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國際教育家長的焦慮:疫情之下還要讓孩子出去留學嗎

2020-12-11 澎湃新聞

當下很多家長為孩子規劃了以出國留學為目標、長時間跨度的教育路徑,但突如其來的疫情等將這些家庭的教育計劃被打亂,被擱置,家長們的心裡開始產生各種各樣的焦慮:既定留學路線是否需要調整?充滿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孩子的教育方向應該是什麼樣?

家住上海的王律師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家老大今年14歲,在一所雙語私立學校就讀9年級;老二11歲,在一所上海知名重點中學國際部就讀6年級。王律師給兩位孩子都選擇了非國內傳統的教育方式與環境,他計劃未來讓孩子出國留學,而非在國內參加高考。

他希望孩子將來在行萬裡路之後形成自己的世界觀,所以讓他們先在有英語的學習環境下讀書,通過潛移默化來掌握另一門語言。

王律師的選擇是當下國內家庭教育計劃的一個典型,尤其對於北上廣深為代表的中國中產及以上家庭而言,教育的賽道早就不止一條了,高考只是家長的選擇之一,出國讀大學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並且出國留學低齡化(包括小學和中學,以高中為主)趨勢在擴大。

王律師稱其身邊很多朋友都考慮送孩子到國外留學,「其中上海的家庭大部分是從小學開始就選擇體制外學校,外地的朋友有的是先讓孩子接受體制內教育,然後直接留學。」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許多家庭開始對原本的留學計劃產生了動搖,甚至改變。今年以來,王律師也經常聽自己孩子說班上原來準備移民轉學的同學,其行程安排因故暫停。

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數據,今年6月僅數十人持國際留學生籤證入境,而去年同期約有4.5萬人。澳教育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被錄取但推遲入學的國際留學生超過6.5萬名,有的學生甚至將復學日期推遲到了明年或更往後。

就王律師觀察身邊人群,孩子已經上高中的家庭當下就面臨是否按原計劃留學的選擇,以及後續相應安排,這些家庭確實焦慮情緒比較明顯。

疫情讓國際教育充滿了很多不確定性,突然之間許多家庭面臨教育規劃的再選擇與調整,他們迷茫:「現在整個都亂套了,孩子的教育要何去何從?」

對此,愛文深圳校區校長Ted Faunce首先建議家長保持冷靜,不要將自己焦慮心態投射到孩子身上。

「未來教育:在不確定性中成長」OPEN.ed公開教育論壇全球化進程很可能以一種新的形式往前走近日,在愛文世界學校深圳校區主辦的「未來教育:在不確定性中成長」OPEN.ed公開教育論壇上,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上海紐約大學創校校長俞立中和Ted Faunce等多位資深教育行業從業者,分享了他們在疫情衝擊改變世界格局的時代背景下對未來國際教育的思考。

李澤湘稱,當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困難倍增,他以前香港深圳往返非常簡單,現在來回就是28天,「這讓我覺得非常不習慣」,但疫情推動之下,世界產業格局、人的生活模式都會發生很多改變。他認為科創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學會把握不確定性,把危變成機。

俞立中認為,在認清不確定性後,我們還是可以看清某些基本規律,例如「不同國家之間、不同文化之間的連接,並不會就此停止,因為世界未來的發展有這個需求。」

在俞立中看來,全球化進程在疫情過後,很可能是以一種新的形式往前走,「人類是理性的動物,大家會思考問題,世界的和平,世界未來可持續的發展,都需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溝通、交流、合作,這是一個大趨勢。」

正如王律師表示,當下環境對自己家庭教育安排也會產生影響,例如再次評估美國這一條留學線路的風險。但孩子留學這一教育大方向沒有變化。

在線教育的個性化嘗試

主推雙語教學的國際學校也是受疫情衝擊較明顯的行業之一。首先今年以來,因為疫情關係,許多外籍老師未能如期來中國工作,愛文深圳校區也面臨這種情況。除了儘可能補充師資以外,愛文也開展了線上教學。

2020-2021學年度,愛文深圳校區已經開設2歲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6 歲預備班。鑑於目前學生偏低齡化,「網上課堂」並不是幼兒教育的最佳方案。

2-6歲的小朋友宅在家裡,無法在校園裡玩耍學習、與老師同學面對面互動,對年幼的他們而言「網上課堂」是否必要?愛文深圳幼教部認為通過網上課堂,讓他們保持規律的日常生活作息、讓他們與老師和學校保持聯繫、讓他們保持學習的熱情,直到回歸真實校園的那一天,才是這些年幼的孩子最需要的。

從疫情初期到現在,愛文深圳幼教部從最初的線上活動到現在進行的「家庭學習體驗項目」。內容包括中文閱讀、英文閱讀、數學思維培養、室內活動、科學實驗、居家遊戲、親子活動等等。

