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屈自己討好別人,有社交障礙的「討好型人格」都有這4個特點

2020-12-20 何所歡

編者按: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出現了社交恐懼症,這是一種社交障礙,尤其是如今的一些90後,感覺他們對於人際交往,以及與人相處時,所表現出來的「怯弱、無力感」要更強。

而在社交恐懼症中,「討好型人格」往往更存在於大多數人中;什麼是討好型人格?換句話說,也可以理解為「老好人」。

委屈了自己,卻並不一定能夠討好別人。

這些討好型人格,在人際交往中,往往都會有下面這4個特點,看一看你「中槍」了沒?

一、內心十分敏感,說話猶豫吞吞吐吐,害怕得罪別人。

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人,往往體現於他們的談話,日常與人交流往往都深陷於一種「自我掙扎」的困境。無論是和朋友、陌生人、同事說話,都要在心裡想好多遍,組織很多遍語言,生怕一不小心說錯話而得罪了對方。

而且,內心十分的敏感,很多時候對方一句不經意的話,他們都要在心裡掙紮好久:她這麼說,是不是在生我氣?是不是在嫌棄我?我是不是又做錯了什麼事情?

累嗎?累啊。

累為什麼還不改?

沒辦法改,改不過來啊,每次在心裡勸自己,不要在乎被人的眼光,做好自己就行,可是依舊慫啊。

以上,典型的討好型人格與人交流的樣子。

二、不敢表現出來自己的情緒,不敢當著眾人面前發洩自己的不滿,更不敢當眾職責對方。

比如工作的時候,因為壓力太大,因為受了委屈,忍不住了想要哭泣,卻又不敢當眾哭泣;只好跑去衛生間偷偷地抹眼淚,但實際上呢?根本沒有人願意在意你的情緒。

當有人做錯了事情,卻怪罪到你的頭上,討好型人格的人,往往都會選擇退縮,不敢正面反駁對方:這就不是我的錯誤,憑什麼怪罪我?

他們不敢,他們只會獨自承受這冤枉和委屈。

而在與人交往時,對方的一些行為如果令他感到了不滿,不舒服,他更是不敢去當面職責對方,擔心讓對方下不來臺,也擔心對方會記恨自己。

討好型人格,往往都是委屈了自己,卻又得不到別人對他的好。

三、不懂得拒絕別人,對自己有過一次恩惠的人,恨不得十倍奉還給對方;如果對方有求於自己,那自己會立馬去幫對方完成。

這種討好型人格,很傻,很天真,但卻也傻的可愛,人們常說「吃虧是福」,但在如今,好像這句話並沒有什麼作用。你吃苦10次,100次,好像都不如為自己爭取一次權益有用。

而對於討好型人格來說,往往都不懂的如何去拒絕對方的請求,哪怕是一些無理請求,因為「討好型人格」的內心想法往往是:我不能拒絕對方吧,要是她不開心了,不理我了怎麼辦?還是幫吧,就幫這一次。

而對方如果請他吃了一頓飯,他會恨不得多請回去幾次,一點也不想欠別人的。

其實,有恩惠必回報,是一件好事;但有求必應,或者不懂得拒絕別人,卻會讓你越來越委屈,越來越吃虧。

學會拒絕,人生才會快樂。

四、討好型人格,面對借自己錢的人往往不知所措,明明自己缺錢花了,卻不忍心催促對方還錢。

其實這樣的行為,很委屈,也很無奈,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吧?

對方借了你的錢,說好的一個月還,卻拖了三個月還沒有還錢;你自己沒錢花了,又不好意思管對方要帳,甚至是自己又去找朋友借錢花。

就算是向對方追債了,還要低聲下氣,好像你主動借他錢一樣。這樣的行為舉止,其實也是討好型人格的一種體現。

今日禪悟:

其實,歸根結底,討好型人格還是因為自己把你與對方的關係想得太好,太密切,太複雜;其實說白了,真正在乎你感受的人,並沒有幾個。

與其委屈自己,討好別人,還不一定讓對方喜歡;倒不如維護自己的權益,做回你自己。

上面這4個「討好型人格」的特點,你中了幾個?

