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高考故事:為什麼我平時成績一般,高考考得那麼好?

2020-12-11 澎湃新聞

又是一年高考日,今年考期受疫情影響推遲了一個月,使高考這件事本身更成為2020屆高三生特有的經歷。高考,作為「硬仗」「獨木橋」「分水嶺」,催生並承載著中國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裡無數或悲或喜的故事,親人的奉獻、年少的愛戀、對夢想的追逐、對城市的嚮往,個體繽紛多姿的碎片從此刻開始碰撞交織,許多人的命運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改變了。

今天,我們整理了參加過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高考的名作家經歷。那些年他們的夢想和現實、心情與狀態、得或失,無不代言著我們每一個人——麥家高考發燒,但能」超常」發揮;格非模擬考拿全市第二,考前卻也想過退縮;王小波直言愛做數學題,但背東西就困;閻連科把作文認真寫滿五頁紙;阿乙吃豬心、喝補腦汁……

70年代的高考:路遙、餘華、王小波

路遙:這樣容易的題都做不出,實感內疚

1973年7月24日,正值中小學的暑假期間,延川縣的招生考點設在延川中學——路遙的母校。參加考試的近1000名報考者中,北京插隊的知青佔了很大比例。(1973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對推薦和選拔工農兵上大學的規定進行了修訂,並著重增加政治、語文、數學、理化四科的書面文化考試。相當於有限地恢復了高考。但是隨後卻由於張鐵生白卷事件而被否定,考試成績只作為參考,仍採取推薦制招生。編者注)

考試兩天,一共考了三門——語文、政治一張卷子,寫一篇批判文章;數學一門;理化一門。在理化試卷的卷面上,路遙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本人由於職業和工作的關係,7年未能複習化學,只在考試前翻了一下書,這樣容易的題都做不出,實感內疚,如果複習時間放長一點的話,還可以做出的……」

延川縣招生辦不久公布了考試成績,王路遙的語政分數是83分,數學分數是22分,理化分數是30分,平均分數:45分。

(摘選自張豔茜《平凡的世界裡的路遙》之《艱難上大學》)

餘華:不管能否考上,先填了志願再說

我是一九七七年高中畢業的,剛好遇上了恢復高考。當時我們心裡都準備著過了秋天以後就要去農村插隊落戶,突然來消息說應屆高中畢業生也可以考大學,於是大家一片高興,都認為自己有希望去北京或者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生活,而不用去農村了。

1977年恢復高考老照片

我們這一屆學生都是在「文革」開始那一年進入小學的,「文革」結束那一年高中畢業,所以我們沒有認真學習過。我記得自己在中學的時候,經常分不清上課鈴聲和下課的鈴聲,我經常是在下課鈴聲響起來時,夾著課本去上課,結果看到下課的同學從教室裡湧了出來。

四年的中學,就是這樣過來的,所以到了高考複習的時候,我們很多同學仍然認真不起來,雖然都想考上大學,可是壞習慣一下子改不過來。一九七七年的第一次高考下來,我們整個海鹽縣只錄取了四十多名考生,其中應屆生只有幾名。

我記得當時在高考前就填寫志願了,我們班上有幾個同學填寫了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成為當時的笑話。不過那時候大家對大學確實不太了解,大部分同學都填寫了北大和清華,或者復旦、南開這樣的名牌大學,也不管自己能否考上,先填了再說,我們都不知道填志願對自己能否被錄取是很重要的,以為這只是玩玩而已。

高考那一天,學校的大門口掛上了橫幅,上面寫著: 一顆紅心,兩種準備。教室裡的黑板上也寫著這八個字,兩種準備就是錄取和落榜。一顆紅心就是說在祖國的任何崗位上都能做出成績。我們那時候確實都是一顆紅心,一種準備,就是被錄取,可是後來才發現我們其實做了後一種的準備,我們都落榜了。

