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飄飄
文/石紅許
一條溪流從贛東北橫峰、德興交界處的米頭尖向西北奔突,一路放低姿態相邀大山皺褶裡的泉、涓、澗水加入,聲勢越來越浩蕩。新篁河順勢而生,裁風剪霧在蜿蜒溪畔鑲嵌起一個個錯落有致的煙火人家,娘娘塢、白果園、崇山、烏石頭、山田、平港、新篁……流向張村水、建節水,注入樂安河、饒河,歸隱鄱陽湖。
(圖片來源:視覺江西)
五月的新篁,漫山桐花如雪,遠遠望去,山林間覆蓋著一大片一大片白花;走近一看,樹下飄落一地皚皚雪白,俯身拾起一朵桐花細觀,五枚白色花瓣襯託著粉紅色花蕊,精巧可人。山中的季節比山外晚來了些許,油桐花以壓倒性的優勢為綠色大山披上了層層疊疊的雪白,萬綠叢中那一團團白,搖曳身姿,成為新篁一道絕美的風景——五月雪。
好一場桐花的盛宴,紛紛揚揚灑下山裡人的熱情。那天中午,在山田村「五月雪驛站」用餐,架起的吊鍋烹飪了一鍋山珍美味,竹筍、香菇、木耳、幹豆角、芋頭、豆腐、黃花菜、排骨以及時鮮蔬果等,一層一層疊放,歡快的筷子夾得驚喜不斷。吊鍋,就是吊起來的火鍋,鍋下面放炭火,熱氣騰騰,香氣噴噴。
我對桐花、桐籽的好感由來已久。望著桐花,驀然記起在老家流傳著一聯逸趣橫生的上聯:「童子渡童子背桐籽同過渡」,巧妙嵌入了地名童子渡,以及同音字「童、桐、同」和「子、籽」等,至今無令人嘆服的下聯。小時候,物質貧乏,桐籽是學生勤工儉學的主要依靠,上山採摘桐籽交給學校,有時候也會採摘一點賣給收購站。桐油的功效為制漆、刷木器等,還是外用藥。桐籽,擦亮了少年時代貧瘠的生活,每每行走中只要看到油桐樹,我都會駐足注視。這滿山的桐花,開得我心裡亮堂堂、癢酥酥,開得我心旌蕩漾。
小時候,我特別喜歡桐油的氣味。每每隔壁村的船匠師傅造船修船,遠遠地聞到那氣味,我就會不由自主地加快腳步走過去,桐油味瀰漫,我陶然其中。第一次看到漫山遍野的桐花,覺得特別親切,似乎又聞到了家鄉新船下水儀式上濃鬱的桐油香。黏稠橙黃的桐油,塗抹的是湖邊人家出入水上的安全色。眼前浮現出這樣一段動漫:一粒花粉從桐花纖纖花蕊上滑落下來,攜帶著油桐的氣質沿山中溪流百轉千回,流向我家鄉的大湖——鄱陽湖。看浪裡飛舟,那裡有一抹跳躍的桐花之光。
(圖片來源:視覺江西)
涓涓溪流從深山逶迤而來,流至平港突然變得四平八穩、波瀾不驚,也便有了平港的得名。平港月夜,波光瀲灩,流水的譁譁聲完全被夜的寂靜稀釋,繞過一片古樹林時,響聲更加清晰、清脆、清靈,卻沒有絲毫的亂耳。
城裡人看中的就是平港的恬靜、秀美,嗅覺靈敏的農戶便辦起了民宿、農家樂,周末生意特好,常常是爆滿。我入住的那戶人家遞給我一張彩色名片,背景圖正是五月桐花雪。主人是位熱心的大姐,吃過晚飯,很快給我們送來了蚊香,燒好了茶水,茶是當地的特產甜茶,泡上一杯,還沒喝心已甜。閒聊中,大姐告訴我,油桐是本地人一項不可忽視的收入來源,家家戶戶都分有一些桐樹,秋天採摘桐籽,勤快的每年能榨兩百來斤桐油,少的也有一二十斤,收購價大概一百元左右一斤。大姐還說,前人栽樹,後人享福,這裡漫山遍野的油桐樹大部分是林場種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知青們補種了不少,而今,正常年份桐油產量達到十萬多斤。
夜深,我獨自一人走出戶外,明明暗暗的路燈給人一種朦朧感,山朦朧月也朦朧,而河對岸平港水電站不溫不火的機器聲卻給了我幾分安全感,雖說夜深山村路上無人,我依然邁著淡定、從容的步子沿著溪流逆行,想去聆聽油桐花秘不示人的愛情宣言。偶爾從民房裡飄出一串酣暢淋漓的鼾聲,或某個窗戶的幾束燈光透露出甜蜜致富的喁喁私語,燈火闌珊處,折射山間靜美,我已醉在溫馨的花語裡。
