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與論文發表利器——結構方程模型

2021-02-19 張偉豪量化學院

目前發表論文對於研究人員來說仍然是必備的競爭優勢。從個人晉升方面說,它是你評職稱、崗位晉升以及獲得學位資格的一個重要途徑;從學術發展方面說,它能夠讓你獲得專業的認可,表示你的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價值性,可以與權威的專家大牛進行學術交流,分享各自的科研成果,取長補短,從而不斷提升你的科研學術水平。

 

但是也正因為大部分研究者為了拿學位、評職稱、獲獎等因素去寫論文,很少有人去研究如何真正地寫好一篇學術論文,因此就導致熬了很久寫出的論文卻發表不了、找不到合適的研究方法、不知如何下手等各種問題。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適合小白髮刊的量化研究方法——結構方程模型

結構方程模型(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是目前量化論文最主流的統計方法之一,又稱為第二代多變量分析,其應用的領域涵蓋醫學、社會科學、人文、教育、生態、管理、營銷、人資、財會與信息等多領域,它能更快速、高效和科學地揭示複雜的社會現象。近年來受到國內外頂級期刊青睞。

從國際發文來看:美國著名統計學大師Babin和Hair通過追蹤美國頂尖期刊投審稿及發表情況得出結論:使用結構方程模型(SEM)能夠提升論文質量和評審專家的推薦力度,增加發表概率。

 

從國內發文來看,近幾年來,SEM的發文量與SPSS基本持平,且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SEM已經超過SPSS,呈明顯上升的趨勢。許多研究者,都已經悄然在用SEM佔據自己的學術地位。

結構方程模型論文中密密麻麻的數據和形態各異的圖表看起來非常高大上,但同時也讓許多研究者望而卻步,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張偉豪量化學院特邀請結構方程模型論文寫作專家蘇榮海老師及徐茂洲老師為大家開設《結構方程模型論文寫作研討會》,從論文選題構思到模型建立,從基礎統計分析到進階統計分析結果在論文中的呈現,帶你逐步了解並掌握結構方程模型寫作流程及技巧!

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數據挖掘與應用、體能訓練理論與實踐、體育運動行為分析。以結合教學的創意選題與文獻綜述見長,教學中很能激發學員對論文題目的發想。截止目前,在SSCI、CSCD及CSSCI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3部,主持或參與省部級課題10餘項。

兼任《運動與觀光研究》等多家期刊評審專家,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特聘專家,福建青年人才工作委員會常委,雷波縣中小學教育研究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北京師範大學高水平女籃體能教練等。

美國聖道大學博士,大仁科技大學正教授。精通SPSS、Amos及PLS,科研論文達百餘篇。徐老師授課細緻認真,解答問題誠懇耐心,能夠主動引導你發現問題,夯實學習效果。

科研成果:期刊論文100篇(含CSSCI,SCI,EI,TSSCI等10篇),論文被引用434次。研討會25篇,專著3部。

△ 除基礎的理論知識外,老師們將結合自己的發表經驗,為大家講解如何開始並順利完成一篇結構方程模型論文。乾貨滿滿,打通你論文寫作的任督二脈。

△ 課程使用SEM研究方法,讓你的論文在期刊發表中更具競爭力。

√該課程適合社會科學領域各階段研究者。

√想要學習結構方程模型寫作的研究者。

2020年12月15日 - 18日

每晚19:00 - 21:00

(含每天30分鐘答疑)

全程線上直播,提供永久回放。

1. 該課程為線上課程,一經訂閱,無法退款

2. 該課程直播結束後,可永久回看

3. 該課程可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並提供邀請函

4. 該課程不含論文輔導及統計軟體操作教學,課程期間有需要老師單獨示範的軟體操作步驟,老師可示範操作;

