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線,看似尋常的緯度線,只因一個年輕人而成為兩國的分界線

2020-12-16 故史輕言

1950年6月25日,一道道火光連續升空,只見這些火光越過三八線急速向南飛馳,隨後劇烈的爆炸聲在遠處炸裂開來,或許駐紮在三八線附近的南方士兵們瞬間便意識到北方的部隊正在進攻,但他們絕對不會想到在那個陰雨連綿的夜晚,那些來自北方的急促的炮彈裹挾著的已經不是北方士兵們短暫的進攻欲望,而是長達三年之久的韓戰。

韓戰的爆發,讓三八線再次回到世界舞臺之上,這條本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緯度線,又一次默默的承擔了歷史的重責,它將以「把本是同宗同源的一個地區分成兩個國家」這種手段扮演一次主角,而主導這場戲劇性劃分的竟出自一個年輕的外國人之手。

美國人的戰前商討

1945年的8月9日,美國高層在五角大樓召開緊急國防會議,此次會議只商討一個問題,那就是面對蘇聯前一日開展的軍事行動,美國應該採取什麼措施來保證其在遠東地區的利益。

會議所提到的蘇聯開展的「軍事行動」指的是前一天,即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並出兵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

本來蘇聯的此次軍事行動是得到美國人的認可的,因為正如之前蘇軍進攻德國柏林一般,美國人認為當時朝鮮地區還有大量日本部隊駐紮,如果美國登陸朝鮮一定會遭到重大傷亡,這種傷亡與美國在朝鮮所能夠獲取的利益不成正比,而且當時美國的兵力有限,如果向朝鮮出兵的話,那麼接下來就沒有足夠的兵力佔領日本,甚至無法保證能夠先於蘇聯在日本登陸。要知道美國人當時的重點在於日本,他們認為佔領日本便可以將遠東地區的局勢掌控在自己手中,因此綜合考慮之下,他們便有意放縱蘇聯對朝鮮地區的出兵。

不過,美國人做事從來都是儘可能去考慮周全的,如果放棄朝鮮地區也不符合美國人的利益,所以美國人此時能夠放任蘇聯出兵朝鮮也是基於半年前的雅爾達會議。

雅爾達會議

隨著二戰的接近尾聲,世界新秩序即將形成,而雅爾達會議的目的就是商討戰後新秩序,說白了就是美蘇等戰勝國商討如何重新瓜分世界。

可能這裡用「瓜分」二字有些不妥,或許應該說是「重建」,但事情的本質就是如此,而朝鮮問題也在此次會議的商討之中。

一個國家、民族的統一問題竟然被其他國家拿來討論,不僅討論還要決定該國家、民族的未來,果然弱肉強食的世界是殘酷也是可悲的。

雅爾達會議決定朝鮮在戰後由美、蘇、英、中四國「共同託管」,就這樣朝鮮成為了各國手中的一個砝碼被來回的抵押和談判。

所以說,在蘇聯正式出兵之前,美國人一直認為即便自己沒有出兵佔領朝鮮,朝鮮也依舊有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而說服(忽悠)蘇聯出兵更讓美國人沾沾自喜,畢竟可以兵不血刃拿下朝鮮,這才符合美國人對利益的追求。

可是美國人萬萬沒有想到,蘇聯的出兵速度竟如此之快,就在他們向日本宣戰的第二天凌晨,蘇聯軍隊便越過了中國東北地區進入朝鮮。

所有人都見證了蘇聯軍隊的推進速度,所有人都不知道蘇聯軍隊的腳步會在哪裡停止,這裡的「所有人」自然包括「美國人」。

不過相比於其他人看戲的心理,美國人似乎更在意蘇聯人會停在哪裡,他們隱隱的擔憂也隱隱的判斷蘇聯人會向南前進一直走到釜山,甚至有可能連濟州島都不放過。

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美國人一定會驚恐萬分的,因為從釜山向南望去,日本已經近在咫尺,而反觀美國,大兵們還在衝繩島上,此時他們距離日本本土尚有七百多公裡……

一個人一支筆,一條紅線一場戰爭

美國人的擔憂並不是沒有道理的,蘇聯的崛起本就讓美國感受到了危機的降臨,美國人依靠兩次世界大戰終於登上世界霸主的寶座,而寶座還沒焐熱就半路殺出一個企圖挑戰且完全有能力挑戰其地位的蘇聯,這不得不讓美國人在戰爭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就開始考慮如何制衡甚至削弱蘇聯這位強勁的對手。

雖然雅爾達會議上為了讓蘇聯出兵,美國人犧牲了一些利益,但這都是無關痛癢的,因為美國人主導的會議下犧牲的都是他所謂的同盟(包括中國)的利益,而且都是一些可有可無,實力薄弱的同盟。

