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風採——曲璞先生的篆刻藝術

2020-12-11 藝術時訊

藝術簡介

曲璞,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師從當代著名書畫篆刻家王鏞先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擅長書法,篆刻,中國畫。作品多次參加和入選全國各大型書法、篆刻、中國畫作品展,出版有著作多種。現為榮寶齋畫院教授,中國宋莊書法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展覽中心創作員。

作品欣賞

△心任天造 3x3cm

△福盛 2.3x2cm

△握雪堂 5x4cm

篆刻創作小議

議自己的篆刻作品,比分析或評他人的作品更難,因為很多作品只是隨意而為,並無所謂的創作意圖。雖然朋友來時會講得頭頭是道,自己卻無從下手。也許是「不識廬山真面木,只因身在此山中」吧。

漢印對初學者來說比較容易掌握,只是到了一定的水準就很難進步了。師古不泥古,創作新思路,則是很難的事。明清印與漢印相比顯然要豐富地多。明清印人在宗法漢式的創作思想中,與刀法多有創造,而不同的刀法是各種流派篆刻的重要區分所在,故明清篆刻家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刀法。自鄧石如起提出「印外求印,印從書出」的主張,把篆刻藝術推向了一個廣闊的天地。又鑿印、鑄印、玉印、封泥印以及磚瓦,石刻文字等表現出不同質感的線條美,把篆刻刀法的創造,也推向了一個廣闊的天地。然篆刻的創作方式畢竟是以刀刻石,不論追求何種線條之美,也不管志在表現金石效果或是筆墨韻致,都要通過自然地運刀去達到自己的審美理想。以刀刻石在印面形成特殊的刀法之美,是篆刻藝術表現語言的重要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

△玄圃積玉 4x3cm

△大道通天 3x2cm

我的篆刻是從漢印入手的,起初創作基本是以漢印為基調。在用刀上,我以鈍刀硬衝的方法,強調行刀的隨意性,力圖使線條猛力而厚重。一般來說,印章都比較平整光潔如玉人治玉,用白石衝刀。得牧甫平易正直,光潔挺勁。動靜自然,方剛樸茂的風格。於是乎逐步形成了自成一體的格調。我所做印章線條是受到了趙之謙的啟發,趙之謙的篆刻線條極富表現力,輕重虛實盡在其中。有時則因石質的差異,相同的刀法也會出現不同的效果。

我對文字一向不做大的變化,章法上自然顯得平穩。我認為篆刻創作,章法不宜刻意求巧、求媚,否則失掉的往往會比得到的多得多。失掉的是自然隨意的理趣,而得到的恰是藝術上的做作;在創作中,我會依據自己的理念,並結合宗法的理念來處理一切。但一定會有根據,有來歷。如「茂林修竹 」白文印(如圖),四字結字以漢印繆篆體,字體略作變化,無做作習氣,大巧入拙,是一方再現古印原貌與現代裝飾線條相結合的作品,使全印字體、章法大疏大密,得以統一。印雖小,單其刀法、篆法、章法相輔相成,能構成一個藝術整體。

△平安富貴 2.3x2cm

△龍鳳呈祥 3.3x3cm

通過對印章的創作,我進一步體會到印文與篆刻、章法、刀法相結合所表現出的意境至關重要。藝術創作是個人性情的抒發,在刻印時也要使情緒保持最佳狀態。清著名篆刻家胡唐文曰:「束身以圭,觀物以鏡,種德若樹,養心若魚」。印章雖為方寸之地,卻包羅萬象,要出佳作非精神飽滿,全力以赴不可。當然,藝術創作原本就是一條漫長艱辛且又永無止境的路程。思索融捏與轉化的實踐,能開發出一條既有個人風格,又具有時代特色,並且真正屬於「中國人的」篆刻藝術創作之路。( 庚寅年曲璞寫於璞齋)