寫著」一顆紅心 兩種準備「的準考證

高考分數下來的那一天,我和兩個同學在街上玩,我們的老師叫住我們,聲音有些激動,他說高考分數下來了。於是我們也不由地激動起來,然後我們的老師說:你們都落榜了。

就這樣,我沒有考上大學,我們那個年級的同學中,只有三個人被錄取了。

後來我就沒有再報考大學,先在衛生學校學習了一年,然後分配到了鎮上的衛生院,當上了一名牙醫。我們的衛生院就在大街上,空閒的時候,我就站到窗口,看著外面的大街,有時候會呆呆地看上一二個小時。後來有一天,我在看著大街的時候,心裡突然湧上了一股悲涼,我想到自己將會一輩子看著這條大街,我突然感到沒有了前途。就是這一刻,我開始考慮起自己的一生應該怎麼辦?我決定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我開始寫小說了。

(摘選自餘華《沒有一條道路是重複的》之《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

王小波:我層次很低,也就配去學學理科

1978年我去考大學。在此之前,我只上過一年中學,還是十二年前上的,中學的功課或者沒有學,或者全忘光。家裡人勸我說:你毫無基礎,最好還是考文科,免得考不上。但我就是不聽,去考了理科,結果考上了。

我對事情實際的一面比較感興趣:如果你說的是種狀態,我馬上就能明白是怎樣一種情形;如果你說的是種過程,我也馬上能理解照你說的,前因如何,後果則會如何。不但能理解,而且能記住。因此,數理化對我來說,還是相對好懂的。最要命的是這類問題:一件事,它有什麼樣的名分,應該怎樣把它納入名義的體系——或者說,對它該用什麼樣的提法。眾所周知,提法總是要背的。我怕的就是這個。文科的鼻祖孔老夫子說,必也正名乎。我也知道正名重要。但我老覺得把一件事搞懂更重要——我就怕名也正了,言也順了,事也成了,最後成的是什麼事情倒不大明白。我層次很低,也就配去學學理科。

王小波

現在回想起來,幸虧我沒去考文科——幸虧我還有這麼點自知之明。如果考了的話,要麼考不上,要麼被考傻掉。

我當年的「考友」裡,有志文科的背功都相當了得。有位仁兄準備功課時是這樣的:十冬臘月,他穿著件小棉襖,籠著手在外面溜達,弓著個腰,嘴裡念念叨叨,看上去像個跳大神的老太婆。你從旁邊經過時,叫住他說:來,考你一考。他才把手從袖子裡掏出來,袖子裡還有高考複習材料,他把這東西遞給你。不管你問哪道題,他先告訴你答案在第幾頁,第幾自然段,然後就像炒豆一樣背起來,在句尾斷下來,告訴你這裡是逗號還是句號。當然,他背的一個字都不錯,連標點都不會錯。這位仁兄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一所著名的文科大學——對這種背功,我是真心羨慕的。

至於我自己,一背東西就困,那種感覺和煤氣中毒以後差不太多。跑到外面去挨凍倒是不困,清水鼻涕卻要像開閘一樣往下流,看起來甚不雅。我覺得去啃幾道數學題倒會好過些。

(摘選自王小波《思維的樂趣》之《高考經歷》)

80年代的高考:麥家、格非、遲子建、閻連科

閻連科:上百個考生,無一人知道中國都有什麼大學

離高考還有四天。因為高中沒有畢業,只能找出初中課本抓緊複習了四天,便和一些同村青年一道,到幾裡外的一個學校,參加了一次對我來說是莫名的高考,就像抓緊吃了幾口飯食,又匆忙地奔上了人生與命運的老道一樣。

