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別人的好,別人認為理所當然?

2020-12-22 滿滿的時光錄

01

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有一個好朋友麗麗,每天我都會帶小零食和她一起分享。

結果有一天我忘帶了,她就非常生氣,質問我:「為什麼今天沒有帶零食?」放學後也不理我,不和我一起走,還跟別的同學說我的壞話,我覺得非常委屈。

在她的意識裡,我就必須給她帶零食,無形中這已經變成了我的義務。我主動帶零食給她,並在日常生活中變成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人性的依賴感讓她認為我是錯的。

02

小潔和玲玲是同一個部門新入職的員工,倆人關係非常要好。

小潔天資聰慧,做事勤快又麻利,上司交代的工作總是能提前出色完成;而玲玲愛拖沓,工作中還總犯迷糊。每次到要向上司交差的時候,就找小潔求助,小潔總是熱心地幫玲玲一起將工作完成。

上司雖然對玲玲慢騰騰的性格不大喜歡,勝在嘴甜而且每次最終的成果還是比較滿意,上司也就不管其他了。

有一次小潔的媽媽生病住院了,她請了幾天假陪護。在醫院裡,小潔電話不停響,玲玲不停地問這個數據找誰要?那個票據怎麼貼?。

儘管在醫院,心力憔悴的小潔還是耐心地指導玲玲,但偷懶慣了的玲玲,弄不好就一個勁兒地埋怨小潔,為什麼要請假?為什麼趕在公司最忙的這個時間請?完全不顧及小潔在照料生病的媽媽。

玲玲覺得之前在所有需要小潔幫忙的時候她都在,這次不在就心生怨氣。她所以為的理所當然,到最後都變成了豈有此理。莎士比亞曾講,「要是您想達到您的目的,您必須用溫和一點的態度向人家問話。」

對於玲玲無理取鬧式的指責,小潔很難過,別人不顧及她的感受,她還要顧及別人的感受。

03

電視上曾經播過一個情感類調節欄目,故事的主人公不同意兒子和女友在一起,認為他倆不合適,兒子的女友是為了他們家的錢才和兒子在一起的。

在場上,兒子非常亢奮,為了保衛愛情,對他的媽媽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說:「你生了我,就得養我!你的房子必須給我,要不你為什麼生我?反正我不管!」這是多麼不講理多麼傷人的一句話,認為父母就該滿足自己的所有要求。

所謂世上最大的恩情,莫過於父母的養育之恩。可他全然忘記了這點,不僅不去孝順父母,還千方百計索要父母的房子。

04

在每個故事裡,受傷的總是付出最多的那個。你一味地對別人好,別人當成理所當然。如果你為他做了99件好事,第100件事沒有做好,那你依然會受到他的指責埋怨,他反而不會感恩你之前做過的99件好事。

零食不是每天都要帶,隔三差五已經很好;

同事間的工作,職責要分清,如果對方實在有困難可以伸出援手,但不必每次都做,職場上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工作成果負責;

父母子女間,萬不可寵溺孩子,不是所有的愛都可以陪伴一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當別人需要你幫忙的時候,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

一定要有度,有溝通,有原則,該幫忙的時候幫忙,但是不要把幫忙當成自己的任務去完成,而是提高友善關係的一種渠道。如果你幫不了忙,就要在一開始的時候學會拒絕或者做好對方的心理預期。

