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禮」與「笄禮」,古代多大算成年

2020-12-17 大道知行知行堂

生在古代,留什麼髮型十分講究,那裡隱含著一個少男少女的年齡密碼。三四歲至八九歲,一般是自然下垂的短髮,這個年齡段統稱「垂髫(tiao)」。到了八九歲到十三四歲,男孩兒們會把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叫「總角」。到了十五歲,男孩子們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所謂「束髮」。髮型自己說了不算,戴帽子更是事關重大,那需要一個莊嚴的儀式,就此宣告,你成年了。

在我國古代,不管男孩女孩,一到成年就要舉行特殊的成人儀式,改變髮式,男戴冠,女配笄,分別叫做「冠禮」和「笄禮」。

「冠」字從古文字形上看,最初是「用手戴帽子」的意思,由此演變為指帽子。不過古代的帽子跟現在的不同,更像是頭上戴的一種裝飾物,而且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佩戴。

冠禮是古代為貴族男子舉行的加冠儀式,以示成人。具體做法是在宗廟中將接受冠禮的人頭髮盤起來,戴上禮帽。《禮記曲禮》曰: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說,男子到了二十歲的時候,要戴「冠」並取「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備擇偶成婚的資格。

《禮記曲禮》:二十曰弱冠。意思是說,二十歲時身體尚未強壯,但要舉行冠禮。因此,「弱冠」一詞就用來指男子二十歲左右。清代袁枚在《祭妹文》中寫道:予弱冠粵行,汝掎裳悲慟。大意是說,我二十歲左右前往廣西,你拉住我的衣裳傷心大哭。

弱冠之禮

我國古代對冠非常重視。不僅男子成人時要加冠,而且冠一旦戴上,輕易不會摘下。《左傳哀公十五年》中記載了子路「君子死,而冠不免」的故事。講的是孔子的重要門生子路在衛國期間遭遇政變,在激烈的戰鬥中,他冠下的絲纓被擊斷,就在他從容結纓正冠的瞬間,被人殺死。子路因此被後人看作是為捍衛冠冕威儀而死的第一人。

古代在戴冠這件事上不但尊卑有別,而且男女有別。在唐代以前,婦女是不能戴冠的。唐代以後,貴族女子才可以戴冠。所謂的「鳳冠霞帔」,是只有貴族女子才有資格佩戴的裝束。

與男子的冠禮相對,女子的成年禮叫做「笄禮」。《說文解字》曰:笄,簪也。「笄」就是古人盤頭髮或者別住帽子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開始加笄,由家長替她把頭髮盤結起來,插上一根簪子。髮式的改變意味著從此結束少女時代,已經成年,可以嫁人了。

《禮記內則》中有:(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漢代經學家鄭玄對此的解釋是: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髮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髮戴上簪子。後來,人們就用「及笄」一詞,指稱女子年滿十五歲。例如《儒林外史》:魯老先生有個令愛,年方及笄。而「笄年」是指女子初加笄之年,即十五歲。例如白居易《對酒示行簡》:復有雙幼妹,笄年未結縭。意思是說,我還有兩個年幼的妹妹,十五歲了,還沒有嫁人。

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形容女子,尤其是年輕女子的年齡,有很多美好的詞語,比如「豆蔻年華」。「豆蔻」是一種形狀奇異的美麗花朵,古人常用來比喻少女。唐代詩人杜牧在《贈別》一詩中寫道: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這是形容十三四歲的女孩子,姿態輕柔美好,如豆蔻初放一般。因此,人們稱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其他如女子十六歲稱「碧玉年華」,二十歲稱「桃李年華」,二十四歲稱「花信年華」等,也都是拿美好的事物作比,形容女子的青春韶華。