記不得那年都考了一些什麼內容,但卻記得,高考作文的題目是《我的心飛到了毛主席紀念堂》。在那篇作文裡,我寫了我站在自己親手修的大寨梯田上,眼望著北京天安門,心裡想著毛主席生前的偉大和光榮——在那篇作文裡,我狠命地抒發了我對偉大領袖的某種浩大的感念和情感。因著自己那時正寫著長篇小說,而那篇作文,也就自然寫得很長。作文要求是每篇千字左右,每頁四百格的稿紙,每人發了三頁,而我卻整整寫了五頁。因為稿紙不夠,舉手向老師索要,監考老師大為震驚,走過來看我滿紙工整,一筆一畫,在別人兩頁都還沒有寫完時,我的第三頁已經寫滿。於是,監考老師就在考場上舉著我的作文,大聲說,像這個同學能寫這麼長的作文,字又認真,句子順暢,那是一定能考上大學的。希望別的同學,寫作文都要向我學習。我不知道當時的監考老師是來自哪裡,但他的一番話,讓所有考生在那一瞬之間都把目光集中到了我的身上。

然而那年,我沒有考上大學。

我們全縣,無一人考上大學。只有偶或幾個,考上了當地師專。而我所在的考場,上百考生,連考上中專的也難求一個。

這集體的落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集體去報考志願那天,上百個考生,無一人知道,中國都有什麼大學,省裡都有什麼大學,洛陽都有什麼學校。問負責填報志願的老師,志願應該寫到哪個學校,老師說,你們隨便填嘛。

問:「隨便也得寫個學校名啊。」

老師說:「北京大學和河南大學都行。」

問:「北京大學在北京,河南大學在哪兒?」

老師說:「可能在鄭州。」(實際在開封)

大家都意識到了,北京是首都,是政治和革命的中心,是全中國人民嚮往的一方聖地。於是,有人率先把他的志願填了「北京大學」四個字。隨後,所有的同學都把志願寫成了北京大學。我也一樣。當然,結局是無一錄取,命運決然地公正。

接下來,和我同考場的許多同學,都在次年進行了復讀復考。而我,沒有復讀,沒有復考,我在家寫我的小說,到了年底,便懷揣著一種逃離土地的夢想當兵去了。

後來,有位領導聽說我愛寫小說,有心看看我的作品欲要提攜我時,我急急地寫信並打長途電話,讓我哥哥把我用幾年時間寫的三十萬字的長篇寄給我時,我哥卻在來日回我的長途電話裡,傷心地告訴我說,弟呀,你當兵走了之後,母親每天燒飯和冬天烤火,都把你寫的小說當作燒火的引子,幾頁幾頁地點著燒了。

我問:「全都燒了?」

哥說:「差不多全都燒了。」

(摘選自閻連科《我的父輩》之《高考》)

麥家:為什麼我平時成績一般,高考考得那麼好?

高中大家都在發奮讀書,我雖然也發奮,但成績在班上一直處於中間,不冒尖。1981年,我參加高考,當時的高考錄取率大概只有3%,按我平時的成績肯定是考不上的。結果那年高考,我們班上54名同學只考上了三人,其中有我。我是第二名,比錄取分數高出不多,屬於險勝。

為什麼我平時成績一般,高考又考得那麼好?完全用運氣來說有點說不通,因為高考三天,後面兩天我都在發燒。我是在昏昏沉沉中應考的,只有我自己知道,否則我一定會考得更好。

麥家

我上的是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這是當時軍隊的重點大學,錄取分數很高,院方到我們學校招生時,初定的調檔線比錄取線高出40分。我屬於險勝,相差甚遠,自然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那些高分的佼佼者被院方帶去醫院作體檢後,可以說是潰不成軍,檢測視力的「山」字表簡直像一架機關槍,一下子撂倒了20人中的14人,加上其他關卡卡掉的,最後只剩下2人。要知道,這不是一般的學生體檢,這是入伍體檢,是按軍人的要求來要求的。於是,又重新劃了調檔錢,比前次降了一半。但對我來說還是不夠,還差得遠。

