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邑文脈記憶①|鄧爾雅的篆刻:於方寸之間,見文字之美

2020-12-22 瀟湘晨報

4月5日起,「篆鍥入神——鄧爾雅篆刻作品展」在莞城美術館展出,展覽展出了莞籍名家鄧爾雅(1884—1954)的165方印章和13件書畫作品,以及原鈐印蛻、印譜等珍貴資料,力求全面、系統、客觀地展示鄧爾雅在篆刻和詩、書、畫等藝術領域的重要成就。自他身上,可以窺見莞籍名家在篆刻藝術中的成就,與其背後的文化內涵。

本次展覽由市政協文化文史和民族宗教委員會、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和莞城街道辦事處主辦,莞城美術館、鄧爾雅·黃般若文獻陳列館承辦。展覽時間將持續到5月10日。

全方位展示鄧爾雅藝術成就

鄧爾雅是東莞莞城人,是近代傑出的文字學家和集詩、書、畫、印多方成就於一身的通才藝術家。是鄧雲霄第十一世孫、鄧蓉鏡第四子。師從何鄒崖學印,隨黃屺香習書法,後來東渡日本學習美術。尤以篆刻和書法揚名海內,馳譽至今。

鄧爾雅在篆刻藝術上私淑黟山黃牧甫,成為黟山正脈,發展了黃牧甫的篆刻藝術。他的篆刻取法多元,變化豐富,印外求印而能自出機杼,氣象萬千。

本次「篆鍥入神——鄧爾雅篆刻作品展」是鄧爾雅藝術在東莞的首次個展,也是莞城美術館的年度重要展覽之一。展覽以篆刻為基礎,共展出鄧爾雅165方印章和13件書畫作品。

莞城美術館館長謝鈞介紹,為了讓參觀群眾能全面、系統、客觀認識和了解這位東莞藝術大家,展覽還匯集了其篆刻原鈐印蛻及印譜等珍貴資料,同時包括對鄧爾雅的藝術傳承、親友交遊等方面所梳理出來的文獻資料,以期通過對他在篆刻及詩、書、畫等藝術領域重要成就的展示,詳細解析藝術家與古為新、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造的藝術追求。

印章天地雖小,盡顯文化功底

走進展廳,大大小小的印章擺放整齊,方寸之間刻畫出另一片藝術天地。其中有四枚鄧爾雅贈送給黃般若的印章,以其變化萬千的藝術形象格外引人注意。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莞城書法家協會副會長何銳志介紹,鄧爾雅先生的這幅篆刻作品中,每個字均有出處可尋,由於鄧爾雅先生文字學功底深厚,他的篆刻作品編排變化大,幾何圖形均可入印。

他解釋說,每一個漢字並非獨立的,是有形可識,有音可讀,有義可循。篆刻者要有深厚的文字學基礎,更要有書法基礎,幾個簡單的漢字在篆刻中要做到字義和藝術的融合併非易事。由此,本次展出的165方鄧爾雅先生的印章可見其功力深厚。

鄧爾雅所有藝術成就中最著名莫過於篆刻,原西泠印社社長沙孟海曾評價說,「南國契家以東莞鄧爾雅(萬歲)、鶴山易大廠最為老師。爾雅私淑黟山,得其靚挺之媺時出新意。」容庚對其篆刻也評價道:「吾粵三百年來,無此作矣。」

對普通市民來說,欣賞篆刻藝術有何門道?何銳志認為,市民在觀賞篆刻藝術過程中一是觀賞字體的藝術美,「藝術的東西一定是看著舒服的、美觀的」,另一方面是積累文字學知識,每個篆刻的漢字均有其出處,細品則能感受其背後的文化,「好的篆刻作品是在嚴謹的出處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的創作,在利用文字學的基礎上進行變化造型。」

