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區怎麼還沒接通光纖?為何別人都免費升級為20M的網絡帶寬了,我們還只能用2M的「小水管」?自從滬上寬帶「光進銅退」以來,已有逾百萬家 庭體驗到鳥槍換炮的網速提升,但出於種種鮮為人知的灰色因素,仍有不少用戶暫時與之無緣。記者連續多日調查發現,即便走完「檯面上」的行政流程,一根光纖 想要順利接入小區最多還要過三道「隱藏關」:物業刁難後開出的高價「買路錢」、運營商之間的「搶地盤」肉搏、部分業主堵住線路拒不合作,可謂步步驚心。
資深業者受訪時指出,雖然相關部委去年底已出臺《規範》整治,但實際落地情況並不理想,業界呼籲《電信法》儘快出臺,以杜絕這些潛規則。
【記者調查】
難關1:面對物業
欲進小區先交「買路錢」
「為什麼周邊小區都接入了光纖,唯獨我們成了孤島?」家住肇嘉浜路的呂女士感到很納悶,自己住的也是市中心,怎麼光纖就是遲遲進不來?尤其是當她不斷看到「居民驚嘆一夜升速」、「下載一部電影只要5分鐘」的新聞時,再瞅瞅自家的2M「小水管」,覺得很不是滋味。
帶著同樣的困擾,浦東新區海陽路某小區一位業主直接衝到營業廳討說法。「他們也很直接,說主要是和物業沒有談妥。我問物業有這麼大權力嗎?對方表示,一些以商品房為主的小區還沒有業委會,只能和物業談。 」該業主表示。
滬上某運營商的業務經理陳總透露,物業強收進場費,已是行業潛規則,這是進小區的第一道關。交多少通常得數人頭,即按用戶覆蓋數來收。以3000到 5000戶規模的小區為例,每戶5元到15元不等,高檔社區可能要20元。 「物業一般不敢明目張胆收,發票上會開維修費等明目,且絕大多數不會回饋業 主,而是落入其小金庫。 」
那這筆進場費是否合理呢?陳總坦言,這其實就是買路錢,根本不包括在施工善後、排線、投放硬體設備等成本裡,只是為了應付物業的明搶和暗示。基本在進 駐一個小區的整體預算中,進場費要佔10%左右。 「如果不交,很多物業就會以各種手段刁難。撕海報什麼的還是小事,由於在市中心沒法架空線,寬帶光纖或 銅纜必須從地下走,他們有時會以擾民為由開天價挖路費,有些獅子大開口的要價超過10萬元。 」
逢年過節還得「孝敬」
對於一些地處繁華路段、規模龐大的小區而言,為了要接入寬帶,所付的代價就不止進場費這麼簡單了。
「每到逢年過節,我們的客戶經理都要去拜訪那幾家大的物業公司,賠著笑臉給他們老總送禮。有些物業公司的勢力版圖龐大,運營商拼服務拼價格都沒用,最 終成不成還是老總一點頭、一句話的事。 」陳總說,儘管已付了進場費,但在後續運營過程中,物業公司使絆子的招數還有很多。
令陳總記憶猶新的是,有一次明明已經求爺爺告奶奶把物業公司打點好,以為可以鬆口氣了,可隔了一個多月又出事了。 「為了保障設備正常運營,運營商要 跟小區籤用電協議的,物業公司直接把我們電拉掉,導致用戶網絡集體癱瘓,投訴電話被打爆。趕過去一問才知道,他們說『有筆費用還沒付清』,又來敲竹槓 了。 」
每次小區的物業公司換屆,也是運營商最頭疼的時刻。 「曾經碰到過新物業公司一上來就裝傻,說不知道我們和前任的協議,這樣又得再打點一次。還有的物業公司和別家運營商關係較好,直接就下逐客令。 」陳總表示。
作為有線通寬帶的運營方,東方有線方面向記者坦言,過去在推進NGB(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的過程中的確會碰到物業耍無賴的狀況,只能通過街道站或居委介入協調。 「實在碰到骨頭比較硬的,只能掏錢付進場費了。 」
難關2:面對同行
運營商內鬥「陰招」不斷
