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於做配角」的沈公,以編書生涯見證知識界精神追求

2021-01-15 中工網

①沈昌文部分著作。②沈昌文生前在書房中。③沈昌文75歲時,孫女沈帆為沈公而作。(均出版方供圖)製圖:李潔

文匯報記者 許暘

從銀樓小學徒一步步成長為出版大家,長期執掌《讀書》影響了幾代讀書人……昨天,著名出版家、學者沈昌文在北京去世,享年90歲,引發悼念聲一片。他曾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退休後發起創辦《萬象》,直到晚年仍活躍於出版界。

「沈公永遠是我們的師傅,有精神上的追隨,心靈上的認同。作為這個時代中國文化界和出版界的標誌性人物,他繼承了上溯至鄒韜奮先生的三聯精神,以出版事業助推了80年代『文化熱』、90年代『人文精神』大討論,為一代讀者提供了豐盛精神食糧。」資深出版人俞曉群與沈昌文有著30多年師徒情誼,他向本報記者透露,就在幾天前沈公還與他約定,要參加2021年上海書展,發布《書信集》。目前,這部新書還在資料整理階段,下半年將如期面世,作為對沈公「最好的慰藉與懷念」。

從銀樓小學徒到出版大家,主持策劃多部叢書引發知識界極大反響

「沈公在睡夢中安然逝世,三聯書店前主持人、一代傑出的出版家和作家、我極為尊敬的前輩,終以這種瀟灑的方式謝幕。」學者陳子善的嘆息道出了不少學人的心聲。編劇史航在微博上擬寫輓聯——「知道難,弘道尤難,漏船載酒,刻舟求劍,先生此生大不易;讀書易,做書不易,涸轍濡沫,餐雪履冰,舉世今世粗知難。」

眾人口中的「沈公」,1931年9月生於上海,1986年至1995年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兼《讀書》主編。主持期間,他引進出版西方經典著作《寬容》《情愛論》《第三次浪潮》,推出了楊絳《洗澡》《我們仨》、巴金《隨想錄》、董鼎山《西窗漫記》、鬱風編的《鬱達夫海外文集》、夏衍雜文集,以及蔡志忠漫畫、金庸小說等暢銷書,無不引起極大反響。他主編的《讀書》雜誌既不乏對學術文化界的前沿思考,又堅持大眾化的輕鬆活潑風格,聚集了一批忠實讀者。2003年他將主持雜誌期間所寫的「編後語」匯成《閣樓人語》,此外還著有《書商的舊夢》《最後的晚餐》《知道》《八十溯往》等。

從銀樓小學徒,到出版社校對員、社長秘書,直到主持三聯,與費孝通、呂叔湘、陳原、柯靈等文化老人交往,策劃「新知文庫」「現代學術文庫」叢書,沈昌文的傳奇一生可謂中國當代出版史的生動縮影,也見證了改革開放和社會轉型時期知識界思想解放的軌跡和精神追求。

《讀書》之所以為《讀書》,沈昌文靠的是「三無」——無能、無為、無我。「這不僅是一種辦刊態度,且是一種人生境界,道家風範。」著名作家王蒙曾經如是闡釋:無先入為主,無偏見,無過多的自以為是與過小的鼠目寸光,無太厲害的排他性,才能兼收並蓄來好稿子,真正團結住各不相同的作者,顯出思稿若渴思賢若渴的謙虛和真誠,才能具有相當的凝聚力吸引力容納力。

「也無風雨也無晴」,南人北相拼出自成一派的處世之道

回顧沈昌文一生,他的回憶錄《也無風雨也無晴》書名恰投射出其豁達灑脫。與沈昌文共事多年的前三聯《讀書》雜誌主編吳彬認為,「老沈的多種面相很有趣——從上海灘一路走來,帶有上海市井中的穎悟靈動和世俗煙火氣;又大半生遊走北京學術文化圈裡,有了根深蒂固的超越性理念,他前者對人、後者對文,南人北相,既不以古板拘泥拒人,也不以狡黠圓滑傷骨。兩者對接,竟拼出一個堪稱另類但不失完美的雜誌掌門人。」