但也不一定。

那天,我去到醫院參加體檢。天很熱,醫院裡的氣味很難聞,我出來到樓下,在一棵小樹下乘涼。不一會,出來一個戴眼鏡的同志,50來歲,胖墩墩的,他顯然是來乘涼的,站在我了身邊。正是中午時分,樹又是一棵小樹,罩出的陰涼只是很小的一片,要容下兩個人有點困難,除非我們挨緊了。我由於自小受人歧視,養成了(也許是被迫的)對人客氣謙讓的習慣,見此情況主動讓出大片陰涼給他。他友好地對我笑笑,和我攀談起來,我這才知道他就是負責「工院」招生的首長。我向首長表示,我很願意去他們學校,就是成績差了。首長問了我的考分,認為我的分數確實低了些,否則他可以考慮要我。但是,後來當首長獲悉我數學是滿分、物理也有98分的高分時,他驚疑地盯了我一會兒,認真地問我是不是真的想上他們學校。

我激動地說:是真的。

五分鐘後,我改變了體檢路線,轉到四樓,接受了有軍人在場監督的苛刻的體檢。我的身體狀況比我想像的要好,要爭氣,一路檢查下去,居然一路綠燈,哪怕連腳板底也是合格的(不是鴨腳板)。當天下午,我離開醫院時,首長握著我手說:回家等通知吧。

第五天,我接到了由首長親自籤發的通知書。

回想這一些,我恍惚覺得自己是在寫小說。

(摘選自麥家《非虛構的我》之《八大時間》)

格非:讓舉人見鬼去吧,反正我是不考啦

一九八一年的夏天,六月份,整個鎮江地區舉行了一次據稱難度超過高考的模擬考試。考試結束後不久,我在校園裡碰到了教導處的羅主任。他上上下下地打量我,叫出我的名字,把我嚇了一跳。

「你的身體似乎不太好,」他說,「我已經注意你很久了,要補充營養,麥乳精要天天吃,吃不下也得吃。要多休息。書嘛,就不要看啦,放心回宿舍睡大覺。你想想看,高考雖說很難,但整個鎮江市成千上萬的考生,總不至於只錄取兩個人吧?」

他見我仍然站在那裡發愣,就乾脆對我說:「這次模擬考試,你是鎮江地區的第二名……」

80年代的鎮江

我回到宿舍之後,果然照羅主任的吩咐蒙頭大睡起來,這一睡可不要緊,高考前就再也爬不起來了。考試前一天的晚上,我的體溫升到了攝氏40度。我不敢去找校醫看病,而去發電廠的路我是再也走不動了。寢室裡亂鬨鬨的,瀰漫著汗臭和麥乳精的氣味,考生的父母們正在給他們的兒子做最後的戰前動員。我看見鄰床的一個考生,只穿著一條三角短褲,像個拳擊手那樣向空中揮動著拳頭,嘴裡念念有詞:拼了,拼了……

我知道自己明天上不了考場了。我的意志坍塌了。我忽然想起了母親,想起了她讓我去學藝的那個木匠師傅。我不再憎惡他了。當個木匠似乎也沒什麼不好。幹什麼都行,反正我不想上考場了,我的每一根神經都已經斷掉了。

大約十一點鐘的時候,羅主任來到了我的床邊,他把校醫也叫來了。他說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他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他說自古無場外的舉人……我說讓舉人見鬼去吧,反正我是不考啦。

「這可不能由你說了算,」羅主任嚴厲地說,「你的父母不在身邊,現在得聽我的。如果你明天上午仍然高燒不退,我也不會逼你……」

他讓校醫給我往靜脈裡推射了一針葡萄糖,又讓人將我架到他的家中,逼著我當他面喝下三大碗稀粥。

現在,我已無法回憶起這個夜晚是如何度過的,第二天早上我又是如何走進考場的。我只記得,當我從考場回到學校,羅主任正在門前生煤球爐,他又上上下下地打量我,對我說:「如果你想放棄高考,現在仍然來得及。」

隨後,我們都笑了起來。

(摘選自格非《博爾赫斯的面孔》之《當木匠,還是上大學?》)