滬上某運營商市南區的牛師傅昨天發現,他剛在小區裡貼的光纖入戶廣告又被另一家運營商覆蓋掉了,海報內容十分出位,直接暗損競爭對手的寬帶月費太貴,勸用戶「棄暗投明」,而且幾乎每層樓居民信箱都遭受小廣告「轟炸」。
「有的用戶疑惑,為什麼自家小區地段繁華,卻一直等不到光纖或其他運營商的入駐。換個角度就很好理解了,正因地段好,各家運營商都虎視眈眈,難免有摩 擦扯皮。 」牛師傅說,有些小區物業暗地裡已和某家運營商籤訂獨家協議,其中的排他性條款已明確將其他寬帶拒之門外。還有很多物業愛搞「貨比三家」,哪一 家出的錢多就讓哪一家進,逼得各大運營商的客戶經理輪番加價。
陳總認為,這種激烈內鬥背後也有些許無奈。 「一個小區就這麼幾千戶人,運營商卻有電信、聯通、長城寬帶、有線通、鵬博士等多家,平攤下來每家用戶被 稀釋得很厲害,但不管有多少用戶,運營商在一個小區投入的成本是固定的,所以不得不想方設法多分一杯羹,有時候文鬥不行就來武鬥。 」陳總稱,有時候擺在 小區門口的攤子會被衝掉,甚至銅纜都連續被偷偷剪斷。 「一看就知道是專業人士幹的,他知道排查的難度,知道多久能修復,一般不會是普通惡作劇。 」
資深電信專家付亮告訴記者,上述惡意競爭還算小打小鬧,「曾經有一家寬帶運營商,直接衝進小區,把競爭對手的管道井拿水泥埋了,後來受到處罰。 」
開發商私下搞「競價排名」
除了物業的貓膩外,甚至有不少潛規則在小區建設階段就已開始。
付亮表示,相比後期挖地鑿牆,寬帶運營商更希望在小區建設時就把管線和網關預埋好,因此那時就會派客戶代表去談。「固網本身特點就是排他性,布了線就是我的地盤了,所以各家都希望拿下。這時有的房地產開發商不但開口收費,還會搞競價排名,實現利益最大化。 」
據了解,此前曾有外地媒體曝光稱,按照規定,承諾寬帶入戶的住宅小區,開發商在樓盤竣工前,就應該已建好用地紅線內的通信管道和樓內通信暗管、暗線所 需費用,也是建設預算的一部分。可實際上有的開發商為了節約成本,就把幾家運營商都請來談判,由運營商支付管道費用。等到房子交付使用後,物業公司也會遵 循開發商的「傳統」,甚至還可能要求和運營商在網費上分成,比如100元裡抽20元給物業。 「事實上全國很多城市都這樣。 」付亮表示。
牛師傅回憶稱,曾經某家運營商仗著有開發商做靠山,明目張胆派人把他們家的光纖給砍斷了。「我們又不好跟對方動手,只能將此事上報通信管理局,等待他們的處理。 」
難關3:面對用戶
部分業主堵住線路拒合作
同樣帶著「見不得光」的困惑,徐匯區雲福小區的江女士日前也向記者反映光纖難進小區的問題。記者隨後從電信處獲悉,他們早在去年就已經立項對該小區鋪設光纖,連工程本都下發了,但因為管道關鍵入口被沿街商戶堵住,陷入「兩不管」的窘境。
「如果是近幾年的新建小區,我們管線直接接到物業弱電房,再分發到各居民家中。但云福大廈建築比較老,光纖要通過一個出土管接入,可這個出土管的位置 在沿街一家商鋪中,該商鋪在裝修過程中,已經把管道入口徹底封死。 」電信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多次前往交涉,都吃了閉門羹,店家不肯敲破牆壁影響生 意。 「這個找物業也沒辦法,只能希望業委會介入,畢竟這影響到了全體業主的利益。 」
牛師傅表示,由於業主不配合,運營商方面常常有苦說不出。在大木橋路的金色港灣小區,由於很多住戶都安裝兩道防盜門,將樓道內的公共空間瓜分一 空。 「運營商的分線箱也被『框』在兩道門之間的『私人空間』裡,不得不一次次請求對方開門,十分尷尬。 」牛師傅解釋稱,分線箱裝在18樓的話,2樓到 17樓的用戶若要接入光纖,工作人員都要一次次跑到18樓去敲住戶的防盜門,效率極其低下,還看了不少臉色。
業委會私下欲從中獲利
