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
為全方位多角度向公眾解讀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的科技成果,11月22日,中科院格致論道講壇第61期「率先行動」科技成果專場,在中科院信息化大廈成功舉辦,六位演講者來自不同領域,匯聚在同一舞臺,分享科技前沿的成果,帶領觀眾們探秘深海、追逐光能、守望大地、捕捉粒子…本次活動在人民日報新媒體、央視頻、百度APP、嗶哩嗶哩、騰訊視頻、知乎等平臺進行了直播,觀看人數近百萬,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匡廷雲 《瞄準光合前沿,勇於創新》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規模的能量和物質轉換過程,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光合作用研究的核心問題是光合作用高效的吸能、傳能、轉能的過程是在光合膜上,能量的轉換幾乎是百分之百。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光合膜結構與功能拓者匡廷雲,為觀眾們講述了她和她率領的團隊在光合作用方面的研究,破解了硅藻、綠藻光合膜蛋白超分子結構和功能之謎,不僅對揭示自然界光合作用的光能高效轉化機理具有重要意義,也為人工模擬光合作用、指導設計新型作物、打造智能化植物工廠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
徐奎棟 《探尋深海「生命驛站」》
海山又稱海底山,是指從海底計高度超過1000米,但仍未突出海平面的隆起。海山特定的地理和水文條件,造就了獨特的生物群落結構,極具生態價值,是深海大洋主要的生態景觀之一,它是海底的花園、大洋遷徙動物的驛站、海洋生物的避難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徐奎棟,圖文並茂生動地向觀眾介紹了深海的世界、海山的生物探測研究以親身經歷帶領觀眾領略深海中的秘密花園。
黃文江 《從天空守望植物健康》
糧食安全既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包括社會生活的重要的保障。病蟲害已經成為威脅全球糧食安全,制約了整個農業生產的重要的因素。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黃文江老師深入淺出地為我們介紹了病蟲害的特點,並介紹了遙感檢測技術,能夠高效、客觀地在大尺度上對作物病蟲害發生發展狀況進行動態監測和預警。
徐磊 《「氫泵葉輪」攻關記》
氫泵葉輪,是我國在研的探月工程二期和未來空間站和登月計劃所必需的大推力運載火箭用液氫液氧發動機燃料增壓的關鍵部件。在我國該技術此前為空白,嚴重製約了我國航天工程型號的研製進展。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徐磊,形象地介紹了「氫泵葉輪」是什麼?它是怎樣誕生的?它的工作環境多麼苛刻以及他們是如何克服困難,最終研製成功,為「長五」成功首飛作出重要貢獻。
張福新 《龍芯是怎麼煉成的?》
由於缺乏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CPU晶片,我國每年數以億計的微處理晶片全部依賴進口,中國企業及消費者為之付出了高昂的版權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福新,為觀眾介紹了國內晶片市場的現狀,分析了中國擁有自主研發晶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並介紹了他和他的團隊研製國產龍芯CPU晶片的研發和產業化工作,並提出了美好的願景要讓龍的傳人很快都能用上龍芯。
曹俊 《幽靈粒子的變身之謎》
中微子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之一,也是宇宙中數量最多的物質粒子,比我們已知的質子、中子、電子多十億倍。中微子無處不在,每秒鐘有萬億個中微子以接近光速穿過我們的身體,但它幾乎不與物質發生相互作用,探測極其困難。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曹俊,用生動幽默地語言介紹了中微子的研究過程、質子與中微子的關係,以及如何探測中微子,帶領觀眾一同探索了神秘的中微子世界。
來自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的劉鵬老師擔任本次活動的特邀主持人,一直以來她積極參與科學傳播工作,致力於科學與藝術的研究與實踐,本場活動她通過真情實感、生動幽默的主持方式,帶領觀眾共同感受科學的魅力!
「格致論道」,原稱「SELF格致論道」,是中國科學院全力推出的科學文化講壇,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中國科普博覽承辦。致力於非凡思想的跨界傳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獲取更多信息。本文出品自「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SELFtalks),轉載請註明公眾號出處,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