「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常懷一顆感恩的心,你會獲得更多。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人認為別人的成功是理所當然而自己的失敗是理所應當?
    這個問題,乍一看,不好回答,仔細一想,其實很簡單,認為別人的成功是理所當然而自己的失敗理所應當的人,是自己不行卻又不服氣、提前找好理由喜歡推卸責任的人。別人成功了,那是理所當然的。反觀自己,你也可以像王思聰那樣靠拼爹,像王健林那樣靠拼關係,但回頭看看,爹有,但拼不贏;關係也有,但沒有用。那你怎麼辦?要麼自己棄權,不跟他拼;要麼不願認輸,一拼到底。不跟他拼,說明你能理性地看清現實,明顯說明你們不在同一起跑線;要跟他拼,不是鬥氣,而是想想切實可行的辦法,既然沒有別的依靠,那就靠自己,像王健林他爹那樣靠拼命。
  • 然別再天真了,不要再認為別人就應該對你好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各自的生活,沒有誰必定要出現在你生活中,所以不要拿別人對你的好當作是理所當然,善待身邊的人,懂得感恩。時常有這樣一種現象:生活中我們會把別人對我們的愛或者理解,當做理所方然。因為習慣了別人的好,很容易把這份好視作理所當然,不再懂得感激對方,把所做的一切當成順理成章,甚至習慣了這種獲得,有時候做得不好還要被責怪。其實,我們都忘了,誰對誰好本來就不是義務性的存在。
  • 那些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對別人來說也許是種奢望
    顯然,癌細胞的體積每48小時增大一倍,你該怎麼辦?你才18歲,你被告知自己可能在幾周內死亡,你被告知;你從小被承諾過的美好、房子、家庭、工作,也許再也沒有機會擁有了;你被告知,在未來一個月內,那些歡笑聲,派對,課堂,你與朋友們相聚的時光,都不會再發生,因為你將躺在病床上,為自己的生命而戰;你被告知,那些你以為將永遠屬於你的東西,那些你曾打下的基礎,你與家人相聚的時光,女友的擁抱,臉上溫暖的陽光,這些你再也無法感受到了
  • 他認為我做的是應該的_如何讓他後悔把你當成理所當然,並改變觀念
    如何讓他後悔把你當作理所當然想知道怎樣才能讓一個男人不再把你當成理所當然的事,並且後悔曾經那麼做過,這裡有8個很棒的方法可以讓你魅力四射。1. 不要再做你總是為他做的事情。首先,不要再做那些他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 你越是讓步,別人越是得寸進尺,你越是心軟,別人越是變本加厲
    總是不好意思,總是遷就別人,只會縱容別人得寸進尺。做人要厚道,不佔別人便宜,不搶人家利益。本本分分的,做好人,踏踏實實的,做好事。但是不能太老實,老實過度,就是笨,太老實的人,會常被人欺負。生活裡常有這樣的事,當你好心幫人的時候,第一次幫他時,他會對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會淡化,到了很多次以後,他簡直就理直氣壯地認為這都是你應該為他做的,甚至當沒有了這種幫助的時候他就會對你心存怨恨,正所謂恩中招怨。所以要學會適時拒絕。你越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就越好意思用你。
  • 你認為的理所當然是應該的嗎
    朋友分享了文章過來,你什麼時候開始厭倦做一個好人?當我的好變成理所當然的時候。個體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認為,人的一切煩惱都源於人際關係。其實我不認為可以如此單一地總結。A實話實說,「我不喜歡吃雞蛋,難得你喜歡吃。」後來幾次B仍舊會道謝,A就說,「有什麼好謝的,這是你情我願的事情。」久而久之,A送B接,B不再客氣,A也不吭聲,似乎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可是,有一天,偶然的原因,A和B沒有在一起,A與C相遇,就將雞蛋給了C,B心裡就有些不平了,認為雞蛋事小,人情事大,認為自己被看輕,覺得不爽,卻忘了這個雞蛋本來就是A的,A想給誰都可以。
  • 不要抱著對別人好的理由,說一些傷害別人的話
    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抱著為你好的理由,隨意的去傷害別人。再傷害過後,一句對你好,就讓你覺得責備她是你的過錯。有些人開著不合體的玩笑,當別人生氣的時候。卻總是說,嗨,我不過是開玩笑,沒想到你還當真了。瞬間就像沒事人似的,而小晴剛要發火,她就以一句跟你開玩笑的,硬生生地把小晴的火壓了下去。而她有時候,也會說一些很讓人不開心的話,比如說,你怎麼這麼胖呀,好笨啊,總是帶有戲謔的意味。而在別人忍受不住翻臉的時候,她就會為自己開脫,不好意思啊,我這個人就是這麼心直口快。而這次小晴也終於爆發了,她覺得不能在這麼忍受了。
  • 哪兒有這麼多「理所當然」?務必要對別人的善意慷慨有足夠的敏感
    阿新的廚藝早就聞名四鄉,泛泛的叫好聲他聽慣了,並不太在乎,但他意味深長地對L說:「那一盤是你爸吩咐,特地為你做的……」L有點摸不著頭腦,問:「是嗎?哦,記起來了,青花瓷碗盛的。」阿新盯住他,十分殷切地等著下一句。「真對不起,忙著敬酒,沒在意,讓旁桌的二狗端走了。」「味道如何?」「哎喲喲,來不及吃出味道,就……」阿新臉上露出一絲複雜的表情,並沒有說下去。
  • 情緒勒索:總是害怕拒絕別人,心理專家:滿足別人不是你的義務
