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瀾
圖:來自網絡
閨蜜筱霞的公司去了一個男同事,每天不是幫她這就是幫她那,讓她苦不堪言。
那個男同事剛去公司的時候,對業務不熟悉,筱霞給他介紹了一下具體要做的工作,怕他忘了,還列印了一份工作細則給他。
從那之後,男同事每天早上都給筱霞帶一瓶牛奶。
筱霞從來不喝牛奶,覺得牛奶有怪味兒,她很鄭重地跟男同事說,讓他不要再帶牛奶給她。
男同事一臉無奈地問,牛奶那麼有營養,為什麼不喝啊。下次他乾脆把牛奶塞進筱霞的包裡。
得知筱霞喜歡追劇,男同事幫她到處弄會員。
每次有什麼活動,可以免費得會員,男同事就會把連結給筱霞發過去。
實際上,筱霞不願意弄那些,還要好友助力,還要每天籤到,太麻煩,她寧可直接花錢充會員。
除此之外,男同事還總是幫筱霞做各種工作。
比如領導讓筱霞整理一份文件,男同事直接搶過去,領導讓筱霞接一杯咖啡,男同事也搶著去接。
時間長了,領導以為是筱霞偷懶不願意做自己交代的任務,對她有很大意見。
筱霞跟我說這些的時候特彆氣憤,她說,他幫我做的那些我都不需要,我還要對他感恩戴德,憑什麼啊。
通過筱霞的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幫助別人也要講究技巧。
一、不要在沒有必要的事情上幫助別人
很多我們認為有必要的事情,別人卻不一定認為有必要。
比如筱霞的男同事,他幫筱霞到處搞免費的會員的連結,根本就沒有必要。
如果筱霞自己也總是找連結,他的這種幫助才是有必要的。
可是筱霞寧可充錢也不願意麻煩,他的幫助就成了沒有必要。
再比如《幸福還會來敲門》裡的女主方言,經常去幫助獨居的劉奶奶。
劉奶奶這個人是有一些怪癖的,她不喜歡陽光,經常擋著窗簾,她把破爛當寶貝,從來不扔。
方言每次去她家,第一件事就是拉開窗簾,接著就開始各種整理,把劉奶奶視作珍寶的那些破爛全扔了。
結果劉奶奶非但不感謝她,還讓兒子去投訴她。
方言的幫助對劉奶奶來說就是沒有必要的,還讓她很反感,所以不管方言去劉奶奶家多少次,都不會得到她的認可。
二、幫助別人,要幫到點子上
樂於助人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良好品德,可是助人也要摸清一個點。
這個點就是被幫助者自身需要的點。
比如,我幫一個同事搬家的時候,她扔了一大堆東西,我從那些她扔掉的東西裡,撿出一些我認為對她有用的幫她留下了。
她一臉無奈地說,我好不容易可以扔掉了,你怎麼又幫我撿回來了。
我之所以沒得到感謝,是因為我沒有幫到點子上。
她需要的是我幫她扔掉多餘的東西,而不是再把東西撿回來,增添她的負擔。
有的時候別人只幫助一件事,反而比我們幫助很多事更讓人感激。
我有一個計算機操作不熟練的同事,有一天她加班,要做一個ppt出來,我們又是幫她買飯,又是幫她接水。
另一個同事看出了她對計算機不熟悉,耐心地教她怎樣操作。
事後,她請了那個同事吃飯,以示感謝,卻沒有請我們。
這就是幫人幫到了點子上,因為在那種時候,她需要的是幫她解決問題的人,而不是給她買飯接水的人。
所以,我們一定要弄清楚被幫助者需要的是什麼,再去決定要不要幫他,否則我們的幫忙就成了幫倒忙。
三、不要讓你的幫助,成為別人的負擔
有的時候,我們總是過於熱心,別人沒有向我們尋求幫助,我們就去主動幫助別人。
其實這樣做,不但不會讓被幫助的那個人感到輕鬆,反而會讓他覺得有負擔,因為他要思考該怎樣去還你這個人情。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裡,張志幫王漫妮安排了一份工作,可是王漫妮對他並不感激。
王漫妮去工作,大家都知道她是張志安排進來的,紛紛猜測她和張志的關係,讓王漫妮覺得很尷尬。
如果張志只是單純地給王漫妮介紹工作,讓她自己去走正常程序,結果真的會好很多。
因為王漫妮不想跟張志有太多往來,更不想欠他人情,他沒有經過王漫妮的同意,就擅自給她安排工作,無形中增添了她的負擔。
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往往會關心則亂,所以我們也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是否會因為自己的幫助,給他人帶來負擔。
四、幫助別人要有底線
不管是在學校裡,還是在職場中,人際交往都是最重要的。
在人際交往中佔的成分最多的,無非就是互幫互助。所以會有很多人不懂得拒絕,一味的幫助別人。
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幫助別人一定要有底線。
看到過一段很真實的文案:你每天給那個人一顆糖,突然有一天不給了,他就會罵你;你每天打那個人一巴掌,突然有一天不打了,他就會感謝你。
幫助別人太多,那個人就會把你對他的幫助當成理所當然,所以你一定要適當的拒絕。
我有一個同事,第一次找我幫忙,我幫了她,她特別感謝我。
之後她經常用各種大事小事麻煩我,我每次都選擇了幫她,她的臉上卻再也沒有我第一次幫她時那樣感激的神色了。
甚至後來,我從她嘴裡連一句感謝的話都聽不到了,她連一句最起碼的謝謝都不願意對我說。
因為她已經把我的幫助當成理所當然了,她認為我就應該幫她,所以不以為意。
我也反思了自己,確實是我太沒有底線,她才會這樣有恃無恐。她再找我幫忙時,我都會嚴詞拒絕。
幫助別人要有底線,不要怕得罪人,因為這種人永遠都養不熟,你偶爾一次不幫他,就會把他得罪到。
以上這些就是我的個人觀點,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因為幫助別人踩雷,所以要掌握技巧,與人方便,與己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