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跡分析講座第一講 概述
感謝大家進入筆跡分析學堂。提起筆跡分析,沒接觸的人可能有所不知,懷疑是不是與算命是一回事,為了以視正聽,有必要概略說說這方面的問題。
首先,筆跡分析亦叫筆跡心理學、筆相學,筆體學,它是心理學的邊緣新興學科。它是西方廣泛流行倍受推祟的一門新興學科。筆跡分析的基本理論是通過對不同人書寫的字的結構、風格、力度、大小、形狀、速度等諸多要素的不同處理來推斷心理,進而推出行為規律,生理特徵等 。它的優點是分析時間短,快捷(熟練的筆跡分析者三五分鐘),對一個從未謀面的陌生人的書寫字跡,在不用見他(她)的情況下,來推斷其主要的心理特徵、氣質特徵甚至生理特徵現象。
為什麼筆跡分析能分析出人的性格特徵呢?我們知道 ,文字是被物化了的語言,語言是思維的外衣,語言在物化地過程中引起大腦周圍神經系統、肌肉、骨骼、內分泌、及血流量的一系列變化,這種變化從本質意義上說,不是被動的應激產物,而是人的思維直接調動和積極作用於生理肌制的結果。所以不同的思維習慣方式、本質特徵必然引起微妙而不同的生理變化,在各自的文字中留下生理功能的痕跡,諸如字體大小、筆畫粗細、間架開闔、書寫速度快慢、傾斜方向等。這些痕跡就是生理對心理直接揭示,其微妙的筆跡差異就是從人心理流露出來的蛛絲馬跡。這種文字表現不象口頭表達較隨便,思維停留時間短。筆跡放大了思維過程,帶有某種總結似的味道。可以在慢節奏中細察心理的細微變化。當然,人作為高級動物,有保護自己的手段,學會欺騙。因而,筆跡中有可能自覺或不自覺地改變自己書寫風格,寫出幾種迵然不同的字跡來。但通過其文字基本結構、基本筆畫的處理習慣,還是可以詳察書寫者一定的心理概貌。所以從筆跡實踐看,筆跡心理分析完全可以跨越人為製造的視覺障礙,進行「全天候」的推斷和分析。目前,筆跡分析已在人力資源、司法鑑定、教育教學、心理諮詢等領域廣泛應用,猶如雨後春筍般呈現勃勃生機,相信隨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多被人們認可和接受。
筆跡分析與算命是不是一回事?答案:否!算命是用人的生辰八字來測算人的命運,而筆跡分析是根據書寫者的字來分析性格,同樣的生辰八字應該有同樣的命運,而事實是好多是不同的;同樣的筆跡特徵相對應的心理特徵,客觀上就是類似的。但人與人的字各不相同,帶有各自本質素性,正可謂字如其人.很明顯,兩者是截然不同的,算命是經不起論證的,而筆跡分析的理論依據是可令人信服的。
字如其人,古已有之論斷,只是在書法愛賞析中普遍存在。但我國受封建傳統影響,文化人太少,書法賞析者更少,所以對筆跡分析理論更是少則又少,大家想想,一個豪放的人能寫出拘謹的字嗎?一個剛犟的人能寫出柔弱的字嗎?不可能!這就象唐代書論家孫過庭在他的《書譜》序中所指是出的:雖學宗一家,而變為多體,莫不隨其性慾,便以為姿。質直者,經侹不遒;剛狠者,又倔犟無潤;矝斂者,弊於拘束;脫易者失於規矩,溫柔者傷於軟緩;躁勇者,過於剩迫;狐疑者,溺於滯澀;適重者,終於蹇鈍;輕瑣者,染於俗吏。亦如明項穆《書法雅言》中所說:夫人之情性,剛柔稟殊,手之運用。乘合互形,謹守者,拘斂雜懷;縱逸者,怯鬱不飛;簡峻者,挺倔鮮遒;嚴密者,緊密寡逸;溫潤者,婢媚多節;標險者,雕繪太苛;雄偉者,固愧容夷;婉暢者,字慚端厚;莊質者,蓋嫌魯樸;流麗者,復過浮華;纖茂者,尚多散緩;爽健者,涉茲剽勇;穩熟者,缺彼新。
多年前,我學習筆跡分析緣於偶見一筆跡分析網站,上傳一副字後,老師分析的很準確,不得不相信其存在的價值,通過近七年的學習,我自感掌握了一定的筆跡學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每每給人分析 得到認可無比的欣慰,更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我想大家也有同感
當今社會,是開放的社會,竟爭的社會。人盡其才,各盡其用。要想在社會上很好的立足和發展,即要學會做事,更要學會做人,而做人即是一門行為科學藝術,要懂得一定的技巧,筆跡分析為大家提供了了解人性格的最簡便的鑰匙。希望大家努力學習,探索其中的奧妙.通過筆跡學的學習,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順山順水,活出精彩的人生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