Ted Faunce認為數位化教育對學校和老師提出了一個新要求,就是要保持適應性和開放心態。這中間有很多的困難需要克服,「但當下正是我們需要去學習和改進的時機,我們的教育未來還是有很多機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疫情之下,我還要去西班牙留學嗎?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爆發,我們從電視新聞中、各種網絡媒體上看到不少留學生全副武裝回國的畫面,不少家長與同學心中的疑問越來越大——疫情之下,我還要選擇出國留學嗎?現今,我國每年依然會在各高校遴選優秀人才,提供公費留學機會。除了公費留學外,自費留學的留學人數增長尤為明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把孩子送到國外深造,接受更國際的教育。十年中國出國留學人員數量增加了近三倍,出國留學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教育趨勢。
  • 疫情之下,留學行業洗牌,家長「洗腦」
    今天不寫什麼嚴肅選題,隨便來扯白兩句最近觀察到的一些留學行業趨勢和周圍低齡家長的心態轉換。關注我比較久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曾經就職於留學行業,說得「高大上」和寬泛一點就是「國際教育」行業,在甲方工作了N年之後又出來創業做了乙方。
  • 僅4%的中國學生放棄留學,疫情下為何還要出國留學?
    前兩天,一個項目老師發朋友圈,正在機場帶隊學生到法國留學。有家長在底下留言:「沒辦法,努力這麼久,孩子的教育不能就此落下。」疫情打亂了大家的計劃,但出國的計劃和需求不會輕易改變。一位家長在送走孩子之後是這樣說的:「病毒是短暫的,政策是可變的,而出國留學給孩子帶來的收益是長遠和無價的財富。」
  • 疫情下,未來還要不要送孩子出國留學?
    原創首發 | 1847國際教育疫情下,我們還要送孩子去留學嗎?對於正在準備留學的孩子們來說,2020無疑是最困難的一年!疫情全球爆發,導致雅思託福考試接連取消,學校延期開學,留學在外的學生,也都紛紛回國,復學在即,然而對於留學生來說,學校卻是歸而無期的遠方。那麼,這次疫情對留學影響到底有多大?孩子還要不要留學?什麼時候留學?疫情對留學的影響有哪些?
  • 疫情之下,為何還要把孩子送去新加坡留學?
    包括新加坡、美國等國家以前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如今中美對抗越來越激烈,更多的人把新加坡當作留學最優選項。新加坡楷博高等教育學院,為了更方便的照顧孩子Winni在孩子申請留學的同時也申請了陪讀。2020的一場疫情,讓她與孩子不能回國就這樣停留在了新加坡,以下便是她的感慨(星辰出國已經取得客戶Winni的同意發布):對於我來說,2020既是困難的,也是幸運的。當疫情正在國內蔓延的時候,我家小寶才入讀這所學校沒多久,而我也正在適應這個不一樣的華人社會。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本著不流動就是最安全的原則我們選擇留在了新加坡。
  • 疫情期間,還要不要去美國留學?
    2020年全球範圍的新冠疫情給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帶來了嚴重影響,中國超過98%的留學人員分布在20餘個主要留學目的國,尤其是美國更是成為了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那麼這種情況下還要不要去美國留學呢?託普仕留學為大家分析一下。
  • 疫情之下 還去留學嗎?
    《啟德教育新常態下的留學現狀報告》調研數據顯示,疫情與國際環境疊加的複雜環境中,意向留學生的留學計劃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響,31.2%的留學生表示不確定是否推遲留學計劃,16.3%的留學生表示不確定是否繼續留學(其中初中階段的學生較多)。另外,「安全因素」成為2020年中國學生在選擇留學目的地時最為關心的因素之一。◆家庭◆教育投資回本無期?
  • 疫情期間選擇國際留學項目靠譜嗎?
    家長關注問題:國外疫情嚴重,整體經濟下滑,我們為什麼還要選擇出國留學呢?小格同學回答:第一、我國高考人數1000多萬,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A類36所B類6所),我國優質的教育資源是非常短缺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海外名校就起到了有益的補充作用;第二、就是因為疫情原因導致很多學生無法直接出國,那麼這些走國際教育的學生參加高考,大部分學生是很難適應的,想出國讀書的人不會輕易斷了這個想法,那麼就體現出我們國際本科辦學的好處,既能緩衝疫情又可以享受國外教育體制,不影響出國讀書,其次還能降低留學成本和升學難度;第三、今年高考形勢嚴峻各位老師心裡都清楚,專科200分就能上,
  • 北京愛迪國際學校:現在還是留學的好時機嗎?
    後疫情時代,正在準備出國留學的孩子和家長們難免有著無盡的煩惱和焦慮,究竟還要不要出國?現在是不是留學的好時機?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有幸採訪了北京愛迪學校的三位「大咖」,從一線教師、到專業升學指導、再到學校校長,從三個維度為你答疑解惑。
  • 疫情之下,我們卻請他來談了談「還要不要留學」
