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考慮加強對留學生限制?中國外交部回應
在中國19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美國務院稱美方正考慮加強對外國留學生的限制,如限制研究成果發表、增設研究禁區等,以保護美科研創新成果不被外國剽竊。你對此有何評論?是否認為此舉將損害中方利益?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回答說:我要強調的是,第一,哪裡有發明,哪裡就有智慧財產權保護,這是時代的潮流。中國政府和中國年輕一代對此很適應,我們也一直提倡和推進智慧財產權保護。第二,中國的科技發展是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銳意拼搏,用智慧和汗水鑄就的,外界不要貪天之功。
近年來針對亞裔經濟間諜或者盜竊商業機密案件,美國聯邦檢察官發起了很多備受矚目的訴訟。聯邦調查局也曾在其官網發表題為《高等教育與國家安全:目標對準高等學府校園中的敏感、專有和機密信息(Higher Education and National Security: The Targeting of Sensitive, Proprietary, and Classified Information on Campuses of Higher Education)》的文章並警告稱,研究人員和學術界的創新與合作是幫助美國研究成功的基石,但這些特質使美國大學成為外國政府和公司的目標。據2015年聯邦調查局反情報部門的一份未公開報告稱:「外國的對手和經濟競爭企業會利用在大多數教育機構的開放和合作氛圍開展間諜活動,以獲取經濟機密…或先進技術。」
然而這些針對中國學者的訴訟中很多儘管一開始看起來聲勢浩大,但是最後都被證明是無稽之談。
主流英文媒體CBS新聞和「60分鐘」 (「60 Minutes」)欄目5月15日播放一集專題報導「集體損毀」(Collateral Damage),聚焦華裔科學家被錯誤指控為經濟間諜的冤假錯案。紐約華人非盈利組織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對此表示讚賞,認為新聞媒體的報導能引起人們對無辜華裔科學家遭不公正起訴的關注。
百人會16日發表聲明稱,報導中講述的郗小星和陳霞芬案件只是最近兩起華裔科學家被司法部錯誤指控的例子而已,司法部後來撤銷訴訟,但卻沒有任何解釋,也沒有道歉,然而兩位科學家的個人和事業都已經遭到毀滅性的的後果。百人會會長吳華揚指出,基於種族、族裔、祖籍國針對部分人進行錯誤指控的模式,違背了這個國家的本質。他說:「政府、社區機構、個人和媒體攜手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秉承無罪設定、正當司法程序和所有人得到平等保護的美國理想。」
百人會自從2012年起為亞裔科學家舉辦了一系列教育講座,介紹美國對貿易機密、戒牒和出口管制的相關法律和風險。「60分鐘」專題報導中也提到了百人會。
除「60分鐘」外,主流英文媒體《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也曾於5月4日發表文章稱,雖然其他國家盜取商業機密的情況的確有發生,但是政府卻過多的將目標放在中國身上。自1997年來涉及到其他國家的55起盜竊商業機密以及經濟間諜案中,美國將其中70%的目標都指向了中國。但是,政府最後卻沒能給這些案件帶來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這足以說明其中肯定存在誤區。
從1997至2015年,在所有刑事案件訴訟中,聯邦檢察官最後獲勝的比例高達91%。但是自1997年來,涉及到中國的經濟間諜案件中,聯邦檢察官的勝率僅有66.7%。與之相反的是,涉及到其他國家的類似案件的時候,檢察官的勝率卻有87%。
出於防止中國間諜活動的壓力,看起來在很多案件中,檢察官甚至沒有掌握足夠的事實就會提起訴訟。
2009年在聖何塞(San Jose),第一起類似的經濟間諜案中,檢察官指控兩名華裔工程師是為中國政府服務,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們接受了來自中國的資金支持。陪審團最終否決了檢察官的這一指控,表示這只是一次尋常的商業活動。
去年5月,前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教授郗小星被聯邦調查局特工逮捕,被指控分享某些後來被證明非機密的「秘密」。幾個月後,檢察官撤訴,整件事情成了一場鬧劇。
對很多觀察家來說,政府對亞裔的不正當懷疑始於1999年,當時任職於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的華裔核物理學家李文和,被指控向中國洩露核機密。當時她被指控的原因很可笑,僅僅是因為她能夠接觸到機密,而又頻繁前往亞洲。最終這一案件被撤銷,七年後,李文和也在民事訴訟中擊敗對她聲譽造成不良影響的檢察官和媒體。