(文中圖片選自網絡,文中原創,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討好型人格|你還在討好別人嗎?
    討好型人格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應該是略有耳聞的,因為這種人格其實在我們的周圍很常見。尤其是那些剛剛來到職場的新人,見到許多新同事,因為是新人的緣故,面對這些個前輩難免會有些尷尬。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討好型人格,顧名思義,就是討好別人的一種人格,討好型人格往往很在意別人的看法與感受,而忽略自己內心的想法。討好型人格的表現有哪些?
  •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當有人找你幫忙的時候,你不敢拒絕別人,感覺自己好像犯了錯一樣;幫其他人做事的時候,總是小心謹慎,如果這件事沒辦好總會責備自己;借給別人錢,不敢和他們要回來,就算說了這件事也感覺自己做錯了一樣……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現了這幾種情況,那麼,你可能是討好型人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 「討好型人格」的10個跡象,我們如何改善自己的討好型人格?
    取悅別人並且在積極參與社交生活是好事,但我們需要把握好「尺度」。如果你總是這麼做,那麼它最終會變成一個令人沮喪,甚至帶有一些破壞性的性格特質:討好型人格。在某個時刻,你可能會發現你把自己的需求和個人時間完全置之事外,壓力也越來越大,僅僅是為了確保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開心的。
  • 「討好型人格」自救指南:別總是成全了別人,委屈了自己
    討好型人格並不只是在行為上進行討好,取悅別人,更會在性格上、情緒上產生一種「病態」,限制自身的發展。下面是討好型人格的三個維度:1、自我概念模糊性:認知層面的討好特質,指個體對自身及其與環境關係,當自我概念模糊性高時,我們就會對自己接受什麼,不接受什麼缺乏清晰的認識,「盲目主見」,缺乏自我認識。
  • 不怕討好型人格,勇敢教孩子去「討好」
    我也是一直警惕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所以只要不涉及原則問題,向來主張她有什麼說什麼。不過我也明確感覺到,那天氛圍有點尷尬,孩子和老師聊了幾分鐘就掛了。我覺得是孩子不適應,應該過幾天就好了。不是因為它「討好」,而是因為討好的代價是委屈自己,所以「討好」、說好話本身沒有錯,錯在壓抑了自己的感受。我們害怕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失掉了自己的個性,我們更要警惕孩子因為過分「不討好別人」而變得自私、冷漠,失掉了善意和修養。
  • 鹹魚也有翻身日,當了28年討好型人格的女人是如何涅槃重生的
    女主凪的是一名28歲的普通上班族,她就是標準的「討好型人格」:每天花一個小時拉直發;每天都一個人加班到夜裡,完成本來不屬於自己的工作;為了不起衝突,只需別人一個眼神,她就主動幫同事背黑鍋...4:容易憤怒,在討好的過程中,討好者壓抑了很多自我,委屈積累久了,就容易憤怒。在別人眼裡看到莫名的暴怒,在討好的行為裡是很深的委屈和不甘,「我已經為你做得那麼多了,你怎麼可以這樣」。
  • 不顧自己討好別人,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的原因,家長知道嗎?
    很多孩子都和我家孩子一樣,有類似的情況,不會拒絕。實際上這並不是性格如此,而是孩子們形成了一種畸形人格——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其實就是眾多人格中的一種,這種人格的人常常會沒有主見,喜歡聽從別人的意見,總是希望別人能夠給自己一個正面的評價,所以在不斷討好別人。他們在面對別人的要求時,往往不會拒絕,並且遇到困難也不喜歡去求助別人,只會一個人默默承受。
  • 「討好型人格」在英文中怎麼說?
    日前,劇集《聽見她說》攜話題「你是討好型人格嗎?」登上微博熱搜。該劇由趙薇執導,呈現了游離於公眾視野之外的女性境況。在最終集播出時,「討好型人格」這個詞引起了廣泛的共鳴。該劇總結了幾個討好型人格的常見表現,看看你佔幾條?❶ Being the first one to apologize.
  •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多半有這幾種懂事表現,將來會難為自己
    於是我們培養出了會察言觀色、委屈往肚子裡咽的懂事兒孩子,長大以後人人都誇他們是老好人,但他們的人生真的成功和幸福嗎?明明別人百般刁難,還認為是自己的問題,對別人百般討好和取悅,苦活累活自己幹,對自己百般為難,升職加薪跟自己一直絕緣。別覺得這是危言聳聽,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項調查證實了這一點。
  • 自己是討好型人格,應該如何挽回對方呢?
    二、渴望親密的同時,你的討好其實是為自己留了後路這是個非常好玩的投射。因為你從來沒有認真對待過一段關係,沒有在一段關係裡投入過你的真情,你沒有真正決定過一輩子不離開誰。所以其實你在每段關係裡,都是有退路的,都是隨時準備離開的。這讓你體驗到安全,同時也體驗到了關係的不穩定。
