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於三八線,終於三八線:抗美援朝打成平手?來聽聽李奇微怎麼說

2020-12-15 史源歷史專欄

70年前,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到1953年雙方籤字停戰時,對峙地點在北緯38度線。如果從純粹軍事地理角度而言,南北雙方基本維持了戰場均勢,而且戰前的分界線也是三八線,很難說哪一方獲得了戰爭勝利,似乎是個平手。然而幾十年來,比較公認的看法是志願軍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而不是什麼平手。為何這樣講呢?

第一點,是中國軍隊在朝鮮的實際戰果。不能簡單地以「開戰時是三八線,停戰也是三八線」來評判,抗美援朝和韓戰本身還是有區別的。嚴格來說,韓戰一開始是朝鮮半島內戰,而到了4個月後的1950年10月我國才出兵參戰,從這往後才算抗美援朝。志願軍赴朝時,朝鮮半島早已經不是南北雙方在三八線附近勢均力敵的局面,朝鮮人民軍已經敗退到中朝邊境附近,如果中國不出兵,再有半個月左右時間朝鮮便只能設法建立「流亡政權」了。所以志願軍以鴨綠江為出發點,短短數月便把聯合國軍打回三八線以南(最遠時趕過三十七度線),並能夠長期穩定住戰線,幫助朝鮮光復了原本的領土範圍,從戰果來看,不是大勝還能是什麼?

第二點,是交戰雙方的客觀實力對比。如果70年前中美軍事實力相當,最終打成對峙局面,也許戰爭確實沒有贏家。但事實並非如此,當年的志願軍是在武器裝備、兵種、補給能力全方位落後的「不對稱戰爭」中跟美軍打成了戰略均勢,從這個角度而言,無疑是中國軍隊表現更佳。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因為作戰不力而被撤職,就是這場戰爭的一個註腳。抗美援朝時中國幾乎沒有海軍,空軍戰機數量不到美方的零頭,就連差距最小的陸軍火力也遠遠弱於敵人,很多時候只能是在夜色下作戰以縮小雙方火器的差距。儘管條件這麼差,志願軍當年就好比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拳手,在拳臺上用勇猛表現把早已聲名顯赫的「拳王」逼入窘境,最後不得不協商停手一樣。這樣的「平局」還是真正的平局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其實這並不是我們自己的分析,看看麥克阿瑟下課後的繼任者李奇微司令官怎麼說,就知道志願軍有多強了。戰後李奇微評論來自中國的對手:中國的志願軍比二戰時的德軍和日軍都更難對付,是美軍此前沒有遇到過的強悍對手。而且這也不是他一個人的主觀判斷,其他在志願軍面前吃過苦頭的美軍名將如範弗利特、卡拉克等人,都在不同場合表示過:志願軍的真實戰鬥力,特別是靈活的作戰策略、嚴格的紀律方面比曾經的德軍還要強。