而李文和的代表孫律師指出:「一個多世紀以來,華人在美國所受到的種族主義不公待遇、誤解和偏見從未停止過。」
他還進一步談到:「在美國生活的華人數量迅速增長,然而歷史的悲劇卻在重複上演,且『不測』有可能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據2010年美國人口調查,大約有400萬華人在美國生活。從2011年起,進入美國高校的中國學生數量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現近40%的成年美籍華人擁有學士以上學位,中國學生目前佔美國所有工科學生的20%。」
孫律師還提出了一些避免「惹禍上身」建議:「首先,要了解所有適用的美國法律,且一定要了解並意識到,所有被送往或帶到中國的物品(包括郵件、簡訊和傳真)都可能作為聯邦調查的潛在證據,更要謹防被設圈套,一旦發現自己有被調查的情況要立即聘請專業律師。」
美七歲男孩法庭指認母親殺妹 情緒崩潰流淚
文章來源: 每日郵報
據每日郵報報導,近日美國一個7歲小男孩上法庭作證,親口指認母親是溺死同胞姊妹的兇手,這一令人震驚又心酸的場景讓許多人看了都忍不住落淚。
35歲的阿曼達-路易斯來自佛羅裡達州,前一天晚上皮爾斯-摩根的電視節目「兇手母親」講述了她的故事。她一直否認溺死親生女兒阿德裡安娜的行為,直至兒子親口指認以後才被定罪。圖為皮爾斯-摩根(左)和阿曼達(右)。
阿曼達7歲的兒子AJ在法庭上作證母親殺人以至一度崩潰的視頻在皮爾斯-摩根的節目上播出後,許多網友都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表評論:「心都要碎了」、「哭了」。圖為AJ的簡筆畫,他在法庭上解釋說這是母親溺死阿德裡安娜的池子。
儘管阿曼達的辯護讓觀眾們的意見分成了好幾派,但大家都對AJ表達了同情,當檢察官要求AJ解釋自己的畫時,他指著畫上的人說:「這是我媽媽,她殺了阿德裡安娜。」圖為AJ告訴檢察官,他在畫上面寫了「糟透了」幾個字,因為這實在是太可怕了。
當法官問及阿曼達如何殺人時,AJ回答說:「她把手按在阿德裡安娜的臉上。」圖為遇害者阿德裡安娜。
最開始AJ在法庭上並沒有認出母親來,當被問到「你媽媽在哪裡」時,他回答說:「她還在監獄裡。」隨後他意識到母親就坐在自己對面,眼淚瞬間奪眶而出。
觀眾們看到這一場景都心酸不已,評論裡有人說:「當那個男孩意識到媽媽就在法庭上然後開始哭的時候,我也忍不住哭了。」也有人說「AJ真的好可憐,我的心都要碎了。」圖為阿曼達。
但也有人對此表示了疑問:我們還不能確定這個女人是否是兇手,他們居然就根據一個七歲小孩的證詞定罪,我簡直不敢相信。
阿曼達接受摩根採訪時說:「當時阿德裡安娜在池子裡玩,我從後門往外看了一眼——然後她就已經飄在水上了,那一瞬間我只感覺連同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也沒有了。我們得出去,我要回去再看看她出事的那個池子。」圖為摩根與監獄裡另一名女囚朗達-格洛弗。
阿曼達17歲時曾有過一個孩子,那孩子生下來六個月就猝死了,摩根表示關於此案沒有更進一步的證據——雖然警方早就認定阿曼達是一個連環殺人兇手,但是他也不知道真相到底為何。圖為摩根與女囚艾琳-卡菲,她16歲時與三名共犯親手策劃殺了全家人。
歐巴馬如廁令惹惱愛女老爸 錄嗆聲影片爆紅
文章來源: 中央社
美國總統歐巴馬政府通告各級學校,允許跨性別學生,使用符合他們自我性別認同的廁所。亞利桑那州有個愛女心切的老爸,自拍影音貼臉書嗆歐巴馬,已超過1500萬人次瀏覽。 (取自Danny Thompson臉書 facebook.com/danny.thompson.77)
(中央社記者曹宇帆洛杉磯17日專電)美國總統歐巴馬政府通告各級學校,允許跨性別學生,使用符合他們自我性別認同的廁所。亞利桑那州有個愛女心切的老爸,自拍影音貼臉書嗆歐巴馬,已超過1500萬人次瀏覽。
這位老爸湯普森(Danny Thompson)分別站在女廁與男廁門前,自拍3分35秒的影音,表達他對歐巴馬政府頒布這項規定的不滿與憤怒。
他指著女廁的招牌說,這塊牌子掛在這兒已將近44年,過去43年半的歲月,這塊牌子不代表仇恨、不公義,而是代表普通常識、禮儀與莊重。
湯普森表示,如今歐巴馬頒布政令,覺得自己是女孩的男生可進入這更衣室與廁所,一直有人說這是男孩的權利,試想若如此,「那麼我女兒的權利呢?其他女孩的權利呢?隱私、禮儀與莊重的權利呢?」
他說,這都是因為如今只講求政治正確、高舉自由、迎合LGBT(男女同志、雙性戀與跨性別族群)造成的。