遲子建:我高考不理想,居然把作文寫跑題了

1981年,我高考不理想,居然把作文寫跑題了,只考上了大興安嶺師範專科學校,學中文。因為課業不緊,我有充足的時間閱讀從圖書館借來的中外名著,使我眼界大開。學校面對山巒草灘,自然風景壯美。我寫了大量自然景色的觀察日記,這應該算是最早的文學訓練了。開始嘗試寫小說,是1983年。我運氣不錯,只投過幾篇稿子,《北方文學》的編輯就開始與我聯繫,從而走上文壇。我早期的代表性作品《北極村童話》,就是在大興安嶺師範畢業前夕創作的,那是1984年。

(摘選自《江南》雜誌訪談遲子建《人生就是悲涼與歡欣》)

遲子建

90年代的高考:阿乙、袁凌、文珍

阿乙:為了高考,我吃了多少豬心,喝了多少補腦汁

我高考分數隻到省專檔。只有三所學校。另外兩所在省外,涉及金融行業,預估招生分數比本科線高,我只能去讀本省的公安專科學校。我從來沒有做過讀警校的準備。我也不覺得自己適合做警察。但是,我已經厭煩學習了,為了高考,我吃了多少豬心,喝了多少補腦汁,還得了神經衰弱,我已經徹底厭倦學習了。出於對復讀的恐懼,我去讀了警校,並且在畢業以後做了五年警察。我現在倒不後悔這一段經歷,因為寫作的大部分資源就是這一段時間積累的。

從考上大學的18歲開始,我一直不怎麼學習,直到26歲,有一個朋友批評了我,或者直接說他譏諷了我,我才手不釋卷,直到如今。我生活的時候生活得很激烈。讀書的時候讀得很刻苦。像是一匹傻馬,就是在平地上走,頭也是點來點去的。

(摘選自《中華讀書報》訪談阿乙《一個作家的權力在於他的作品》)

袁凌:我可以辜負自己,我辜負不起父母

我的噩夢都重現當年的高考情景。在那些依稀的夢裡,我為象牙塔的一紙通行證折磨得體無完膚,老是顧此失彼,原本應該考好的考不好,甚至連自己最為擅長的作文都走題。那是一段多麼不堪回首的時光,夾雜了太多的傷疼,被七月灼傷的疼痛。

1997年,我第二次走進高考場。內寒外熱,我感覺自己的肩上千鈞壓來。我怎麼能輕裝上陣?來自鄉村的孩子,面對的不僅是個人的理想,更多的是父母的期待。那個時候,我只有一個念頭:我可以辜負自己,我辜負不起父母。在這千軍萬馬的獨木橋上,我註定只能成為高歌的勝利者,而不能成為哀嚎的失敗者。

袁凌在家鄉

在等待分發試卷的那一刻,我有些恍惚,恍惚裡是一會是父母那在丘陵皺褶深處的黃土地上躬耕的勞作身影,一會是夢寐以求的大學象牙塔,二者交相疊現。試卷在手,我拋棄一切的私心雜念,沉入第一場語文考試。語文,歷來是我的長項,洋洋灑灑,一路刺殺下來,順暢得如同一次小小模擬考。尤其是寫作文題,我一氣呵成,論辯清晰,文採飛揚,字跡俊秀。那一刻,通體舒泰,有些飄飄然,很多的擔憂一瞬即逝。掃視周邊的考生,發現他們個個神色慌張,汗水細密,有些甚至連頭髮都溼透了。我心想,今年的語文沒這麼難吧。不敢大意,我抓緊最後的十五分鐘,又全部檢查了一遍,感覺還是那麼的美妙。沒十足把握的,檢查的時候要肯定第一感覺。這是我歷次模擬考的經驗,因此我幾乎沒動,等到時間一到,就離開了教室。

(摘選自袁凌博客文章《十年一覺高考夢》)

文珍:也許是上天的安排,讓我接受了四年理性教育

我讀書蠻早,17歲上的大學。覺得一定會考上,因為考過年級第一嘛,但高考偏偏考得不好,其次志願填得也不好。99年那年正好復旦是「3+1」,北大清華都是「3+2」——那幾年廣東曾經採用這種特殊考制。