美國人的精打細算在每一次的世界重要會議上都展現的淋漓盡致,然算到極致便會出現一種盛極而衰的效果,俗稱「失算」,就像蘇聯的這次出兵就是美國人典型的「失算」。

蘇聯的出兵讓美國人措手不及,於是匆忙間召開了開頭提到的那次國防會議。

會議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立即商討出一個能夠讓蘇聯人接受且能最大化保證美國人利益的折中方案。

很顯然,美國人口中所說的「折中」本質還是「瓜分」,只不過是換了一種說法而已。

我們要清楚的是,任何一場戰爭過去後戰勝的一方一定會想方設法去攫取最大的利益以彌補自己在戰爭中遭受的損失並儘可能的維護這種利益。

當我們搞清楚事情的本質後,就不會對美國人在蘇聯出兵前後對朝鮮問題的態度又如此明顯變化而感到意外了。

事實上,相比於日本,美國人確實對朝鮮不太感興趣,但對美國人來說,朝鮮也並非一無是處,朝鮮有有利於美國人的價值體現,那就是朝鮮可以成為一個阻止蘇聯進攻日本的緩衝地帶,即便蘇聯成功攻入日本,朝鮮依舊可以成為制約蘇軍行動的戰略要地。

前面提到過,美國人在遠東的重點是以日本為中心進行布局的,所以若朝鮮的得失決定了日本本土的未來形勢,那朝鮮就不可以放棄。因此在蘇軍還沒有完全佔領朝鮮,局勢尚有轉圜餘地的情況下,美國人必須儘快找到讓雙方都滿意的「折中」方案,以此來限制蘇軍的行動。

因為當時的美國不可能搶在蘇軍之前攻上朝鮮,所以美國人面臨的困難是非常大的,要有諸葛亮的才能,以三寸不爛之舌去說服蘇聯人。

這個困難很快就落在了一個名叫迪安·裡斯克的年輕上校的肩上。

當時上司要求迪安·裡斯克在三十分鐘之內交出一個既符合美國利益又能讓蘇聯同意的方案,年輕的迪安有些犯難了,他從沒有去過朝鮮,更別說關注它了。在辦公室中,迪安的目光一刻不停的盯著面前的朝鮮地圖,他曾想過將朝鮮按照曾經的行政區域劃分出一條線作為美蘇兩國的勢力分界線,供兩國高層們去討論,可意外常常會發生,提供給迪安的那張朝鮮地圖並沒有行政區域的劃分,非常簡單的一張地圖讓迪安有些犯難了。

因為時間太過緊迫,在思考了一會兒後,迪安還是拿起了一支紅色的筆,在地圖上畫出了一條紅線,這條線便是「三八線」。

迪安一定沒有想到過,他劃的這條線日後竟是兩個主權國家的地理分界線,他甚至不曾想到過,他的輕輕一畫,又給成千上萬人帶來了災難甚至是死亡的代價。

當然了將所有的罪責歸結在迪安身上也是不合情理的,畢竟他只是聽從了上司的安排做出了他所能夠想到的一個最合理的「方案」,他甚至都沒有機會去思考去擔心自己的方案能不能夠通過,且分析來看,當時迪安畫出「三八線」也並非隨意為之,而是有據可查和劃分的理由的。

三八線早在1896年就曾被日本和沙俄提出過,用來充當兩國的勢力範圍分界線,可是後來日本人打敗了俄國人,這條線也就失去了意義,雖然過去了五十多年,但美蘇爭霸下,這條線又被重提了出來。

迪安本沒有想過用這條線去打發上司和蘇聯人,畢竟這條線只是普通的線,它並不能將朝鮮劃分成兩個地理環境、民族習俗完全不同的區域,但他根本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所以只能舊事重提,將這條線再畫到地圖上。

幸運的是,他的方案通過了,甚至不可思議的是,蘇聯人也同意了。

就這樣,蘇聯與美國人達成了共識,以「三八線」為界,北面是蘇聯的勢力範圍,南面是美國人的勢力範圍,而讓美國人更沒有想到的是,蘇聯人在這個問題上展現了一顆誠心,在8月19日蘇軍攻佔平壤後,蘇軍的南下腳步便放緩了,直至完全停留在了三八線上。