It's not hate, it's not discrimination, it's common sense. My daughter also has rights. Your sons and daughters also have rights. Please watch this video and share your comments. If you like it please share it the truth needs to get out. We need to stand up for what is right. We need to stand up for our children's rights and their safety.由Danny Thompson 貼上了2016年5月13日
湯普森指出,他的女兒出生就是個女孩,並非因為自認是女孩,兩個月前他的另外一個女兒也來到這個世界,她也是個女孩,並非因為她自認是女孩,而是她有女孩天生的性徵與女孩的DNA。
他說,身為女兒的爸爸、父母,教導她女兒是個女孩,這是她作父親的職責,絕對不讓歐巴馬與LGBT族群的人困惑她是個女孩的事實,因為他們這些人再也不相信真理。
湯普森接著說,男生不可進入女廁,女生不可進入男廁,這是大家要站出來堅持並拒絕那些一昧贏合政治正確的人所推動的事。
最後他呼籲分享並瀏覽這則影音的朋友們,為自己的國家與領導人祈禱,並且期禱美國總統有常識並具備常識,停止一昧迎合討好那些說話大聲的人們所想要的。
湯普森的自拍影音已超過1500萬人次瀏覽,超過2萬7000人分享。此外,自從歐巴馬頒布這項政令後,網友發起連署串聯呼籲歐巴馬收回成命,目前已經有5萬8399人響應。
應聘者無法通過毒品測試
美國部分行業出現用人荒
據紐約時報5月17日報導,能夠順利通過入職毒品測試的員工已經寥寥無幾。
雷·歌斯特是美國喬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交界處一家木材廠的老闆,最近他和來自阿拉巴馬州的老朋友們聊了聊彼此的生意,出現最多的詞是什麼呢?毒品測試。
歌斯特說:「他們都在抱怨招人太難,比如招個司機啊或者其他什麼,求職者都過不了毒品測試。」
木材廠老闆歌斯特很煩惱,招到能通過毒品測試的員工實在太難
美國無毒品基金會(DFAF)的執行總裁卡爾維那·費認為,工人吸毒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在上世紀80年代尤為嚴重,隨後被有效控制」。然而,她坦言:「但最近我們又看到此種現象的回升」。
美國最大的臨床診斷公司奎斯特診斷公司於2015年6月發布相關調查。調查顯示,自2013年開始,全美毒品測試陽性比率開始回升,並且大麻是所有毒品中最為常用的一種。
不少的相關調查都有著相似的結果。根據美國聯邦政府《2015年度毒品使用和健康調查》,在2014年,每10個12歲以上的美國人,就有1人在過去的 一個月中吸食了非法毒品,創下新高。而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給出的數據和圖表,全美因吸毒過量死亡的案例近年來急速增長。在2014年,有 47055人因吸毒過量而死亡,幾乎每天125人。
約翰·薩姆曼是亞特蘭大一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手下約有100名員工。由於該公司為學校、旅遊團以及軍方提供運輸服務,所有的應聘者都需要接受毒品檢測, 並且部分員工也會被抽查。薩姆曼說,很多求職者得知需要進行尿檢後就乾脆不來了。並且就在前幾天,有一名求職者被測出陽性。
因為毒品檢測而找不到僱員的問題在2015年被喬治亞州政府提上了議程,州長迪爾承諾將專門開展一個項目以解決此問題。然而,喬治亞州政府至今未給出詳細的解決方案。
喬治亞州勞工部專員巴特勒表示:「很明顯,這不是個簡單的事兒,而且成本不菲。」他補充道:「全國都有這個問題。」
此話不假。科羅拉多州一家裝修公司的老闆羅修告訴紐約時報,他們這個行業非常依賴拉丁裔員工,但羅修一直希望多僱一些白人員工加以平衡,但「一旦我說出『犯罪歷史檢查』和『毒品測試』這兩個詞時,他們便奪門而出」。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接受毒品測試。在美國,絕大多數工作並不強制進行毒品測驗,需要強制執行毒品測驗的工作大多與公眾安全息息相關,比如航空業、運輸業、管道業等。
同時,州立法與聯邦立法的矛盾也在毒品測試中凸顯。由於部分州已經將大麻合法化,但毒品測試卻將大麻列為毒品,僱主常陷入兩難——是該遵循毒品測試,將癮君子拒之門外,還是稍稍放低標準以避免招不到員工?
對此,工人們是怎麼說的呢?
唐納森,一名53歲的老工人,對毒品檢測的政策表示支持:「如果他們想要份好工作,就必須遠離毒品。」
賽克斯,一名38歲的單身父親,從8歲開始吸食大麻,之後因為吸食冰毒掉光了牙齒。三周前,他終於通過了毒品測試,找到了一份工作:「我曾經是個癮君子,但為了我三個小女兒,我不得不戒毒。」
55歲的工人坎提坦言:「他們不是不能通過毒品測試,而是不想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