不少學者還記得,2019年上海書展《八八沈公》首發,沈昌文坐鎮並告白——「我的初心在上海,我就是上海的『小赤佬』。在滬待了19年,這期間不只是得到了人的成長、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精神上有了指引。」書中匯集其舊識好友寫他的趣事文章,一個天真狡猾、機智幽默、隨心所欲的沈公形象躍然紙上。他曾總結出版經驗「三個第一」——文化第一,質量第一,人脈第一。而要搞好人脈關係,他生前笑稱:「我是主張吃的」,獨具特色的「以食會友」,助他在飯桌上與作者交流、獲得佳作名稿。

「沈公的飯沒有一頓是白吃的,他所抓住的出版線索都在不經意間露出端倪。他做的事遠超出一般出版人,而他又確實是個精明的商人。」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說,沈昌文的初心就是做好出版發行,拿出讀者需要的有價值的書,讓作者在誘導啟發下產出最好的成果。

編書無數,沈昌文習慣自謙:「在工作中,我從來不是主角,一直是配角。從懂事起到現在,做什麼事情,我永遠喜歡做配角。我從旁做了些事情,僅此而已。」在《八八沈公》中,眾人視角「交織」出他豐富多彩的多面人生——他是武俠小說裡「深蘊內斂的中年練家子」,是一位無法複製的「思想的郵差」,他用寧波話暢談「食經」,他有自成一派的「出版經」和處世之道。他是智者,仁者,狂狷者;他常背著雙肩包,自稱「知道分子」,是獨一無二的沈公。

