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群居動物,不可能單獨的存在,我們的身邊總要有親人朋友,這些人的存在也會給我們的生活產生安全感。
人並非事事順心,一帆風順,在生活之中難免會遇見落難與挫折,當我們自己無法獨自面對時就需要他人的幫助。
無論是身處怎樣的層次,我們都需要和他人打交道,遇到困難想要提高他人幫助的可能性,也是有一定技巧的。
首先我們一定要想明白,別人為什麼要幫你?憑什麼要幫你?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都可以放在主觀的角度。
試想一下我們會出於怎樣的原因幫助別人,其實答案也就瞭然於心了。
其實,要別人主動幫助你,牢記這三條"技巧",遠比你去討好更有用。
價值交換
很大程度上人的社交都是趨於價值交換,人們在做事之前大多都會想到這件事能夠給我們帶來的積極影響。
無論是出於怎樣的動機,我們都會習慣性的思考做這件事可以給我們帶來的價值,其實與人相處就是一種簡單的價值交換。
抓住這一個關鍵,我們就可以從交換價值入手。
其實人都是會有一個"禮尚往來"的心態。
尤其是對雪中送炭的恩情更是願意"報我以瓊琚,投之以木桃"。
想要別人主動幫你,那麼在平時的生活中你就要先主動得向他人伸出手,首先自己就掌握了價值交換的主權。
人都是有共情能力的,當你在危難之時幫助了別人,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別人自然也會伸出手來,構建一個價值交換的平衡鏈條。
所以不要想著空手套白狼,想要過去別人的主動幫助,首先學會主動幫助別人。
情感驅動效應
情感的共鳴,也是別人主動伸出手來幫助你的原因,比如當我們一起的朋友遇到危險,我們受情感的效應有時候比利益價值的交換影響深遠,而在情感之中有兩種情況。
一、結伴而行
結伴而行指的是當幾個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你遇到困難對方一定不會袖手旁觀,別人看重的是彼此的情誼。
網絡上有一個很火的教育孩子的視頻,當有人提問:我的孩子在學校會被欺負怎麼辦?專家給出的"招數"是交一些合適的朋友。
當三兩個小夥伴組成一個團體,別人來欺負其中一個人的時候,其他人肯定會站出來幫忙,這就是結伴而行的力量。
所以想讓別人主動幫助自己,那就嘗試主動成為別人的朋友,組成一種堅定的感情圈子,遇到困難對方肯定出手相助。
二、思想觀的同行
01)、現實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面對一個陌生人,當我們了解對方的苦難,某一點觸動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會產生一種憐憫之心,即便不曾相識也會幫別人一把。
像之前江歌被閨蜜男友殺害,兇手和她閨蜜卑劣的行為讓很多網友都憤憤不平。
面對江歌母親的孤立無援,很多網友站出來聲討兇手,請給一個交代,在輿論上幫助了江母。
再比如之前的保姆縱火案,保姆惡劣的行為,林家三條無辜的人命也牽動著大家的心。
我們或許不知道林爸爸究竟什麼樣,他們又是怎樣一個家庭,我們僅僅是陌生人,但是共情的能力就是讓大家發自內心的想要伸出援手,這就是人的思想關同行力量。
因此,思想觀念的一致即便是陌生人也會拉你一把,想要獲得對方的主動幫助其實就是要達到和對方思想上的吻合。
02)、別人贊同你,認可你,自然而然也會伸出手來,關鍵就在於平時如何建立自我在他人心中的形象。
比如:學會多為他人考慮,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去理解對方。
做一個謙虛善良的人,懂得保護自己和他人。
不貪戀別人的功勞,屬於自己的努力去爭取,不是自己的不貪心。
懂得感恩,別人的幫助再少,也是自己的一點心意。
正直,正義的思想狀態
其實說到底,想讓別人主動幫助你,最關鍵的還是學會如何做好自己,當自己有價值,不論是利益上亦或是情感上,只要讓對方覺得幫助你有意義,是值得的,他們固然會伸出手來。
一個不懂感恩,不懂付出,總想空手套白狼的人,又有誰會同情你,幫助你呢?
很多時候最初的幫助是源於價值的交換,但其實真正長久的方式還是情感的驅動。
所以儘量維護好和朋友親人彼此之間的良好關係,遇到困難,不用開口別人自然都會主動來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