而在蘇軍攻佔平壤的20天後,美軍第六、第七、第四十步兵師也在仁川和釜山登陸,當然了與蘇軍面對的情形不同的是,美軍此次登陸是接受日軍投降的。

可以說,美國人還是做成了一筆非常划算的買賣,先是讓蘇聯出兵震懾朝鮮日軍,而後再裹挾「盟軍之餘威」登陸朝鮮接受已經被蘇軍完全震懾住的日軍的投降。

美軍此舉無異於竊取了蘇軍的勝利果實,而蘇軍當初為何會同意美國提出的方案並任由美國「狐假虎威」,筆者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人當時一定非常的後悔,後悔沒有將這條線再往北畫一畫,即便蘇聯不同意,也可以通過談判的方式儘可能的獲取更大的勢力範圍,而不是像一錘子買賣那般將朝鮮均分成二,一國一半。

雖然朝鮮就這樣被美蘇分成了兩部分,但朝鮮半島上的危機遠沒有結束,朝鮮的局勢依舊不明朗,美蘇兩國士兵在三八線上起舞慶祝,慶祝戰爭的結束,慶祝兩國又一次瓜分了他國的土地,極大的成就感包圍著他們,篝火、美酒、音樂、笑聲還有戰爭的氣息……

相關焦點

  • 朝鮮戰場著名的「三八線」,竟是他在地圖上隨手一划決定的!
    ▲三八線哨所1945年8月9日0時,中蘇邊境線上,成千上萬顆信號彈一起飛上天空,兩萬六千門火炮齊聲怒吼,蘇聯紅軍由十一個合成集團軍、一個坦克集團軍、三個空軍集團軍、一個戰役集群編組成的三個方面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向盤踞中國東北40年之久的日本皇軍之花——「關東軍」發動猛攻。蘇聯對日宣戰!
  • 金正恩跨過「三八線」與文在寅握手,還帶上了冷麵!
    金正恩跨過「三八線」與文在寅握手,還帶上了冷麵! 金正恩成為自韓戰後首個跨過軍事分界線踏上韓國土地的朝鮮最高領導人。 一個意料之外的細節是,金正恩與文在寅握手後,邀請文在寅跨越軍事分界線,進入朝方一側,然後雙方共同回到韓方一側。 The ROK president briefly stepped into the border into the DPRK as well.
  • 起於三八線,終於三八線:抗美援朝打成平手?來聽聽李奇微怎麼說
    到1953年雙方籤字停戰時,對峙地點在北緯38度線。如果從純粹軍事地理角度而言,南北雙方基本維持了戰場均勢,而且戰前的分界線也是三八線,很難說哪一方獲得了戰爭勝利,似乎是個平手。然而幾十年來,比較公認的看法是志願軍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而不是什麼平手。為何這樣講呢?第一點,是中國軍隊在朝鮮的實際戰果。
  • 都是海水,為什麼太平洋和大西洋不相融,而是有條「三八線」?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其次是大西洋,兩個海洋是相鄰的,分界線就在南美洲智利和南極洲之間的德雷克海峽,可是當你從海面上看交界線的時候,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太平洋的海水和大西洋的海水並沒有融合在一起,而是有一條明顯「三八線」,一邊是深藍的海水,十分清澈,一邊是泛綠的海水,顯得渾濁,都是海水,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 牛熊分界線是指什麼線?年線是牛熊分界線嗎
    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聽說過牛熊分界線,那麼到底什麼是所謂的牛熊分界線呢?它具體指的又是什麼?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概念吧。所謂的牛熊分界線其實就是一種證券投資當中的專業術語,它具體指的就是大盤處在了股票牛市和股票熊市的交匯處。
  • 有趣的國家分界線
    有趣的國家分界線伊瓜蘇河和巴拿馬運河的交界處形成了一個T型河道,正好是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的三國邊界。波蘭和烏克蘭兩國官方邊界線於藝術家Jaroslaw Koziara在這裡種出了一個巨大的魚形麥田圈這也成為著名的國界線標誌作為兩隻放蕩不羈愛自由的魚跨越兩國好像是小菜一碟
  • 人口地理分界線——胡煥庸線
    今天看初心印記,裡面提到了一個地理學界非常著名的人口地理分界線-——「胡煥庸線」。這條線由東北劃至西南,貫穿了我國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大地,以這條線為界,線的兩邊人口有很明顯的差別。在東南地區,人口相對密集,而西北地區人口相對稀疏。
  • 北京地鐵8號線南已建成,珠市口站成為中軸線的分界線,你知道嗎
    北京地鐵8號線的三期工程已經完成,珠市口以南的一段已經建成,珠市口以北的區域正在建設中,珠市口現在成為北京中心軸線的分界線,珠市口以南的中心軸線恢復了,看起來很壯觀,但珠市口站附近還在施工。北京的中心軸線永定門內東街和天橋大街的交點,也就是有東西方向南緯路的位置,其中也是北京地鐵8號線設有天橋站的南側地方。
  • 切割線分界線不吻合(組圖)