相關焦點

  • 輓聯詼諧送沈公
    他主持恢復獨立建制後的三聯書店工作,直至退休的十年,帶領三聯書店同仁上承「竭誠為讀者服務」的店訓宗旨,篳路藍縷,開創新三聯中興事業,為其後「人文精神、思想智慧」的出版理念、「一流、新銳」的出版標準奠定基礎。
  • 甘願做配角的滿天星,你知道它的花語嗎?看完趕緊收藏起來
    用這種小巧的花朵做主要花材的花束,可以送給暗戀的人,可以送給初戀等,這種小巧的花,非常的清新,秀美,比較有文藝氣息,贈送給對方象徵著愛情的純潔、美好,慢慢的全是文藝情懷。用白色滿天星做配花,搭配玫瑰,象徵著滿天星光見證的愛情,代表著愛的永恆真摯。
  • 西北大學以「公誠勤樸」塑現代大學精神
    西北大學以「公誠勤樸」塑現代大學精神 時間: 2015-04-23 09:01:26 進入論壇 字體設置 大 中 小
  • 淺談《論語·學而篇》:君子要注重精神追求,不要總惦記美食豪宅
    孔子此篇講的是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之間的關係。01.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所謂「食無求飽」,是指在飲食之上不要求飽,就是不要過分追求於口腹之慾,而要學會節制;「居無求安」,是在居住的環境上不奢求安穩舒適,就是要正確看待自己目前面臨的生活環境,要學會隨遇而安。
  • 紅色精神入館藏,中共瀋撫縣委舊址紀念館落成
    11月28日,在東北解放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由遼寧社會科學院、撫順市委宣傳部主辦,撫順市社會科學院、中共撫順縣委、撫順縣人民政府承辦的「紀念東北解放70周年暨解放戰爭中的中共瀋撫縣委學術研討會」在撫順市召開。
  • 他身價上億,甘願做張嘉譯配角,是被扔臭雞蛋代表,44歲仍單身
    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天氣,新的一天又是這麼可愛,大家好,我是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精彩內容,希望各位看官給小編動手評論點讚喔!您的每一次評論點讚都會帶來好運氣喔!據悉,李乃文的身價上億,但是他並沒有選擇在家當個無所事事的富二代,而是想靠自己闖出一片天,這種精神很值得那些紈絝子弟學習。李乃文為人低調踏實,從來不為出名去搞那些花裡胡哨的各種炒作,其實在他入行以來,幾乎扮演的都是一些不起眼的配角,其中給張嘉譯當的最多,有八年之久,為了拍戲,放棄上億家產,甘願做張嘉譯配角,而張嘉譯可以說是他的伯樂。
  • 校園男主,沈倦,沈熄,段嘉許,裴川,江忍……誰讓你念念不忘?
    大家好,我是笑笑,很高興又跟大家見面了,小編每天都給大家分享精彩的小說,高人氣高質量,希望大家都喜歡。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純愛文推薦:校園男主,沈倦,沈熄,段嘉許,裴川,江忍....誰讓你念念不忘?幼時的沈熄,曾領教過她的厲害。後來,作為報應,哭的那個人,變成了林盞。沈熄是崇高公認的高嶺之花,身後跟著大把眼冒桃心的小迷妹。林盞倒追沈熄的第一天,被損友所害,不慎把沈熄的天價自行車一鉛球砸垮。沈熄放言:喜歡她,我名字倒著寫。沒人能料到,就在畢業典禮那天,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的沈熄,在全校師生面前一筆一畫地寫下:息火冘三。
  • 【夜讀】想念沈體的200天
    夏日炎炎,沈體超甜;秋風習習,回歸沈體!親愛的瀋陽體育學院,我們想念您已經200天了。我們把對您的思念化作一封封信件,以字傳情,書寫我們對您的思念和愛意。致親愛的沈體:        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毒肆虐,讓我們經歷了一個特殊的寒假,也讓我們用上了最新最潮流的上課方式。
  • 「天下為公」是華夏大胸懷的體現,只要心夠大,一切都不在話下
    孔子把堯舜禹稱為「三英」,認為他們那個時代是「大道之行」之時,是「天下為公」的狀態。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是中國知識分子幾千年來普遍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態。而怎樣的社會算是大同社會呢,漢代成書的《禮記》裡有很細緻的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 洋蔥,甘願做配角
    她對著烤盤上只剩下的洋蔥說:「洋蔥又被剩下來,明明是有了它菜品的味道才會更好,可惜喜歡它的人少,像極影視劇裡還沒開掛的女主」 我品了品,還是配角更適合它,還是心甘情願的那種。
  • 展現美食文化的物質與精神追求