記者從幾家運營商的一線工作人員處獲悉,有時候如果沒有溝通到位,小區業委會也會出面反對光纖入戶。 「有一些業委會本身對光纖不是很了解,但總喜歡 找各種理由,比如有人指責在樓道裡裝分線箱會帶來輻射,影響居民健康。其實光纜跑的是光信號,不可能產生輻射;如果我們要裝『壁嵌』,業委會又極力阻止, 認為破壞了樓內的裝修格局。」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上述因素而打斷工作後,樓內居民又會投訴進展太慢,導致進退兩難。「後來我們在一些小區海報都不敢 貼了,就怕居民想起來『光纖怎麼還沒裝好』。 」
上述工作人員還透露,他曾碰到過一位業委會成員主動發簡訊,要求約他們工作組的人「找個地方談談」。酒足飯飽之後,對方暗示如果能夠支持業委會工作,就會出面擺平其他業主。 「隨後他表示,自己家裡的音響有點舊了,或者直接給OK卡也行。 」
記者在莘松路某小區的業主論壇上也看到,有居民對業委會的做法表示不滿。除了寬帶進場費外,該小區業主還列舉出停車費、廣告費、菜場出租費、各大超市班車進場費等多項「發財秘籍」,諷刺某些業委會成員的行為。
【各方聲音】
政府部門:私收進場費違反電信條例
對於寬帶進小區過程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相關部門表示,根據去年底出臺的《關於加強本市住宅小區通信網絡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的通知》,物業私收進場費、電信運營商與開發商籤訂排他協議等違規舉動,將受到處罰。
記者查閱《通知》條款發現,運營商從事住宅小區通信網絡建設和運營時,應優先與業主委員會而非物業公司籤約。若小區交付使用後未成立業主委員會的,可由物業服務企業在物業管理區域內公告有關事項,並臨時代與電信業務經營單位籤訂協議。
《通知》明確表示,小區寬帶不能搞壟斷。先進入的電信業務經營單位或維護單位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新進入者合理、合規的使用其通信網絡設施;不得以進駐小區為目的,以財物或其他變相利益向房地產開發企業、業主委員會或物業服務企業施以賄賂,一經查實將予以處罰。
上海通管局方面稱,根據現有條例,物業、房地產開發企業、業主委員會或物業服務企業不得向電信業務經營單位收取進場費、配合費或其他名目的費用;不得進行業務收入提成或參與電信業務的經營。房地產開發企業、業主委員會或物業服務企業違規收費,由物價管理部門予以處罰。
法律人士:開發商「挑肥揀瘦」不算違約
明明那家寬帶的資費低、速度穩定,為什麼小區就是不讓它進,硬要選別家?那房產開發商「挑肥揀瘦」的選擇性放行是否合理?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智慧財產權律師遊雲庭接受採訪時表示,若拋開種種內幕因素和後臺交易不談,單論開發商的行為並不構成違約。
遊雲庭表示,首先,開發商向用戶承諾寬帶入戶時一般不會承諾為何種寬帶,用戶在買房時一般也不會糾結於寬帶的種類,畢竟比起房價、地段等因素,寬帶種 類不值一提。即便開發商只預設了一種運營商的寬帶,只要在房屋買賣協議中沒有向用戶承諾提供所有運營商的線路,開發商一般情況下無需對用戶承擔違約責任, 因為寬帶運營商本來就無法做到覆蓋所有小區,開發商也沒有義務要將所有寬帶運營商的線路預設到小區之中。
「至於進場費問題,政府部門已經發布通知,禁止籤訂壟斷性的協議,但其中沒有提到如果違反該具體處罰的問題。 」遊雲庭稱,但即便沒有該《通知》,這 種壟斷協議的籤訂也已經涉嫌違反了《反壟斷法》,其他寬帶運營商完全可以向主管部門投訴,要求進行反壟斷調查,「但因為各大運營商或多或少都有壟斷行為, 因此才會心照不宣。 」