    拼圖上的一些省際、國際切割線與印刷的界限不全一致。  高女士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無意中在書店裡買回來的兩塊兒童智力拼圖被親友看到後竟然引起了不小的爭執。爭執的原因是這兩個分別以中國政區和世界政區為主題的拼圖,其切割線與其上印刷的地圖分界並不一致。  親友中有人認為這只是兒童玩具,能吸引孩子學習地理知識,但也有人認為這種有錯誤的地圖會誤導孩子的觀念。  政區地圖做成智力拼圖  記者昨日見到了這兩塊標註由陝西省某地圖出版社出版、深圳某公司印刷的智力拼圖,拼圖正上方分別印著「中國政區」和「世界政區」字樣。
  • 【常識】國際日期變更線的那事兒
    該線是按地球表面經度線確定的D. 該線是按地球表面緯度線確定的【參考解析】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規定了一條國際日期變更線,用以避免日期上的混亂,這條變更線位於太平洋中的180度經線上,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因此稱為「國際日期變更線」(現在已經改稱為國際日界線)。
  • 這兩座城市的南北方分界線標誌,你更喜歡哪一個?
    眾所周知,中國的南北方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是一月份0攝氏度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 此線南北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差異較大,正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水土異也。圖中為淮河安徽蚌埠段。
  • 為了成為歐洲國家,俄羅斯改了亞歐分界線
    它的的產生與共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其背後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地緣博弈。然而我們仔細觀察這些分界線,就會發現它們並不是一條實際存在的「界線」,而是一個個區域,比如一座山,一個湖泊。這是一個巨大的天然屏障,將俄羅斯東歐部分和西伯利亞分隔開來。山脈南部與烏拉爾河相連,河水向南奔流注入裏海。
  • 為何是三八線,而不是三七、三六線,史達林後悔的直拍大腿
    看似難以理解的事,事實上卻並不那麼撲朔迷離,只要搞清楚當時史達林心裡的所想所為,那麼,這件事也就真的算水落石出了。1945年,在盟軍的打擊下,德國法西斯已經被打回了原形,嗝屁了。於是,在經過緊張激烈且刺激的討論後,美軍高層做出了決定,他們在半島上劃了一條線,與北緯38°線重合,於是三八線就這樣誕生了。美國對蘇聯說,三八線以北是你的,以南是我的。
  • 北緯30度在中國是一條神奇的線
    2011年的時候,美國作家詹姆士·伯斯特寫過一本暢銷書,名字叫做《神秘的北緯30度》,這本書羅列了在北緯30度這條線上,有過許多自然或人類的奇蹟,埃及金字塔、百慕達三角、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巴比倫空中花園等等,這條線貫穿了人類大多數的文明和奇觀。
  • 三八婦女節的由來你知多少?
    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出,在這裡14周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齡分界線,同時這也是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分水嶺。未滿14周歲的人即使殺人,也不構成犯罪。所以也會有很多人會從《刑法》的角度呢,去理解「婦女」這個詞的意義。因為從這個角度去理解,一大批本在妙齡的少女們就紛紛投身到了婦女這一行列。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子的嗎?真相只有一個!
  • 韓戰爆發後,看似強大的南韓軍隊,怎麼就不堪一擊呢?
    日本戰敗後,朝鮮並沒有迎來新生,而是由日本一個主人,換成了蘇聯和美國兩個新主人,雖然名義叫"託管"比較高大上。在南北兩個大佬的幫助下,南韓和朝鮮分別建立了。兩國的野心都非常大,一心要徵服對方,統一半島。可是誰也不服誰,雙方持續爆發了無數次的武裝衝突。
  • 牛熊分界線是指什麼線?
    所謂的牛熊分界線其實就是一種證券投資當中的專業術語,它具體指的就是大盤處在了股票牛市和股票熊市的交匯處。  例如在2001年的6月份之前,大盤是處在了519行情以來的牛市狀態,在到了6月份之後,就進入了持續4年的大熊市,那麼2001年6月也就是牛熊分界線了。  如何分析牛熊分界線指標?
  • 「璦琿—騰衝,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主題公園」將在這座城市新建!
    2017年,黑河與騰衝正式締結為友好城市,當年雲南騰衝先行一步,建成了「騰衝—璦琿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主題公園」。而今的黑河也將新建一座主題公園,以此與騰衝對應,增加旅遊資源,傳承地理文化,未來,黑河,將在璦琿-騰衝這條看似虛無卻又從古至今影響著一代代人的地理人口分界線上,展開一場漫長的文化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