輓聯詼諧送沈公

2021-01-15 騰訊網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出版家、編輯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獲得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原總經理、《讀書》雜誌原主編,資深編審沈昌文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1月10日6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沈昌文同志遺體告別儀式2021年1月14日上午10 時在八寶山殯儀館蘭廳舉行,各大出版機構、書店、學術文化機構等單位以及各界友人向沈昌文先生敬獻花圈。

讀書無禁區,寬容有情有愛,終圓書商舊夢

沈昌文同志祖籍浙江寧波,1931年9月26日出生於上海,肄業於私立民治新聞專科學校。1951年—1980年在人民出版社先後任校對員,總編室秘書,國際政治編輯室、歷史編輯室編輯。196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3月任人民出版社三聯編輯室主任兼《讀書》雜誌負責人,1983年任三聯書店副總編輯兼三聯圖書編輯室主任。1986年1月—1992年12月,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自1980年起,至1995年退休前,兼任《讀書》雜誌負責人、主編。

沈昌文同志一生從事編輯出版工作七十年,默默耕耘、辛勤奉獻,不斷開拓、成績豐厚。他從校對員做起,自學俄語,翻譯過多種俄文著作,主辦過內部刊物,編審外國政治學術著作,策劃編輯過眾多影響較大的圖書和叢書,親自撰寫有分量的分析性書評,團結知名學者作家,培養出版新秀。

他主持恢復獨立建制後的三聯書店工作,直至退休的十年,帶領三聯書店同仁上承「竭誠為讀者服務」的店訓宗旨,篳路藍縷,開創新三聯中興事業,為其後「人文精神、思想智慧」的出版理念、「一流、新銳」的出版標準奠定基礎。其間出版了大量優秀精品圖書、經典圖書,諸如「文化生活譯叢」「現代西方學術文庫」「新知文庫」「現代外國文藝理論譯叢」「傳記叢書」「美國文化叢書」「日本文化叢書」「中華文庫」「蔡志忠中國古籍漫畫」等系列叢書套書,以及《寬容》《情愛論》《性心理學》《第三次浪潮》等大批圖書,產生廣泛且深遠的思想文化與社會影響,由此確立了三聯書店中國學術文化出版重鎮的地位。

沈昌文同志退休後仍然活躍在國內出版界,參與創刊《萬象》雜誌,策劃出版了「新世紀萬有文庫」「書趣文叢」、《呂叔湘全集》等產生重大影響的系列圖書。

從事出版工作70餘年間,沈昌文先生筆耕不輟。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翻譯出版有《書刊成本計算》《控訴法西斯》《列寧給全世界婦女的遺教》《阿多拉茨基選集》等多部俄文譯作。退休後出版了《閣樓人語》(2003)、《書商的舊夢》(2007)、《最後的晚餐》(2007)、《知道》(2008)、《八十溯往》(2011)、《任時光匆匆流去》(2011)、《也無風雨也無晴》(2012)、《師承集》(2015)、《師承集續編》(2016)、《師道師說:沈昌文卷》(2016)等著述作品。

