸……行走在環翠鄉村間,一處處村居錯落有致,一片片沃野收穫希望,一戶戶農家守住鄉愁,猶如置身於一幅秀雅靈動的美麗畫卷中。在鄉村振興的時代大潮中,環翠區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威海篇」為新起點,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目標,統籌推進「五個振興」,一幅產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環翠大地徐徐展開。
  • TwelveMoments拾貳刻珠寶 5月10日入駐北京僑福芳草地
    如今,早已結婚生子的她已經淡出演藝圈很多年了,這些年一直過著恬淡幸福的家庭生活,處於半息影狀態。但她對於時尚的追求和對潮流的敏感度卻絲毫未減。近期她的社交媒體頻繁出新,也讓喜歡和關注她的粉絲們不得不懷疑這是否有著一絲重出江湖的意味。看她最近PO出的穿搭圖,眉宇間已經褪去了曾經的稚嫩,眼神中更多的是堅定和淡然,這種不經意的灑脫讓她多了一份熟女的韻味。
  • 威海:融合"文化+旅遊"式發展 蹚出鄉村振興新路線
    威海:融合"文化+旅遊"式發展 蹚出鄉村振興新路線 2019-05-15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銀裝素裹的天地間,美麗威海等你來欣賞
    雪後的威海,山與海,浪與潮,都在這一瞬停止了喧囂,銀裝素裹的天地間,散落無數美好等待你來體味。裡口山 裡口山的冬天同樣精彩紛呈,這裡的山、林、舍在雪後都呈現出無比唯美的風景,漫步其中,你自己也仿佛會化成一隻雪後精靈,在潔白世界中穿行暢遊。仙姑頂登山賞雪景,一直都是賞雪的最佳方式之一。市區內的仙姑頂是不錯的選擇。
  • 威海臺北婦女組織開展聯誼交流
    威海臺北婦女組織開展聯誼交流 2017年06月26日 09:1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威海市臺辦主任李英春、副主任劉新亭,市婦聯主席許宏妮、副主席高淑麗,市女企業家協會會長、威海魏橋科技工業園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豔紅等分別陪同活動。  李英春主任對客人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向客人介紹了威臺交往交流情況,希望威海與臺北兩地婦女組織今後能進一步加深交流合作。
  • 瓏藏山海 寓領天下 世茂拾貳府新品「瓏寓」即將面世
    2013年6月,地處香港東路核心的山海奢宅——世茂拾貳府開盤勁銷,刷新青島豪宅新高度,引發全城名流競相追捧,熱銷全城。然而,世茂帶給青島的驚嘆還不止於此,當拾貳府在青島點燃的奢宅熱度還未消散,世茂拾貳府又再度發力!
  • 雅,文雅,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八雅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八雅」指的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它們每一個都代表著一種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中華文化的一種符號。上海曹正文先生在他的《文人雅事》一書中講述了:古代文人雅士、騷人墨客好雲遊天下、好博覽群書、好飲酒喝茶、好收藏古玩、好佩玉賞石、好書畫琴棋,綜觀其多才多藝、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意外發現其內涵相當豐富,風雅而有情趣。
  • 青春創繪「精緻威海」 威海大學生文化旅遊藝術節圓滿落幕
    藝術節以「精緻威海 創意分享」為主題,吸引來自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首都師範大學、湖北美術學院等全國35所高校的200多名師生,走進威海10餘處景區及文化旅遊新業態,開展濱海度假、鄉村休閒、康體健身、文化體驗、研學旅遊等採風和實踐活動,揮灑創意和才華,分享所見所感,活動引發國內50多家主流媒體和全國高校的廣泛關注,實現抖音話題播放量11.3萬次,網絡直播瀏覽量52
  • 精緻慢生活,一個移居威海的北京人告訴你為何這裡幸福指數這麼高
    三年中,我享受了這座濱海小城最純淨的空氣,湛藍的海水,看盡了自信不怕人的海鷗,在黑松林慢跑,城市書房讀書,去煙火氣十足的夜市解饞,我在威海過上了傳說中大家嚮往的慢生活。作為一名移居威海的北京人,我眼裡的這座城市和北京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是城市裡隨處可見的公園,綠地,濱海步道,是那些並非景點的風景,和不為遊客所知只為本地人建造的城市配套服務。
  • 官宣:東方美學、人生八雅——2020首屆中國八雅文化藝術交流節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八雅」指的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它們每一個都代表著一種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中華文化的一種符號。【八雅說】八雅說,說八雅,八雅先生說文化。撫琴聽流水,閒坐觀春秋,品「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人生之八雅,悟「雅、靜、寧、和、安、逸、儒、清」生命之大道。八雅文化——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為中國古代文人必備的根本素養,亦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
  • 三生有幸——我的八雅文化之路
    今天是一個極不尋常的日子,從2015年12月11日,八雅文化網註冊成立到現在,八雅文化已經走過了五個春夏秋冬,一路走來,我們付出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1、走過的路,記在心裡。五年風雨兼程,五年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