    你是否覺得這些話語似曾相識?我這輩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你真的很自私,都只想到自己、我對你這麼好,你居然拒絕我?、我是為你好你可能在家庭、職場、愛情或任何場合中都聽過這些話。許多的「可以嗎」都變成理所當然,漸漸地你開始害怕拒絕別人的請求,因為一旦「Say No」你可能就會成為罪人你可以試著問自己以下這幾個問題:在人際關係中,最容易出現「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情況,這樣的施受關係往往對象都是關係較為親密的人。
  • 你認為的好主意,其實別人早就在做了
    你看到的永遠只是一個角落今天又見識了一個厲害的小夥伴,早上還在計劃著要做什麼,結果晚上就發現,別人其實早就在做了。當然了,絕對不會因為別人已經在做了,自己就不去做了。相反,看看別人到底是怎麼做的,有什麼地方是值得學習的,才是最有意思的。老實說,很多地方即使是想學也學不來。比如寫文章,我目前也只能寫這種想作文一樣的東西。但是即使是這樣,也沒有關係,把自己每一天的苦惱,快樂,傷心,感嘆全部記下來。絕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其它事情也是,水平實在是達不到。
  • 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多的理所當然
    抱怨他老婆不理解他的心,不管做什麼都是錯的,不管幹啥都得不到好的評價。認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好的回報,認為自己應該被理解,應該被包容。聽到這些,我就說了一句話,你老婆有義務這麼做嗎?她就應該對你的付出要回報給你嗎?那你有沒有問過,你的付出只是你認為的「愛」?
  • 即便是舉手之勞,我卻看不慣你的理所當然
    我覺得這不算什麼事,誰知人家立馬不高興地問我:「你平時下班不也載我麼,有什麼好怕的,都載那麼多次了,怕什麼?」但明顯,她把我的舉手之勞,當成理所當然!我的心裡很不舒服,她慫我那一刻,我真想回她:「有些人連自行車都不敢騎,也不知道有啥好怕的?」,但想想還是算了,同事一場,沒必要把關係搞得這麼尷尬!
  • 心理學家: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意思就是人要量力而行,行善也同樣需要把握好分寸。生活中,總有一部分人,他們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也不願意麻煩別人,他們對他人有極大的寬容,對待自己卻極其嚴苛。從自我發展心理學(Self-development Psychology)角度看,這其實是一種危險人格,如何理解呢?
  • 不要一廂情願的認為別人對你有想法
    有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其實都是有一個界限的,因為我們自己在跟異性接觸的時候我們都知道自己跟對方之間的距離一定要保持一下,不然可能會讓別人覺得誤會。但是有的時候當我們自己的身邊有的朋友對我們比較好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會產生一些誤會,覺得別人對我們可能是有想法的。
  • 當別人小三,本身就已經是在破壞別人的家庭了
    把別人隨意的一點點好,特別看重的人,都是太缺愛了嗎?特別的異性的那種,哪怕只是一丁點的好,她就會覺得那是愛情?值得她為此付出一切.同事有一個老鄉叫李麗。今年才22歲,是一個微胖、有點內向的女孩子。當時同事非常生氣在電話裡問她:一個有老婆孩子的男人,他來招惹你,除了渣、還能是好人?他能有什麼好的、你非跟他在一起?很帥?很有錢?而她老鄉居然還很委屈地說:他不帥、也沒有錢;他是有老婆孩子、他是不會離婚、不會娶我。可是,在這個城市裡,他是對我最好的人了。我是當小三、我願意!我知道你們都會看不起我,你以後也不要再管我的事了。
  • 你不能自私到,認為別人都不自私
    但這並不代表,你可以讓其他人,也為你的自私買單。 用你自己的需求,去「綁架」別人,忽視別人也有自身需求,非要對方犧牲ta自身的需求來滿足你自己,這種做法不叫「為自己好」,而是確確實實的「損人而利己」。 正如作家冰臨神下說的那句話:「你不能自私到,認為別人都不自私。
  • 你認為,怎麼優雅的拒絕別人的請求
    一、態度溫和,立場堅定我們要知道,別人想要你幫忙一定是認定了你身上的某種能力,如果直接無情拒絕可能給人留下不好相處的印象,損害職場上的信任關係。我們要委婉地說「不」,巧用「yes,but」的句式回應。先對別人的請求做正面評價,再以一個正當的理由婉拒。
  • 看得到別人的好
    讀《財富自由之路》18 你為什麼看不到別人的好?01 I&39;re OK .2017年學習專欄時,對這一節感觸非常深,到現在3年多過去了,若說印象深刻的觀念有哪些,看得到別人的好,絕對是印象最深刻的。
  • 幫助別人,你需要知道這些技巧
    通過筱霞的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幫助別人也要講究技巧。一、不要在沒有必要的事情上幫助別人很多我們認為有必要的事情,別人卻不一定認為有必要。比如筱霞的男同事,他幫筱霞到處搞免費的會員的連結,根本就沒有必要。
  • 職場中你要學會拒絕別人
    在職場中我發現有很多的人都無法學會拒絕別人,讓自己無休止的加班搞得自己滿身的疲憊還要給到別人笑臉,同時還需要面對同事不合理的需求和朋友意見相左。在職場中我們很多時候在想拒絕別人時總是找不到合適的表情跟藉口,要麼忍氣吞聲默默去完成別人的期待,要麼忍得足夠久之後在自己實在是忍不住時來個大爆發,結果搞得大家都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