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早期歷史
以開發食物資源為主要內容
在這個過程中
形成了社會結構
促進了社會發展
創造了燦爛的文化
……
食物是人類文明的基礎
人類對食物的追求塑造了今日社會
食物原料的豐富和擴展
讓中國飲食文化五彩紛呈
內蒙古有耕地1.39億畝
「糧倉」飄香
內蒙古是
全國8個糧食規模調出省區之一
常年調出糧食250億斤以上
內蒙古作為國家「糧倉」
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共識
這裡有耕地1.39億畝
全國耕地保有量過億畝的4個省區之一
國家13個糧食主產區
8個糧食規模調出省區之一
常年調出糧食250億斤以上
獨特的區位及地理位置
糧食品種覆蓋齊全
農作物多達25類1萬多個品種
河套地區是世界最優質中強筋小麥三大產地之一
這裡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
利於小麥生長和乾物質積累
天然純淨是河套小麥粉
代名詞
無獨有偶
在全國各地市民餐桌上
飄起的陣陣興安盟大米的香氣
奪得中國草原生態稻米之都美譽
興安盟大米成為一致公認的好品牌
赤峰種植穀子歷史悠久
興隆溝遺址出土距今8000年慄和黍的碳化顆粒標本
赤峰小米晶瑩透明、金黃馨香
富含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微量元素……
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肉品優質
每年全國四分之一的羊肉
從這裡走向人們的餐桌
內蒙古是國家名副其實的「肉庫」
每年全國四分之一的羊肉
從這裡走向人們的餐桌
東經115°、北緯43°交匯處的錫林郭勒草原
分為蘇尼特羊、烏珠穆沁羊、察哈爾羊和烏冉克羊
烏珠穆沁羊更是「羊中貴族」
被稱為「天下第一羊」
天然草場的呼倫貝爾草原
呼倫貝爾羊肉具有肉質鮮美、口感細嫩特點
是著名的天然綠色食品
素有"黃牛之鄉"美譽的科爾沁草原
是科爾沁牛、西門塔爾牛的繁育基地
形成了中國西門塔爾牛草原類群
為牛肉產業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牛源
黃金奶源帶
國際公認的黃金奶源帶
孕育出了最優質的奶源
內蒙古擁有13億畝天然草原
3000萬畝人工草地
國際公認的黃金奶源帶
孕育出了最優質的奶源
成為全國最大的奶源生產輸出加工基地
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民族傳統奶製品
是奶業振興的重要部分
依託良好的優勢基礎
培育壯大民族傳統奶製品
打造奶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特產豐富
「蒙字號」農畜產品
展現內蒙古農牧業大區新形象
說起大興安嶺特產
首當其衝的是黑木耳
黑的透亮、嫩的發滑
被譽為「素中之王」
具有不可替代的地域特性
烏蘭察布地處北緯41度馬鈴薯黃金產業帶
這裡土壤疏鬆多呈沙性
利於馬鈴薯塊莖膨大、乾物質積累
悠久的馬鈴薯種植歷史
馬鈴薯因獨特美味而聞名全國
地處毛烏素沙地、庫布其沙漠交會處的烏海
地區日照時間長 晝夜溫差大
年無霜期達156至165天
得天獨厚的地域條件成就了「葡萄之鄉」美譽
高品質的葡萄釀造出了極富盛名的沙漠葡萄酒
一串小葡萄驅動著烏海經濟發展
幫助村民走上致富路
河套平原除盛產小麥之外
華萊士、葵花籽、番茄等也是當地叫得響的特產
……
豐富的「蒙字號」農畜產品
保障糧食和農產品生產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
展現內蒙古農牧業大區新形象
記者梅剛、馬鈴翔綜合整理自人民網、草原客戶端、百度百科、新華網、掌上巴彥淖爾、內蒙古農牧廳官網、烏海日報、烏蘭察布新聞網等
編輯:馬駿馳
校對:苗旭
聲明: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原創稿件
轉載請註明來源於《內蒙古日報》官方微信
【來源:內蒙古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