像我這樣的懶人,覺得少考一門總歸是好事,覺得復旦「3+1」是天意,太適合我了。而且對我影響很大的高中物理老師,是文革前的復旦物理系高材生,身上有一種智慧之光……有幸上他的課,是讓我從中不溜變成年級第一的主要原因。他女兒也在我前一年考上復旦大學物理系,是那年深圳的狀元。

種種命運的暗示之下,我就選了復旦中文。但那一年可能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想,所有人心往一處想結果必然糟糕,百分之八十的人都選了「3+1」,「3+2」的學校競爭反而沒有那麼慘烈。

那年復旦平均錄取線比北大要高,我總分差4分沒過線。而且那年復旦理科生的成績據說比文科好,廣東省總計招60個,比例應該20個文科生,40個理科生,但那年只招了8個文科生——名額都勻給理科生了。後來還在報紙上看到,8個文科生中的一個還出國了……

那個暑假我等了很久,也沒有想到會考不上,但學校裡有人收到復旦的錄取通知書了,自己一直沒收到,好像也沒有很強烈的痛感,就是一直玩,看電影,每天去市圖書館。到八月中下旬,都快開學了,終於收到中大的了,還是意想不到的金融系——我的第二志願第一欄根本不是金融,是法學,完全抄我同桌的。

沒想到中大金融比法律系厲害,先調檔,當時系裡的招生老師大概急於找一個編院刊的人,看到我的檔案就很高興。就這樣陰差陽錯讀了四年金融。那幾年裡,我幾乎是極為緩慢地接受這個現實,也在BBS寫了很多東西。也許是上天的安排,讓我接受了四年理性教育。

(摘選自2017年11月3日在上海萬象城言幾又書店,文珍、張新穎、顏維琦、吳越對談實錄)