◎本文轉載自「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原來我們古代男女成年都有成人禮,你知道嗎?
    說到「笄」,我們便不得不先說說古代女子的成人禮——笄禮。戴「笄」是女子的成年標誌,此時便可談婚論嫁了,通常父母要為女兒舉行一個盛大的「及笄禮」,並請一位富貴的女性長輩來替女孩綰髮插簪。已經許嫁且年滿十五歲的女孩,在及笄禮後就要把頭髮綰起來,而且還要在髮髻上纏一根五彩纓線,表示心有所系。沒有許嫁且年齡超過十五歲的女孩,最遲也要在二十歲舉行笄禮,不過笄禮之後卻還是要恢復原來的丫髻髮式。
  • 風格各異的成年禮人
    冠、笄之禮,歷史上漢族的成年標誌是男子戴冠,女子帶笄。冠禮和笄禮都是古代一種象徵性的成年禮儀。「冠」禮是指男子的成年禮儀。舉行加冠禮的年紀,《禮記·曲禮》說男子二十歲而冠,《儀禮·士冠禮》說十九而冠。流行在中國朝鮮族中的「三加禮」,仍保存了古代「冠禮」的典型形式。加冠總共有三次:第一次加黑麻布帽,稱「始加」;第二次戴白鹿皮帽,稱「再加」;第三次是赤黑色平頂帽,稱「三加」。行三加禮時,主持者念祝詞,冠禮結束後到祠堂向長輩施禮。笄禮,是女子成年時所舉行的儀禮。所謂的笄,就是簪子,女子到了十五六歲,將頭髮挽成髮髻盤在頭頂,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
  • 古代的「冠禮」是如何舉行的?
    冠禮,俗稱成人禮、成丁禮,是古代男人成人的標誌。那麼,古代的「冠禮」是如何舉行的呢?《儀禮·士冠禮》載士階層以上的貴族男子到二十歲時,父親或兄長要在宗廟中為之舉行冠禮,以之作為成年的標誌,詳細介紹如下:第一,筮日筮賓,以敬冠事。
  • 知識分享:古代青年男女的成人禮和簡說「九拜」是什麼樣的?
    002■古代青年男女的成人禮  成人禮是古人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種禮儀,現今在很多地方依然保存著這一習俗。成人禮的舉行,是青年男女進入成年人的標誌,大多在15歲至20歲時舉行,各地不一。  在古代,漢族男子的成人禮叫做冠禮,它起源於原始社會,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 很多地方開始恢復成年禮,可你知道標準的古代成年禮怎麼做嗎?
    比如有些高中、大學開始給學生們舉行成年禮。恢復傳統禮儀當然是很好的事情,可是因為這些禮儀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太久了,很多人都對這些禮儀不太了解,在操作的過程中也有很多不準確的地方。所以今天呢,文史君就來跟大家好好說說,這個古代的成年禮,也就是冠禮。中國自古作為禮儀之邦,極其重視禮儀文化。
  • 古代「兒童」是哪個年齡段?
    古代「兒童」年齡有什麼標準?「六一國際兒童節」剛剛過去,「兒童」的標準是什麼?《現代漢語辭典》「兒童」條稱:「較幼小的未成年人」,在括號中還特別附註「年紀比『少年』小」。國際《兒童權利公約》則界定為「18歲以下的任何人」。在中國古代,兒童年齡一般多大?古人是怎麼劃分「未成年人」的?「兒童」一詞是何時出現的?
  • 古代男子成年禮是怎樣的?很隆重,很講究
    古代漢族的成年禮是怎樣的?5月5日,在江北區舉辦的「中華禮·青年魂·文明城」五四青年節慶祝活動上,江北區的青年就現場展示了源自周代的「冠禮」。古代男子 二十歲才成年在慶祝活動現場,不僅對優秀團員青年以及團組織進行了表彰,還通過歌舞表演、詩詞吟誦等形式,展現華夏各個歷史時期、各個朝代的文明史、文明禮。
  • 中國古代禮儀宗法之小結
    而在我們的事業單位考試中,文史類題目也時常「光顧」這一部分內容,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梳理一下中國古代的禮儀宗法。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禮儀。
  • 古代的「名」和「字」有什麼關係,區別又在哪裡?
    名,是在古代社會中使用的個人的符號。自己稱呼用名,外面稱人用字。字常常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和「名」互為表裡的,所以它又叫「表字」。(1)古人「名」和「字」的關係有意義相同的,如:東漢張衡字平子、宋代詩人秦觀字少遊、陸遊字務觀,他們名、字中的「觀」和「遊」就是同一個意義。
  • 在古代,30歲之前的人,都需要經歷哪些禮節?
    關注我, 做個懂譜的人在古代,孩子自出生開始,就要經過很多禮儀。誕生禮人的誕生,俗稱「生日」,嬰兒降生,是人生的開始,也是人生的大事、喜事,家人歡欣,親朋相賀。周歲禮,嬰兒外婆將送來小兒衣帽,鞋飾等,然後在廳堂裡放一隻大「米篩」,內放玩具、錢財、文房四寶等物品,意為卜算嬰兒日後的前途。入學禮在古代,凡是新入學的學生,都需要進行「入泮」的禮儀。學童們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為學童們整理好衣冠。
  • 古代女子舉行成人禮,服飾的深層含義,你了解多少?
    中國古代的成人禮:男子行冠禮(一般二十歲),女子行笄禮(一般十五歲)。在古代時期,男子滿20歲時行加冠禮,表示其已成人,被族群承認,可以娶妻生子了。而女子則在滿15歲後就行笄禮,及笄之後便可以嫁人了。而古代女子在舉行成人禮時,三次加笄的服飾,更是蘊含了不同的深意。最初服飾:採衣採衣其實就是未行禮之前穿的童子服。女子穿著普通的衣服款式,梳雙鬟髻,通常採衣的色澤比較純麗,象徵著小女孩最初天真爛漫的模樣。
  • 享悅古文化常識小課堂:古代各個年齡段的稱謂
    文|玉松本期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各個年齡段的稱謂。笄禮笄(jī)年,女子十五歲笄禮之後就可以取字了。所以用笄年指女子十五歲。加冠禮古代女子的成年禮是在十五歲,而男子在二十歲舉行加冠禮,所以冠、加冠、弱冠就指男子二十歲。
  • 亞馬遜最「疼」成年禮,年輕人要戴防蟻手套,十分鐘內喊疼則無效
    成年禮是為了表彰年輕人進入社會的能力和資格而舉行的儀式。它是中國古代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在中國古代,漢族的成年社會實行「冠禮」,而女社會則舉行「笄禮」。實際上,主要步驟是戴冠和戴髮夾,這是古代成年的象徵。除了這些禮節和習俗,由於地理和人文因素的不同,中國各地也會有不同的活動形式。例如,某些地區也會為親戚和朋友製作帶有紅印的包子送給親朋好友,會有各式各樣的表達方式。
  • 古代女子成年稱為及笄,「笄」又是何物?
    女子行過笄禮之後,就要學著成年婦女的樣子,挽髻插笄,這時候就和還沒有許嫁或者年齡不滿15歲的女子差距很顯著了。因此,古時稱成年為「及笄」,也就是到了可以使用髮簪的時候了。圖據網絡不僅要挽髻插笄,成年許嫁女子還要在髮髻上纏縛一根五彩纓線,表示其身有所系。從此以後,她的言行舉止都要嚴加檢點,在一般情況下,必須深居閨房,不與外界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