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總是不缺乏一些「現實之人」,他們是如何現實的?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故作不理,而當你成長起來之後,有可能可以幫助到他的時候,他便又重新熱情起來。
有時候確實很想問一問這類人,別人憑什麼要幫助你?
王偉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孩子,沒有什麼家庭背景,能順利讀完大學已算實屬不易,畢業後的初期幾年,並沒有什麼值得拿出來說道的成績。
也因此,老家的親戚也都是一直刻意疏遠,連一些喜事和拜年賀喜都基本不來往,大概是在這些人眼裡,覺得王偉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可現實呢?
王偉的努力,別人雖然看不見,但是結果卻是活生生的,未到三十的年齡,完成了別人可能四十歲也未能完成的成績,而曾經那些疏遠他的人呢?如今倒是變得很熱情。
時常就會有陌生電話打到王偉這裡,都是遙遠到一眼不一定能認出來的各種叔舅姥爺,所說的也外乎兩件事:回老家了常來家裡坐坐,自己的後輩能不能跟著王偉學習。
王偉自然全部婉拒了,儘管自己有些成績,但是依然謹記不會驕傲,當然,也不會能接受曾經疏遠過他的這些人。
曾經,最希望得到幫扶的時候,看到的全是疏遠,而如今自己成長到可以有能力幫助到別人了,這時才拿出熱情,憑什麼要選擇幫助?
儘管我們說要善待每個人,但是幫助與否,本身是一種情分之說,不幫是本分,幫了是情分。
無論是朋友還是有著血脈的親友,本該互幫互助,而且是在無利益的前提下,但恰恰是太多人把情分與利益掛鈎了,自己看不到別人的成長,便定義別人無法成長。
刻意的疏遠也外乎是怕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向自己伸手,但「莫欺少年窮」的事例並不在少數,每個人的未來是無法被預知的,一日不放棄努力,就便有成功一日的可能。
很多時候,很多人從來覺得別人對自己有利益價值的時候,才願意打開笑臉獻上一份熱情,平常沒有任何的問候,遇到事情的時候又熱情無比。
很多畢業後的同學都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突然某一天,從未聯繫過的朋友打來電話,開場白便是:喂,好久不見,最近手頭緊,可以借我點錢嗎?
其實這樣的電話真的讓人很為難,不借吧,朋友一場,借吧,過不了內心的坎,畢竟,有誰願意自己被別人唯一惦記的是願意借錢。
所以這樣的電話,通常只能回覆:抱歉,沒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誰一定要為誰負責,誰都有遭遇困難的時候,誰也都有成長發展的時候,不能「勢利眼」的看待身邊的所有人。
只有當我們沒有利益下的善待別人,才會有苦難時的被善待。
善待身邊人,善待世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