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有一種關愛無微不至,有一種情感真誠無私。也許她有些嘮叨,也許她沉默無言,也許她常會責罵……但不論你幸福還是痛苦,不論你理解還是抱怨,她始終會無私、深情地默默關注著你。樹高不離根,情深難忘恩。
每年5月的第2個星期日是母親節。樂清日報「長一」工作室特推出一組向母親表達愛意的照片與感念母親的文章,同時走向街頭採訪市民,錄製了他們想對母親說的話。這些話語雖質樸,但道出了一代年輕人對母親的真摯情懷,同時,他們也代表了成千上萬兒女們的心聲——母親,您辛苦了!
面對鏡頭,他們有些人表達愛意時略顯羞澀;他們有的已三十而立,一句我愛你飽含所有深情;有的還在牙牙學語,只會用擁抱來表達對母親的愛;有的正忙於送下一個外賣,但還是停下腳步想說幾句溫馨的話……不妨看看大家都有什麼話想對母親說。
母親節來臨之際,很多市民紛紛向母親表達愛意。近幾年,網友「楓葉」會在母親節,請75歲的母親和她的親朋好友聚餐。市民董蓮微在海寧經商,每年母親節,她和哥哥姐姐總會給74歲母親送上一束康乃馨。今年「五一」假期,她和哥哥特意趕回樂清,陪母親在雁蕩山、芙蓉筋竹澗等景點玩了四天。每天遊玩時,董蓮微會給愛拍照的母親拍很多照片,將倆人的合照設為微信頭像,祝母親身體健康。
5月,記者翻看微信朋友圈,發現不少向母親表達愛意的照片,他們中有的主角是三四歲的孩子,有的是陪母親看看風景,有的為母親親手繪製蛋糕……今天就讓我們感受這波愛意吧!
忠實不變的粉絲
「五一」期間,微信裡一條朋友圈的消息,點開一看,是母親轉發並@露的一條新聞報導,露會心一笑,這是母親的一種關愛。
54歲的母親在雲南經商30多年,仍在學習企業管理,也學習著新鮮事物。微信、抖音、美圖軟體……有時候露在想,母親不斷地學習著新事物,不僅僅是為了追上時代的步伐,也是為了追上女兒的腳步。
讀大學時,母親的關心是一條條簡訊。來自她的簡訊,帶有明顯的特點,露一眼就認出來:經常寫著「女兒,想你了」。那時的露,有時還會草草回復。現在回想起來,實在有些不應該。當年用的是老式手機,屏幕小按鍵也小,編一條簡訊,母親得費勁地一筆一筆地找。
工作後,母親每天還多出了一件事情:打開《樂清日報》的電子版,看看上面有沒有露的文章。有了微信後,她經常轉發露的文章到朋友圈,看起來就像露的忠實粉絲。露在工作上有一點小小的進步,她總會興奮地給露打電話。露知道,露的成長和成熟,是她最大的心願。今年3月的一個晚上,母親因為外婆身體不適回樂清,當晚微信的提示音響起,點開一看,是母親的一句話:好好工作,不要擔心……
今年在母親節來臨之際,藉此說一句一直沒說出口的話:「母親,我愛您!」
碎碎念念的溫暖
一罐核桃黑芝麻粉,衝泡後搭配麵包,是金芝雷打不動的早餐。這黑白相間的粉末,來自於母親的親手調製。前兩天,這罐快見底了,來自老家的包裹就到了。原來,母親早就算好時間,一罐快吃完時,寄出第二罐。
每次回家,金芝總是問家裡需要帶些什麼,母親永遠是一個答案:「平平安安回來就行。」可輪到她來看金芝,一個大箱子裡,女兒的禮物佔了一半,老爸還會偷偷告密:「看到那藍色盒子沒,這是你今年的生日禮物。」算時間,離金芝生日還有大半年。
這些年,一個人走了好遠,當過國際航班的空姐,後來嫁人定居杭州,母親雖沒能時時在金芝身邊,可她的關懷總是細碎而綿長,吃的用的穿的,事無巨細地充滿日常生活,讓金芝心底有一份紮實的安穩。
出門在外,母愛不僅細化在家常瑣碎裡,對金芝影響最大的,是她至今都不忘提醒:女人無論何時,都要保持優雅。每次,她來杭州,金芝都如臨大考,「皮膚不好,說明你沒安排好時間,影響了睡眠;第二天的衣服,要提前一天燙好……」在她的碎碎念中,金芝虛心改進,直到她滿意點頭。
在老家,母親喜歡把生活中的照片掛滿房間,把親情與歲月封存起來。金芝也受母親影響,在杭州家裡做了一面照片牆,掛上家庭照片。面對這個複雜的世界,金芝將會傳承母親這份無私的愛。
永遠不變的味道
周末,彬旭在家做黴乾菜蒸肉,老媽電話遙控指導:「五花肉要先用老酒醃漬,黴乾菜過一下水......」妥妥地,黴乾菜蒸肉驚豔亮相,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一股家的味道充盈全身。
每次想到要做什麼菜,腦海中冒出的永遠都是老媽做的那些菜。紅燒鯿魚是彬旭每次回家必吃的菜;八寶粥是小時候生病時的病號飯;黃豆燜豬腳已經成為彬旭這幾年出行前的例菜。
年少時,總認為媽媽的手藝是天生的,後來,不止一次聽老爸講起老媽剛嫁過來的一些糗事,在家從來沒學過做菜的她,笨手笨腳的不是把荷包蛋煎焦了,就是把湯煮幹了。現在出行的包裹被塞得滿滿當當,在外打拼的兒子,老媽有說不出的心疼,所以想儘量把她認為好的東西讓兒子帶走。
媽媽的菜,不僅抓住了子女的胃,更讓子女循著味道,找到家的方向。(記者董露露,通訊員盧金芝、鄭彬旭)
來源:浙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