桐花從歲月的河灘飄搖而至,落滿崇山關。坐在崇山村疊山書院遺址前一塊廢棄的條石上,面朝溪流,側耳傾聽,山谷是否還迴蕩疊山先生的讀書聲?南宋末年此地屬弋陽地界,疊山是民族英雄謝枋得的號,他不願降元,絕食而死。高高的米頭尖作證,疊山曾在崇山建書院講學,後遷至弋陽縣城信江畔。崇山關,地形險要,兩山夾峙,一水流經,是古代關隘。站在麻石構建的崇山古橋上,足下饒信古道悠悠,回望高聳的峰巒,崇敬之意油然而生。
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嫩黃的棗花綴滿枝頭,枇杷泛黃,獼猴桃、桃子、橘子、柚子結實纍纍,與桐花交相輝映。其實,無論哪個季節,新篁都有很多值得期待的驚喜。
(圖片來源:視覺江西)
在白果園千年銀杏樹下喝桐花蜜、吃「神仙豆腐」別有情趣,暫且不去說「神仙豆腐」是怎麼製作成的、口感如何,單說桐花蜜,就是被世人奉為珍稀的花蜜。桐花年年開,然桐花蜜並不是年年都會流,受氣候影響,桐花蜜產量極少。那桐花蜜是白果園的老鄧端來的,老鄧滿面春風,見到我們一行有說有笑,嗓門山響。他在廣東打拼30多年了,也算小有成就,是魂牽夢縈的一隻蜜蜂、一抔泥土吸引他返鄉創業,他看中的是家鄉生態好了,村莊美了。沿著一條古道,老鄧帶我們去看他的果園基地,一片一片的,依山傍泉,有血柑、桃樹、梨樹、柿子和葡萄……還有養蜂場,他2018年初次上手就養了40箱蜂,年底僅割蜜一項就純賺4萬多塊錢。站在山上,望著遠遠近近的桐花和迎著陽光拔節的果樹,老鄧充滿自信,手臂一揮,大聲說——再過3年,等這些果樹掛果了,邀請你們再來,吃水果、品「神仙豆腐」,還喝桐花蜜,到時候真正是百果飄香咯!
一名年輕幹部指著繁花似雪的油桐花,信心抹蜜地說,這裡漫山搖曳著油桐花,多年來就有養土蜂的基礎,為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已引進當地一家土特產電商企業,採取「電商企業+農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讓群眾的口袋滿載花香,日子過得「蜂」生水起。
歇息時,回味那甜而不膩的桐花蜜,桐花拂面,突然間靈感一閃,我有了家鄉那副對聯的下聯,試看:「童子渡童子背桐籽同過渡,白果園白果勝百餜擺滿園」,桐花翩翩落,也算了卻了一樁秀才心事。
在桐花盛開的新篁,請允許我拾掇一大捧桐花,精心拼成「心」的圖案,獻給在這片土地上譜寫最美篇章的人們。
徵
稿
啟
事
讀者朋友們好:
不知不覺又到新年了,去年江西日報夜讀欄目《年之味》誦讀,你是不是還記憶猶新?
今年,江西日報夜讀欄目繼續重磅來襲,以「我的中國年」為主題向廣大讀者徵稿!
作品要求原創,內容積極向上,體裁以散文為主,記事、抒情、議論均可,題目自擬,字數在2000字以內。作品可以是純文字稿,也可以是文字+音頻的成品誦讀作品。來稿請附作者簡介。
歡迎廣大讀者踴躍賜稿!
再次感謝廣大讀者的鼓勵與支持!
投稿郵箱:2582484@qq.com
來源:江西日報井岡山副刊
朗讀者:張溢恬(南昌航空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系學生)
編輯:羅彩華
編審:楊學文、陳雙雙
監製:吳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