5. 課程中所設計軟體需自行下載,課程不提供軟體下載及安裝。

相關焦點

  • 做量化研究,你為什麼需要學習結構方程模型?
    當我們不少的小夥伴還在為SPSS發愁的時候,不知道從何時起,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結構方程模型)突然變得風聲水起。學長發現,不少同學的論文都開始玩起高大上的SEM了,朋友圈也經常發現有人曬出精巧的結構方程。
  • 結構方程AMOS論文攻略
  • 搞定結構方程模型,這一門課就夠了!
    一項研究表明:使用結構方程模型(SEM)能夠提升論文質量和評審專家的推薦力度,增加發表概率。具體結論如下:論文使用SEM的拒稿率為70.2%,而沒有使用SEM的被拒率是84.1%,統計顯著(p=0.034)世界上最巧合的事情就是你想知道的,恰巧我們都懂!
  • 結構方程模型及 Mplus 軟體應用培訓班
    結構方程模型(SE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分析在近20年來,已經成長為量化論文分析的主流統計技術,又稱為第二代多變量分析。結構方程模型不但能夠實現傳統的第一代多變量分析方法,如多元回歸、方差分析、路徑分析及多層次模型,同時還考慮了測量誤差、同步分析多個因變量模型、模型擬合度、直接與間接效果、處理特殊數據,如自相關、非正態、類別變量等,使得統計估計變得更為精確。
  • 還在花幾千元學習結構方程模型嗎?你已經out了
    它屬於第二代統計學方法第一代統計學方法以SPSS為代表 那麼結構方程模型究竟是什麼方法?點擊右下角可全屏觀看 讓我們跟隨超自信的張偉豪老師一起學結構方程模型吧!論文發表時,也超自信的說:Yes,It’s me. 什麼?亞洲一哥不認識?
  • 培訓公告:樹木年輪學/結構方程模型/小流域(農業)面染汙染APEX模型培訓
    我們特邀請國內發表多篇樹木年輪學高質量SCI論文,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青年學者,舉辦樹木年輪培訓班。培訓班將結合免費開源軟體,著重介紹樹木年輪學的基礎理論、方法及應用,傳授實戰技能,手把手演示軟體操作流程,分享論文發表經驗。
  • SEM 結構方程模型
    傳統的統計方法不能有效處理這些潛變量,而結構方程模型則能同時處理潛變量及其指標。傳統的線性回歸分析容許因變量存在測量誤差,但是要假設自變量是沒有誤差的。結構方程模型常用於驗證性因子分析、高階因子分析、路徑及因果分析、多時段設計、單形模型及多組比較等 。
  • 直播丨基於R語言的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及應用
    的全過程,使學員能夠利用結構方程模型方法解決實際研究和工作中遇到的相關科學問題。、結構方程模型R實現的流程、潛變量和組成變量分析、混合效應模型及貝葉斯方法在結構方程模型中的應用等主要環節。課程目標(1)了解結構方程模型的基本原理(2)掌握利用R實現結構方程模型的步驟和流程; (3)掌握利用R實現潛變量和組成變量分析的原理和流程;(4)掌握混合效應模型和貝葉斯方法結構方程分析中的應用;(5)通過理論知識學習與上機實踐操作,讓學員具備根據自己的研究問題構建結構方程模型的能力
  • 結構方程模型到底有多好用,只有學過的人才會知道!
    研究潛變量與其指標關係的因子模型,是結構方程模型的重要組成部分。結構模型研究的是變量(包括潛變量和顯變量)之間的影響關係,可以同時分析多個原因多個結果。近些年來,國際上廣為使用的結構方程模型,已經逐漸為國內心理、行為、教育、管理、市場及社會學等領域研究者所了解和應用,成為問卷(或量表)評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 似乎用不到的結構方程模型
    前些天想做一些研究分析,忽然想到是否可以用結構方程模型來做一些分析,於是找了關於結構方程模型的書籍和資料。
  • 結構方程模型的基本特徵
    放在一起,就產生了新含義,結構方程模型與此類似。結構方程模型是研究社會、自然現象因果關係的統計方法,探索和檢驗因果關係是所有研究領域的重要目標。例如為了治療和預防某種疾病,確定其病因是非常必要的。人們為了達到預測的目的,努力地探索因果關係。結構方程模型對因果關係的認識正是建立在對現象的觀測基礎上的。
  • 結構方程模型入門(純乾貨!)
    結構方程模型屬於多變量統計分析,整合了因素分析與路徑分析兩種統計方法,同時可檢驗模型中的顯變量(測量題目)、潛變量(測量題目表示的含義)和誤差變量直接按的關係,從而活動自變量對因變量影響的直接效果、間接效果和總效果。結構方程模型基本上是一種驗證性的分析方法,因此通常需要有理論或者經驗法則的支持,根據理論才能構建假設的模型圖。
  • 簡單易懂,結構方程模型思路總結
    結構方程模型是結合了多種統計分析方法,可同時檢驗因子、分析項、誤差項間的關係,既可以測量也可以進行分析。本文將基於SPSSAU系統進行說明。結構方程模型1、方法辨別結構方程模型SEM包括測量關係和影響關係;既可以測量各因素內部結構及相關之間的關係情況,也可以測量多個自變量與多個因變量之間的影響關係。
  • 論文寫作發表_不求人
    SCI論文發表不求人時間:7月12-13日
  • 未竟「功業」之結構方程模型(SEM)
    閒賦在家,不如趁此時光整理下「結構方程模型」的學習資料,以供大家參考,感謝各位對鄙人創作的支持! Part1 結構方程模型可分為兩部分:(1)測量模型 (2)結構模型,形式如下:結構方程模型簡而言之還是利用聯立方程組求解,但是它沒有很嚴格的假定限制條件,因此,結構方程模型的聯立方程組包括以下的兩類方程:一是測量方程,主要表示觀測變量x和y
  • 結構方程模型出現問題如何辦?
    結構方程模型由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構成,如果進行結構方程模型構建時想達到良好的模型效果。那麼就需要保證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均有著良好的擬合性,否則最終結構方程模型擬合效果都不會太好。結構方程模型包括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而我們正常情況下只會關注於結構模型即影響關係等,而完全忽略掉還有測量模型。如果說測量模型不好,那擬合指標肯定不會好。但是測量模型是我們容易忽視的地方。因而第一點是查看測量模型是否有問題。
  • 結構方程模型出現問題如何辦?
    結構方程模型SEM是一種多元數據分析方法,其包括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類似如下圖:上圖中紅框即為測量模型,Factor1是A1~A4共4項表示;類似還有Factor2,Factor3和Factor4。而結構模型是指影響關係情況,比如模型中Factor1和Factor2影響Factor3;Factor3影響Factor4。
  • 結構方程模型元分析:Web應用
    結構方程模型元分析(Meta-analytic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是元分析的一個非常有潛力的方向,但是對於沒有使用過R和R包的初學者而言,做結構方程模型元分析還是比較困難的。基於此,我們也專門講解了結構方程模型元分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聯繫小編QQ:3417492134獲取該課程。
  • 第八講 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結構方程分析可以考察潛在變量(Latent variables)與外顯變量(Manifest variable, 又稱觀察變項)之關係;也可以考察潛變量之間的關係,因此,該方法有效結合結合了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與路徑分析(path analysis),包含測量模型與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 「神經常微分方程」提出者之一:如何利用深度微分方程模型處理連續...
    David Duvenaud 與微分方程的羈絆David Duvenaud 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連續時間模型、隱變量模型和深度學習。近年來,他的工作和微分方程產生了緊密聯繫。深度學習能夠與微分方程相結合?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