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篆刻技藝 學校供圖
篆刻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近期,現代快報小記者工作室組織部分小記者走進常青學堂,近距離體驗篆刻印章,尋找篆刻別具一格的靈魂。
篆刻研學課堂介紹了五個級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講授了篆刻的歷史文化,通過視頻學習的方式教授現代快報小記者們如何製作陰刻和陽刻的印章。老師通過視頻學習耐心給大家講解,引人入勝的篆刻知識,吸引著小記者們積極探討學習。老師準備了精美禮品以資鼓勵。視頻學習後,小記者們紛紛親自動手嘗試篆刻,對篆刻橡皮有著極大的興趣,最後的評比環節更是將氣氛推向了高潮,第一名小朋友贏得了大獎禮品一份。
星河實驗小學一(4)班張淏淇
常青學堂鄒老師告訴我們,印章文化已經被列為我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印章最古老的時候是代表信用,又可表達志向人品。宋元朝以前,借用金銀銅等金屬材料,而元代以後,大多採用石料,美其名曰「金石之術」。我國主要的印石有青田石、壽山石、昌化石、巴林石等,其中以壽山石最為珍貴。
治印必有章法,印文一般分為朱文和白文。朱文印字凸起,亦稱陽刻。白文相反,稱為陰刻。史上最貴的印章是宋徽宗的雙龍小印,價值連城。我們自己體驗刻印章,以刀為筆,是指大拇指捏緊刻刀,中指抵後。刻的時候要齊方勻。齊就是線條要平行、整齊。方就是線條的頭尾不能尖出來。勻就是線條要粗細均勻。我們刻完後,老師還評了最佳作品獎。我雖然未能入圍,但我堅信,只要腳踏實地地努力,定會刻出好作品。
蘭陵小學三(3)班馬文嘉
篆刻藝術起源於殷商時代,因印章多用篆文刻成,故稱篆刻,是一種透過雕刻的技法來表現文字與圖畫美的藝術……
老師侃侃而談,桌上的小本子快記不下了,原來小小的印章有這麼大的學問。我們開始體驗刻章了,用的材質是橡皮,比石頭容易一些。準備好工具、轉印紙,用剪刀剪成跟印章一樣大,撕開轉印紙透明層,把對應的轉印貼貼在印上面。然後用卡片刮平,讓黑色的字完全黏在印章上面。接下來,把剛才貼在印章上面的轉印紙透明防護膜撕下來,手中的活一定要慢。刻刀在我手裡不聽話,一會刻深了一會刻淺了,急得我滿頭大汗。鄒老師耐心教導,指出我的不足,總算完成一個。
印章分陽刻和陰刻,陽刻是印章上的字凸出來,陰刻則是字是凹進去的。兩種方式我都嘗試了,雕刻的技法不同,都很有意思,生活中用得比較多的是陽刻。活動最後鄒老師對大家的印章進行了評選,我雖然沒有得獎,但很開心,學到了很多知識和雕刻技巧。
泰山小學六(4)班陸宣同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