    另一方面,疫情蔓延,全美新冠確診超14萬人,學校停課,考試取消。我們為滯留海外的留學生牽腸掛肚,也為「史上最難申請季」的準留學生們心急。這個特殊的2020年,我們是否要重新審視出國留學?準留學生們又該如何打好2021屆申請這場硬仗?「爸爸真棒」再一次向我們的老朋友,棒呆國際教育創始人,耶魯傳奇顧問 Brian請教。
  • 你的留學選擇真的適合你嗎?丨疫情之下的留學規劃
    近年來留學人數逐漸增加,競爭越來越激烈,加之今年突發疫情,在留學這條道路上突生出不少額外枝節,讓本身龐雜的申請工作變得更加繁複,選校決定在即,一些同學在現階段,對於自己的時間規劃和進度總是拿不準,時不時還要推翻重來,時間在慌張和焦慮中悄悄地就過去了。
  • 「觀點」新國際局勢下,我們還要送孩子出國留學嗎?
    ,很多家長都出現了深深的擔憂:外面那麼危險,我們還要送孩子出國留學嗎?中美關係如此緊張,我們還要去美國嗎?外籍老師都回不來,我們還要花重金讓孩子讀國際學校嗎?其實無論世界如何發展,家長們對孩子的期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教育方向。有的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就好,不用考上名校,所以學術性的學校被排除在外。有的希望孩子將來就留在身邊,哪裡也不去,所以在國內讀大學成了很多家長的歸宿。有的希望孩子去國外留學,甚至連留學的國家,就讀的大學都想好了,所以不得不努力急娃。
  • 新冠疫情下,海外留學的發展將何去何從?
    本次參與調研的家長中,92.5%為本科及以上的高學歷人群。參與調研的留學家庭的孩子主要就讀於國際高中、美高、以及美本。國內公立高中與大陸本科學生佔比為21%。在所有留學家庭中,有65%的學生正在進行或者已經完成了留學計劃。目前,有超過80%的客戶表示選擇繼續留學計劃,僅有3%的客戶表示近四年內不會選擇出國。
  • 疫情過後,你還會選擇讓孩子去留學嗎?
    但是,疫情給這些海外求學的學生和他們的家庭帶來的心理影響肯定會持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有些家長也許會質疑自己當初的選擇,特別是除了疫情還有國際關係方面的變化。目前歐美國家疫情依舊嚴重,哪怕已經獲得入學通知書的孩子們都不能如願入校,別說那些還在觀望的家庭。如果疫情結束,你還會讓孩子去留學嗎?如果歐美的大門關上了,你是否會有別的選擇? 其實近些年,泰國的教育備受矚目,成本相對較低、國際學校的水準較高,離國內近,使得很多中國家庭選擇讓小孩去泰國讀留學。泰國留學到底有什麼優點呢?
  • 疫情下的留學:學生對留學選擇更審慎,機構自謀轉型
    原標題:面對疫情,留學去還是不去?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讓不少學生被迫改變了留學計劃。海外疫情的持續,籤證和語言考試等的延期、暫停,讓家長及學生對出國求學的選擇更加審慎。疫情對學生的留學意願影響幾何?留學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又將怎樣?
  • 疫情下的留學:學生對留學選擇更審慎 機構自謀轉型
    人民日報海外版8月6日報導,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讓不少學生被迫改變了留學計劃。海外疫情的持續,籤證和語言考試等的延期、暫停,讓家長及學生對出國求學的選擇更加審慎。疫情對學生的留學意願影響幾何?留學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又將怎樣?
  • 疫情之下如何理性留學?選擇留學目的院校要慎重
    全球疫情形勢不樂觀,國際局勢複雜,仍在國外繼續學業的中國留學生也面臨著健康風險、學習模式變化等挑戰……面對這些複雜交錯的因素,準備申請2021年出國讀書的中國學子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如何理性規劃留學?
  • 別讓你對國際教育的關注變成焦慮!
    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越來越好,家長們對教育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很多家庭也選擇把孩子送進國際學校學習,然後,新焦慮卻又出現了。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國際教育確實受到了很大的挑戰。
  • 教育大變局!經濟學家何帆:疫情過後,留學的黃金時代也結束了
    疫情加速留學山頂到來,明顯拐點已至留學與否取決於你的目的經常會有家長問我孩子該不該留學。我的經驗是,10個人和我聊完,大概裡面有一半人不需要出國,因為他們對於出國的認知出現了問題。這裡有必要先講述一下目前留學的趨勢。
  • 疫情之下,國際教育的路該怎麼走?
    在填寫志願的關鍵時期,可能很多家長和學生會想,當今形勢下,將孩子送出國,會不會不再是理想的選擇?非傳統意義上的學霸,如何引導發現自我,走向更廣闊的人生舞臺?也許我們能夠給你解答。危機與機遇並存的時代背景其實,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之下,留學反而是一種天賜良機,可以參照我們2020屆畢業生錄取情況,對於往年來說,疫情並沒有影響到我校學生錄取以及大學就讀狀況,甚至是獲得的了更理想的錄取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