  • 討好型人格的8個特徵,第一條就說中了……
    作者|小左不會拒絕,能自己做得事情絕不麻煩別人;小心翼翼擔心被討厭……你知道這不只是好脾氣,而是討好型人格嗎?
  • 如何克服討好型人格,8個方法值得收藏
    3.表現出「故作的謙卑」,在人前將自己的所有情緒都隱藏起來;4.從來沒有和人吵過架,完全無法做到拒絕別人;怎麼才能克服討好型人格,本文總結了幾個方法,請看下文。克服討好型最關鍵一點懂得把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情緒、自己的理由表達出來二、建立邊界意識討好型人格與人交往沒有界限,小事培養自己劃界限的習慣,增強自我意識。討好型人格的人自我意識薄弱,自尊較低,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讚賞。
  • 討好型人格是怎樣形成的
    最差的,就是討好型人格,軟弱無能,自卑流淚,盲目討好敵人。2可以成長到1,但是3和4很難成長到1,甚至擁有2的勇氣都很難。這裡的區別就在於,年紀小,兒童時期,還處於感知,形象思維的情緒階段,家庭對你的養育如何。
  • 【情感】「討好型人格」如何在感情中翻身?
    鍾曉芹已經30多歲了,入職多年,依然被同事使喚來使喚去,而她不但不覺得煩,還覺得自己不能失去這種「使喚」,這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別人的滿意上。在愛情中,鍾曉芹也是如此處理,就算自己懷孕了是否生下來,她首先還是要考慮丈夫的感受。好在最後她終於意識到這樣活著很累。 「討好型人格」的確活得很累,因為這種人基本沒有自我。
  • 討好型人格:懂事的你,活得最累
    你會為了討好別人而委屈自己嗎?如果你有,很可能就有「討好型人格」的嫌疑。所謂「討好型人格」,其實,本質是自我價值感不足,渴望被關注,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在生活中,能做到完全不討好他人的人並不多,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有一點討好型人格,不禁有人疑惑,當今的年輕人都是被捧在手裡,作為「小皇帝」成長起來的一代;而且,這樣一代充滿個人主義精神、喊著獨立自主的年輕人,怎麼就集體陷入了「討好型人格」的困擾了呢?「討好型人格」被不同的心理學家表述為不同的心理學術語。
  • 讀懂《人間失格》後,希望你不再為了討好別人,而委屈自己
    不知道看見這句話的讀者怎麼理解,而我看到更多的是一個人的卑微和怯弱。為了不讓別人對自己失望而試圖隱藏自己的欲望;為了讓別人開心而掩埋自己最真實的想法;為了討好別人而卑微到塵埃裡。小說太宰治的一生是悲涼,這源自於他從小的敏感內心,一直壓抑最真實的自己,去讓自己偽裝成大人們喜歡的樣子,你是不是也會看見自己的影子?按照現在的說法是討好型人格,準確來說是指那些一味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潛在的不健康行為模式,而非人格障礙。
  • 好人沒好報,討好型人格究竟有多危險?
    但我們不能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世上還是好人多」這樣樸素的信念上。遇事不急著歸咎於外因,先想想自己怎麼才能更好。大島就是最典型的討好型人格。這種性格所隱藏的問題,遠比我們想像中要危險得多。大島凪的凪是個和製漢字,寓意是風平浪靜。這和日本的「空氣文化」有關。
  •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受盡委屈。家長這些行為是原因之一
    有一天大人就問他:「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不挑個大的呢?」他揚起頭,回道:「我年齡小,食量小,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們吃。」這就是《孔融讓梨》的故事。一個關于謙讓的故事。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調查:他在全美選出50名罪犯,邀請他們寫信,談一談自己的母親,其中有一封給他的印象特別深。這封信是這樣寫的:小時候的某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大大小小都有。但是我一眼就看中了那個又紅又大的,別提多想要了。
  • 討好型人格,其實是在施暴
    你可能想說,他才不是有目的的討好,他對所有人都很好,他不敢對我有什麼企圖,他就是一個好人啊!當然,討好型不是詐騙,很多時候他們也控制不了局面。但是大多的討好型人格都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他們。
  • 討好型人格:距離「真實的自我」,到底有多遙遠?
    這可以說是討好型人格的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女主大島凪的經歷相信許多都會感同身受,為了與同事友好相處不想顯得「不合群」,而強迫自己去完成一些不想完成的事情,害怕自己一旦脫離了他們就會有不好的影響,其實這些都是「討好型人格」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