相關焦點

  • 第三次戰役,志願軍打過三八線,他們是怎麼做到的?說來你別不信
    這一天,三八線附近寒風刺骨,大雪滿天。16時40分,志願軍發射的一發發炮彈呼嘯著飛向敵軍的陣地,炮聲隆隆,火光映紅了天際,泥土、石頭夾雜著敵人的殘肢四處飛濺。炮火過後,志願軍向「聯合國軍」三八線的防禦陣地發起進攻。二百公裡寬的戰線上,二十萬中國士兵奮勇爭先,前僕後繼。
  •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
    已連續打了兩個戰役,西線6個軍已相當疲勞;東線第9兵團人員、彈藥、糧食得不到及時補充。況且,第二次戰役後期敵人雖然逃得快,但有生力量的損失並不大,其主力大都較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敵人的大踏步撤退,並不完全意味著徹底的失敗,從戰爭常識上看,美軍的撤退一是因為他們在「三八線」以北的平原無險可守;二是美軍需要補充,需要迅速脫離接觸,依託「三八線」以南的既設陣地進行整頓。
  • 飛機盤旋升空,志願軍戰士飛躍三八線,擊落美軍P-51野馬戰鬥機
    1950年6月25日,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雖然經歷了三年的解放戰爭,我軍的戰鬥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在裝備上,但是相較於經歷了二戰洗禮的美軍,還是捉襟見肘,特別是由於入朝參戰之初,我軍尚未完全建制的建立其空軍來,因此經常面臨美軍飛機的轟炸,也正因為如此,靠近鴨綠江的交通補給線經常受到嚴重威脅
  • 志願軍軍長水淹美軍,李奇微感嘆仗還能這樣打,成功阻敵7天
    1951年4月,李奇微接替麥克阿瑟成為「聯合國軍」總司令,令李奇微沒有想到的是,初上任的他就被志願軍軍長吳信泉打了當頭一棒,來了個水淹美軍,古老的戰術讓美軍難以置信,仗還能這樣打?
  • 李奇微自認牢不可破的防線,被韓先楚看出破綻,僅13分鐘就突破
    臨津江戰役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打的最得意的戰役之一,在戰鬥打響之前,這條在李奇微眼中牢不可破的防線,就被有著旋風將軍之稱的韓先楚一眼看出了破綻。事實也證明韓先楚的眼光是獨到的,也是敏銳的。僅僅13分鐘,這條看似銅牆鐵壁的防線,就被志願軍戰士突破了,徹底擊碎了李奇微想把志願軍牢牢的阻擋在三八線以北的夢想。
  • 朝鮮戰場著名的「三八線」,竟是他在地圖上隨手一划決定的!
    日本兵的頑強兇悍讓美國人頭痛不已,美國人實在不知道再這樣打下去還要死多少人、還死得起多少人。僅僅馬歇爾將軍搞的登陸日本九州的「奧林匹克作戰計劃」預計傷亡就達100萬!而朝鮮和中國東北又是日本人經營了幾十年的堅固壁壘。僅在朝鮮,日軍就部署了一個方面軍20萬正規軍,這還沒有算上日本在朝鮮的幾十萬預備役人員。日本人甚至打算放棄本土,遷國滿洲與朝鮮,血戰到底。
  • 李奇微坐鎮漢城,仍被志願軍4天攻克,逃跑前留言:致敬中國司令
    李奇微何許人也?了解韓戰的人肯定不會對他感到陌生,這位喜歡親臨前線下基層的韓戰期間的美軍第二任總司令,既沒有沒有前任麥克阿瑟那般的狂妄自大,也沒有繼任者馬克·克拉克那般的墨守成規。應該來說,李奇微才是我們在整個韓戰中最強勁的對手,與我們的志願軍將士們打的有來有回,也是他給美國在韓戰上留下了遮羞布。
  • 三八線,看似尋常的緯度線,只因一個年輕人而成為兩國的分界線
    1950年6月25日,一道道火光連續升空,只見這些火光越過三八線急速向南飛馳,隨後劇烈的爆炸聲在遠處炸裂開來,或許駐紮在三八線附近的南方士兵們瞬間便意識到北方的部隊正在進攻,但他們絕對不會想到在那個陰雨連綿的夜晚,那些來自北方的急促的炮彈裹挾著的已經不是北方士兵們短暫的進攻欲望,而是長達三年之久的韓戰。
  • 農村俗語:「男佔三八是秀才,女佔三八必寡」,是什麼意思?
    不單農村人,絕大多數古代中國人,常常將願望寄託於一些日子,看日子成了古代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凡婚喪嫁娶、動土建房、出門遠行、生老病死,無不看重日子,以此寄託天命,避免天災,求得順達。因此有了這句俗語「男佔三八是秀才,女佔三八必寡」。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下。
  • 祁陽縣稅務局三八婦女節系列線上活動助力疫情阻擊戰
    本網訊(通訊員 王雲波)隔山隔水不隔愛,受疫情影響,今年的三八婦女節也許冷清,但絕不冷漠。為鼓舞抗疫鬥志,堅定抗疫信心,充分發揮女職工在抗疫工作中的擔當和作為,祁陽縣稅務局特開展以「抗疫情·護健康·展才藝 稅務巾幗守小家為大家」為主題的三八婦女節系列線上活動,讓大家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記住這個難忘而有意義的節日。
