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方程模型出現問題如何辦?

2020-09-09 spssau

結構方程模型SEM是一種多元數據分析方法,其包括測量模型結構模型,類似如下圖:


上圖中紅框即為測量模型,Factor1是A1~A4共4項表示;類似還有Factor2,Factor3和Factor4。而結構模型是指影響關係情況,比如模型中Factor1和Factor2影響Factor3;Factor3影響Factor4。

如果說只研究測量模型,那麼通常是指驗證性因子分析CFA;如果說只研究結構模型,則稱作路徑分析path analysis。驗證性因子分析和路徑分析均是結構方程模型的特殊形式。

結構方程模型由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構成,如果進行結構方程模型構建時想達到良好的模型效果。那麼就需要保證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均有著良好的擬合性,否則最終結構方程模型擬合效果都不會太好。

同時,結構方程模型有著非常多的擬合指標,比如卡方自由度比,RMSEA,CFA,RMR等幾十種,但在實際研究中會發現基本上很難所有指標均達標,而且很多指標都不達標。那怎麼辦呢?

接下來針對結構方程模型的擬合指標、擬合效果不好時的3種解決辦法等分別進行說明,期許得到最佳模型。


結構方程模型SEM的擬合指標


結構方程模型擬合時,會有非常多的指標。SPSSAU默認提供常用的15類指標,說明如下:



在已有文獻中,還會出現各類擬合指標,但基本上都是上述擬合指標的一種變型而已。一般來說,模型擬合效果越好,各類指標越容易達標,但即使模型已經擬合非常好,也不能保證所有的參數均在標準範圍內。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比如卡方自由度值使用較多,但是該指標容易受到樣本量的影響,樣本量越大時,該指標越可能更小,有的指標在標準範圍內,那麼對應有的指標就可能不在標準範圍內,沒有一個指標可以完全性地確定模型的好或壞。也就是說不同的擬合指標並不能完全的測量模型的擬合效果,而應該綜合著分析模型效果水平。

模型擬合指標


SPSSAU提供了各類常用的擬合指標共計15個,但現在研究中,使用最為常見的指標RMSEA, CFI, NNFI, AGFI,RMR,TLI,卡方自由度比等。如果研究時發現最常用的幾個指標在標準範圍內(或者多數指標基本均接近或明顯在標準範圍內),而有其它一些指標並不在標準範圍內,相信模型擬合也是較好的,因此不用完全考慮所有的擬合指標均達標,幾乎也不可能所有的指標均達標。

特別說明一點即:卡方自由度比值是卡方值除以自由度值,卡方值容易受到樣本量的影響,樣本越大時該值越可能更小,所以小樣本時卡方自由度比值容易偏大。另外,如果是飽和模型則自由度為0,此時模型無法得到卡方自由度值,這是正常現象,如果自由度值為0,SPSSAU默認會以「-」標識出卡方自由度值。除此之外,很多時候還會出現擬合指標數值為1.000的現象,這也是正常現象。

如果說模型擬合出現大面積的不達標,而且明顯偏離標準範圍內,那麼這種模型需要進行調整才行。接下來從3個方面進行說明,第1點是梳理建模流程,用於解決掉測量模型不好的問題;第2點是調整模型,可用於降低卡方自由度值,並同時對其它擬合指標有一定幫助;第3點是換用模型,如果說無論如何模型均不達標,那麼此時可換用模型,比如改為路徑分析Path analysis,線性回歸等。


解決辦法1:梳理建模流程(因子分析)


如果出現模型擬合大面積不達標時,首先應該從模型本身找原因。結構方程模型包括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而我們正常情況下只會關注於結構模型即影響關係等,而完全忽略掉還有測量模型。如果說測量模型不好,那擬合指標肯定不會好。但是測量模型是我們容易忽視的地方。因而第一點是查看測量模型是否有問題。