從本次展覽的多件展品中,觀者可見多位耳熟能詳的莞籍名家的身影,其背後有怎樣的文化故事,南方+將繼續邀請文史類、文化藝術類專業人士講述鄧爾雅先生的文人「朋友圈」故事,敬請讀者關注。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薛元明:鄧爾雅「萬千」系列印章
    近代的廣東鄧爾雅家族便是一例。鄧爾雅的父親鄧蓉鏡在清同治十年(1871年)考取進士,後出任江西督糧道。身為第四子的鄧爾雅最終成為南粵大地具有代表性的書法篆刻大家。鄧爾雅的外甥容庚、容肇祖也都成了國學大師。後來成了鄧爾雅乘龍快婿的黃般若無疑也是這個文化家族中重要的一員。黃般若(1901—1968)名鑑波,字般若,號萬千,別號「四無恙齋主」。幼年喪父,寄住在叔父黃少梅家。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助力品質文化之都建設——莞城美術館2020年精品...
    深挖本土藝術特色,推進東莞文脈傳承 2020年,結合東莞本土文化特色、傳承中國優秀文化藝術,莞城美術館相繼策劃和舉辦了「篆鍥入神——鄧爾雅篆刻作品展」和「好樂無荒——王可遜斫琴藝術展」。 古琴展藝術家為楊常委導覽作品鄧爾雅篆刻作品展是莞籍藝術名家鄧爾雅先生在東莞的首次個展,也是美術館2020年首個重要大展,共展出鄧爾雅165方印章和13件書畫作品,以及篆刻印譜等珍貴資料
  • 賞析| 品位方寸大千①漫談篆刻
    美術報特邀請上海書畫出版社副編審楊勇,在本報開設「品味·方寸大千」專欄,力圖在對歷代印章梳理的前提下,關注實用與審美之間的相互關係,實用印章與篆刻藝術的內在關聯;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去分析印章的文字、筆畫等,引導大家發現篆刻藝術之美,進而慢慢地欣賞、品咂。  本期,我們從李剛田對中國篆刻史的簡要梳理,開啟欣賞篆刻藝術美之旅。
  • 篆刻印章,於方寸之間顯氣象萬千
    古往今來,印章是權力、身份的象徵;是責任、信用的體現方式,更是文人雅士把玩的心愛之物。篆刻印章,一般用刀刻於石、牙、角、木等印材上;金屬印章,則多先刻印模,然後鑄成。秦印、漢印為公認的篆刻藝術之源,明、清兩代出現眾多篆刻流派。
  • 方寸之間 篆刻之魂
    學習篆刻技藝 學校供圖篆刻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近期,現代快報小記者工作室組織部分小記者走進常青學堂,近距離體驗篆刻印章,尋找篆刻別具一格的靈魂。篆刻研學課堂介紹了五個級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講授了篆刻的歷史文化,通過視頻學習的方式教授現代快報小記者們如何製作陰刻和陽刻的印章。老師通過視頻學習耐心給大家講解,引人入勝的篆刻知識,吸引著小記者們積極探討學習。老師準備了精美禮品以資鼓勵。視頻學習後,小記者們紛紛親自動手嘗試篆刻,對篆刻橡皮有著極大的興趣,最後的評比環節更是將氣氛推向了高潮,第一名小朋友贏得了大獎禮品一份。
  • 周恆:方寸之間天地寬
    吳秀之篆刻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它興起於先秦,盛於漢,衰於晉,敗於唐、宋,復興於明,中興於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審美角度的變化,篆刻藝術創作和形式也呈現多樣化趨勢,但是無論如何變化,都離不開傳統的根基。
  • 莞籍坪石先生①|戰火紛飛初心堅守,莞邑學人坪石耕耘
    坪石辦學時期,中大先師們在艱難困頓中著書立說、傳道授業、抗日救亡,於悲憤中涵養浩然之氣,於烽火中培養棟梁之材,豎立起一座座令人敬仰的思想教育豐碑。莞邑熱土,人才輩出,代不乏人。在這些中大「坪石先生」中,不乏「莞籍坪石先生」,如鄧值儀、容肇祖、鄭師許、陳安仁、吳壯達、何作霖、鄧盛儀、袁鎮嶽等。「坪石先生」的高貴品質,在他們身上都有著極為生動的詮釋。
  • 篆刻藝術之大美,不僅是國粹還是一種精神
    我眼中的篆刻應是如下十方面: 「篆刻」是中華民族之國粹。「篆刻」,從一個工匠來講,能篆能刻就可以了,從一個民族來講,她就是精神。篆刻之高級就高級在「方寸之間見天地」。怎麼見法?二大方面,一指「內容」即「精神」;二指「質感」,這 「質」字,亦即「質地」。下面讓我一一道來。
  • 中國的印章與篆刻藝術:方寸之地 氣象萬千
    它從最初的實用印章的應用中發展而來,逐漸成為以文人藝術家為創作主體,具有相對獨立審美價值的篆刻藝術,並且在兩千多年的演變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兼顧和統一,將漢字文化在印章這樣的方寸之地內呈現出千姿百態的精彩發揮。   昭示權信之用   在世界範圍內,最早的印章是公元前三千多年出現在古巴比倫的滾筒式圖案印章。
