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作為一名從業十年的幼兒園老師,表妹可以說對於如何應付家長相當有一套了,尤其是孩子媽媽,幾乎沒有她應付不來的情況,對此我一直深表敬佩。畢竟我的學生黨大多是初中生,每次開家長會我都要先做上十個深呼吸才行,只因為家長們非常不好惹,誰也不知道對方的雷點在哪裡,而我的綽號偏偏是「踩雷大師」。
表妹聽說了我的苦惱後,立刻傳授了我一招辨別家長的法則,那就是通過朋友圈。
眾所周知,現在的家長大多喜歡發朋友圈,衣食住行都包括了,尤其在有了孩子後,大多會選擇曬一下。表妹之所以能與所有家長都和睦的如同一家,並非是因為她有多高的情商,而是知道避開哪些比較麻煩的家長。
那麼,什麼樣的家長屬於不好打交道的類型呢?比如常在朋友圈發以下話的家長,如非必要,老師們最好還是繞著走。
轉發虛假謠言:分辨能力低,易被洗腦
表妹說,她當老師時曾遇上過一個家長,對方屬於雞毛蒜皮的事都要找她。開始表妹還耐著性子溝通,後來發現這位家長完全溝通不了,特別固執己見,根本不承認自己是錯的。於是,表妹就去找園長抱怨,誰知園長把對方的朋友圈一掃,直接說「以後能避則避吧」,只因為對方的朋友圈裡是網上到處都是的謠言。
根據分析,經常在朋友圈轉發謠言的人有兩種,要麼是謠言製造者,要麼是缺乏辨識力的人。當一名家長經常轉發謠言的時候,已經足夠說明對方層次不高,固執己見,屬於不容易溝通的類型,老師遇上了都要繞著走。
負面情緒較多:易走極端,注意孩子情緒
我曾問過表妹,她有沒有遇上了不好打交道卻要硬著頭皮上的家長?畢竟我教的是初中生,不可能像幼兒園老師一樣能夠避開,這關係到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和初升高。
表妹想了想,點頭,還真遇上過。對方是一名情緒比較暴躁的家長,天天在朋友圈抱怨老公婆婆和孩子,總之是「世界負了我」的感覺。表妹深知這樣的家長不好惹,畢竟負能量太強,後來還是因為孩子情緒問題前去家訪了幾次,雖然效果不好,但表妹也算問心無愧了。
個人隱私很少:理智冷靜,心機深沉
對比以上的類型的家長,常在朋友圈發言卻從不暴露個人隱私的家長屬於另一層意義上的「不好惹」,因為在信息碎片化的時代,能夠克制傾訴欲的人大多理智冷靜、心機深沉,表妹一旦發現就會謹慎對待,以免出現岔子。
最後,大家都見過哪些不好惹的家長呢?快分享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