如何查看呢,一是查看載荷係數值,是否有出現標準化載荷係數值較低(比如小於0.7),也或者出現共線性問題(此時標準化載荷係數值會大於1)。如果有出現此類問題,那麼就會影響到最終的擬合效果。

出現此種問題時如何解決呢,SPSSAU建議從頭開始,按照測量模型的規範進行。先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SPSSAU->進階方法),然後再做驗證性因子分析(SPSSAU->問卷研究裡面的驗證性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做了再做驗證性因子分析,保證刪除掉不合理的項,保證最終的測量模型良好。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模型擬合達到預期。如果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前已經進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等,也可以直接查看標準化載荷係數,並且對不合理的項進行刪除處理等。

特別提示在於,通常不是直接開始就進行結構方程模型,而是在之前做很多的準備工作,即包括探索性因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等。

還有一種情況即,一個變量僅由一項表示,此種情況相當於直接沒有測量模型,建議此種情況可考慮進行路徑分析,即結構方程模型的特殊形式(不帶測量關係)的模型。


解決辦法2:調整模型(MI指數調整和手工調整)


如果出現模型大面積不達標,相信通過梳理建模流程,刪除不合理項之後,可以讓很多指標均正常。本小節說明第二種調整模型的方式,即調整模型。調整模型包括兩種,一是MI指數調整手工模型調整


  • MI指數調整

MI指數調整一般是為了解決卡方自由度比值而存在,根據MI指標調整是指建立各類協方差關係,以減少模型的卡方值,同時也會減少自由度值,MI調整一般會對卡方自由度值指標有著明顯的影響,但對於其它指標的影響相對會較小。實際研究中,可能需要手工的調整,SPSSAU默認提供自動調整方式,可以按照MI大於20,MI大於10,或者MI>5這三種方式進行批量調整,比如批量將MI值大於5時,建立協方差關係(即相關關係)。但特別提示一點,此種方式非常便捷,但並不精細,很可能一次性建立了很多協方差關係。



除了讓SPSSAU進行批量式的模型調整(使用MI指標值建立協方差關係)外,還可以手工模型調整。


  • 手工模型調整

手工模型調整是指結合自身專業知識情況對模型進行調整,包括2種情況。分別是模型的拆分和模型的優化。一般來說,模型越簡單,此時模型越容易達標。那麼是否可以把模型拆分成幾個呢,把一個複雜的結構方程模型拆分成幾個,分別進行建模。如果是這樣相信擬合效果會明顯更好。以及模型是否可以進行刪減呢,複雜的模型關係中,是否有個別關係可以進行刪減,也或者嘗試性地進行刪減,以擬合出更優的模型。手工模型調整是一個多次嘗試對比的過程,非絕對模式化的調整方式,但此種調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均能解決掉模型擬合不好的效果。


解決辦法3:換用模型(路徑分析或線性回歸)