知道有師承,溯往無雨無晴,俱是閣樓人語

告別儀式上,「薪盡化身老脈望 火傳成就新三聯」輓聯旁,各界友人敬獻花圈表達了哀思與懷念。《讀書》雜誌編輯部以兩副輓聯送別,「服務日裡跨禁區,如放舟學海訪天下名師益友 讀書熱中見精神,採他鄉睿思起自家文化閣樓」,既表達了後輩編輯對前輩的悼念,亦是對出版家沈昌文先生編輯事業的回顧。沈昌文同志從1980年3月開始兼管《讀書》雜誌編務,後出任主編,直至退休。16年的辛勤耕耘和心血投注,使《讀書》這本思想文化評論雜誌成為思想界、學術界和文化界最有影響力的刊物,他也被評為「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期刊人」。他堅持正確辦刊方向,事必躬親,開辦《讀書》服務日,形成了《讀書》獨特的辦刊風格和特色,團結了海內外廣大知識分子,在讀書界產生了良好的聲譽口碑。他倡言創刊《三聯生活周刊》,為籌建三聯辦公大樓各方奔走,多所謀劃。這期間,三聯書店因書刊出版取得的豐碩成果而獲得「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美譽,沈昌文同志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另一副輓聯中的「京一瓶五星二兩,談情說愛復小姐佳餚百味酒肆千家,指東論西賽先生」則是沈公生活中樂觀豁達一面的縮影。「復小姐」是沈公生前的愛開的玩笑,「沈公一生豁達,愛開玩笑,以前每周都來書店,若有人問起他幹嘛來了?他準回答,『我想念我的復小姐了,我來看看她。』沈公每次來大都會查閱資料,複印些東西,取走樣書。我們都明白,這不過是他『藉口』回來看看他放不下的三聯。」一位三聯人告訴記者。沈公的一生是熱愛書刊編輯出版,獻身中國出版事業的一生。他廣泛聯絡作者,長於發現培養作者,提攜獎掖新人,熱心服務讀者,以書刊結緣四海朋友。他淡泊名利,熱愛生活,自奉甚儉,待人以寬,溫和包容。他性格樂觀開朗,豁達詼諧,卑己尊人,令人如沐春風。