△妙善 2.5x2cm

△大吉祥富貴昌 4.3x4cm

△茂林修竹 2.5x2cm

△人間詞話三十九(仿古宣紙)31x62cm

△人間詞話五十一(仿古宣紙)31x62cm

△書法作品(一)70x40cm

△書法作品(二)70x40cm

編輯 常青

相關焦點

  • 故宮博物院書法篆刻大家 劉玉藝術欣賞
    故宮博物院書法篆刻大家 劉玉藝術欣賞故宮博物院書法篆刻大家 ——劉玉近照  藝術簡介  劉玉,字元璞。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文物修復專家。  劉玉先生起點高,眼界開闊,傾注畢生精力複製了數百幅古書畫藏品印章。世人難得一見的古書畫藏品如同他的教科書,讓他有取之不盡的藝術營養。
  • 博觀而約取 厚積而薄發——趙海明先生的書法篆刻藝術
    孟雲飛/文書法篆刻是我們的國粹,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其魅力無限,一旦愛上它,就會矢志不渝,趙海明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在篆刻上,他上溯秦漢,師法高古,遊走於秦璽漢印之間;兼及明清,沉浸於明清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諸篆刻流派境界之中,此外,他還對當代名家有所借鑑。對一個藝術家來說,天分、勤奮和修養三者皆不可或缺。趙海明無疑是一個藝術天分很高的人,其勤奮自不必說,但就他的綜合素養就遠非一般人可比。談及藝術家的修養,大致有人品和學養兩個方面。
  • 大寫西安-全國書法篆刻名家邀請展在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開幕
    12月28日,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成立30周年慶祝活動「大寫西安-全國書法篆刻名家作品邀請展」在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隆重開幕。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西安交通大學博物館名譽館長鍾明善,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陳振濂,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陝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陳建貢,西泠印社理事、中書協篆刻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研究員崔志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西泠印社理事高慶春,西泠印社理事王佩智,黑龍江省書協副主席蘆海嬌,省市相關單位的領導嘉賓及書畫界的重要學者、文化愛好者共
  • 臺灣名家篆刻欣賞
    1966年從師於謝義耕、陳子奮、潘主蘭先生,學習書畫篆刻藝術,1967年隨馮力遠先生學習竹刻及三代古文字,所刻作品頗具古風,盡顯儒家風範。曾多次參加全國、省、市書法篆刻展覽及國際藝術交流活動。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現任福州市書法協會副主席。王北嶽 1926年生,河北文安人,字澤恆,號子蒼。
  • 展訊丨藝路風採——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三人行
    謹定於2020年12月28日(周一)下午15:00在深圳東方美術館舉辦「藝路風採——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三人行」開幕式,敬請光臨指導!藝路風採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三人行主辦單位丨Sponsor中國畫學會承辦單位丨Organizer深圳東方美術館中鴻信國際文化(北京)有限公司協辦單位丨Co-sponsor
  • 名家篆刻及印石專場精賞
    刀刻筆痕 畫意詩情 印章變化萬千 蘊藏無限意趣 西泠網拍 · 藝是「十二月拍」 名家篆刻及印石專場
  • 香港書法篆刻名家吳任:秉承家學文武全才、拜師名門技藝精進
    香港書法篆刻名家吳任:秉承家學文武全才、拜師名門技藝精進《翰墨情 香江意——訪香港書法篆刻家吳任》連載之一文/【藝術香港】編輯部主任:魏媛日前,吳任光臨藝術香港編輯部茶室,和本刊記者笑談自己的「書法篆刻情緣」。
  • 吳曉懿:篆刻藝術的地位與作用常遭忽視
    篆刻與書法是一對孿生兄弟,體現了華夏先民的藝術智慧和審美情愫,也是中國古典藝術的基石,有如西方美術歷史上的建築與雕塑。但在華南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吳曉懿看來,近代有些學者模仿西學體系撰寫中國美術史,對先秦時期的文化挖掘不夠,忽略篆刻藝術在美術史上的地位與作用,把它當成了工藝美術的分支。
  • 諸文進:陳巨來篆刻藝術概論
    (《安持人物瑣憶》) 巨來先生真正在篆刻上步入康莊大道,應是在拜了名家趙叔孺先生之後。趙叔孺嶽丈是閩人林壽圖,以是趙完婚於閩,並納貲分發在福建為同知,當時陳巨來之父也正好在福建候補知州,所以當時兩家結了世交之誼。辛亥鼎革,又同寓居滬上。
  • 香港書法篆刻名家吳任:因篆刻結緣藝壇大家、臨帖不輟基本功紮實