如果說經過上述的處理後,依舊無法讓模型達標。說明模型確實擬合效果不好,也或者基於當前樣本下時模型擬合不佳。那麼建議換用模型方法,包括使用路徑分析和線性回歸模型。


  • 使用路徑分析(SPSSAU->問卷研究)模型

路徑分析是結構方程模型的特殊形式,它完全不涉及測量模型,因此模型變得非常簡潔,而且完全不考慮測量模型。因此在實際研究中,它很容易比結構方程模型擬合的更好。



  • 使用線性回歸模型

如果路徑分析顯示擬合效果依舊不好,說明當前設定的模型很可能有問題,也或者樣本量太少(比如小於100),這種情況時,最好使用穩健性更好且最為經典的線性回歸模型,SPSSAU通用方法裡面直接使用即可。如果說研究的因變量Y有很多個,此時重複進行多次線性回歸模型即可。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內容,登錄spssau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結構方程模型出現問題如何辦?
    如果說只研究測量模型,那麼通常是指驗證性因子分析CFA;如果說只研究結構模型,則稱作路徑分析path analysis。驗證性因子分析和路徑分析均是結構方程模型的特殊形式。結構方程模型由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構成,如果進行結構方程模型構建時想達到良好的模型效果。那麼就需要保證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均有著良好的擬合性,否則最終結構方程模型擬合效果都不會太好。
  • SEM 結構方程模型
    結構方程模型常用的分析軟體有LISREL、Amos、EQS、MPlus、SEMOPY(Python package,推薦)。結構方程模型可分為測量模型(measurement part)、結構模型(structural part)。
  • 科學研究與論文發表利器——結構方程模型
    但是也正因為大部分研究者為了拿學位、評職稱、獲獎等因素去寫論文,很少有人去研究如何真正地寫好一篇學術論文,因此就導致熬了很久寫出的論文卻發表不了、找不到合適的研究方法、不知如何下手等各種問題。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適合小白髮刊的量化研究方法——結構方程模型。
  • 似乎用不到的結構方程模型
    前些天想做一些研究分析,忽然想到是否可以用結構方程模型來做一些分析,於是找了關於結構方程模型的書籍和資料。
  • 結構方程模型的基本特徵
    放在一起,就產生了新含義,結構方程模型與此類似。結構方程模型是研究社會、自然現象因果關係的統計方法,探索和檢驗因果關係是所有研究領域的重要目標。例如為了治療和預防某種疾病,確定其病因是非常必要的。人們為了達到預測的目的,努力地探索因果關係。結構方程模型對因果關係的認識正是建立在對現象的觀測基礎上的。
  • 第八講 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近年來,在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領域的研究中,人們所能獲得的數據也越來越多,同時需要解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這時候,我們多麼希望有一個集成的方法,能把因素分析、路徑分析、回歸分析等都整合在一個運算模式之下,是不是更能揭示問題呢?
  • 結構方程模型元分析:Web應用
    結構方程模型元分析(Meta-analytic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是元分析的一個非常有潛力的方向,但是對於沒有使用過R和R包的初學者而言,做結構方程模型元分析還是比較困難的。基於此,我們也專門講解了結構方程模型元分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聯繫小編QQ:3417492134獲取該課程。
  • 簡單易懂,結構方程模型思路總結
    結構方程模型1、方法辨別結構方程模型SEM包括測量關係和影響關係;既可以測量各因素內部結構及相關之間的關係情況,也可以測量多個自變量與多個因變量之間的影響關係。結構方程模型與路徑分析主要區別就在於完整的結構方程模型包含了測量關係,如果僅包括影響關係,此時稱作路徑分析。如此以外,還有一些容易混淆的方法,都在下表中列出:2、分析思路
  • 結構方程模型入門(純乾貨!)
    結構方程模型屬於多變量統計分析,整合了因素分析與路徑分析兩種統計方法,同時可檢驗模型中的顯變量(測量題目)、潛變量(測量題目表示的含義)和誤差變量直接按的關係,從而活動自變量對因變量影響的直接效果、間接效果和總效果。結構方程模型基本上是一種驗證性的分析方法,因此通常需要有理論或者經驗法則的支持,根據理論才能構建假設的模型圖。
  • 結構方程模型及 Mplus 軟體應用培訓班
    結構方程模型(SE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分析在近20年來,已經成長為量化論文分析的主流統計技術,又稱為第二代多變量分析。結構方程模型不但能夠實現傳統的第一代多變量分析方法,如多元回歸、方差分析、路徑分析及多層次模型,同時還考慮了測量誤差、同步分析多個因變量模型、模型擬合度、直接與間接效果、處理特殊數據,如自相關、非正態、類別變量等,使得統計估計變得更為精確。