  • 東莞高埗裕元廠「莞邑聯防隊」:警企互助 群防群治
    推動新形勢下精準「防管控」體系建設,破解東莞「陌生人社會」治理難題,打造「楓橋經驗」東莞模式,進一步壓減發案、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根據東莞市公安局統一部署,高埗公安分局立足轄區治安實際,統籌社會資源,組建成立「莞邑聯防」群防群治隊伍。
  • 刻古明心丨篆刻之美,不輸丹青
    方寸之間盡顯芳華 篆刻之美不輸丹青 譯文:丹青 材質:封門青 尺寸:2.0 X 2.0 X 6.0 Cm 篆刻之美
  • 篆刻藝術之大美,不僅是國粹還是一種精神!
    什麼是篆刻?我眼中的篆刻應是如下十方面: 「篆刻」是中華民族之國粹。「篆刻」,從一個工匠來講,能篆能刻就可以了,從一個民族來講,她就是精神。篆刻之高級就高級在「方寸之間見天地」。怎麼見法?二大方面,一指「內容」即「精神」;二指「質感」,這 「質」字,亦即「質地」。下面讓我一一道來。
  • 金石篆刻大家朱復戡篆刻作品欣賞
    離欲是羅漢忍辱作仙人 他在總結歷代篆刻藝術時,提出了」印章篆刻的藝術與文字差不多,它有殷周文的圖畫美,有秦漢文的圖案美,有宋元文的線條美。
  • 北京2022冬奧會體育圖標誕生記:方寸之間,冬奧萬千
    本次體育圖標採用中國傳統的篆刻形式,「因為篆刻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是方寸之間氣象萬千,我們想我們的圖標就是方寸之間,冬奧萬千。」高天說,「通過這套圖標,我們能夠生動的感受到冬季運動的形與神,也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力與美。」
  • 「平正中見流動,挺勁中寓秀雅」這樣的篆刻你可曾見過?
    平正中見流動章法是篆刻藝術中最重要、最具魅力的環節之一。章法以篆法為基礎,通過精心設計,表現作品藝術構思,與之相應的刀法則是對創作構思每一細節的實施。挺勁中寓秀雅黃牧甫篆刻用刀犀利勁挺,章法化險為平,平中寓奇。它的特點是:「平正中見流動,挺勁中寓秀雅」。本來平正方直,再加上光潔,是最容易造成板滯的。
  • 莞邑啟航 逐夢灣區①|盧興瑜:乘政策之風,醫藥學子變基層「金種子」
    一直以來,東莞都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讓高校畢業生在東莞有用武之地,有成長之望、無後顧之憂。在東莞各界的高度關注和支持下,高校畢業生在莞邑大地這片熱土上,啟航逐夢,照進夢想。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
  • 市人社局發布「莞邑啟航 逐夢灣區」計劃
    來源:東莞時間網-i東莞■昨日,「莞邑啟航 逐夢灣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計劃雲上發布會在報業大廈舉行 藍業佐 攝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是今年就業服務工作的重中之重。昨日下午,東莞市高校畢業生「莞邑啟航 逐夢灣區」計劃雲上發布會以直播形式拉開帷幕,市人社局局長司琪帶隊走進直播間,為「莞邑啟航 逐夢灣區」計劃系列品牌服務線上帶貨,全面解讀十項行動計劃,以真招實招向廣大高校畢業生拋出「橄欖枝」。十大行動「引才、留才、育才」高校畢業生就業,一頭連著國家社會,一頭連著萬千家庭。
  • 「情暖冬至,幸福莞邑」南北習俗交流體驗日活動本周六舉行
    「情暖冬至,幸福莞邑」南北習俗交流體驗日活動本周六舉行金羊網  作者:餘曉玲  2020-12-18 「情暖冬至,幸福莞邑」南北習俗交流體驗日將舉辦包餃子
  • (教育)(3)華東師大:方寸之間 傳承文化
    新華社照片,上海,2020年12月12日 華東師大:方寸之間 傳承文化 12月12日,華東師範大學的書法篆刻專業研究生在現場篆刻創作後,進行作品展示。
  • 中國的鐫刻之美:方寸之間,便是天地
    因為每個朝代的書寫用字都有所不同,所以篆刻之字也有不同。秦朝時期,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文字,小篆成為國家統一使用的文字,在印面上的文字稱為「摹印篆」。一直到明清兩代,篆刻印章的人才越來越多,篆刻就成為以篆書為印,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現疏密、把字表現的疏離,密合的藝術形態。 篆刻也轉為狹義的治印之學。而篆刻也被那些熱愛治印之學的人稱為「刻印」、「鐵筆」、「鐵書」、「刻圖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