    香港書法篆刻名家吳任:因篆刻結緣藝壇大家、臨帖不輟基本功紮實《翰墨情 香江意——訪香港書法篆刻家吳任》連載之二文/【藝術香港】編輯部主任:魏媛>因篆刻結緣藝壇大家來到香港之後,吳任任職於華豐國貨,擔任工藝部助理部長。
  • 【藝術研究】渾樸純真的篆刻藝術
    一九六〇年我考入合肥師範學院中文系,課餘拜蕭龍士先生為師,學習研究書畫篆刻藝術。一九六四年春天,賴少其先生把他的老朋友白蕉先生和葉潞淵先生請到合肥講學,並藉此東風,成立了安徽省第一個書法篆刻組織「安徽省金石書法研究會」。賴少其先生任會長,童雪鴻先生等任副會長,我和老友王守志是最年輕的會員了。有幸的是,白蕉先生給我寫的草書對聯,葉潞淵先生題的「少石刻印」,我珍存至今。
  • 《篆刻人生,風塵有豪傑》專訪四川瀘州篆刻家靳朝濟先生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靳朝濟獨自摸索學篆刻。二十年後,他出版《靳朝濟篆刻選》時,四川省文化廳原廳長、印學理論家周正舉將靳朝濟先生特殊的人生經歷與篆刻聯繫在了一起。在為該書作序時評價:「朝濟以其學養深厚,故其印文深邃典雅,印款神採飛揚,印式琳琅韻深,印論足資啟人。
  • 翰墨頌揚時代 弘揚慈孝文化 西泠名家書法篆刻展舉行
    10月26日上午,以「翰墨寫華章」為主題的西泠名家書法篆刻展,在位於江北大慶南路的甬曹鐵路車站紀念館拉開了帷幕。本次展覽,作為第十一屆中華慈孝節「翰墨慈孝」書法篆刻系列活動的一部分,展出的作品中,既有傳頌慈孝的名言佳句,也有讚美寧波風土人情和文化的詩詞,讓人在欣賞書法篆刻作品之餘,更有一番別樣的「鄉愁」在其中。
  • 「用筆如刀——林劍丹篆刻展」浙江美術館開幕
    展覽展出林劍丹先生精品佳作120餘件,其中篆刻作品90件,書法作品11件,其他藝術品14件。展覽將展至10月14日。林劍丹先生,出生於1942年,浙江平陽(今蒼南)人。師承方介堪、王敬身先生。國家一級美術師。現為浙江省文史館館員,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書法藝術院研究員,溫州書畫院名譽院長。
  • 藝術館上藝術課,名家牽手小學生
    海上印社邀請中國當代著名篆刻藝術家徐正濂先生親自為小學生導覽、講解、示範,傳播中國傳統的篆書、篆刻藝術,讓學生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確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徐正濂為學生導覽學生們在徐正濂先生的導覽、講解下,認真聆聽、仔細觀摩,對中國古老文字以及篆書、篆刻藝術有了進一步了解
  • 印裡讀城 品味鄉愁——「吳曉光篆刻暨名家題吉林市老地名作品展」開幕致賀
    這不,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全國發行的《印裡讀城——吳曉光篆刻暨全國名家題書吉林市名勝、老地名作品集》擺在我的案頭,一場藝術的盛宴明天將在吉林市博物館拉開帷幕。作為中國美協、中國書協的雙料會員,許多人並不知道吳曉光亦擅篆刻。他很早就自學治印,這些年,他多次外出遍訪名師,研習篆刻,受益匪淺。篆刻,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製作印章的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近代篆刻,開始出現地名主題印譜,如《西湖名勝印譜》《革命歷史聖跡地名印譜》《中央紅軍長徵地名印譜》等,這些印譜成為記錄和宣傳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深受人們喜愛。
  • 莞邑文脈記憶①|鄧爾雅的篆刻:於方寸之間,見文字之美
    4月5日起,「篆鍥入神——鄧爾雅篆刻作品展」在莞城美術館展出,展覽展出了莞籍名家鄧爾雅(1884—1954)的165方印章和13件書畫作品,以及原鈐印蛻、印譜等珍貴資料,力求全面、系統、客觀地展示鄧爾雅在篆刻和詩、書、畫等藝術領域的重要成就。
  • 深研浙派的江成之先生,看這位早期西泠印社社員的篆刻和收藏
    2018年7月14日,由海上印社、上海書畫善會主辦,海上印社藝術中心承辦的「光前裕後——江成之篆刻藝術暨藏品展」在上海市海上印社藝術中心揭幕。被譽為「當今浙派第一高手」的江成之先生逝世已經三年多了,此次展覽共展出江成之篆刻、書法作品及篆刻、書法、印譜等藏品近二百件,再一次全面地展示這位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的藝術和收藏。
  • 洪梓銘篆刻藝術巡展30日在廈門市美術館開幕 108方篆刻作品邀您欣賞
    洪梓銘作品將佛教文化與篆刻藝術結合在一起。  「安心澄意金石為開———洪梓銘篆刻藝術巡展(廈門)」3月30日在廈門市美術館開幕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葉子申)「安心澄意金石為開———洪梓銘篆刻藝術巡展(廈門)」將於3月30日9時30分在廈門市美術館開幕。
  • 孟飛篆刻、張永昌書法一體研修班招生
    學習篆刻的同時要認真選擇篆書碑帖臨習研究,經過一個階段的訓練,便會明顯感受到篆刻創作的便利和優勢。也只有具備書法和美學綜合修養,篆刻藝術之路才能上得高、走得遠。    著名篆刻家孟飛先生,一直強調篆刻與書法同修,並以此理念培養出大批篆刻作者。「印象沙龍」雅集十年來堅持書法篆刻同修,成就了十幾位篆刻家在全國書法篆刻展賽上屢獲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