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百花爭豔的季節,你或許感慨於桃紅柳綠,陶醉於梨風櫻雪,痴迷於五顏六色的路邊小花,但你可曾注意到高高的梧桐樹上綻放著的美麗桐花?
梧桐是中國古老的樹種,在我國分布廣泛,它是高大喬木,常常生於高崗、秀於山林,被作為「柔木」、「陽木」的代表、美好事物的象徵,是中國傳統的「比德」樹木。主要包括梧桐(青桐)與泡桐(白桐)兩種。
桐花主要是指泡桐所開之花,花大型,紫、白兩色。其在清明時節應時而開,是自然時序的物候標記,故被稱為「清明節氣之花」。桐花作為「三節」(寒食節、上巳節、清明節)期間典型的物候,「三節」的政治儀式、宴樂遊春、祭祀思念等社會習俗構成了桐花意象的文化內涵;桐花傲立枝頭、俯視眾「花」,但開在春夏遞變之際,是春之「壓尾」、餞行者,是春逝的預示,桐花也因此與文人的落寞寡合以及高士的自愜自洽情懷相契合;唐宋時期,「桐花鳳」之說流行,「桐花鳳」與桐花的關係也被賦予了祥瑞、愛情等比喻意義;如今桐花也被賦予了「情竇初開」的花語。
桐花在中國的詩詞尤其是清明詩詞中經常出現。在這清明節前夕,我們一起欣賞十二首桐花詩詞,感受桐花之美。
《西山桐十詠·桐花》-- 宋·陳翥
吾有西山桐,桐盛茂其花。
香心自蝶戀,縹緲帶無涯。
白者含秀色,粲如凝瑤華。
紫者吐芳英,爛若舒朝霞。
素奈亦足擬,紅杏寧相加。
世但貴丹藥,夭豔資驕著。
歌管繞庭檻,翫賞成矜誇。
倘或求美材,為爾長所嗟。
《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館,夜對桐花,寄樂天》-- 唐·元稹
微月照桐花,月微花漠漠。
怨澹不勝情,低回拂簾幕。
葉新陰影細,露重枝條弱。
夜久春恨多,風清暗香薄。
是夕遠思君,思君瘦如削。
但感事暌違,非言官好惡。
奏書金鑾殿,步屣青龍閣。
我在山館中,滿地桐花落。
《別嶺南熊判官》-- 唐·元稹
十年常遠道,不忍別離聲。
況復三巴外,仍逢萬裡行。
桐花新雨氣,梨葉晚春晴。
到海知何日,風波從此生。
《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餘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其一》-- 唐·李商隱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寒食江畔》-- 唐·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雲晴,風景令人憶帝京。
還似往年春氣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聞鶯樹下沈吟立,信馬江頭取次行。
忽見紫桐花悵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清明》-- 唐·孫昌胤
清明暮春裡,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
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並羽儀。
《上巳西溪同日清明》-- 宋·韓琦
拍堤春水展輕紗,元巳清明景共嘉。
人樂一時看開禊,飲隨節日發桐花。
紅芳雨過妝新拂,綠柳含風帶盡斜。
欲繼永和書盛事,愧無神筆走龍蛇。
《上巳臨川道中》-- 宋·陸遊
二月六夜春水生,陸子初有臨川行。
溪深橋斷不得渡,城近臥聞吹角聲。
三月三日天氣新,臨川道中愁殺人。
纖纖女手桑葉綠,漠漠客舍桐花春。
平生怕路如怕虎,幽居不省遊城俯。
鶴軀苦瘦坐長飢,龜息無聲惟默數。
如今自憐還自笑,歛版低心事年少。
儒冠未恨終自誤,刀筆最驚非素料。
五更欹枕一悽然,夢裡扁舟水接天。
紅蕖綠芰梅山下,白塔朱樓禹廟邊。
《南歌子·柳色遮樓暗》-- 唐·張泌
柳色遮樓暗,桐花落砌香。
畫堂開處遠風涼。高卷水晶簾額、襯斜陽。
《過霸東石橋,桐花盡落》-- 宋·楊萬裡
老去能逢幾個春,今年春事不關人。
紅千紫百何曾夢,厭尾桐花也作塵。
《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 宋·柳永
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
正豔杏澆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
傾城。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幰出郊坰。
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
盈盈。鬥草踏青。人豔冶、遞逢迎。
向路傍往往,遺簪墮珥,珠翠縱橫。
歡情。對佳麗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傾。
拚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酲。
《鎖窗寒/瑣寒窗》-- 宋·周邦彥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
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
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
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
遲暮。嬉遊處。
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
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
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靨今在否。
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