  • 還在花幾千元學習結構方程模型嗎?你已經out了
    在於它讓我們做研究更便利更科學結構方程模型就是這樣一種方法它屬於第二代統計學方法第一代統計學方法以SPSS為代表 那麼結構方程模型究竟是什麼方法?點擊右下角可全屏觀看 讓我們跟隨超自信的張偉豪老師一起學結構方程模型吧!
  • 直播丨基於R語言的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及應用
    隨著科學的發展,一些科學問題的回答往往基於結構較為複雜的數據結構之上,傳統或經典的統計分析方法已很難應對此類數據。的全過程,使學員能夠利用結構方程模型方法解決實際研究和工作中遇到的相關科學問題。、結構方程模型R實現的流程、潛變量和組成變量分析、混合效應模型及貝葉斯方法在結構方程模型中的應用等主要環節。
  • 未竟「功業」之結構方程模型(SEM)
    閒賦在家,不如趁此時光整理下「結構方程模型」的學習資料,以供大家參考,感謝各位對鄙人創作的支持! Part1 結構方程模型可分為兩部分:(1)測量模型 (2)結構模型,形式如下:結構方程模型簡而言之還是利用聯立方程組求解,但是它沒有很嚴格的假定限制條件,因此,結構方程模型的聯立方程組包括以下的兩類方程:一是測量方程,主要表示觀測變量x和y
  • 搞定結構方程模型,這一門課就夠了!
    結構方程模型已成為全球學術界非常重要的一種量化研究方法。
  • 做量化研究,你為什麼需要學習結構方程模型?
    當我們不少的小夥伴還在為SPSS發愁的時候,不知道從何時起,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結構方程模型)突然變得風聲水起。學長發現,不少同學的論文都開始玩起高大上的SEM了,朋友圈也經常發現有人曬出精巧的結構方程。
  • 結構方程模型應用:驗證性因素分析
    本文就針對自尊量表的兩種結構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數據來源邱皓政編寫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數據分析範例解析》。本文需要進行驗證的兩種模型分別是:M1:自尊量表是一個單維結構的量表M2:自尊量表是一個兩維度結構的量表,其中第1、3、4、7、8、10六道題目構成了維度1,正面肯定;第2、5、6、9四道題目構成了維度2,負面評價。
  • 結構方程模型到底有多好用,只有學過的人才會知道!
    研究潛變量與其指標關係的因子模型,是結構方程模型的重要組成部分。結構模型研究的是變量(包括潛變量和顯變量)之間的影響關係,可以同時分析多個原因多個結果。近些年來,國際上廣為使用的結構方程模型,已經逐漸為國內心理、行為、教育、管理、市場及社會學等領域研究者所了解和應用,成為問卷(或量表)評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 【新書推薦】【2017.11】結構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與應用(第2版)(吳明隆)
    內容簡介《結構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與應用(第2版)》詳細詳解和演示結構方程模型多種分析方法和操作步驟,是一本理想的AMOS與結構方程模型應用方面的指導讀物。  《結構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與應用(第2版)》前半部介紹結構方程模型(SEM)的概念與Amos G raphics窗口界面的基本操作;後半部以各種實例介紹Amos G raphics在各種SEM模型中的應用。全書採用AMOS圖像界面,完全沒有複雜的SEM理論推導和語法,的特點就是對利用AMOS進行結構方程模型各種分析的每一個步驟都有詳細的講解和圖示。
  • 培訓公告:樹木年輪學/結構方程模型/小流域(農業)面染汙染APEX模型培訓
    水文模型中最重要的兩個模型是EPIC(Environmental Policy Impact Climate)和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這兩個模型已被廣泛應用於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用於解決面源汙染相關的問題。然而,EPIC模型是一個田塊尺度的模型,而SWAT模型是一個大流域的模型,這兩個模型都沒能夠很好的解決在小流域的面源汙染相關問題。
  • 自主在線案例學習體驗的構念模型研究——基於結構方程模型的探索
    通過對問卷結果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最終確定了「案例情境性」「媒體交互性」「開放探索性」「自主學習特性」和「學習感知效果」五個核心構念,並利用結構方程模型對這些構念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探索與檢驗。研究結果對深入理解自主在線案例學習的核心構念和指導在線案例的設計、開發與評估具有一定理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