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很多人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們在忙碌了一整年後,終於有時間可以回家跟親人們好好團聚了,但是卻有越來越的年輕人表示,在城市呆的時間長了,回到老家後,有些風俗習慣感覺接受不了。所以很多在城市生活的年輕人都不願意提早回家或者在家呆太長的時間,只是短暫地跟自己的至親相聚片刻,然後就會儘快趕回城市,因為他們想儘量享受一下專屬於自己的輕鬆時光,可事實上就是為了躲開那些落後的、俗套的過年風俗。你的老家,有哪些你接受不了的風俗習慣嗎?
拜年磕頭
移風易俗已經走進了鄉村,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可是在一些農村地區,一些老禮兒不管怎麼改還是在頑強地堅持著,比如過年的時候去親戚家拜年,要磕頭的那種!
在城市裡,人們也互相拜年,一般都是見了面互相寒暄,熱情地說一聲過年好,大家熱熱鬧鬧高高興興的,這個年就算拜完了。而在很多農村地區,年輕人給長輩拜年是要磕頭的,有的你還要對著老人本人磕頭。
大過年的,所有人都盯著你磕頭,雖然是面對長輩,但是磕頭人的心裡難免還是有些尷尬的。如果只給自己的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磕頭,又是在自己的小家庭範圍內這還能理解。可是有一些地方年輕人到親戚家串門,面對比較遠的親戚時,如果對方年紀比較大或者輩分比較高,小一輩的人還是要磕頭的!你願意對著一個不怎麼熟悉的人磕頭嗎?這樣的風俗,讓很多在城市生活的年輕人們接受不了,所以他們在拜年的時候很不情願去走親串門。
來回送餃子
過年吃餃子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不管這一年是窮是富,過年了誰家還不吃一頓餃子呢?記得小時候每到過年吃餃子的時候就是最幸福的時候,大人孩子們都會非常興奮,人生最大的美好莫過於此。可是現在,對於一些年輕人而言,過年吃餃子卻成了一種負擔,因為他們不只是在三十、初一吃餃子,很可能整個年假都在吃餃子!
一些農村地區,人們不僅要自己吃餃子,還要給親戚朋友們送,尤其是給出嫁的女兒送。當娘家人去婆家拜年時,都會給自己家的女兒帶去娘家的餃子,有的連走親串友的時候也要帶,你還不能拒絕。
在年輕人看來,過年本來是一家人團聚的時刻,好久不見的親人可以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團團圓圓的挺好。可是,過了年,當你回到家以後才發現,大家坐在一起只能吃餃子,還是剩的,你會怎麼想?,這種感覺真的是酸爽極了!
半夜吃餃子
過年吃餃子是一定的,可是什麼時候吃、怎麼吃,各地又有不同的風俗。有些地方是大年初一的早晨吃餃子,有的地方是大年三十的晚上吃餃子,還有的是一定要趕到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的交界點,也就是凌晨十二點的時候吃餃子。
對於在城市打拼了一年的年輕人而言,過年不僅是團圓,更是放假休息的時候,所以他們希望回到家以後能好好的休息一下,可是好不容易奔波千裡回到家,卻要在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被強行叫起來吃餃子。其實年夜飯已經吃的差不多了,晚上這頓餃子只不過是象徵性的,年輕人睡得正迷迷糊糊突然被叫起來吃餃子,也吃不了幾個,而且還嚴重影響睡眠,第二天會明顯感到非常疲憊,大年初一沒精神,不合適吧!
尤其是對一些年輕的兒媳婦而言,對於婆家的這種習俗非常不習慣。如果只有大人自己還好,畢竟將就一下也無所謂,可就連孩子半夜也要被叫起來吃餃子。孩子本來睡得好好的,大半夜被叫起來吃一兩個餃子象徵一下,孩子會哭鬧,情緒也不好,結果就是大年三十的晚上兒媳婦和孩子都睡不著了,這樣的風俗很多年輕人表示接受不了
走馬觀花式走親戚
過年是走親串友的日子,年輕人忙碌了一年回到家自然也要順從長輩的心意到所有的親戚家走一趟,可是假期就這麼幾天,過年的氛圍也就這麼幾天,親戚們卻不少,所以走親訪友就變成了一種走馬觀花式的串門。到那寒暄幾句,買點東西放下就離開,讓人們覺得異常疲憊且沒有意義,尤其是一些遠房親戚,大家本身就不太熟,到那之後,也不知該說什麼,坐在一起感覺很尷尬,可是不去又會被挑理。對於這樣走馬觀花似的走親戚年輕人表示很尷尬,也不願意去做。
各地過年的習俗很不一樣,老人們堅持過了這麼多年,有些不太科學的風俗輕易也改變不了,作為年輕人只能被動接受很無奈。過年了,你今年會回老家過年嗎?你們老家又有哪些你接受不了的風俗習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