電信專家:處罰大棒能否真正打到頭上
作為電信業的資深觀察人士,付亮表示,針對進場費和壟斷等問題,全國各地通管局陸續都發過一些文,但後續的執行力都不樂觀。業內人士應聯合呼籲中國的《電信法》早日出臺,以從根本層面上解決問題。
「現在棒子雖然舉起來了,但如何真正打到違規者的頭上,確實非常困難。 」付亮表示,由於各部委間權責劃分很明確,通管局就算想站出來管,也只能管到 運營商頭上。就算房產商、物業公司違規,也沒有權限對其直接處罰。若聯合房管局、建交委等等共同行動,從全國情況來看,也是雷聲大雨點小。 「歸根到底還 是要政府統一來牽頭,就像從三網融合的進程來看,要看各地政府的態度,如果力推的話成效十分明顯。 」
曾有業內人士諷刺地表示,中國電信業如果要評選一個「難產之最」,那《電信法》肯定是冠軍。從1980年開始起草,到送交國務院法制辦審議,至今近 32年仍未成形。付亮透露,曾經初步版本都已經問世,但後來仍不了了之。 「電信法出臺的意義之一,就是能直接把各種違規行為劃入違法的層面,這樣處罰的 力度將大大加強。 」付亮建議,國內可以參考新加坡光纖網絡建設的發展經驗,政府不僅要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也要進行必要的行業和規章制度改革。
【記者手記】
「最後一公裡」為何這麼難
去年年底,為了解決寬帶入戶難的問題,上海在全國率先發布並實施《住宅建築通信配套工程技術規範》。新標準的實施,使新建住宅在交付使用時,已實現光纖直接敷設到戶,避免類似已建住宅在光纖到戶改造中部分需穿牆打洞等影響家庭室內裝修的情況。
記者在對上述政策進行回訪的過程中,有業內人士坦言,上述政策固然將對未來的光纖入戶推進工作起到極大助力,但對現狀的改善作用非常有限。 「畢竟這僅限於新建住宅,當下的主要矛盾集中於已建小區內的種種問題,還是期待後續政策出臺。 」一位運營商內部人士表示。
那麼,在現有小區若發生物業、業委會因「穿牆打洞」為由而拒絕電信運營商的合理施工要求,該如何解決呢?記者反覆查閱相關條例,發現除針對運營 商 「不得擅自在小區已有通信管道中敷設線纜和使用其他通信設施」,並沒有反過來對類似糾紛進行裁決的條款,這也使之成為寬帶進小區的「攔路虎」之一。
記者此前從經信委獲悉,上海目前已在國內率先組建第三方專業維護公司,將滿足電信企業的平等接入權,滿足廣大市民對電信運營商的自主選擇權。該第三方 公司將選擇部分區縣、新城和大型居住社區試行,主要負責網絡「最後一公裡」的公開招標、監理工程質量和標準,各家運營商只負責將自己的網絡基礎設施引入小 區門口。此後,第三方機構具體管理小區中心機房到百姓家裡的通信管線和光纖,業主想選用哪家網絡服務,只需和運營商籤訂協議,第三方機構就會幫助實現對 接。目前,市建築通信網絡有限公司對電信、聯通和移動三家網絡運營商開放接入服務,居民可自由選擇。
究竟該第三方機構的試點情況進展如何?滬上哪些小區已享受到自由選擇寬帶的權利?後續推廣進度有無時間表?該第三方公司本身的經營行為該由誰監督約 束?針對這些市民迫切關心的問題,記者近日採訪了相關部委的負責人,但得到的答案均是「暫時沒有可對外公布的信息,一有進展會第一時間告知媒體」。
近期,針對寬帶「最後一公裡」的話題,北京、廣州等地的媒體都對上海的做法頗為認同,將其作為學習的標杆。作為一名普通的上海市民,我們拭目以待的是,這根標杆何時能真正地立「杆」見影。
文/解放網-新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