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搖》播出的18集,讓觀眾產生了多層次的觀感,古裝、武俠、言情、勵志等諸多元素都有呈現。
該劇總製片人楊曉培認為,古裝劇發展到今天,不能用單維度的眼光來看,它已經發展成了集合多維度的新古裝。雖然套了古代人的外殼,但新古裝實際上傳遞的都是我們當下推崇的價值觀,其多元性也是當下集體意識多元的投射。
總製片人楊曉培(中)
多維度古裝劇:代入感和共鳴感並不矛盾
「檸萌影業作為一家擁有網際網路基因的影視公司,一項重要使命就是:擁抱年輕觀眾,為年輕觀眾打造優質的,富有精神力量的作品。」
古人身上的俠義精神放到今天,就是有擔當、正義和堅韌。楊曉培說:「不管是古人還是今人,自古至今的情感共鳴和連接都是一致相通的。」
那如何讓觀眾既有古裝代入感又有現實共鳴感呢?
前者重在古裝世界觀的構建,而後者重在普世價值觀的邏輯體系建立,二者共同推進該劇的人物成長和情感關係的發展。
楊曉培表示:「雖然近幾年IP的影視化開發是市場熱點,但市場對IP也存在著一種認識誤區,認為有了大IP和流量演員後,IP的影視化開發便能平地起高樓,坐享IP紅利,但實際上當你真正操作的時候就會發現,要做好大IP劇很難。」
IP小說的長處和難度一直擺在那兒。自帶的腦洞和爽感,讓它看起來很「虛」,但觀眾需要實實在在的「看見」。而寫過稿的人都會有這種感受:改稿有時比重寫還艱難。
檸萌從2014年開始,一直在探索古裝體系,找切入點。楊曉培說:「我們通過一系列古裝劇探索,基本摸索出一套相對清晰的工業化標準流程,在整個項目開發周期裡,不管整體管理還是前期籌備,我們基本上能做到按照流程標準進行創作。」
在進行項目開發時,檸萌首先會提出五個W,這五個W是創作的思路,也是普遍規律:
Where:所展現的世界和世界觀是什麼樣子的;Word:故事能夠打動你嗎;Who:角色定位是否清晰;Why:給自己打一個問號,看故事發展的邏輯是不是符合情理;When:故事展現的價值觀,能否跟當下產生共鳴。
楊曉培認為,這五個W構建好了,古裝劇創作的基本框架和要素就有了。
《扶搖》的「皮」與「根」
拿《扶搖》來講,先從原小說中提煉故事方向和基調,明確定位後要建構一個世界觀。
首先需要判斷五洲的世界是不是完整?能否在自己架構的世界裡找到一個支點?能否讓觀眾在情感上融入這個世界?楊曉培表示:作為一部架空古裝劇,《扶搖》的方向很明確:要立足於某一個朝代之上,同時儘量呈現小說的外觀。
《扶搖》的「皮」確實都在水平線上,製作工整嚴謹,古樸的服道化、大量的實景拍攝和鏡頭質感能夠看出是下了功夫的。
該劇的畫面寫意內斂,實地搭景的玄元山和國公府,原木色和綠色為主的建築外觀,帷幔、屏風、竹簾很容易把觀眾帶入風雅的歷史場景。
《扶搖》的服裝造型方向,一個是「簡」,一個是「雅」。劇中的服飾,是具有豐富經驗和獨特審美風格的張世傑設計的,符合人物的身份的同時要低調穩重。扶搖前期服飾配色簡單,突顯人物的俠義和幹練;後期身份發生轉變,服飾也隨著變得貴氣穩重,比如紅色、黑色和金色的嫁衣服飾,三色映襯下,很有視覺衝擊力。長孫無極的服飾以白色為主,整體就一個感覺:淡,但同時他衣服的絲綢材質,精緻的紋飾、發冠上的寶石、手指上的戒指、扇子的圖案,都能看出這個人物隱忍不發的貴氣。
雅蘭珠的眉心一點紅和流蘇搖曳有點異域風情,綠色為主的服飾,讓這個人物充滿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新可愛。
其次,人物的根在哪裡?
扶搖和長孫無極的角色設置是否清晰,邏輯上要經得起推敲,包括情感邏輯、情節邏輯和人物關係邏輯,能否合理發生和合理推進的問題。
作品進入角色的角度是否有充分的吸引力?角色傳遞的正向價值觀和當下產生的關聯在哪?是否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審美需求?
扶搖這個人物的「根」就在於:她擺脫了被動式的成長邏輯,主動地去選擇命運,處理感情。
「扶搖靠不斷成長和蛻變來贏得尊重和愛情,她的感情態度是敢愛敢恨、有仇必報,同時她懂得寬恕和放下。她最重要的品質是看重承諾,言出必行,她把每一份承諾都當作責任和信念,同時還積極行動。」
越底層的人,越處在極端環境下,他們的生活反而能生出五彩斑斕的詩意,其樂融融的玄幽部就是如此。
底層的詩意滋養了扶搖的性格,周叔的善良、正直、對她無私的愛,給扶搖帶來很大影響,在她豁達的天性上形成了一層保護膜,她能深刻理解百姓之苦,同時身在逆境卻依然乾淨透徹。
成長本就是戰勝自己的道路,扶搖的成長並不是說身份地位的從低到高,而是她勇敢面對自己封印下的「惡魔」面,並且去解決,去摒除惡。楊曉培認為這是扶搖這個人物的魅力所在。楊曉培透露:女主一開始就定了楊冪,因為她身上灑脫自在的特質與扶搖極為貼合,反而是尋找男一的過程比較曲折。
「長孫無極是一個複雜的人物,不僅有成長也有蛻變。尤其在劇中,他完全是一個人分飾三個不同的角色。這樣的複雜性,其實需要表演經驗足夠豐富,同時對於角色有深刻認知的演員,才能駕馭得了。」
阮經天讀懂了這個表面頑皮卻沉穩有謀略的人物,他能夠穩住無極隱忍不張揚的氣場,賦予他一層風波流轉的輕鬆。隨著劇情的展開,無極矛盾複雜的一面將有層次地展現。
最後一點是實際操作的問題,能否滿足劇本的體量和各種場景描述。
楊文軍導演擅長講故事,對情感方面的把控十分細膩,謝澤導演擅長戲劇衝突的極致化呈現,對演員在表演上的要求很高,不斷調整和提升演員的表演狀態,李才則是在武戲方面有著非常深的造詣。三位導演就像是三位技法精深、各懷絕技的工匠,齊心協力共同去創造五洲世界,爭取讓這個世界的每一塊磚都經得起推敲。
楊曉培認為,三位導演對作品打磨的工匠精神,恰恰也是《扶搖》這部劇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之一,「他們專注、精雕細琢,對每個拍攝細節的呈現,幾乎都有著近乎偏執的高要求。」
用「黃金組合」來形容這三個導演的聯手,其實一點也不為過。而在楊曉培眼中,所謂黃金組合,不僅在於強強聯手,更重要的是他們相互欣賞,有著共同的目標和願景——對藝術創作懷有敬畏之心,願意彼此成就去打造真正的精品。
楊曉培表示,檸萌現在還在古裝工業體系的探索中,已經播出了的《寂寞空庭春欲晚》、《擇天記》和正在播的《扶搖》,以及在製作中的《九州縹緲錄》,都始終堅持古裝布局三原則:不間斷,不重複,有進階。對古裝的探索和現實表達的融入,是一個不斷糾錯修正和升級演進的過程。
【文/毛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