  • 《山河已無恙》:《三八線》片尾曲,一首盪氣迴腸的靈魂之歌
    前段時間,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播放的就是這首《山河已無恙》,這也是筆者第一次聽。之後,筆者去完整觀看了《三八線》這部電視劇,記憶仿佛回到了那段崢嶸歲月。先來品一下它的歌詞。《山河已無恙》這首曲目歌詞比較簡單,也很容易記住,不僅適合演唱,同樣適合朗誦。平易的語言,如同描述那段場景一樣樸實,但每一個字都是精華。全文讀下來,即便沒有音樂背景,也依然能打動筆者的心。這麼簡單的一小段文字,它的魅力在哪裡呢?為何足以觸動心靈。思來想去,或許正是它的平實的文字才是感動人心的砝碼。
  • 西華大學組織慶祝「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線上主題活動
    未來網高校頻道3月10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藍進)在全國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的當下,女同胞們迎來了第110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根據四川省總工會《關於開展「同心戰疫擔使命 巾幗建功展風採」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系列活動的通知》(川工辦字[2020]12號)精神,西華大學工會組織了「巾幗抗疫擔使命,相約網絡展風採」 慶祝「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線上主題活動。
  • 為何是三八線,而不是三七、三六線,史達林後悔的直拍大腿
    1945年,在盟軍的打擊下,德國法西斯已經被打回了原形,嗝屁了。而在亞歐大陸的另一端,日軍也在美國大兵的棒槌下左支右絀,被打的鼻青臉腫,眼看就不行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戰爭已經接近尾聲,勝利的曙光即將再次普照大地。
  • 志願軍打贏16國聯軍,跟德國比戰鬥力誰高?英美將軍給出答案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這場戰爭中,在敵我裝備差距懸殊的情況下,志願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讓世界為之震撼的奇蹟,將16國聯軍從鴨綠江一路趕到三八線以外。
  • ...三八」讚歌——宿州市婦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期間活動綜述
    表彰優秀樹典型 鼓舞鬥志暖人心線上宣傳表彰市婦聯在「三八」節前,通過制發文件、網絡表彰等方式,對6名市「三八」紅旗手標兵、32名市「三八」紅旗手、15個市「三八」紅旗集體等先進典型進行表彰。同時,在「宿州女性」微信公眾號對6名市「三八」紅旗手標兵優秀事跡進行宣傳。
  • 志願軍用4天攻克漢城,李奇微逃離前,給彭總留下一句話
    1950年的冬天,初次跨國作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憑藉著敢打敢拼的精神和一腔的熱血,硬是打得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的聯合國軍四散奔跑,徹底扭轉了整個朝鮮半島的戰局。
  • 「三八線」上宋振先手掌負傷,無藥醫治長蛆疼癢難耐,靠石油殺蛆
    不得不提抗美援朝一戰,不得不提志願軍戰士們的英勇付出。無數志願軍被埋在了朝鮮的大雪裡,犧牲在了敵軍的轟炸與子彈下。而也有人雖然等到停戰,但身體卻大不如從前矯健,因為他們往後餘生都將帶著殘疾生活。例如抗美援朝老兵宋振先,就留了兩根手指在"三八線"上。宋振先是河南鄧縣人,1945年參軍搞革命時,他只有16歲。
  • 越軍打敗美軍,解放軍又勝越軍;為何解放軍與美軍在朝鮮打平手?
    一場是針對北朝鮮的戰爭,從仁川登陸之後一直打到鴨綠江邊,打的北朝鮮軍隊差點全軍覆沒,這是北朝鮮的失敗,美軍的勝利緊接著的一場戰爭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從1950年10月25日第一次戰役開始,到12月6日第二次戰役結束,短短40天的時間,就把美軍從鴨綠江邊一舉擊退到三八線附近,此後就開始了長達兩年半的拉鋸戰,雖然裝備後勤差距巨大的,依然依靠強大的戰役組織能力和無與倫比的巨大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