    據策展人四川美術學院教授王立端介紹,展覽旨在探討中國傳統手工藝與民間智慧對當代設計和生活的介入與影響,以藝術設計手法創新性地反映以中國西南地區為代表的中國優秀傳統飲食文化的悠久歷史與嶄新魅力,推動中國與歐洲一流創意設計領域就傳統與本土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傳承、創新與可持續發展開展交流與合作,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與和諧相處。
  • 追捧沈先生的人究竟是「文化人」還是跳梁小丑?
    「傳道受業解惑」如果說文化的造詣,沈先生對中國的文化歷史可有貢獻?那些號稱追求文化的人,號稱追求真理的人,號稱尋找中國古文學真諦的人;你們為什麼不去鑽研國學,不去研讀四書五經呢?有人說這是炒作有人曾說過這樣一個例子,一個三陪女因為偶爾去大學蹭課而被稱之為進步青年,我不明白這種其中的邏輯在哪裡。
  • 【瀋水南風】《不該忘記的沈兼士》作者/​初國卿
    他二人幫忙從北京大學校史辦查來了沈兼士的有關生平資料。然後走了幾家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對沈兼士終於有了一個初步印象。一沈兼士,出生於1887年農曆6月11日,浙江吳興(今湖州)人。其兄弟三人,兄士遠、尹默。他居幼,故又有沈三先生之稱。他19歲時東渡日本求學,入東京物理學校。時章太炎先生居東瀛,沈兼士拜其門下,並加入同盟會。歸國之後,一度在嘉興、杭州執教。
  • 樂於忘懷
    每個人本來都具有充沛的精神活力,但因為某些心理壓力,如緊張、失敗、挫折等漸漸形成情緒問題。有時反應暴躁,有時反應冷淡,導致心灰意懶,半途而廢。
  • 79歲旗杆見證金陵大學師生不屈精神 現仍在使用
    79歲旗杆見證金陵大學師生不屈精神 現仍在使用 2014-07-02 15:57:44  據南京大學檔案館資料顯示,1934年9月,與金陵大學僅一牆之隔的日本駐華公使館,豎起一根與金陵大學北大樓一樣高的鋼架式旗杆,並懸掛日本國旗。金陵大學師生憤憤不平,由31位學生於當年10月在金陵大學校刊上發布籌款活動,共籌款680餘元。「這在當年可不算一筆小數目。」南京大學檔案館副研究員王瑞宇表示。  1935年8月,這根鋼管式旗杆在學校禮拜堂南側落成。
  • 追求物質刺激的父母,教育不出追求精神世界的孩子
    如果和這類父母談精神,他們估計多半會表面上敷衍塞責、背地裡嗤之以鼻,在追求物質的父母眼中,談精神毫無意義。追求物質世界的人,他們可能看起來溫暖、友善,但就本質上來說,他們的精神底色是冷酷和無情。他們會告訴你:「倉廩實而知禮節,我追求物質是扛起家庭的責任,我是為了滿足馬斯洛模型中最根本需求!
  • 對公帳戶=「洗錢帳戶」?
    對公銀行帳戶顧名思義,是非居民(個人)帳戶,是指以公司名義在銀行開立的結算帳戶騙子們哪裡來的這些帳戶呢?小編,隨手在網上搜索關鍵字「購買對公帳戶」,結果讓人大跌眼鏡。1哪裡來的這些空頭對公帳戶?今年4月9日,我市抓獲一名販賣對公帳戶犯罪嫌疑人,據交代,該犯罪嫌疑人在網上發現有人求購公司營業執照、對公帳戶,於是便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註冊了3家公司,並開設了對公銀行帳戶,轉手以1000元的價格賣出。
  • 這才是乞丐網紅沈先生的真實身份
    而石榴哥事件過去到如今也是有半年之久了,而近日在抖音上面一位流浪漢沈先生火了起來,流浪漢火起來的事件也就是還屬當年的犀利哥了,但是如今這個流浪漢沈先生火起來又是為了什麼呢?這個流浪漢的真實身份是什麼呢?跟著小編去了解一下吧。
  • 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我眼中的胡適、錢穆,他們才是知識界的柱梁
    (源於百度百科)01現在知識界用以平衡魯迅的是梁實秋,是林語堂,是周作人。而我以為,真正能夠平衡魯迅,在魯迅之外樹立另一價值坐標,同時也不辱沒魯迅的是胡適。他完全有理由走向這兩極的某一極,但是這個溫和的人竟然做到了某種倔強性格做不到的事情——始終以一種從容的態度批評著那個時代,不過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仔細想想,這樣一個平和的態度,竟能在那樣汙濁的世界裡堅持了幾十年,不是聖人,也是奇蹟。胡適的性格,與這一性格生存的幾十年環境放在一起,才會使人發現,這也是一件值得驚訝的事。胡適學術建樹一般,但大節不墜,人格上更有魅力。
  • 留學生 沈醫留學生為市民做引導
    2021年元旦,在瀋陽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瀋陽醫學院在24小時內迅速招募278名在沈大學生,建立瀋陽醫學院疫情防控志願者儲備庫,這些志願者中還有36名留學生志願者。  在百花社區,來自奈及利亞的留學生梅西正在做引導服務。「瀋陽是我的第二故鄉,是我們的溫暖家園和堅實後盾。我們留學生也要參加志願服務,回報沈城人民。」