責編 | 巴巴羅薩

主編 | 魏冰心

圖片 | 網絡

原標題:《為什麼我平時成績一般,高考考得那麼好?| 10位作家的高考故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作家高考往事:為什麼我平時成績一般,高考考得那麼好?
    高考,作為「硬仗」「獨木橋」「分水嶺」,催生並承載著中國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裡無數或悲或喜的故事,親人的奉獻、年少的愛戀、對夢想的追逐、對城市的嚮往,個體繽紛多姿的碎片從此刻開始碰撞交織,許多人的命運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改變了。今天,我們整理了參加過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高考的名作家經歷。
  • 為什麼我平時成績一般,高考考得那麼好?
    又是一年高考日,今年考期受疫情影響推遲了一個月,使高考這件事本身更成為2020屆高三生特有的經歷。高考,作為「硬仗」「獨木橋」「分水嶺」,催生並承載著中國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裡無數或悲或喜的故事,親人的奉獻、年少的愛戀、對夢想的追逐、對城市的嚮往,個體繽紛多姿的碎片從此刻開始碰撞交織,許多人的命運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改變了。
  • 高考平時成績不盡人意,班主任:考得好
    距離高考越來越近的今天,相信大部分學校的高三學生已經經歷了各種考試吧,有的同學覺得分數太低而慌;有的同學分數高就自然而然地信心滿滿;最折磨的莫非於那些在本科線旁徘徊的高考畢業生,他們可能因此陷入了迷茫。
  • 為什麼高考會比平時考得好?學姐說出三點原因,不少考生卻不放心上
    不少同學因為一模成績不理想,對二模三模充滿不自信,甚至懷疑自己高考場上會發揮不穩定。其實真的沒有這個必要,不少高三學生高考都比平時考得好,以下都是真實例子,列舉出來的主要原因是給不自信的考生們加加油、鼓鼓勁。@鹹陽一號:我是2018年參加高考的,三次模考從來沒有上過450分,高考分數503,查看成績的時候,把我爸媽都驚到了。不管怎麼說,考場上能保持平常心態,真的很重要!
  • 高考成績出來,平時成績差不多的同學比我高50分,很難受怎麼辦?
    本來她心情還可以,可是當她在班群裡看到那個女生跟班主任說高考成績是587分時,她瞬間就感到很難受了,甚至那天晚上還失眠。她說,為什麼我那麼難受,到底要怎麼辦呢?看到該匿名提問下,很多人指責女孩心理扭曲、格局小之類的,說實話,我挺替女孩委屈的。我知道在這幾天,可能還有不少學生和這個女孩出現一樣的情況。
  • 考生平時成績一般,可每逢大考的時候就考得還可以,是什麼原因?
    跟一名同行探討這麼一個問題:考生平時成績一般,可每逢大考的時候就考得還可以,與平時相比反而「超水平發揮」,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這個問題,讓我想到很多的家長問我的另一個相反的問題:「為什麼我家的孩子平時考得恨到,到了大考的時候反而考得很差呢?」
  • 平時成績一般,高考能不能考好?高考和平時不一樣,考生注意了
    現在距離高考只剩下半個月的時間,考生都在進行最後的衝刺複習,希望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而到了這一階段,考生的成績已經很難有大幅度的提升了,基本上已經固定了。而那些平時成績一般的考生,這時候容易感到迷茫,覺得自己很難考上大學,從而會自暴自棄。
  • 平時成績好!高考卻考不出理想成績,什麼原因呢!大家探討一下?
    高考是人生當中的一次大型考試。作為一個參加高考的學子,都想考出理想的成績。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有不少的考生卻沒有平時考得好。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現在我們就來共同探討現狀和解決對策。 一、心理因素。 (一)由於緊張帶來的焦慮因素。由於高考是人生中的一次大考。不少考生害怕自己考不好。
  • 為什麼平時很平常的學生,卻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看看你是不是
    在高考最後的衝刺中,每年都會有很多學生發揮不好,也有一部分學生平時很平常,卻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對於很多人來說,能在高考中超常發揮,的成績,而這個成績也超出了正常能力範圍的。那麼什麼樣的學生最有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3種學生有可能在高考中脫引而出,你在其中嗎?
  • 為什麼有的學生平時成績很一般,卻一到高考超常發揮,成為黑馬?