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八寶山殯儀館對遺體告別儀式採取限流措施。遵照家屬意願,告別儀式現場謝絕媒體攝影攝像。為此三聯特別設立此線上悼念專區,讀者可以在微信下的留言讓人感懷至深。一位《讀書》忠實讀者寫道,「沈先生任職的這段時間,我成為《讀書》雜誌的鐵桿粉絲,幾乎每期必買必讀,並寫了好幾本讀書筆記。可以說是《讀書》培養了我的閱讀愛好,陪伴我度過孤獨而美好的年輕時光,承載了我渺小的精神追求和卑微的文化夢想。」一位三聯老讀者寫道:「生活灑脫淡泊,讀書甘作綠葉,新知添薪傳火,沈老先生一路走好。」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樂於做配角」的沈公,以編書生涯見證知識界精神追求
    「沈公永遠是我們的師傅,有精神上的追隨,心靈上的認同。作為這個時代中國文化界和出版界的標誌性人物,他繼承了上溯至鄒韜奮先生的三聯精神,以出版事業助推了80年代『文化熱』、90年代『人文精神』大討論,為一代讀者提供了豐盛精神食糧。」資深出版人俞曉群與沈昌文有著30多年師徒情誼,他向本報記者透露,就在幾天前沈公還與他約定,要參加2021年上海書展,發布《書信集》。
  • 大巴爆燃罹難者差別待遇:蔡英文給臺導遊送輓聯(圖)
    0719遼寧觀光團事故臺導遊鄭焜文上午舉行公祭,蔡英文送來「典範長昭」輓聯。(中評社 黃文杰攝)原標題:罹難者差別待遇 臺灣導遊公祭蔡英文送輓聯中評社桃園7月27日電(記者 黃文杰) 遼寧觀光團火燒車事故臺籍導遊鄭焜文上午舉行公祭,各界紛紛前往弔唁,蔡英文也送來「典範長昭」輓聯。罹難的24名陸客25日進行頭七法會及聯合公祭時,蔡英文並未送來輓聯。
  • 大陸旅行團臺灣遇難:司機酒駕 蔡英文未送輓聯
    (原標題:大陸旅行團臺灣遇難事件:司機酒駕 蔡英文不給大陸遇難者送輓聯 因「沒人來要」)
  • 農村老人去世後輓聯怎麼寫?輓聯分幾種?這兩大類不能混淆
    其實給去世人寫輓聯這種事是不分農村和城市的,但在內容上,農村和城市的確是不同的,這主要是因為農村老人和城市老人的生活經歷不同,所以在書寫內容上也會不同。故,輓聯除了思念以外,還有表達老人一生所做所為的效果。
  • 臺灣遊覽車撞護欄罹難者差別待遇 臺籍導遊公祭蔡英文送輓聯
    據中評社今天(7月27日)報導,遼寧觀光團火燒車事故臺籍導遊鄭焜文今天上午舉行公祭,各界紛紛前往弔唁,蔡英文也送來「典範長昭」輓聯。然而,罹難的24名陸客25日進行頭七法會及聯合公祭時,蔡英文並未送來輓聯。
  • Bella父母送輓聯悼念高以翔滿是惋惜,好友曝兩家人已將婚事提上日程
    今天下午在高以翔遺體返臺前,父母及高以翔大哥已經將他靈堂布置好,高以翔遺體抵達靈堂後,好友林志玲、胡兵、曾國城等人送花籃緬懷,女友Bella也在花籃上寫道「志翔安息、放心高飛」,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女友Bella的父母也為高以翔送上輓聯。
  • 臺大巴車禍遇難者遭差別待遇蔡英文只給臺籍導遊送輓聯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在旅遊大巴火災中喪生的臺籍導遊鄭焜文27日舉行公祭,蔡英文送去「典範長昭」的輓聯。但罹難的24名陸客25日進行頭七法會及公祭時,她並未送輓聯。香港中評社27日稱,鄭焜文的公祭典禮在中壢殯葬園區大愛生命紀念館舉行,包括「交通部」和觀光局都有官員親赴現場致意,旅行業全聯會、導遊人員協會等也都派人參加。
  • 在蔣介石的葬禮上,張學良送出16字輓聯,蔣經國看後卻臉色蒼白
    隨後,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他送來的輓聯上。在蔣介石的葬禮上,張學良送出16字輓聯,蔣經國看後臉色蒼白。 事變和平解決後,少帥親送老蔣回南京,回到南京的當天,張學良就遭到蔣介石的軟禁。從此,少帥開始了他長達54年的「囚徒」生活。對此,張學良曾說:「我的生命在1936年的12月就結束了。」
  • 輓聯怎麼寫?
    輓聯怎麼寫?隨著現在城市發展,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去大城市發展,到國外去留學或升造,為自己的人生和祖國的未來努力。但與此同時,也產生了很多困擾大家的一些問題,如異地戀愛,異地送禮等,其中最傷心難過的莫過於親朋好友的離世。家裡的長輩如果突然死去,作為晚輩或孫輩一定是要出席的。
  • 通知大家:老人去世送花圈怎麼寫?殯葬花圈輓聯怎麼寫?親屬去世,農村花圈輓聯的寫法
    輓聯要有真實性、不能把輓聯寫成通用聯,輓聯即是辦理喪事或祭祀先人時所要用到的一種形式,其主要的作用是哀悼祭奠逝去之人,表達對逝去之人的一種敬意與懷念等。卻是對你冷嘲熱諷。更是莫大的榮幸。因此很多人都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真愛。獅子座也完全可以稱之為。但是穿的合身是非常時尚的。亮色漆皮的款式比較適合腿型比較修長的女性。他們也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你又會意識到。要麼讓他們遍體鱗傷。
