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盛開醉家鄉
王甫海
在我們豫東平原上,每到春天,梨花,桃花,爭姘鬥豔,奼紫嫣紅,把大地裝扮得如同一幅醉美多彩的畫卷。然而,隨後在田野裡盛開的泡桐花更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梨花似雪,桃花如火,紫色的泡桐花又把大地薰染得五彩繽紛。若不然,怎麼能是享譽全國的「泡桐之鄉」呢!
''家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有史以來,家鄉人就有在庭院裡栽植桐樹的習慣。一棵筆直挺拔的梧桐樹苗栽下去後,也就是三,五年的光景,院子裡便是一大片綠蔭了。盛夏時節,幹了一上午農活的鄉親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從地裡回到家後,將飯桌往樹蔭下一放,手捧剛從井裡打上來的涼水一陣暴飲,袒胸露肚的往草繩攀織的木床上一躺,身上的疲勞便隨著從桐樹枝杈間吹來的縷縷清風而頓時散去了,一種飄飄欲仙的愜意也油然而生。那份快意與舒坦,就連現在的星級賓館的冷風怎麼能媲美呢!
在八十年代,為了防風固沙,傳承焦裕祿精神,當時的商丘地區大興綠化造林,在廣闊的大田裡和農家庭院裡,全栽上了桐樹(也叫泡桐),樹連村,村連樹,農田裡,道路旁,溝河兩岸到處是鬱鬱蔥蔥的桐樹林,因此,商丘地區獲得國家級「平原綠化先進地區」榮譽稱號。因桐木而衍生出的桐木製品企業應運而生,桐木及其各種木製品遠銷許多國家,成了創匯的「拳頭產品」,遠銷日本,美國,韓國等許多國家和地區,成為製作樂品,精密儀器等包裝物的主要材料。家鄉人也因此收到了豐厚的收益,賺了許多的外匯和''洋錢"。喜歡栽桐樹已有悠久的歷史了。梧桐樹高大而茂盛,隱隱有一種王者風範,是家庭富庶殷實的象徵,更是一種富貴祥瑞的佐證。而鳳凰不但是百鳥之王,更是吉祥的化身,它承載著鄉親們對生活的美好嚮往和心願,也抒發了家鄉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殷殷情懷。
我們家鄉地處黃河故道,土質多沙,為泡桐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桐樹屬速生樹木,喜沙耐旱,無病害,易載培,好管理,效益好,防風固沙,保護生態環境,生長周期短,桐木用途廣泛,具有較好的經濟和觀賞價值。八十年代,寧陵縣唯一的高級中學從城東遷往城西的大沙河腹地,面對肆無忌憚的風沙,家鄉人在校園裡蓋起了一排排校舍,並且在偌大個校園裡遍植梧桐,橫看成排,縱看成行,在人們的百般愛撫和精心呵護下,桐樹枝繁葉茂,筆直挺拔。從這裡走出去的莘莘學子,繼承了桐樹正直偉岸,堅韌頑強的品格,有的進入了美國的哈佛,有的考取了北大,清華等國內外名校。他(她)們時刻銘記家鄉親人的教誨,好好學習,刻苦求索,取得了驕人學識。
桐樹年年長高變粗,桐樹花年年繁花似錦,一代又代的學生們也真的變成了金鳳凰,從桐樹下飛起,紛紛飛到了更高一級的學校學習,後又紛紛考入了高等學府深造,成了建設現代化富強祖國的棟梁之材。
在我的童年記憶裡,每到桐樹開花的時候,我們的漫長春荒就有了一線生機。經過漫長的冬季,家裡的口糧不足以維持到新麥收割。將各類野菜和花朵加工成美味可口的飯菜是農村人的智慧,桐樹花,槐花,榆錢子都成了農家飯桌上的美味盛宴。桐樹花味甜,但花帽較苦必須掰掉,方可食用。每到做飯前,父親就扛著鐮杆子來到村外和房後採摘桐樹花,有時挎著籃子,捋槐花,夠榆錢子,回到家用清水一淘就上鍋,不多時,我們就吃到香噴噴的早飯了。桐樹花怒放之際,各種野菜也在悄然生長。在那個年代,沒有除草劑,也沒有噴灑農藥,野菜都是純天然無公害的,在食品短缺的歲月裡,很多野菜都是換著花樣吃的,無論涼拌,或是蒸煮,都能做出可口的美味來,那個滋味現在回想起來都讓我餘香縈繞,垂涎欲滴。
春天總是來去匆匆,一場春雨,打落了枝頭的桐樹花,嫩嫩的桐樹葉伴隨著春雨沐浴著春風,漸漸布滿樹冠。碩大的桐樹葉將庭院掩映得看不到一絲陽光。盛夏的時候,從地裡幹活歸來,往小床一躺,在蔭涼清風的樹下乘涼,那才真叫一個「爽」呵!
小時候,我沒見過國色天香的牡丹,沒見過香飄十裡的桂花,沒見過凌寒而開的梅花,萬紫千紅總是停留在老師講述的課本裡。桐樹花是我童年時代見過的最美的花,我如今己入暮年,我更懷念桐樹花,不僅桐樹花,還有與之相伴的童年。
作者簡介:王甫海,男,61歲,退休公安民警。長期從事文秘和新聞寫作,先後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人民公安報》等媒體發表稿件和文學作品數百篇。現為河南商丘作家協會會員,《京九晚報》老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