    有些同學平時成績很優異,但是一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也有的同學呢?平時成績很一般,卻在高考當中大放異彩。超常發揮,成為班級裡的黑馬。那麼到底有哪些同學最容易成為黑馬呢?1、基礎知識學習得很紮實,一步一個腳印在學習高考大部分知識都是考核的基礎知識,一般來說基礎知識的試題要佔全部試題的80%,所以無論高考題型如何發生變化,萬變不離其宗,如果我們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很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那麼無論高考題型如何變我們都不會被相關的試題給難倒。
  • 孩子平時考試成績很好,遇到模擬考就緊張,高考也緊張怎麼辦?
    今天有個家長諮詢:孩子平時考試成績很好,遇到模擬考就緊張,高考也緊張怎麼辦?一開始,在我的班上,很多同學都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畢竟這是重點班,一本上線率要達到90%的,如今就考這麼點成績,學生難以接受。問題出在哪裡?應考心態。能學但不會考,幾乎是每個高三學生在高考前三四個月要面臨的問題。
  • 適應不良能夠影響高考成績:產生負面影響!
    對學習方法適應不良,對考試情境適應不良,對試卷適應不良,這些都會影響高考的成績,影響高考的心態,從而對整個高考產生負面影響。我想在這裡舉一個例子,2003年高考、2002年高考北京都實行了3加X考試,特別是北京理綜的考生成績都不滿意。2003年高考北京相當多的考生理綜考得很不好。我訪問、調查了很多平時理綜考試很好的考生,高考考得卻很不理想,為什麼?
  • 為什麼有的學生平時成績平平,一到高考就爆發?答案讓人猜不到
    為什麼有的學生平時成績平平,一到高考就爆發?答案讓人猜不到在每年的高考中,總會出現幾個讓人意外的黑馬。而這些一鳴驚人的黑馬,平時的成績其實並沒有太拔尖。那麼這些平時成績平平的學生,為什麼一到高考就能爆發出驚人的實力呢?答案讓人意想不到。
  • 他考試抄襲我的,但是考得比我還要好,內心不平衡,應該怎麼辦?
    這是一位同學告訴小編的,為了在考試當中考出好成績,有一部分同學會在考試當中作弊,還有可能考得比原來那位同學還要好,這時肯定就會引起一部分同學的心裡不平衡。對於這種現象,同學們應該怎麼辦呢?學霸A:同學作弊了考得比自己還要好,心裡不夠平衡是可以理解的,你的能力得不到老師的認可,辛辛苦苦學了那麼久,但是卻考不過在考試作弊的同學,好像沒有任何的價值。但是同學們也可以想一下,這些考試都只是平時的小考試,還沒有到高考。
  • 笑稱「考得不行明年見」的高考生成績出來了,結果…
    截止目前,各地高考成績已全部出爐此前在考場外說「考得不行,明年見」的男生以「一字馬」衝出考場的女生還有被擔架抬進考場的男生他們考得怎麼樣?感覺考得不行?高考超一本線116分今年高考期間在四川綿陽南山考點外一名考生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到感覺如何該考生笑著回答:感覺不行,可能明年還在這兒明年你還能採訪得到我並說可以留個聯繫方式到時候聯繫……
  • 為什麼高考和模擬考試成績相差這麼大?值得所有考生知道的道理
    我們都知道上了高三以後考試比較多,尤其是快要高考的三個月,三天小考,五天一大考,甚至到後來的周周模擬考試。按道理來說經過這樣的考試總結後,學生們應該對自己的成績有了大概的把握,可為什麼每年高考成績出來以後,同學們會看到震驚呢,怎麼和之前模擬考試成績相差這麼大呢?
  • 我的高考故事:高考倒計時,但人生是正計時
    我也不知道自己哪來的勇氣,興許是高中兩年來積累的挫敗感把我歷練得臉皮越來越厚了吧,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放棄了去醫院治療,專心投入到高考複習中來。後來頭痛雖然也偶爾發作,對學習造成的影響竟然也沒有我之前認為的那麼大。當時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二本,久病讓我與中醫結緣,所以我就有了學中醫的想法,當時就瞄準了本省的中醫藥大學。
  • 有一種禮貌,叫不打探別人的高考成績
    高考成績的放榜必然會帶動一波詢問成績的熱潮,對於那些確實努力了又考得不好的孩子來說,問成績相當於另一種打擊。知乎裡有個提問,「怎樣禮貌地詢問一個人的高考成績?」最高贊的回答說,「我覺得不問是最禮貌的。」
  • 高考成績出來了,考得不好怎麼辦,該復讀嗎?
    高考出分,從來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考得不好是不是完了?該怎麼辦?該復讀嗎?身邊有幾個朋友復讀過,他們大多如願上了自己理想的學校,我很佩服他們,在高考失利時,有勇氣和毅力去認認真真地再備考一年。我為他們高興,也為他們驕傲。
  • 高考後自稱「考得不行明年再見」的他645分爽約,學霸這麼低調
    記者採訪到一名男生,當被問道感覺考得怎麼樣時,這個男生笑著說道:「我感覺考得不行,沒有發揮出我的正常水平,要不咱們留個聯繫方式吧,明年你還來採訪我。」這個視頻一經在網上傳開後,迅速獲得了大量的播放、點讚和評論,有人說:看到這溫暖的笑容,就覺得他一定會考好的;還有的說:這不就是學霸慣用的「伎倆」嗎?也有的說:一般說考不好的,最終都會給人們一個驚喜,期待。那這名考生究竟是不是像網友說的一樣,會有出色的成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