  • 金庸葬禮今日舉行 阿里巴巴集團、劉德華等送上花圈輓聯
    據新浪電影微博消息,金庸先生的葬禮於今日舉行,董建華、杜琪峯、許鞍華、劉德華、鍾楚紅、阿里巴巴集團等都送上花圈輓聯,靈堂現場安放金庸先生遺像與「一覽眾生」的橫幅。 ​​​​
  • 眾星送別王昆 鄭緒嵐朱明瑛送上輓聯(圖)
    鄭緒嵐朱明瑛送上輓聯昨日8時許,北京晨報記者來到八寶山看到,大禮堂前已排起長龍,不少市民在此等候為見王昆最後一面。禮堂門外的大屏幕一直在播放著王昆的歷史影像,靈堂前廳擺放著許多王昆的照片,有延安時代《白毛女》、《兄妹開荒》和《夫妻識字》的劇照,有大型歌舞史詩《東方紅》中的劇照,也有晚年在音樂會上登臺放歌的情景。
  • 【瀋水南風】《不該忘記的沈兼士》作者/​初國卿
    1912年秋到北京,受聘於北京大學,其時,北大正趨全盛,名流雲集,社會有集其姓氏而並稱之美談,時有「五馬」「四陳」「三沈」「二周」之稱,「三沈」即沈兼士與其兄沈士遠、沈尹默三人,他們同在北大任教,同為北大評議會成員,當時在北大被稱為「沈氏三兄弟」。1914年,沈兼士同魯迅先生相識,並過從甚密,書信往還,經常聚首,《魯迅日記》中曾多次提到沈兼士。
  • 賭王喪禮輓聯有學問,深藏愛與憾
    家人和社會各界送了許多的花圈,把殯儀館裡裡外外包圍在花海中,賭王的一生落幕,而不同人敬獻的輓聯有著許多關於賭王的故事,就像是又重新和我們述說了他一生的愛與遺憾。幾房太太輓聯上用詞的考究,是不是也是幾番撕扯後彼此的成全和妥協?03子女們的輓聯:對父親的親疏關係和敬仰之情,各有不同賭王何鴻燊共17個子女,現在世的有15個,都給父親敬獻了花圈,花圈上輓聯也各有不同,主要是表達子女和晚輩對父親的感恩、敬重和想念。
  • 金庸葬禮現場,劉德華、馬雲送花圈輓聯,門外萬人爭送水洩不通
    近日,許多人關心的就是金庸葬禮的舉行,許多人是從全國各地趕往香港想要送金庸先生一程。不過按金庸先生的遺願,這葬禮是一切從簡,在11月12日這天如期舉行。場館選擇在了香港某博物館的金庸館內,這裡收藏了300多件金庸先生的用品,可以說是此次的一個絕佳地點了。
  • 馬雲參加金庸葬禮,現身殯儀館送花圈,輓聯上的2句話情深誼長
    金庸先生靈堂兩側輓聯是大家熟悉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橫幅是「一覽眾生」四個大字,道盡了金庸先生波瀾壯闊、肆意灑脫的一生。馬雲送了花圈,輓聯是:「一人江湖 ,江湖一人」,足見馬雲對金庸先生的敬仰懷念之情。我們都知道馬雲從小愛好看武俠小說,是金庸的鐵桿粉絲,多次邀請金庸來阿里巴巴參加西湖論劍。在金庸去世後,馬雲發微博更是稱:「只因一個」俠」字,結緣半生,若無先生,不知是否還會有阿里」。
  • 楊穎作為為數不多為賭王敬獻輓聯的內地藝人,卻因用英文名被痛批
    近日,何氏家族為賭王何鴻燊舉行了三天的弔唁儀式,政商界名流也是悉數到場送賭王最後一程。明星大腕的到場更是引起關注。 未能親自出席葬禮的明星,也都通過敬獻輓聯的方式,表達了對何鴻燊的尊敬。
  • 溫州市殯儀館輓聯書寫員朱嶺付:他24年書寫輓聯16萬副
    溫州網訊 「慈祥可敬養育恩重,勤儉忙碌辛勞一生」,前後不過4分鐘,在他的筆下,一副輓聯躍然紙上(如圖)。這位書寫者是我市殯儀館的工作人員朱嶺付。24年來,他書寫大大小小輓聯約16萬副,寫壞了上千支毛筆。
  • 姚晨林依輪等現身劉江追悼會,李冰冰範冰冰等近百明星送花圈輓聯
    今天早上,時尚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劉江的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舉行,著名演員姚晨、吳若甫,歌星林依輪、超模瞿穎、時尚女魔頭蘇芒等明星,紛紛到場送劉江最後一程。3月9日,劉江因病不幸去世,享年62歲。著名演員吳若甫到場送劉江最後一程。姚晨現身,表情凝重。瞿穎現身追悼會現場林依輪現身追悼會現場國內時尚女魔頭蘇芒現身。可以說沒有時尚集團也就沒有蘇芒的今天。
  • 朱旭遺體告別儀式舉行 溫家寶、吳儀等人送來輓聯
    2018-09-17 14:57 | 微信公號「北京日報」從22歲走上人藝舞臺,朱旭演了60餘年戲。這位人藝的老藝術家在舞臺上、在銀幕中和螢屏中,以自然天成的表演塑造了眾多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9月17日清晨,家人從醫院接上他的遺體,送至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與親友和公眾做最後一次告別。此時,告別廳內「長亭外古道邊」的音樂輕柔響起,白菊百合飄香。來自社會各界的花圈和輓聯簇擁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